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搞错

以自己的不健康和变态扭曲的心态影响历史的女人
肯定不是张爱玲
而是慈禧太后

这些人也太高估文艺的教化作用了

这是我的朋友苏三写的一段,我觉得理解的很到位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色戒》《苹果》,相同点是都有床戏,不同点是前者的床戏很好,后者很糟。床戏这件事,没有对不对,只有好不好。我很奇怪,看删节版的《色戒》,有人居然能看懂。不过我看了完整版,也还是觉得怪怪的。这种怪感觉,就是李安去解释张爱玲。
  
  张爱玲这个人,其实太正常了。年轻时一颗心热腾腾的,却板着小脸说狠话,说漂亮话,说聪明话,像是小女孩总爱幻想自己历尽风尘,聪明绝伦又身凉如水,原因不过是鄙夷那些浅薄的甜蜜青春。所以你看张年轻时的文章,多轻狂,多刻薄,又干脆,又彻底。等到她老了,经历了沧桑,不但身凉如水,连心都凉透了,一部短篇《色戒》,1万字,怎么看,怎么是天凉好个秋。
  
  “他对战局并不乐观。知道他将来怎样?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只有通过这一段,李安才能看出来,整个《色戒》里张爱玲在试图说什么。所以那三场床戏,想说明的就是个意思。如果删掉,讲的就是一个暗杀的故事,还不如去看《黑皮书》。原文里没有一个字表明易先生有虐恋倾向,但电影里就有。李安向来是不喜欢过度用力的人,却拍出来撕旗袍,抽皮带一场。那三段床戏,看的我累的要死,心下一直想:算了吧何必呢。
  
  我想,如果我改编《色戒》,要怎么表现他们“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想来想去,除了这样惨烈的性爱,确实别无办法。
  
  王佳之并不是因为易先生的性启蒙,发现了身体的快乐,从而爱上他的。这简直就是扯淡。她只是在第一次和他的性虐之中,沉醉于他的强势。这种强势是年龄上的,是手段上的,是态度上的,也是内心的黑暗程度上的。原文有一句话至关重要:她临终一定恨他。不过“无毒不丈夫”。不是这样的男子汉,她也不会爱他。
  
  这是张爱玲的死穴。我每次看她都会气到发笑:聪明如此的小女人,也不免吊死在胡兰成上,想想确是小聪明,也是假聪明。但正是这聪明是假的,才显出张的可亲。我对张的文章感觉一直了了,倒是挺喜欢她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