去北疆——看入夏边草、碛里平湖、野云傍马、牛羊闲步

19日中午,伙同阿箭、春春伉俪携虎子奇奇一行五人从上海飞过大片穷荒绝漠,耗五个多小时于18时抵达乌市地窝堡机场,从空中鸟瞰,突然想到“市井”一词:


先去当晚住宿的君邦天山放下行李,再去光大旅行社签定合同,后往的哥推荐的“五月花”吃手抓饭羊肉串喝酸奶子。该餐厅极富维吾尔民族特色,大厅中央,一位十五六岁的玲珑美少女在乐声中飞旋了360圈,优美地定格。可惜,当晚忘了随身携带相机,只好等春春把照片搞定了再发给我。

第二天一早9点,相当于上海的7点,坐金龙大巴穿越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赶赴远在六百公里外的布尔津,布尔津是蒙古语,意为“口吐白沫的骆驼”,可见此地之荒凉。看了N久的戈壁,终于在中午2点20分看到了难得一见的准葛尔野马,一名普氏野马。看,多么俊美!乳黄色的肚腹往脊背处渐变为金黄,头部棕黄,配上黑色四蹄、马鬃和黑色长尾:


看仔细了:


然后,在乌伦古河流经的小绿州恰库尔图小镇午餐。且慢,我找照片去~~~

[ 本帖最后由 花间对影 于 2008-7-29 13:13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有这么干净的野马吗?估计是家养的“野马”。

野生马没人理鬃毛,就象野人不洗头理发一样。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焦黑和浅金搭配着,看上去果真很洁净……我喜欢北疆,期待更多照片,。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原帖由 山民 于 2008-7-29 12:51 发表
有这么干净的野马吗?估计是家养的“野马”。

野生马没人理鬃毛,就象野人不洗头理发一样。
可能是半野生的,完全家养会使野马脱尽野性,抵抗力下降并再度走向绝境。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原帖由 水色 于 2008-7-29 13:00 发表
焦黑和浅金搭配着,看上去果真很洁净……我喜欢北疆,期待更多照片,。
刚才查了一下,腹部是乳黄色的,四蹄是焦黑、黑褐或焦茶色。
把找到的资料一股脑儿搬过来: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野马

  【拉丁学名】:Equus caballus

  【俗名】:普氏野马,蒙古野马,太尔潘,塔希,奇各台,踏嘿

  【英文名】:Przewalski's Horse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列入

  【濒危等级】:野生绝灭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生态环境】:岩质荒漠、半荒漠

  【致危因素】:种群隔离,种内生物学特点,新种的引进

  【国内分布】:新疆 、甘肃、内蒙

  【分类】: 奇蹄目 马科  

分布状况
  野马原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最后一次发现野马是在1957年,估计野生种群已经灭绝,目前还有一定数量的野马生活在人工圈养或半散放状态下,80年代末期以来,野马从欧洲引回我国新疆奇台,甘肃武威半散放养殖,为野马重返大自然而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原产于新疆北部,甘肃,内蒙古交界处。  

生活习性
  栖草原、丘陵、沙漠。冬季群大、夏季群小,集群,日行性,由一母马率领。听觉和视觉敏锐,性情凶猛。白天活动,体壮善跑,无固定栖息地。吃植物,冬季挖取雪下枯草和苔藓充饥。3—5岁性成熟,寿命25—35年。

  野马耐渴,可3天才饮水一次。 感官敏锐,性机警、凶野,耐饥渴,善奔跑。以野草苔藓等为食。喜食芨芨草,梭梭,芦苇,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6月份发情交配,次年4~5月份产仔,每胎1仔,幼驹出生后几小时就能随群奔跑。

  北京动物园1980年开始饲养展出,1985年繁殖成功。

  夏季,野马数十只成群,由一头雄马率领,带着雌马和小马,在草原漂泊漫游,寻觅野生植物吃。傍晚时分,到湖边去饮水,就在附近憩息。它凭着自己的保护色,藏匿在灰褐色的泥土上,逃避敌害。冬天,野马要作季节性迁徙,在冰天雪地里,只好以雪解渴,挖掘雪下的枯草和苔藓来充饥。

  野马体格健壮,性情剽悍,蹄子小而圆,奔跑很快,耐干旱。在沙漠、草原上,它们有时遇到狼群,并不畏惧潜逃,而是镇静地迎击狼群。有时它会突然发动进攻,向狼冲去;有时,迅速转过身来,扬起后蹄猛踢。因此,狼不敢轻易侵犯它。

  野马很难捕猎到。野马遇到人群来包围,赶快摆起阵势,雄马在前,雌马在后,小马护围在中心。它们用蹄子乱踩地面,似乎在威吓,又像在指示逃避方向。顷刻,马群冲出包围,快步跑开。

  栖息于缓坡上的山地草原,荒漠及水草条件略好的沙漠,戈壁.野马性机警,善奔驰;一般由强壮的雄马为首领结成5~20只马群,营游移生活.多在晨昏沿固定的路线到泉,溪边饮水。

  

种群现状
  一百多年前,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曾经广泛分布着多种野马,可是没多久,在人类恣意捕杀下都先后灭绝。蒙古野马的分布范围本来就很狭,只有在新疆天山附近、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北部和蒙古的西南部,才能见到。

  1876年,最后一匹欧洲野马死在乌克兰原野以后,人们以为世界上的野马已经绝迹,十分惋惜。后来俄国探险家普尔日瓦科斯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了蒙古野马。它在这场空前的浩劫中得以保存下来,成为幸存者。

  蒙古野马发现以后,当时,俄、美、法等国的博物馆曾将野马的头骨和皮张制成标本。由于成年的野马奔跑快,难以捕捉,只捉到了一些幼驹,人工饲养在乌克兰和德、英、法、美等动物园里。在精心饲养下,如今已有300匹蒙古野马生存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动物园里。

  据说,最后一次捕获蒙古野马是在1947年;而最后一次见到野马是在1959年冬。后来,外国动物学家曾几次组成考察队去蒙古西部寻觅,20年过去了,什么也没有找到。他们从当地牧民那里得知,40年代在这里见过野马,那是从新疆那边跑过来的。人们寄希望于新疆,那里可能是惟一有野马存在的地方。

  我国地质勘探工作者在野外工作时,曾经多次看到了蒙古野马。它们活动的范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西起沙丘河,东到将军戈壁,而以帐篷沟一带为最多。  

外形特征
  野马的体躯不大,身长2~2.3米,肩高1.3~1.4米,头很大,没有额毛,耳朵较短。头和背部是焦茶色,身体两侧较淡,腹部变为乳黄色。冬夏季节,毛色不同。冬季毛长而粗,色较淡,背部的毛呈波浪形;夏季毛变短色变深,四肢露出几条隐条纹,鬣鬃直立,从头一直延伸到背部。尾巴很长,毛深褐色,蓬松而稀疏。

  野马和今天的家马很是相像,连齿式和牙齿的构造也相同。它们相互配种,能够繁殖出具有生育能力的新后代。可是,它们是同族,不是同种,家马不是从蒙古野马驯养而来的。  

保护措施
  野马很稀少,已经列入世界禁猎动物之中。国际上成立了专门组织,对野马进行调查研究,并定出了驯养、保护和繁殖的方法。我国已把野马列为第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科学家也曾以各种马进行杂交,使一百年前生存在欧洲的一种野马──大盘马再现。  

相关资料
  野马  重返故乡

  原产于中国准噶尔盆地和蒙古干旱荒漠草原地带的野马,具有6000多年的进化史,是目前地球上惟一存活的野生马,至今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具有别的物种无法比拟的生物学意义。而且它的命运,如一些曾经丧失家园、飘泊四方,在历经磨难后才回归故土的人群一样,具有极大的悲情色彩。

  野马是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动物。由于数量稀少,西方一些动物学家早就宣布世界上不再存在野马。但是,130年前,当俄国探险家普尔于1876年率探险队进入新疆阿尔泰山南麓可可托海周边区域时,竟然在那里的“库卡沙依”小村买到一批特殊的马皮,同时发现一群群雄壮野马不时在戈壁上飞驰而过的矫健身影!

  野马“复现人世”的消息,顿时轰动了全球动物学界。中国野马于是有了一个外国名字——普氏野马。

  生性爱马的西方贵族随即纷纷派人来到中国捉马,每次均能满载而归。由于大量捕猎,加之经济活动剧增又严重破坏了卡拉麦里山的草原和水源地,致使野马栖息地迅速缩小。至20世纪初,野马的分布区已缩小到15万平方公里。到1966年,匈牙利动物学家在中蒙边界极罕见地发现了一群8匹野马。之后,再没有找到野马在野外活动的记载——“普氏野马”眼看也要像“中国野马”一样被宣告灭绝。

  好在有一批被德国人带走的野马驹“长大成马”、生育了后代,并且被精心地与家马隔离,保存下纯净的家族谱系。到上世纪80年代中,全球虽由人工驯养却依然血统纯正的野马已有近800匹之多,分布于26个国家122处动物园和驯养场。此时,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发起了将野马引回祖国的活动,力求让它们祖先千万年来生息的自然条件,重新呼唤起野马的遗传多样性。

  1986年,中国林业部和新疆林业厅在吉木萨尔县以西的一片荒滩草场上建起“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先后有18匹第8、第9代纯种野马,从美、英、德重返中国。回归故乡草场的野马,经过15年“生息、调养”,围栏中的普氏野马已繁衍到了上百匹之多,繁殖率也由以前不足20%达到85%。这证明野马已在人类帮助下渡过了最危险的种群灭绝威胁。

  当新世纪拉开序幕的时候,新疆普氏野马顺理成章地迈开了历史性的归野步伐。但“野马归野”计划远非人们想象得那么容易实施:

  当第一批27匹野马在2001年8月28日正午前首批开栏,被“放逐”卡拉麦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时候,面对栏门外一望无际的原野,连一向表现剽悍的头马准噶尔11号也对野外的凶险望而却步,在栏里徘徊多时,以至于与它们朝夕相处多年的科研人员不得不狠下心将它们赶出围栏;

  湖沟里咸中带苦涩的水,旷野中浅瘠而单一的天然草料,与以前人工精配的多维饲料、可口饮料迥然有别。野马们不得不真正开始为自己的生计发愁,在头马带领下,连日四处寻找水和食物;

  夏秋的好季节匆匆过去,寒风剌骨、积雪没蹄的隆冬日子很快来临,梭梭、针茅、蒿类、猪毛菜等草料都深埋在摄氏零下20多度的雪下冰地里,野马们只有费力刨开厚雪,才能找到些许勉强糊口的食物;

  何况,野地里还有其他不少野生动物,有的会与野马争食,有的如狼群,则对马群中的弱小者构成极大威胁,即使是成年野马,在体力极度衰弱的情况下,稍有不慎也会葬身成群饿狼之口。

  然而,对野马能否归野构成最大威胁仍然是人。野马中心为野马归野费尽心力的专家们,最大的担心是在保护区周边草场游牧的人们,会不会在不经意间把他们放牧的家马与野马混到一起,使它们之间出现“不正常的自由恋爱”,以致生出“非家非野”的杂交马。如此一来,就会使整个“野马归野”计划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使围绕这一计划进行的庞大国际合作努力,在一夕间付诸东流!

  还有一种类似于人间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之情:当野马在野外缺水少食时,一些人就急于想把它们召回围栏,或匆匆进行放料“补饲”。这实际上造成了野马对人的依赖,而使它们归野的脚步变得迟疑。

  再一种新的威胁越来越让人不安:今年8月,就在穿越卡拉麦里野生动物保护区腹部的216国道公路上,接连有4匹野马被急驶而过的汽车碾撞致死!新疆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朱福德感慨地说:“这个死亡率,远远超过了我们人工繁育野马的成活率。”

  好在几年来人们的经验也在不断升华,他们对野马的关爱已从过去的一味“溺爱”提高到全新高度:在精心选择放野区域、严密防范自然界和人类各种破坏性因素的时候,硬着心肠让野马们在野外找吃找喝,寻找自我生存的机会,使它们的生存能力和野性得到较快的恢复。目前,几年来放野的野马群已经基本度过了自然界的各种威胁,种群中一批小马驹正在茁壮成长,有的已经出现发情之兆。“我们正在期待两件事:一是野外出生的小母马能够在完全放野的环境里,再生出一批健壮的小马;二是希望这些小马中出现真正野性的公马,对现有的头马提出挑战,并取而代之,成为野马群的新首领。这才能说明,我们的野马放野计划获得了成功!”

  有一个最新消息不能不提,新疆自治区林业、交通部门已经采取紧急措施,抓获了违规行车、导致野马不正常死亡的肇事者,将予以严厉惩罚;同时已抓紧部署在卡拉麦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216国道沿线,为野马专修4个过路通道,让它们不致因“乱穿马路”而生出祸端。

       野马是世界甲级濒危动物,为拯救野马免遭灭绝,在联合国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的倡导和资助下,我国林业部同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奥斯瓦尔法基金会签定了合同,用新疆阿尔金山的野驴换野马,搞野马还乡养殖和野化放归工程。
    野马原生活在蒙古西部科布多盆地和新疆东准噶尔一带的半荒漠草原中,原称蒙古野马或准噶尔野马。西方对野马产生浓烈的兴趣,纷纷派人来偷捕野马运回西

方动物园。大量的偷猎,加上野马生境的不断恶化,外蒙学者60年代宣布野马在他们国家已经绝迹,我国的东准噶也再没能找到它们的踪影。所以,野马比号称我国国宝的大熊猫还要珍贵,如今世界上仅存圈养的野马900多匹,它们分别饲养在美、独联体、法、英等26个国家112个动物园和禁猎区中,每匹价格已高达25万美元。运回我国的野马仅每匹的保险金就高达10万美元。野马酷似家马。其与家马的主要区别是额法短或缺;鬃毛逆生,短而直立,无长鬃毛;体型较小,毛色单一,主呈土黄色,腰背中央至尾基,还有一条较窄的黑褐色脊线;四肢有二至五条十分明显的黑色横纹。由于圈饲和近亲繁殖等原因,还乡野马退化严重,已脱尽野性,变得温文尔雅了。野马养殖中心建在吉木萨尔县三台镇西地村的沙漠南部,具体位置在东指幸福路12千米处的公路东侧2千米左右的荒漠上。中心占地约600公顷,马舍、围栏、饲料房、草库、职工住宅等一应俱全,饲养已达国际水平,返乡的野马马匹膘肥体壮,三世同堂,目前,注册野马已达117匹,并初步恢复了野性。近年,已有一批野马有监视地放归将军戈壁大自然。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山民错啦,野马野驴甚至大部分野生动物都很干净漂亮,动物园的才脏


马是奇蹄目马科马属,是家马和野马的通称。化石证据表明,马科动物在6000万年以前起源于北美。最早的马祖先化石是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始新世地层中发现,称为始祖马,被认为是马科动物的祖先。考古发现证实马成为驯养动物的时间比较晚,但人类何时,何地开始驯养野马的,科学界至今仍无定论,并存在争议。起初马的驯化是为人类提供奶、肉、皮革和挽畜等,随着马在古代的战争中显示了其速度上的优势,使马的身价倍增,马被选做为古代运输和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后,马的大量驯养和广泛的使用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成为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承载者。马经过了人类几千年的驯养,在全世界范围内培育出了体形各异、用途不同、品种繁多的家马。然而这些种类繁多、体形各异的家马与世界上现存唯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马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亲缘关系、在形态和遗传上又有何异同呢?

1.普氏野马是家马的野生祖先吗?
家马(E.caballus)是现存数量最多的奇蹄目成员,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尽管家马形态差异较大,但所有的种、群和类型均单一种,即驮马(Equus cabllus)。当19世纪普氏野马被重新发现后,多数古生物学家主张普氏野马是家养马的野生祖先,但后来发现家养马野生类型的最早名称是野马(E.ferus),而普氏野马仅是前者的一个亚种。从染色体数量上考虑,普氏野马的染色体数2n=66,比家马多一对染色体,所以也不能轻易的得出普氏野马是家马的野生祖先的结论。现在大家普遍公认欧洲野马或称泰班野马是家马的野生祖先。但普氏野马与家马可以繁殖可育后代,所以生活在亚洲东部家马很可能有普氏野马的血统,中国汉血宝马就曾被认为是野马与家马的杂交后代。
2普氏野马与家马外貌和形态上的差异
普氏野马的在体型上酷似家马,但经过详细观察发现,两者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2.1额毛和鬃毛
普氏野马额毛很短或无,而家马具有较长的额毛。普氏野马鬃毛棕褐色短而直立,而家马的鬃毛长而披于颈两侧且颜色各异,从鬃毛外形让人感觉到,普氏野马是剃了板寸整齐化一的士兵,而家马是长发飘逸的美女,普氏野马鬃毛短而直立是因为其鬃毛每年在换毛季节要脱落一次,而家马的鬃毛不具有每年脱落一次的特点,所以不断生长。
2.2体毛颜色
普氏野马夏季毛色为土黄色,冬季变为棕褐色,群体毛色基本一致,而家马的毛色多样,常见的有黑色、赤褐色、暗褐色、棕色、栗色、奶油色、白色和花毛等等,且毛色不随季节发生变化。马的毛色是受基因控制,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含有两类基因,一类是显性基因,另一类是隐性基因,分别来自己于双亲中的一方,显性基因在性状的控制毛色上占有优势地位,颜色的显性序列是已经确定的,灰色性状在全部的颜色中是显性性状,其次是赤褐色、棕色、黑色、栗色。因此两匹黑马杂交将繁育黑色后代,但黑马与灰马杂交繁育的后代只可能少部分是黑色。普氏野马的毛色同样也受到基因控制,与家马不同的是,控制毛色的基因还受到光周期的调控,在春夏两季,使普氏野马具有土黄色毛色的基因起决定作用,而到了秋冬换毛季节,使普氏野马具有土黄色毛色的基因表达关闭或弱化,而使野马具有栗色毛色的基因表达启动或强化,这样普氏野马的毛色就随着换毛而发生季节性改变,但现在还没有研究清楚这类基因的调控机制。
普氏野马与家马在外貌上十分接近,但通过普氏野马的额毛、鬃毛和同色马群就足以与家马区分出来。普氏野马与家的之间在形态上还有很多微小的区别,如颈的长短、头的形状、尾毛的着生方式等都可以做为区别普氏野马与家马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只有那些对马非常熟悉的人才能看出。所以我们上面介绍的三类特征完全可以较好的区别普氏野马与家马。
3.普氏野马与家马在行为上的异同
普氏野马和家马的行为谱基本相似,如采食、休息、运动、繁殖、玩耍等行为基本无差别。无论是自由散放的家马还是普氏野马,都具有避免近亲繁殖的行为。避免近亲繁殖的行为是指家族群内出生的个体成长到2-3岁,达到性成熟后即遭到头马的驱逐,头马驱赶自己的后代时显得异常无情,如同对待入侵者一样,虽然年轻的马不想离开自己的母亲和伙伴,更不想独自面对不确定的前途,但面对着“无情”的父亲,也不得不伤痕累累地默然离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新“家”,这就驱赶自己成熟后代的行为可以避免近亲繁殖,对整个种群是有利的。自由生活的普氏野马和家马都组成两类群体:家族群和公马群。家族群由一匹成年公马、和数匹成年雌马及其后代组成,采取一雄多雌的婚配制度。公马群都是由于数量不定的成年雄性马组成。正因为行为上差别不大,所以普氏野马与家马可混群生活,并可以杂交繁育出可育后代,这也是普氏野马放归中最担心的问题,而普氏野马与生活在同一区域的蒙古野驴行为差别很大,特别是社群方式的差异很突出,这样普氏野马与蒙古野驴就不会出现混群现象,在野马群附近偶尔会出现单个活动的野驴,甚至进入到野马群内,但只是短暂停留就离开。普氏野马与家马在行为上最明显的区别是普氏野马具有顽固雄性杀婴行,而家马不具有雄性杀婴行为,有报道个别家马也有雄性杀婴现象,但这只是偶然事件。家马不具有雄性杀婴行为,这很可能是在野马驯化成家马的过程中,人工选择的结果,最后把那些具有雄性杀婴影响繁殖成速率、性情暴烈、不易驯养的公马淘汰,而那些不具有或杀婴强度的低的公马保存下来,最后人工选择的结果使现存的家马不具有雄性杀婴行为,而野公马没有经过人工选择,虽然经历了100年的圈养,仍然具有雄性杀婴行为。
普氏野马与家马在分类上应该是不同的亚种,而不是不同的种,普氏野马保存了马的真正野生基因,在生物学上有非常重要价值,普氏野马的保护是物种保护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内燃机的出现并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中,做为劳动力生产为目的家马养殖数量日逐减少,在这一点上马的地位几乎是灾难性的,马除做为动力外,别无它用。马肉做为人类的食物发展很慢;马的单胎性使马不能充分多产;人类对马肉存在偏见;马乳只有游牧民族在消费;随着牧民的不断定居等,不知道马在草原和沙漠中做为鞍座动物和在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农田耕种中使用还能维持到多久。但最近随着石油价格的急剧提升,粮食短缺,使那些不易于机耕的土地重新被耕种,赛马和娱乐马的发展,使马的养殖再次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转机。我们真心的希望这种具有灵性的动物,曾经是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承载者的马能够长期的存在下去,永远成为人类的助手和朋友,而不是只有它们在地球上消失后,才感觉到惋惜。同时也希望人类更加关心生活在地球上的唯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马—普氏野马的生存,让其重返自然,奔驰在广袤的戈壁之上,重新领略到野马的彪捍与美丽。


过几天要去新疆,这个贴正好可以好好学习。
我们看到的野马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那里有野马的固定饮水处,所以,幸运的话,在这个地区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
初十MM若去北疆,九十月间是享受视觉盛宴的黄金时期,山色灿烂,层次错落,若看草原,还是七月为好。
先学习歪弟转帖,再区别一下野马和家马:






这才是奔驰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家马。山民看清楚了?

马厩旁全是马粪,熏得我差点闭过气去。

[ 本帖最后由 花间对影 于 2008-7-29 14:31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野马用餐的地方草不没蹄,很担心它们吃得饱吗?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草无需没蹄,只要几茎荒草,马儿就能生存,牛羊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牧场里的草稀稀拉拉的。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他们的工作就是吃草,每天至少吃八个小时,够量了


回复 12楼 的帖子

我看到跑在我前面的那匹马,边吃边拉边走,跟猪似的~~~~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插句嘴:对牧民来说,草原有牧场和草场之分,那些牧草长得很高的,往往并不放牧,那是牧民专门收割下来留做牛羊入冬后的口粮的。牲畜的觅食能力很强,甚至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绿色的地方,它们都能绰绰有余地找到可啃之草。所以,真正的牧场,草都是很短的。至于准噶尔野马,它们本来就生存在一片戈壁滩上,这片不仅不适合人类生存、甚至也不合适其它牲畜生存的苦寒之地,恰恰就是它们天然的生存环境。换言之,假如把准噶尔野马放养在水草丰美之地,它们反而会无法生存。
原帖由 花间对影 于 2008-7-29 16:40 发表
我看到跑在我前面的那匹马,边吃边拉边走,跟猪似的~~~~12d" />
动物们就是这样啊~

可能因为吃的少,它们才要不停地走不停的吃,所以身材才会那么好~~
原帖由 花间对影 于 2008-7-29 16:40 发表
我看到跑在我前面的那匹马,边吃边拉边走,跟猪似的~~~~12d" />
不要把马当干部

泽雄说的对,我们叫冬窝子,夏窝子,即使夏窝子也是要轮牧,啃一遍长一阵,回来再啃。


最新发现保持美好身材的良方:捧着饭碗来回走动……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主贴里的野马,逍遥、自在,让人羡慕。
9楼的家马,一样的健美!真想跑过去把取下它背上的鞍,拆掉它嘴巴上的环……
起哄很重要啊,果然不到半天,图说游记就出来了,估计又是一幢高楼。
月亮喝酒,星辰几何?
文图俱佳,过瘾
不但奋斗,而且吃肉 不但努力,而且喘气(感谢花间网友提供头像图片)刘齐文集
养眼、开心、长见识,赞一个!
祝花间和泽雄玩得好。
盼多上片片。
家马喂的是草料,就是草里面掺杂玉米还有一些盐,不知道野马怎么补充盐份。
和大非同盼片片。
等片片
原帖由 歪弟 于 2008-7-29 16:57 发表


不要把马当干部

除了此地,都别把干部当领导~~~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原帖由 水色 于 2008-7-29 17:03 发表
最新发现保持美好身材的良方:捧着饭碗来回走动……
嗯,坐着吃,吃到站不起为止;站着吃,吃到坐不下为止;走着吃,吃到走不动站不直坐不下躺不平为止;躺着吃,两小口就撑得咽不下。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原帖由 丙辰龙 于 2008-7-29 17:27 发表
主贴里的野马,逍遥、自在,让人羡慕。
9楼的家马,一样的健美!真想跑过去把取下它背上的鞍,拆掉它嘴巴上的环……
龙妹妹把马背上的鞍卸了,把马嘴上的环拆了,照样龙游天下~~~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原帖由 李兆苗 于 2008-7-29 17:57 发表
起哄很重要啊,果然不到半天,图说游记就出来了,估计又是一幢高楼。
我这就砌砌砌~~~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原帖由 刘齐 于 2008-7-29 17:58 发表
文图俱佳,过瘾
刘齐大哥鼓励得忒早,俺先学学每帖必复的精神~~~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有没有骑马的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