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

      黄鳝是老刮三的一种鱼,说来复杂,雌雄不分,介于水生和两栖之间。
      天冷的辰光,黄鳝钻在洞里,黄鳝打洞就像地铁的盾构掘进机一样,把土压在四壁。所以黄鳝洞多大,就能知道黄鳝多粗。冬天的黄鳝在冬眠,稀里糊涂,用自行车钢丝做一个钩子伸进去,黄鳝睡眼朦胧一口咬住,一拉,就钓出来了。
      等到气侯转暖,黄鳝从洞里出来混了。可以放黄鳝笼子诱捕,黄鳝笼子是竹编的,大约四、五十厘米长,直径七、八厘米,一端封死,一端有倒刺,黄鳝游进去了就退不出来。
      黄鳝笼子傍晚放水稻田里,清早起来收笼,一般每个笼子里会有一、两条,十几个笼子就能收获颇丰了。有时候也会有蛇爬进去,火赤练,吓人一跳。
      民谚云:小暑里的黄鳝赛人参。又有民谚云:秤杆黄鳝马蹄鳖。都是言其大补也。过了小暑,天气一天比一天热,黄鳝就从女生变成男生了,小姑娘变成小男生就开始长个子,很快长成了一条五大三粗的男黄鳝,男黄鳝从此就不补了。为什么呢?这就不知道了。
      黄鳝可以红烧、煨肉、烧汤、鳝筒塞肉,也可以剖成鳝片,切成鳝丝,肉质细嫩,没有鱼刺。据说黄鳝血有奇效,生吃,吃了以后力大无比。史载曾经有一个后生,无意中喝了一条千年黄鳝的血,后来成了一员大将,有万夫不当之勇。究竟如何,没有试过。
      黄鳝好吃,东北名菜毛血旺里就有黄鳝。每天下半天最好到“沧浪亭”去弄一碗生爆鳝丝面做点心,那是梦里想到也要淌馋唾水的。
      如今的黄鳝都是饲养的,味道就推板了。而且据说还要给它们喂口服避孕药,有没有搞错?其实它们是没有性生活的。

      2010-1-13
《田鸡》

      田鸡就是青蛙,益虫。有一首诗如此咏道: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茵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发声?
      好蛮横的气魄,山大王似的,后来就果然容不得别人发声。其实也就是一只吃虫虫的青蛙罢了,井底之蛙。
      田鸡(青蛙)不是虫子,教科书上说是益虫,看起来还是虫子,教科书不会错的。这个田鸡益虫比较倒霉,从来逃不过人们的口腹之欲,弄不好就给人吃掉了。人是从来不管什么益虫害虫的,只要好吃,先吃了再说,吃到肚里才是真的。
      中国的小朋友从小就知道青蛙是益虫,但是每一个小朋友都会拿只瓶子去捉蝌蚪,一捉捉了百十个。为什么要捉蝌蚪呢,老师吩咐的,实验、观察,自然常识,要写作文的,作文结尾一定说:要保护青蛙。
      等到小朋友长大了,就忘记了什么益虫还是害虫,只记得蝌蚪了。
      夏天晚上,田鸡叫得甚嚣尘上。拿一支电筒,拿一个拍子,拍子是一只塑料鞋底绑在竹竿上。沿着田埂走,电筒一照,田鸡就懵了,一拍子下去,一只。
      抓了几十只,装在虾笼里。回家剥皮,挖去内脏。田鸡皮很容易剥的,剪去头以后,随便找个什么地方一撕,连带青蛙指甲一下子囫囵撕下来了。撕掉了皮的田鸡很洁白,有时还会动手动脚,像是一个缩小几十倍的人被砍了脑袋。而且,体型很健美,所以会有青蛙王子的故事。
      田鸡用菜椒清炒,也可以红烧,加几瓣大蒜。肉质细腻、味道鲜美。
      癞蛤蟆和青蛙看起来是近亲,但是癞蛤蟆长得肚子比较大,领导人干部的风范。而且不是眉清目秀,满身疙疙瘩瘩,精神淡定、动作从容、叫声低沉。癞蛤蟆没人吃,和蜈蚣、蝎子同属五毒之一。如果吃的话,那是为了治病,历来医意通解,只要想得到,随便什么都能治病的。以前的小孩子会得一种叫做疳疖的病,面色蜡黄,可能是黄疸性肝炎,后来吃了几只红烧癞蛤蟆就好了。
      如果没有好呢?医得了病,医不了命。命中注定的事情医生有什么办法呢?
      改革开放以后,忽然引进来了牛蛙。真是说不清为什么,和其它国外的东西一样,牛蛙也是体格硕大,一只牛蛙可以炒一盆子,而且连牛蛙皮也吃。
      青蛙既然是益虫,为什么又要吃呢?很多饭馆里也是有这道菜的,而且全是后腿,炒得喷香。工商局的公务员经常出来检查,看见有卖田鸡的就没收。然后,一大篓一大篓地倒在河里,让田鸡回归自然吃害虫。每年电视台都要拍几条这种新闻,很重视的样子。等到工商局和电视台的工作做完了,吃饭,说不定吃的菜就有田鸡。
      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最好别人遵守,自己是不愿意遵守的。上到朝廷,下到百姓,事无巨细,莫不如此,阿弥陀佛,命该如此。

      2010-1-24
《虾》

      南方人说的虾,就是指的河虾,否则要加前置词。譬如,条虾、基围虾、罗氏虾……
      河虾,淡青色或者浅黑色的壳,两条长螯,无数条短腿。
      小囡谜语说:弯腿老公公,胡须翘耸耸,杀杀没有血,烧烧满身红。就是猜的虾。
      如果是齐白石画的那样的,两只螯太过粗大,看起来好看,但是不是好虾,是高于生活的艺术。真正的好虾如今已经不容易找到了,比食指粗,只只清爽,煮熟以后,壳油亮通红,肉有弹性。
      现在的虾呈可疑的灰绿色,虽然是活的,煮熟了虾壳也不太红,肉是软绵绵的,壳也是软绵绵的。尤其虾的头壳里,清晰可见一团白色的面粉,那是水产商用来增重的。
      现在的虾活得艰难,吃着乱七八糟的饲料,坚守在那种乱七八糟的水里活命是需要运气的。和人一样,大家不容易。
      虾比较容易做菜,盐水虾、红烧虾、油焖虾、椒盐河虾(这是粤菜)。无论怎么样,虾总是比较好吃的一道菜。有人吃虾是不要剥壳的,整只的进嘴,整只的出来,肉没有了。
      江浙还有白虾和糠虾,那都是很小的虾,原来白虾和糠虾用来炒咸菜,或者熬酱。

      2010-2-8
《田螺》

      江南水乡,水里找食,找到了田螺。
      田螺姑娘的民间故事,应该就是中国的美人鱼传说,有趣得不得了。窈窕佳人、水灵灵的小姑娘啊,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要空间、不占面积、不唠叨、不罗嗦,谁听到过田螺嘎三湖、吵相骂呢?而且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烧得一手好菜,还能那什么什么,简直是男人的梦想。
      田螺,清水浅滩悄悄的长大,黄褐色的壳薄薄的,谓之清水田螺。
      田螺罱来,先在水里养一天,滴一滴麻油,让它闻到香味打开盖子从壳子里探出,吐尽泥土,顺便SPA洗净身子。到底是不是滴麻油的作用呢,就算是吧。
      老虎钳咔嚓咔嚓,把田螺的屁股剪掉。为什么剪掉,为了吃的时候方便。剪田螺屁股是比较麻烦的,如今小菜场上买回的都已经剪好了。
      然后洗净,控干水。起一个大大的油锅,姜葱先煸,待得青烟直冒,田螺倒入。锅铲翻来翻去炒,喀拉喀拉几十个回合,黄酒、辣椒去腥,再倒进酱油。
      咕嘟咕嘟一督,田螺的香味就出来了。
      和所有蛋白质一样,要就是炒熟立即起锅,嫩;或者就是要多督(煮、煨),干脆督到嫩。
      三只指头捏一个田螺,撮嘴一吸,半只螺蛳肉进嘴,鲜、肥、嫩。后半截一般有不少小田螺,所以还是让它留在壳子里。吸食田螺需要一点技巧的,舌尖一抵,堵死空气,然后一吸,螺蛳肉吸出。没有经过锻炼就很难吸得那么干净利落、恰到好处,真空泵似的。
      一碗田螺吃光,汤一定浇饭吃的,虽然手指在汤里洗了多次,丝毫也不影响汤的鲜味。
      不太新鲜或者不太肥的田螺呢,就把它焯熟,把螺蛳肉挑出,炒韭菜。
      夏天,稻田里肥沃,就有直径三、四厘米的大田螺了。大田螺可能和河浜里的不是同一品种,煮熟了把肉挑出,切成片,还是炒韭菜。
      在稻田里耥稻,眼睛尖的小姑娘能找到十几二十颗,顺便就把荤菜解决了。

      2010-2-8

田螺的小盖子叫做“厣”,无法修改,添在这里吧。
《莴苣》

      莴苣疯长能长得比人还高,中空若自来水管,味如马粪纸。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人们抢着吃这种莴苣果腹,聊补无米之炊。
      莴苣,上海人叫做莴笋,香莴笋,也算是一只当家菜。
      莴苣刨皮切丝,麻油凉拌,最是爽口。
      还有呢,就是清炒,炒之前先拿盐腌一下,滗去水份,这样炒出来就比较脆。香莴笋叶子可以烧菜饭,烧出来的咸饭颜色黑黝黝的,保持了莴苣的清香。
      再有呢,腌莴苣干,撒几片玫瑰花瓣,叫做玫瑰莴苣干。用一根鞋底线穿着一长串在大太阳下晒,晒得莴苣干上全是盐的结晶,一闪一闪亮晶晶。搭泡饭,一寸长的一截可以搭两碗泡饭。其实差不多就是吃的盐,腌莴苣只是一个载体,装着是一只菜。
      盐能不能搭泡饭呢?不能。大粒子的粗盐吃了会吐,不知道为什么。

      2010-1-21
《韭菜》

      韭菜乃是植物伟哥,壮阳,《笑林广记》多有记载。不说了,扫黄打非,黄段子一概不说。虽然谁都知道扫黄是虚晃一枪、暗度陈仓,其实是为了打非。
      因为如此,所以规定出家人不食韭菜的,吃了会出作风问题。当然,不吃可能一样会出作风问题。那怎么办呢?禁令还是要有的。就像反腐一样,有无穷多规定和严禁,虽然没有一点卵用,起码可以找一些话层出不穷地说说,可以自欺,可以骗骗老百姓吧。
      韭菜为什么叫做韭菜,又有一个民间故事,一下子扯到东汉刘秀什么的,属于非正式出版的传说,所以也不说。
      韭菜是多年生的,割了一茬又一茬。韭菜有种子,但是比较难发芽成活,一般倒是将老韭菜根切割分开重新小丛栽种。这是以前的法子,现在如何不知道。
      韭芽,包饺子、炒鸡蛋、炒肉丝、炒螺蛳肉、炒河虾、炒蚬子肉。
      饺子出口扶桑,饺子馅不知道怎么渗了毒药,于是张三推李四,李四推张三,反正不关我事,这是国人遇事的惯例。日本人好歹吵得不肯将息,似乎至今还没有平静。奈何中国人自幼修炼,百毒不浸,以毒攻毒,很平静。
      韭菜长出来的新叶,不让它见太阳,没有光合作用,没有叶绿素,这就是韭芽。
      嫩黄的韭芽也做饺子馅,还有春卷馅。春卷是什么呢?就是一张薄薄的面粉皮子,包了韭芽和肉末馅、青菜荠菜肉末馅、赤豆豆沙馅,在油锅里炸得金黄,一般在春天吃。天气冷了,就有人做春卷皮子了,手拿一团面粉在一个平底铁锅上一抹一转,铁锅下烧着火,一张直径14——15厘米的春卷皮子就出来了,厚度最多只有五分之一毫米。
      春卷馅只用韭芽,不用韭菜。

      2010-1-18
《苋菜》

      立夏见三鲜,苋菜上市了。苋菜,上海人叫做米苋。
      苋菜是撒的种子,黑色的苋菜种子很细小,常常被用来形容某些人的肚量,苋菜籽似的。种子撒下去,不几天就发芽,发出来的芽也是很小,近视眼根本看不见。浇水施肥,阳光雨露,很快地生长了。
      多施肥,苋菜就长得嫩,长得快,红通通的往上窜。怎么施肥呢?茅房里的粪便掺了很多水,当头淋下。因为苋菜是撒播,没法子浇在根部的。如果洗菜的时候马虎,苋菜里就会有一些纸屑。仔细看,句子也看得出来。
      曾经有一只青蛙不留神掉到茅坑里,淹死了。后来呢就随大流浇到苋菜上面了,给太阳晒成了精瘦的青蛙干。不几天,吃苋菜的时候,发现它居然也到了碗里,这个洗菜的同志也太马虎了吧。唉,怎么说他呢?
      把它捞走,还是从容地吃。
      炒苋菜的时候,一般要放几瓣大蒜。苋菜汤是红的,浇在白米饭上,吃红饭饭了!

      2010-1-18
《豇豆》

      家家户户都会留一些豇豆种子,蔬菜种子都放在老瓠子壳里,挂在草屋檐下。
      二月二,葫芦茄子齐落地。种子就都播下了,豇豆也播下了。等到发芽了,有了真叶就可以移栽了。这时候要当心地老虎(地蚕),就是蝼蛄的幼虫,一拱一拱挖了地道爬来,一咬两段。
      发现咬断了就要重新补栽,顺便挖开泥土,一看,肥肥的地蚕在躲猫猫呢。拿伊做脱!
      慢慢就活棵了,然后呢,还是拿茅坑里的便便掺了水浇。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水肥土种密保工管,肥是排在第二位的。谁排的?伟大领袖。伟大领袖什么都懂,不容易的。
      十天半月,长出藤蔓来了,这时候就要搭架子了。细竹子,杠竹、水竹,葵花杆就比较不牢靠。架子搭成三角形,三角形比较稳定,平面几何学过伐?藤蔓就自己会绕上去、爬上去,地心引力对它们没什么用,或者就是反作用。
      开花了,结豇豆了。只要肥料足,豇豆长得很快的,细细的、蛮长,一晚上能挂下来半尺。新鲜的豇豆,用新榨的菜油炒,炒得豇豆上都是细细的油珠。
      豇豆种得多,有时候来不及吃,就可以煮熟了晒豇豆干。豇豆干煨肉当然是美味,什么东西和肉放在一起就是美味。
      除了豇豆,还有鳗鱼豇。鳗鱼豇就比较粗壮,紫黑色的,又是一个品种。据说有的国家里的人民把豇豆当做爱情的象征,泡妞的时候要抓一把豇豆出来。这个可能是搞错了,没文化啊,豇豆和爱情不搭界的。搭界吗?
      那时候不吃刀豆(四季豆),四季豆是外来物种,非我族类,有一股青涩味道。刀豆一定要炒熟,半生不熟吃了就可能中毒。前一阵子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就集体中毒了,老师都吓煞脱了,眼泪水淌淌滴。
      好在后来都抢救过来了,如果是豇豆,哪来这种事情呢?

      2010-1-22
豇豆非常好吃,酸豇豆俺的最爱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蚕豆》

      有人不能吃蚕豆,吃了就要送命,见血封喉。这是家族遗传病,老吓人的。问题:如果是平生第一次,怎么知道能不能吃呢?
      蚕豆主要是做绿肥的,蚕豆摘下吃掉,豆壳、豆秸一沤,黑水四溢,看起来就很肥。其实呢?一点不肥。为什么不肥呢?因为不臭。好的农家肥料一定是很臭的,阿姆尼亚。
      蚕豆做菜吃,炒得沙沙的。也能剥了豆瓣炒咸菜,豆瓣炒咸菜搭泡饭,也算是江浙一大名菜。但是当饭吃就不耐饥,困难时期没饭吃,吃一大碗蚕豆,很快就饿得浑身冒冷汗了。
      老蚕豆晒干,春节的时候炒着吃,咯蹦咯蹦,牙齿不好的人只能知难而退。也可以像炮炒米一样炮兰花豆。或者一颗一颗扔在灶膛或者脚炉里,啪的一声炸开,熟了,用火叉拨出来。吹掉了灰烬,吃。
      脚炉是白铜的,里面燃砻糠,冬天里用来搁在脚下取暖。脚炉再过几年就是文物,可以上“鉴宝”节目了。
      上海老城隍庙的奶油五香豆就是蚕豆,多年经营,曾经名震遐迩,外地人来上海一般要带几斤回去(还有奶油西瓜子、椒盐小核桃、陈皮话梅和香草橄榄)。奶油五香豆皮皱皱的,一层咸甜的白霜,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吃。

      2010-2-7
《黄豆》

      黄豆没老的时候是毛豆。
      毛豆可以炒咸菜,搭泡饭。毛豆总是先捡光了,剩下的全是咸菜。毛豆子很好吃,不知不觉夹着吃,有的人筷子夹着连续不断吃几十颗。败家啊,人家也要吃穷的。
      后来成熟了,老了就是黄豆。黄豆可以榨油,但是出油率不高,真正用来榨油、出油率高的黄豆是大豆,似乎品种不一样。
      黄豆制作笋豆,制作豆制品,制作安利蛋白质粉,还可以发黄豆芽。
      黄豆炒了吃,吃了行气。据说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饥饿的人民曾经发明过一个吃了永远不饿的妙法,具体程序是,先吃一个白萝卜,再吃一个馒头,再吃一把炒黄豆。
      解密:谁都知道,白萝卜吃了会向上发力,嗳气,而黄豆呢,是向下发力,放屁。于是萝卜向上,黄豆向下,上上下下,馒头始终在肚子中间往复运动,像是一个活塞,永远不饿。
      人民群众有无穷的创造力。

      2010-2-11
煮毛豆是更讨人欢喜的,不用剥豆子,带壳洗净,放在锅里,一瓢水,一大勺盐,讲究点的,弄几粒茴香,煮出来,比孔乙己的茴香豆还要好吃。
馒头活塞法,笑倒。不过较一下真,都说萝卜也很通气,再嗳气,打过饱嗝,还是要向下寻找出气口的。
今天,我就是高瑜
燕燕里的小馋燕儿还不少啊……(*^ - ^*) 嘻嘻……

《山芋》

      山芋,就是红薯吧,也许是白薯、红苕,或者是地瓜?还是什么?
      山芋是个好东西,生吃像水果,熟吃那就更多了,可以煮稀饭、烧菜饭、可以切块炒着做菜,可以做粉条,也可以烘熟了、烤熟了、蒸熟了囫囵充饥。
      山芋除了淀粉、糖分、就是纤维素,所以如今是大力提倡的保健食品。乡间民谚云:一斤山芋三斤屎,回头看看还不止。此民谚证明了山芋的通便功效几乎可以达到无中生有。
      更加不止的是,乡下的狗就是靠吃这屎长得肥滚滚、胖乎乎、吠声老大。
      更更加不止的是,经过两次消化的狗屎,还是肥料,必须大清老早起来捡,能不能在清早起来捡狗屎是检验一个真正贫下中农的试金石。
      据说上个世纪中叶,有讳莫如深的三年谓之困难时期,身逢此时的广大人民群众于是大吃山芋叶、山芋和山芋干。山芋比较细长,状如树根,含有更大比例的纤维素;山芋干一般是发了绿霉的,发了绿霉的山芋干加一些米就蒸成了山芋干饭,蒸熟了的霉斑就是黑的,而且味道发苦。山芋干甚至可以像炮炒米一样膨化,咬得一嘴甜丝丝、苦叽叽。
      如果那时候没有山芋,说不定饿死的就不是三千万,可能是四千万、或者六千万。
      某地有一个青年农民比较幸运,三十斤山芋就换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回来。等到那三年好不容易过去,这个新娘子终于长得滚胖,厚积薄发,一口气连续不断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这个期货买卖做得简直太商品经济效益了吧。
      如今又有新品问世,紫心山芋。感谢上帝,将来如果又是困难时期了,人民多了一种食物。阿门。

      2010-2-4
《土豆》

      土豆是难得入诗的蔬菜之一,一首伟大的诗词有句云:“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写词的人自己不吃土豆,他吃莫斯科红烤鱼、黄油鸡卷、铁扒大虾、法国猪排、意式奶猪、牛尾汤或者鸡蓉鲍鱼汤。
      土豆就是洋山芋。看起来这是外来物种,和外来的番茄、洋葱、洋钱一样,于是中国部分西化了。据说土豆拯救了地球上无数穷人,这肯定不是救的中国人,没有洋山芋,中国人都几亿几亿的生长出来。咱们的大中华呀,好大的一个家,和洋山芋无关。
      土豆流入上海,一般就是洋山芋煨肉。还有呢?就是土豆沙拉和罗宋汤。
      罗宋汤就是洋葱、番茄、土豆、胡萝卜和牛肉统统切成块,一锅煮。红房子最家常的西餐,看起来是罗宋杂烩。罗宋大概就是俄罗斯,道上的老大。
      历史上那几年困难时期,土豆小得像乒乓球,更小的像玻璃弹珠,放在钢精镬子里蒸熟,饿得腿脚浮肿的人们舍不得剥皮就囫囵吞下去了,舒服,好东西啊。
      胡萝卜呢,比筷子还细一点,或者就像胳膊似的粗,但是中空,也是钢精镬子蒸熟,吃下去。活着,人就是这样一年一年活过来的。
      忽然有一年,青椒土豆丝走红全国,咸不咸、淡不淡、生不生、熟不熟的。这种蔬菜也会成为时尚,说明了人的胃口和感觉是很不可靠的,往往无意识地向强势文化屈服。
      后来又换了一种称谓,薯条、薯片,电视上广告做得五颜六色。利润一定很好,不然是做不起广告的,尤其是中央电视台。

      2010-1-10
《芋头》

      芋头,上海人叫做芋艿。
      八月中秋月儿明,这时候桂花也开了,所以要吃一碗桂花糖芋头。其实,中国的很多节日为什么总是和食品联系在一起呢?因为恰好那时候是那种食品当令了。
      反过来也一样,有了那种食品,于是大家商量说,我们找个理由来大吃一通吧。于是就随便制造了一个节日出来。后来时间长了,就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然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什么食物都是反季节的,多吃了反季节,人自然就没有非物质文化了,甚至也没有物质文化了。是这样的吧?
      芋艿是水生的,种植和荸荠差不多。叶子不一样,芋艿是滴水观音似的大叶子,荸荠叶子像葱管。芋艿是一种有些讨厌的食物,加工去皮的时候弄不好手会很痒,痒得没办法就要把手在火上烤。还有呢,就是把芋艿装在口袋里往地上掼,掼得芋艿脱皮了再做深加工。
      糖芋头,煮得汤都粘稠了。有的人喜欢吃,有的人一点也不喜欢吃。尤其是男人,似乎不喜欢的比较多。

      2010-2-5
《冬瓜》

      因了上面有一层白霜,才叫做冬瓜。
      冬瓜能在几个月里长得那么大,所以一定有很多水份,就如GDP里的数据。所以冬瓜一般煨汤,冬瓜煨排骨,冬瓜煨海米,冬瓜腊肉汤,还有冬瓜糖,还有宁波人的腌冬瓜。
      有人吃过冬瓜皮吗?在没有菜吃的时候,冬瓜皮也是能当菜吃的,切成丝,炒一下。不脆,也不是不脆;不好吃,也不是不好吃,就是那样冬瓜皮的味道。
      做菜需要想象力,西瓜皮可以做菜,冬瓜皮呢?于是,就被想出来了。

      2010-1-27
韭菜,外婆从来不碰,也不买,妈妈规定一年只吃两三顿春韭,也就是初春韭菜刚刚探头的时候,打那么两回牙祭。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韭菜,外婆从来不碰,也不买,妈妈规定一年只吃两三顿春韭,也就是初春韭菜刚刚探头的时候,打那么两回牙祭。

看到冬瓜皮,想到年前去南通,带回家一盒萝卜皮,脆生生的,爽口。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写得太好了,生动有趣还很实在。继续继续啊。
爱吃土豆的飘过,俺们那里土豆炖菜很好吃,吃莜面什么的必须有土豆。嗯,好吧,俺承认,俺老家比较蛮荒。。。。。。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南瓜北瓜》

      公社是棵常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花儿朝阳开,瓜儿磨盘大,藤儿越肥瓜越大,藤儿越壮瓜越甜,啊啊啊!
      估计这首红歌就是唱的南瓜,只有南瓜才像磨盘吧?
      南瓜和北瓜是有区别的,记不清楚南北了,反正有一种是三足鼎立的,可能是南瓜。
      其实味道差不多,颜色也差不多,都是橘黄色。只是南瓜是扁圆的,北瓜是长的,最佳的是牛腿北瓜。南瓜或者北瓜,烧熟了,都是甜甜的、粉粉的。可能也不一样,说不清。
      现在是绿色食品、保健食品了,尤其营养学家或者养身专家,说起来侃侃而谈、头头是道。有没有什么数据作证呢?当然没有。中国的事情从来没有数据的,跟着感觉走,有数据也是瞎编骗人的。
      三年困难时期,南瓜或者北瓜是要当饭吃的,营养虽好,吃得浮肿病都出来了。后来就饿死了不少人(含社员),多少人呢?当然也是没有数据的。
      如今不但是南瓜或者北瓜,就是瓜藤,也是绿色小菜,是很金贵的。前几年又有了日本的小南瓜,小日本南瓜完全没有磨盘大,最多也就是茶壶那么大。
      南瓜还是西方的大,有的大如沙发。如果万圣节,南瓜就雕成骷髅,用来做灯。这样浪费粮食作孽的,早晚饿死他们。

      2010-2-7
《八宝饭》

      儿歌:“今朝八点钟,走到八仙桥,吃碗八宝饭,铜钿花脱八千八百八十八元八毛八分八八八。”这里的“八”字必须是把嘴唇抿紧,然后吸气张口发出的爆破音。
      八宝饭,就是甜饭。
      糯米饭,加糖、猪油、红枣、莲心、大栗、豆沙、白果仁、松子仁、瓜子仁、红丝、绿丝,这就是八宝饭。
      吃的时候再蒸得滚烫,用调羹舀。

      2010-2-8
《汤团》

      汤团不是汤圆,汤团比汤圆大。
      汤团有这么几种馅:全肉馅、青菜肉馅、豆沙馅、芝麻馅和椒盐馅,椒盐馅里有碾碎的花生米。比较起来,还是前面几种比较好吃,椒盐馅有些拆烂污。
      汤团是水磨糯米粉包制的,煮熟以后软的夹不起来,格外糯、韧、粘。
      凡是糯米食品,有的人特别喜欢,有的人特别不喜欢。有一个老师特别喜欢吃汤团,穷凶极恶不小心就把假牙粘下来了,没有来得及反应就咽下去了。看起来这颗假牙比较居心叵测,或者设计不大对头,不知道哪里有两个钩子,于是勾在胃里不肯动弹。
      后来只好打120。

       2010-2-8
《清油豆腐干》

      清油——豆腐干!
      担子停下来,一条街都喷香。
      一只小铁锅,里面是沸腾的清油,黄色的油沫开花。筷子翻动着,油炸香豆腐干。豆腐干很小,3厘米见方,炸得六面金黄。捞出滗干油,用剪子咔嚓咔嚓剪碎,倒进一些辣椒酱。
      或者在另一个钢精镬子里烫一笊篱粉丝,烫熟了很快地翻身倒进碗中,放入剪碎的清油豆腐干、一撮味精、一些青蒜、半勺辣椒。青蒜叶碧绿、辣椒酱通红、金黄的豆腐干、玉色的粉丝,再舀一勺汤。
      呼啦呼啦地吃,再冷的天也温暖了,心也温暖了,不知今夕何夕。
      可惜很快就吃完了。

      2010-1-25
《糖粥》

      夜深了,很冷的天,一切都冻住了,四周静谧。
      忽然有梆子声笃笃地传来,笃笃——笃,笃笃——笃——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后来就忽然听得真切了,还有吆喝:白糖莲心粥——桂花枣泥糕——
      于是,听见声音曲折拐进了巷子,笃笃声震动着鼓膜,也震动着沉重的夜。
      开门,递过一只山海碗去,舀进了几勺热气腾腾的糖粥,红糖的香味亲昵地飘过来,淡淡的橘黄。一块包在棉毯中的桂花糕,雪白的米粉糕,中间夹着浅紫色的豆沙,滚烫。
      门咿呀一声关上,把寒冷也关在外面,外面又黑又冷。
      笃笃——笃,梆子渐渐远去,越来越远,最后笃的一声坠落在午夜的梦靥里了,只留下一个温暖的记忆难以湮灭。
      客居的旅人,羁归的游子听得眼泪都要下来了。

      2010-1-25
《鸡蛋》

      以前的鸡蛋就是鸡蛋,一斤大约十个,七毛钱。
      有的地方不说“蛋”,只说鸡子,说了蛋就是粗口,比较不文明,譬如,扯鸡巴蛋。
      现在鸡蛋品种就多了,草鸡蛋、土鸡蛋、绿色草鸡蛋、正宗草鸡蛋、农家草鸡蛋、正宗农家草鸡蛋、乡下土鸡蛋、高山土鸡蛋、竹园土鸡蛋、正宗高山土鸡蛋、人造鸡蛋……以及鸡蛋。这里的鸡蛋就是一般说的吃饲料长大的洋鸡蛋,据说营养不大好。
      价格也多了,有的超市里每天的卖点就是大米、调和油以及这种营养不好的鸡蛋,便宜几毛钱一斤。有些老人天不亮去等开门,一拥而入,为了省几毛钱,弄不好就踩死了。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鸡蛋实在是功莫大焉。鸡蛋无法替代,所以出家人也吃,当它不是生命,闭着眼睛搭味道,好吃!因为鸡蛋没有羽毛,也不会动,于是规定不算杀生的,和尚实在也是很馋的。
      煮、炖、煎、炒、摊、蒸、腌,还有烧蛋花汤。
      早晨起来就是茶叶蛋、潽鸡蛋、煎鸡蛋(一面还是两面?),煎饼果子里面摊一个鸡蛋;
      中午是西红柿炒鸡蛋、韭菜炒鸡蛋、大蒜炒鸡蛋、荷包蛋、肉末炖蛋、干焖蛋、木须肉(黄花菜炒鸡蛋、肉片)、蛋饺、蛋皮、蛋炒饭、西红柿蛋花汤、咸菜蛋汤、菊花脑鸡蛋汤……
      晚上当然还是可以乒乒乓乓吃鸡蛋,大致品种同上,不重复了。一般年轻人踏上人生之路,动手烹饪的第一只小菜就是炒鸡蛋。据行家说,炒鸡蛋搁一点醋,大闸蟹一样的味道。
      结婚、生孩子,有喜事要吃红鸡蛋,过生日吃蛋糕,各式饼干、糕点、麦乳精、孩儿鸡蛋面、老人营养面都自称里面含有鸡蛋,有鸡蛋就有营养。葛优广告说,现在速食面升级版里也有一只茶叶蛋了。
      端午节粽子锅里的鸡蛋最香最好吃,蛋壳都煮黑了。小孩子要专门做一只花花绿绿的网线袋,把鸡蛋或者咸鸭蛋挂在脖子上作节日装饰。其实屈原先生只能闻到味道,吃是吃不到的,还是老百姓自己吃了,鸡蛋耶。
      鸡蛋和鸭蛋一样,就是一只硕大的卵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很清楚。前几年到处哄传,媒体也人云亦云,说是只要在饲料里添加苏丹红,鸭子就能产出红心咸鸭蛋。一直觉得不可信,颜料是不会单单瞄准着细胞核染色的,鸭子为什么不变成红色鸭子呢?颜色不是这样子进入细胞的。如果这样简单,可口可乐喝多了,米国人应该都染成欧巴马,起码也是小麦色了。是不是这样呢?再次就教于方家。
      不过,这个国家是只有科学发展观,从来没有什么科学精神的,估计问了也是白问。
      那就算了。

      2010-1-11
这个国家是只有科学发展观,从来没有什么科学精神的,
===================
哈哈!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羊肉》

      好像南方人不大吃羊肉,嫌它有膻气。
      只有在大冬天,钻骨头似的阴冷。南方人吃羊膏,歌云:“有钱人家里团团坐,羊膏美酒笑颜开”。羊膏就是把羊肉、羊皮一起煨得极烂,然后凝固冻结成糕状,切片。蘸了辣椒酱、蒜泥、芥末、醋,吃。  一定要有一壶“状元红”黄酒,用热水炖着慢慢喝。
      南方人吃羊肉是很夸张的,为了去除膻气,葱、姜、黄酒,还要放入不少白萝卜,据说白萝卜解膻气,白萝卜吸附了膻气以后原封不动捞出,彷佛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吃过一次羊肉,锅子要洗三天。羊膻气真的有这么挥之不去吗?鼻子尖的人说是的。
      南方除了羊膏,就是烩羊肉,这是饭馆里的菜。一般人家不在家里烩,还是怕膻气。
      闯荡江湖的人在北京吃过羊蝎子,饭馆里拿脸盆端出来。什么羊蝎子啊,就是一整个羊的囫囵胸廓,肉是没有了,动物骨骼标本似的一个。看得如此白乎乎的灯笼壳一只,不由得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跑堂的也跟着笑了,也觉得哪里搞错了,一个人要对付这么一个大东西确实不大对头。
      涮羊肉不太喜欢,也不会涮,薄得像一张纸似的,每片3.3克。也不喜欢蘸芝麻酱、腐乳汁和韭菜花。最怕就是北京朋友请吃涮羊肉,不知道有什么好吃,还要人云亦云、点头播脑地装得非常好吃,无耻。
      吃过羊油炒饭吗?羊油冻得石头似的,雪雪白。羊油炒了饭得赶紧趁热吃,不然就冻得像蜡烛了,蜡烛不大好吃。现在估计没人吃这个了,这是老早老早农村的事情,没油,羊油也是脂肪,吃了羊油炒饭特别耐饥,打个饱嗝,一嗳出来满嘴膻气。
      忽然想吃羊肉了,去买了六只羊前腿。商标注明是法式的,六十多元。是不是法国运到这儿来的?不容易,不远万里,幸亏没有给索马里海盗劫走。白煨,法式羊肉比较嫩,一股奶油香,大块吃肉,吃了粘嘴。把肉吃光,骨头里的骨髓吸掉。
      后来就想起以前的羊油炒饭了。

      2010-1-20
《网油卷》

      网油就是覆盖在猪内脏上薄薄的猪油膜,呈网状,也薄如蜘蛛网。
      小心翼翼地剥离,撕下来,七零八落地撕下了来摊开,准备派用场。
      豆沙,豆沙怎么做?赤豆煮烂搅碎,用纱布过滤去豆粕。豆沙沉淀下来装入布袋,挤去水份。有人说可以放在洗衣机里脱水,想来是可以的。
      豆沙加入糖和猪油(或者素油)熬一熬,就是豆沙馅。
      一层或者两层网油包住豆沙馅,卷成条状,开油锅炸。炸好了切成一截一截,这就是网油卷了,装盘上桌。
      滚烫,味道勿要忒崭啊!

      2010-2-12
《猪蹄》

      现在买回来的猪蹄都是斩成块了,第三产业的服务质量在提高。
      洗净、拔去残留的猪毛,拔不干净也不要紧。猪蹄脚下有一块总是有一些颜色不大正常,是长年踩在地上烂的,并不是香港脚。看着有些不舒服,挖掉,不挖掉也不要紧。
      汆水,水里倒一些黄酒,滚了两开捞出。
      然后决定是红煨还是白煨,红煨就是加酱油、黄酒、八角、生姜,白煨就是加水、茴香、姜、黄酒,各人喜好。红煨到一定的时候,喜欢吃冷菜的可以捞出来,没事的时候手抓着认真啃。
      白煨到一定的时候,也可以捞出来,也是冷菜。夏天,喝着啤酒,啃着猪蹄。白煨如果不捞出来,煨到后来就是水晶猪蹄,颤颤巍巍,烂透了,那只要撮起嘴巴一吸,哧溜一下吃完了。吃完了,嘴唇粘在一起了。
      前两年,忽然有了德国猪蹄,德国猪蹄比中国猪蹄大。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铝箔包严了上桌,每人一块,打开来滚烫喷香酥烂,德国猪蹄也是蛮好吃的。
      在德国没有见过,在德国酒店只见过整只烤熟的猪腿,要吃的话,自助,上去割几块下来装盘。执刀在手,这就比较像是鸿门宴上的樊哙了,目眦尽裂,头发上指。

      2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