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梁羽生悉尼病逝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于1月22日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梁羽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80年封笔06年中风
  
  1980年代在宣布“封刀”并旅居澳大利亚后,梁羽生一直处于半隐居状态。这几年,梁羽生的身体一直不太好,2006年回香港参加系列活动时就曾突然中风。在去世前,梁羽生也一直在疗养院中疗养。他于2009年1月22日因病在悉尼不幸去世,享年85岁。
  

  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代表
  
  梁羽生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在此之前的旧武侠小说始终难登大雅之堂,随着“新派武侠小说”的出现以及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等一大批武侠小说大家的先后登台,其读者从最初的底层人士发展到社会各阶层,并为广大华语读者追捧,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与金庸相比,梁羽生的作品受中国传统诗词、小说、历史的影响更深。
  
  对于“武侠”概念的界定,梁羽生的观点是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所以“以侠胜武”是梁氏的一个基本观点。写了35部小说,塑造了上百个人物,梁羽生说,最能体现他“侠”精神的人物是张丹枫和金世遗,“张比较靠近儒家,心中有一个道德观念,金比较接近道家,他本身没有一个规范,可能会有一些小过错,但本性是善良的,整体还是好的。”
  
  高度评价“同行”金庸
  
  梁羽生、金庸一直被并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的重要代表,但是,两人境遇并不相同,金庸的名声和认知度远在梁羽生之上。封笔之后的金庸,仍成为媒体的焦点,其作品也反复被搬上电视。而梁羽生则在澳大利亚隐起来。在同行中,梁羽生一直对金庸评价比较高。1994年,梁羽生就曾在悉尼作家节武侠小说研讨会上谦虚地表示,“我顶多只能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今天在座的嘉宾金庸先生……他是中国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写作技巧在内,把中国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将他比作法国的大仲马,他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大师生平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生于广西蒙山一个书香门第。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入广州岭南大学念国际经济,毕业后任香港《大公报》副刊编辑。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两派争执,从报纸上的口水仗最后演变成两派掌门的对擂比武。时任《新晚报》的总编辑罗孚乘着比武的热潮,让梁羽生在报上连载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龙虎斗京华》被公认为是新武侠之始。从1954年开创“新派武侠小说”至1984年宣布“封刀”,30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1000万字,其中包括《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号称“金梁并称,一时瑜亮”。

  创作年表
  
  龙虎斗京华 1954年1月20日至1954年8月1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草莽龙蛇传 1954年8月11日至1955年2月5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塞外奇侠传 1955年至1957年 周末报
  
  七剑下天山 1956年2月15日至1957年3月31日 大公报·小说林
  
  江湖三女侠 1957年4月8日至1985年12月10日 大公报·小说林
  
  白发魔女传 1957年8月5日至1985年9月8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萍踪侠影录 1958年1月1日至1960年2月16日 大公报·小说林
  
  冰川天女传 1959年8月5日至1960年12月18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还剑奇情录 1959年11月1日至1960年5月 香港商报·谈风
  
  散花女侠 1960年2月23日至1961年6月22日 大公报·小说林
  
  女帝奇英传 1961年7月1日至1962年8月6日 香港商报·谈风
  
  注:又名“唐宫恩怨录”
  
  联剑风云录 1961年7月3日至1962年11月25日 大公报·小说林
  
  云海玉弓缘 1961年10月12日至1963年8月9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冰魄寒光剑 始于1962年,不知终于何时 正午报
  
  大唐游侠传 1963年1月1日至1964年6月14日 大公报·小说林
  
  冰河洗剑录 1963年8月24日至1965年8月22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龙凤宝钗缘 1964年6月25日至1966年5月15日 大公报·小说林
  
  狂侠天骄魔女 1964年7月1日至1968年6月23日 香港商报·说月
  
  风雷震九州 1965年9月22日至1967年9月28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慧剑心魔 1966年5月23日至1968年3月14日 大公报·小说林
  
  飞凤潜龙 始于1966年11月,不知终于何时 正午报
  
  侠骨丹心 1967年10月5日至1969年6月20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瀚海雄风 1968年3月15日至1970年1月21日 大公报·小说林
  
  鸣镝风云录 1968年6月24日至1972年5月19日 香港商报·说月
  
  游剑江湖 1969年7月1日至1972年2月4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风云雷电 1970年2月9日至1971年12月31日 大公报·小说林
  
  牧野流星 1972年2月16日至1975年1月13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广陵剑 1972年6月3日至1976年7月31日 香港商报·说月
  
  武林三绝 1972年10月1日至1976年8月16日 大公报·小说林
  
  绝塞传烽录 1975年2月12日至1978年4月10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剑网尘丝 1976年9月1日至1980年1月26日 大公报
  
  弹指惊雷 1977年5月1日至1981年3月9日 周末报
  
  武林天骄 1978年5月2日至1982年3月9日 香港商报
  
  幻剑灵旗 1980年1月27日至1981年3月 大公报
  
  武当一剑 1980年5月9日至1983年8月3日 大公报·小说林
虽然金庸武侠的成就远远高于梁羽生已是公论,我们还是一定不要忘记,新武侠诞生的首功之人是梁老先生,乐观地说,没有梁也许仍然会有新武侠,仍然会有金庸,但时间不是那一天,不是那一年。
1994年,梁羽生就曾在悉尼作家节武侠小说研讨会上谦虚地表示,“我顶多只能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今天在座的嘉宾金庸先生……他是中国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写作技巧在内,把中国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将他比作法国的大仲马,他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
这篇发言稿是经我手发表在《自立快报》创刊号。
梁先生是个好好先生。
原帖由 施国英 于 2009-1-26 19:59 发表
1994年,梁羽生就曾在悉尼作家节武侠小说研讨会上谦虚地表示,“我顶多只能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今天在座的嘉宾金庸先生……他是中国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写作技巧在内,把中国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将他比作法国的大仲马,他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
这篇发言稿是经我手发表在《自立快报》创刊号。
梁先生是个好好先生。
虚怀若谷!
萍踪侠影是我最早阅读的两部新派武侠小说之一,还能记得当时的如痴如醉,哀悼梁先生!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如果不算《三侠五义》之类的传统侠义小说,那我看的第一部武侠就是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那时我大概十四、五岁,算起来应该有三十年了。我看的那本应该属于地下出版物,印刷相当粗糙,单色藕黄封皮,有点像人民出版社的某领导讲话单行本,只是纸张太差,印制的也很不好。

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读一读也无妨,就是不能给予太高评价,就像后来评金庸,说的那么好,其实没那么回事。
同意老童,梁羽生先生是“新武侠诞生的首功之人”,虽然才华未若金庸,却写得扎实耐看。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和金丝兄一样,我也是从《萍踪侠影》初识现代武侠的,梁羽生先生的《云海玉弓缘》,在我心里,是与金庸作品不相伯仲的上佳之作。
哀悼。
我读过梁羽生的作品,记得最早的,似乎是《鸣镝风云录》,《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是后来在《武林》杂志上看的连载。我看过和翻过次数最多的,倒不是梁先生的武侠小说,反而是他的一本随笔集,叫《笔·剑·书》。我记得那是本新华书店卖不掉清理的旧书,打折,我花三块钱买来的。这本随笔集我整整随身携带了三四年,直到后来丢掉才算罢休。

我是在这本书中,读到了很多“名人轶事”,觉得很有趣。

纪念梁羽生先生

这两天刚在孔夫子网上从别的书友那里受让了几套当年香港伟青书店出的竖版繁体梁羽生小说,包括《狂侠天骄魔女》、《瀚海雄风》、《冰川天女传》、《还剑奇情录》和《白发魔女传》。已经收到两套了,很开心。这些书,我不仅都看过,手边还都有近年新出的版本,但因为太喜欢了,就想着收藏香港的原版,虽然书页略显陈旧,但有云君的插图,有味道。

想不到,买这几部书,竟成了对梁先生的纪念。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梁羽生先生创作的新派武侠小说共35种,有刀全部读过,个别几部还读过七、八遍。如果让有刀列一份梁先生作品排行榜的话,依我的个人判断,文学价值从高到低是这样排序的——

1、《白发魔女传》
2、《云海玉弓缘》
3、《萍踪侠影录》
4、《大唐游侠传》
5、《女帝奇英传》
6、《还剑奇情录》
7、《江湖三女侠》
8、《侠骨丹心》
9、《七剑下天山》
10|、《塞外奇侠传》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梁先生的书没有读全,但却是我最早接触的武侠小说。
梁先生的书没有读过,是我从未 接触的武侠小说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我这就邮寄送一本《萍踪侠影录》给老木匠吧,是花城出的带绣像的旧版,有刀的私人珍藏。老木匠读后若觉得还行,书就算有刀赠送的了,若觉得没有收藏价值,可以再还给我。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哀悼!
喜欢看八卦,决定找来《笔·剑·书》读读。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小时候,同学家长每天买羊城晚报,其中就有七剑下天山的连载,当时俺就每天去读报。
人生一世,能够开先,能够受此殊荣,不枉!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原帖由 心中有刀 于 2009-1-27 16:47 发表
我这就邮寄送一本《萍踪侠影录》给老木匠吧,是花城出的带绣像的旧版,有刀的私人珍藏。老木匠读后若觉得还行,书就算有刀赠送的了,若觉得没有收藏价值,可以再还给我。
请别请别这样,不敢夺人之爱呀。

俺真的对所有的侠客书都看不下去,第3页就要扔一边去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原帖由 老木匠 于 2009-1-27 17:25 发表


请别请别这样,不敢夺人之爱呀。

俺真的对所有的侠客书都看不下去,第3页就要扔一边去的。
俺只看过一本武侠小说,情节、书名全忘了,只记得是梁羽生先生写的。看到老木匠不喜欢看武侠小说,俺心里也踏实了一些,原来的确有些人不热衷于武侠小说的。俺的儿子经常嘲笑俺竟然没看过金庸的小说,他在去年寒假里看了好几部,每部都是好几本的。
喜欢还是不喜欢读武侠小说,主要是性格原因,不喜欢的那就是天生的不喜欢,要培养都难。

但是从专业上讲,木匠师傅应该读武侠小说,你研究古代法律,不读武侠小说你就不能了解当年他们江湖人物怎么帮着法官做事(从三侠五义到施、彭公案到陆小凤、花满楼)和怎么恶劣对抗法律(这个多)的了。
和老木匠师傅一样,没读过武侠小说,真的是提不起兴趣,只知道武侠山头上有梁羽生一把交椅。
我很爱看武侠小说,是一种娱乐、一种消费。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我也爱看武侠,所谓四大武侠小说天王的作品,有三位的基本上读了个七七八八。没有读完的是温瑞安的,他还活着,而且越写越不如前,估计以后大概不会再读了。

梁羽生诗词(1)

老木匠不爱读武侠,对诗词歌赋总不至于反感吧?有刀就顺着自己列的排行榜,介绍几首梁先生的诗词作品。

——《白发魔女传》

1、卷首词《沁园春》

一剑西来,千岩拱列,魔影纵横: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且收拾,话英雄儿女,先叙闲情。

风雷意气峥嵘,轻拂了寒霜妩媚生。叹佳人绝代,白头未老,百年一诺,不负心盟。短锄栽花,长诗佐酒,诗剑年年总忆卿。天山上,看龙蛇笔走,墨泼南溟。

2、双调《忆江南》

秋夜静,独自对残灯,啼笑非非谁识我,坐行梦梦尽缘君,何所慰消沉。
风卷雨,雨复卷侬心,心似欲随风雨去,茫茫大海任浮沉,无爱亦无憎。

3、男主人公卓一航吟颂的一首七律

别后音书两不闻,预知谣诼必纷纭;
只缘海内存知己,始信天涯若比邻。
历劫了无生死念,经霜方显傲寒心;
冬风尽折花千树,尚有幽香放上林。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梁羽生诗词(2)

《云海玉弓缘》卷首曲《滴滴金》

三月阳天,
莺声呖溜圆。
问赏心乐事谁家院?
沉醉江南烟景里,
浑忘了那塞北苍茫大草原,
羡五陵公子自翩翩,
可记得那佯狂疯丐尚颠连?
灵云缥缈海凝光,
疑有疑无在哪边?
且听那吴市箫声再唱玉弓缘。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梁羽生诗词(3)

《萍踪侠影录》是有刀所读的第一部新派武侠小说,二十多年前便能背出书中的每首诗词,包括梁羽生为小说人物代拟之作。

1、卷首词《浣溪沙》

独立苍茫每怅然,
恩仇一例付云烟,
断鸿零雁剩残篇。

莫道萍踪随逝水,
永存侠影在心田,
此中心事倩谁传。


2、卷尾词《清平乐》

盈盈一笑,
尽把恩仇了。
赶上江南春未杳,
春色花容相照。

昨宵苦雨连绵,
今朝丽日晴天,
愁绪都随柳絮,
随风化作轻烟。

3、男主人公张丹枫所作《踏莎行》

掠水惊鸿,
寻巢乳燕,
云山记得曾相见,
可怜踏尽去来枝,
寒村漠漠无由面。

人隔天河,
声疑禁院,
云魂漫逐秋魂转。
水流花谢不关情,
清溪空蕴词人怨。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刘伯端读过《白发魔女传》之后,写了首词,如下:

踏莎行

  (题梁羽生说部《白发魔女传》,传中夹叙铁珊瑚事,尤为哀艳可歌,故并及之。)

  家国飘零,江山轻别,英雄儿女真双绝,玉箫吹到断肠时,眼中有泪都成血。
  郎意难坚,侬情自热,红颜未老头先雪。想君亦是过来人,笔端如灿莲花舌。

这大概也算是对《白发魔女传》最好的诠释了,深得梁羽生称赞,并录在随笔《魔女三现,怀沧海楼》中。

梁羽生诗词(4)

《女帝奇英传》人物诗四首——

1、长孙璧 七绝二首

十年梦醒相思泪,万里西风瀚海沙;
同命鸳鸯悲命薄,天涯何处是我家?

愿将热血洒明尘,且把遗言托旧人;
应念李郎家国恨,留他同赏雪山春。


2、武玄霜 七绝二首

欲倩青禽寄语难,心随明月到天山。
卅年物换星移后,屈子迷途尚未还。

江湖空抱幽兰怨,岂是离骚屈子心。
楚泽长安难并论,天涯何苦作行吟?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还是有刀厉害,竟然将梁羽生先生小说中的诗词都收的这么齐全。
俺喜欢《萍踪侠影》中张丹枫的两首七绝:

长江万古向东流,立马胡山志未酬。
六十年来一回顾,江南漠北几人愁。

中州风雨我归来,但愿江山出霸才。
倘得涛平波静日,与君同上集贤台。

梁羽生诗词(5)

《江湖三女侠》卷首词

调寄菩萨蛮

剑胆琴心谁可语,
江湖飘泊怜三女。
弹指数华年,
华年梦似烟。

遥天寒日暮,
寂寞空山路。
踏遍去来枝,
孤鸿独自飞。


《江湖三女侠》卷尾词

调寄踏莎行

似水柔情,
如花美眷,
千秋佳话人争羡,
依人燕子又归来,
沧桑变了心难变。

柳絮轻飘,
春风拂面,
词笺不写文君怨,
江南塞外一般同,
碧波划鸳深鸯见。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