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路在何方(之圣婴大王)
  圣婴大王红孩儿这一节是《西游记》中非比寻常的一节。本节中观音菩萨大显神通,收伏红孩儿,同时也从根本上收伏了孙悟空。收伏红孩儿表面上看只是观音菩萨一个人在操作,实际上由于红孩儿的非比寻常的身世已经让这一场斗争升级为《西游记》中各派势力的一次大交锋。
  前文说到八戒让悟空到太上老君处求取“九转还魂丹”的目的是向老君报信。究竟是报什么信呢?这一点和红孩儿的身世有关。红孩儿实际并非是牛魔王的亲生儿子。他的生身父亲乃是道祖太上李老君,这一点原著中有很多线索可以与之印证。
  首先,红孩儿的母亲铁扇公主手上的那柄芭蕉扇就是一个疑点。铁扇公主手握芭蕉扇已经很多年了,而老君手上的芭蕉扇在之前过平顶山的时候出现过,在之后金兜山收伏青牛精的时候又出现过。因此,《西游记》中实际上有两柄芭蕉扇,一把在太上老君那里,还有一把就在铁扇公主手上。根据灵吉菩萨给悟空的解释,铁扇公主手上那柄芭蕉扇乃昆仑山“太阴精叶”,扇之可灭“三昧真火”。那么,根据阴阳相生的原理,老君手上的那柄就是“太阳精叶”了。老君用它来扇炉子,炉火必然越来越旺了。用铁扇公主手上的芭蕉扇煽火,不把炉子煽熄火才怪呢!金角大王的确用老君的扇子在平顶山放过火,并因此而挫败了悟空。铁扇公主是《西游记》全书之中唯一一个交待了最终去向的妖精。【那罗刹接了扇子。念个咒语,捏做个杏叶儿,噙在口里,拜谢了众圣,隐姓修行,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流名。】为什么这里要交待铁扇公主罗刹女的最终去向呢?实际就是为了说明当前罗刹女的身份。罗刹女隐性修行,最后得了正果,意思就是说明眼前的这个罗刹女尚未得道。一个尚未得道的妖精为什么会有这柄开天辟地时产生的至宝芭蕉扇?这柄芭蕉扇不是太上老君给的,谁给的?至于老君为什么要给他芭蕉扇?暂且不提。
  其次,再来看看太上老君的住处。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中,【(大圣)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老君的住处乃是三十三天之上离恨天兜率宫是也。可是遍翻佛道经典,不管是佛教的三十三天,还是道教的三十三天,都没有离恨天这一说。佛教对天界的划分为三界二十八天,其中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佛教的三十三天就是指欲界六天之一的第二天,忉利天。此间没有离恨天之说。道教的三十三之说带有明显的佛教印记。《道书》以东方八天,南方八天,西方八天,北方八天,计三十二天,又有至上之大罗天,为三十三天。道经以大罗天为最高之天,其下有:音乐天、成轮天、月行天、速行天、智慧天、娑利天、善法堂天、影照天、威德颜天、众分天、住轮天、清净天、上行天、钵私地天、亲地天、山顶天、住峰天、俱吒天、光明天、周行地天、欢喜园天、波利树天、摩尼藏天、亲险岸天、柔软地天、险岸天、亲庄严天、如意地天、微细行天、密殿中天、寰影上天、兜率天、大梵天,计为三十三天;加以三清所居之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合为三十六天也。道教的天界划分实际是三十六天之说。其中不仅没有离恨天之说,而且还给出了三清居摄的三天界的具体名称。太上老君寓居太清境大赤天。但是为什么《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偏偏居住在离恨天呢?离恨天最早的说法大概是源自辛弃疾的诗句“三十三天觑了,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害了,相思病怎熬?”。其实,离恨天并不是真正的天界名,就如相思病不是真正的病理名一样。离恨天和相思病对举,用来形容男女抱恨、不得相见之意。看来老君也是难过美人关!
  再次,“三昧真火”乃是道家的不传之密。一个三四百岁的毛头小妖精红孩儿是怎么炼成这无上法力的?而且,悟空和红孩儿交手的时候,红孩儿一击击中悟空的要害,以烟熏悟空的火眼金睛。这是悟空在八卦炉中锻炼时落下的病根,红孩儿是怎么知道的?
  再次,“六百里钻头号山”的山神土地竟达三十名之众,而且全部都与红孩儿【烧火顶门】,【提铃喝号。小妖儿又讨甚么常例钱。】山神土地们是敢怒不敢言。这个山神土地当值侍奉的待遇,《西游记》里面的妖怪只有老君的手下金银双童曾经享受过。这里红孩儿不仅享受了山神土地的侍奉,而且完全就是对山神土地的压迫和剥削。如此欺凌山神土地的妖精也就是这两处了,而且两处都能与老君扯上关系。
  最后,红孩儿本身就是人,他的人形不是修炼出来的。从观音菩萨收伏红孩儿的过程来看,红孩儿始终都是人形,没有现出一般妖精都有的所谓原形本相,即使三十六把天罡刀伤身之时也是一样。而他的父亲牛魔王的本相却是一头大白牛。可见,红孩儿与牛魔王没有基因上的遗传关系。【众神道:“正是没钱与他,只得捉几个山獐野鹿,早晚间打点群精;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搅得我等不得安生!万望大圣与我等剿除此怪,拯救山上生灵。”】此处可见红孩儿不吃人,这与一般妖精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吃人对于妖精有着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暂且不提。
  另外,在红孩儿试探牛魔王真假时曾经提到天师张道陵。这样一个野妖精居然认识天师张道陵!而且红孩儿提到张道陵时称为“祖庭道陵张先生”,其口吻颇具恭敬亲熟之意,倒显示出几分家教涵养。而且,红孩儿三百岁的年纪,却是一副婴儿相?为什么?他应该是在天庭长大的。
  再者,【妖王道:“父王把我八个字时常不离口论说,说我有同天不老之寿,怎么今日一旦忘了!岂有此理!必是假的!”】此处,牛魔王为什么说红孩儿有同天不老之寿呢?牛魔王自己也才一千余岁,也不敢自称有长生不老之寿呀!其中必有隐情。
  弄清楚了太上老君和红孩儿的关系之后,我们就明白了八戒让悟空向太上老君报信的内容了。实际让悟空上天求丹就是为了要告诉老君取经团队马上就要到达号山火云洞了,让老君有所准备。看来太上老君和红孩儿之间的秘密关系,也并非就是那么的密不透风啊!三界之内还是有不少人看出了端的的,否则山神土地怎么会无处具告?至少金翅大鹏、如来和观音这三个人是看出了这层关系的。【众神道:“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道。他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女养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却也神通广大。牛魔王使他来镇守号山,乳名叫做红孩儿,号叫做圣婴大王。”】此处,众神说到是牛魔王派红孩儿来镇守此山的。这显然是说不通的。牛魔王自己都没有个一官半职,还是个靠吃人度日的野妖精,怎么会谈得上什么使人镇守之说?此间,肯定是牛魔王拿了什么领导批的条子,把红孩儿送到了此处任职,责令山神土地听其号令。
  虽然金翅大鹏向老君报信了,且不管这报信到底是帮忙还是威胁,老君此时此刻是没有办法出面的。他能做的就是劝红孩儿稍加收敛,不要到处惹事生非。不过,这个说法恐怕红孩儿已经听了几百年了。况且,红孩儿不一定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否则他怎么会一直认牛魔王为父呢?红孩儿因为自己一时失察叫了悟空一声父亲而感到奇耻大辱。如果他知道牛魔王不是他的亲生父亲,他还会对牛魔王如此恭敬吗?其实,红孩儿自己并不需要吃唐僧肉,因为他知道自己是长生不老的,他抓唐僧就是为了向牛魔王父亲表示孝心的。否则,他为什么没有请母亲来吃唐僧肉?这一系列的事情就是为了说明红孩儿其实是被蒙在鼓里的。再说,以红孩儿骄纵不听的性格,他干嘛要在意那个老官儿的唧唧歪歪?
  八戒在未知红孩儿实力的情况下曾经出手救过他一次。【八戒暗想道:“不好啊,行者溜撒,一时间丢个破绽,哄那妖魔钻进来,一铁棒打倒,就没了我的功劳。”你看他抖擞精神,举着九齿钯,在空里,望妖精劈头就筑。那怪见了心惊,急拖枪败下阵来。】八戒担心红孩儿不是悟空的对手,因此出手把他吓走了。这分明就是在救他脱身。后来,八戒看见红孩儿会“三昧真火”之法,于是就撤了。整个收伏红孩儿的战役,八戒就再也没有出手过,一直呆在红孩儿的如意袋里面偷闲。当然,经过平顶山一战的考验,让八戒知道了做戏要做全套,否则很容易让悟空找到破绽。所以,他在如意袋里面也没大闲着,口里面还在战斗着。他始终担心悟空会变作什么飞禽走兽来观察自己。其实,不光是八戒,就是悟空自己在经历了平顶山一战之后,他也改变了许多。最重要的是,悟空认识到取经之事恐怕并不是原来菩萨佛爷口里说的那么回事儿。悟空遇到了非常强大的阻力,问题变得很棘手,许多问题根本就不应该是取经的必然遭遇,这其中必有缘故。因此,从平顶山之后,悟空已经一改惹事生非的毛病,基本上不愿意搭理荒郊野外的这些妖魔鬼怪了。能走就走,能避就避。对于凡间的一些问题,他还有兴趣过问一下。对于仙佛鬼怪之类的问题,悟空采取了一律回避的态度。初遇红孩儿时,【长老道:“徒弟呀,那有难的人,大没缘法,不曾得遇着我们。我们走过他了,你听他在山后叫哩。”八戒道:“在便还在山前,只是如今风转了也。”行者道:“管他甚么转风不转风,且走路。”因此,遂都无言语,恨不得一步插过此山,不题话下。】要是搁在以前,悟空不把他找出来海扁一顿,恐怕连觉都睡不好。但是,自此以后“襄王无梦,神女有心”了,唐僧变得特别爱惹事生非了。不是要替你作怪,就是要替他降妖,到处乱接单子。给悟空乱下指标,完不成就要念“那话儿”。
  为了能够克服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悟空在沙僧的提醒之下想到了以水灭火的相克之法,从东洋大海请来了四海龙王助战。龙王的私雨到底能不能灭“三昧真火”?龙王自己没有把握。相传灭“三昧真火”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真水乾坤玉露浇灭,另一种是以四海之水浸没。但是,这两种方法《西游记》里面都没有提到。我们来看看,观音菩萨是怎么打算对付这“三昧真火”的。【菩萨道:“常时是个空瓶,如今是净瓶抛下海去,这一时间,转过了三江五湖,八海四渎,溪源潭洞之间,共借了一海水在里面。你那里有架海的斤量?此所以拿不动也。”】紧接着,【菩萨坐定道:“悟空,我这瓶中甘露水浆,比那龙王的私雨不同,能灭那妖精的三昧火。……”】因此,观音菩萨对付“三昧真火”的方法是净瓶装海水。但是,这个方法是否有效就不得而知了。因为,从后面的交战情况来看,观音菩萨此举实在是有点故弄玄虚。红孩儿根本没放三昧火,所以灭火之事也无从谈起了。再看看在火焰山的时候悟空是怎么灭火的吧!【行者闻言,执扇子,使尽筋力。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果然是宝贝:有火处下雨,无火处天晴。】自此,火焰山的“三昧真火”被灭。从火焰山的灭火过程可以看出来,芭蕉扇只能灭火,真正断绝火根的还是靠天降大雨。天降大雨不是龙王的私雨吗?看来四海龙王的水是可以灭火的,只是龙王的操作流程不对。必须是奉旨下雨之水才可以灭三昧火,若是私下运水浇火则三昧火不灭。看来芭蕉扇连扇四十九下是个对天祈雨的流程。
  观音菩萨来到号山离火云洞四百里远的地方停下来,交待山神土地让周围三百里方圆的生灵全部回避。然后菩萨即扳倒净瓶,将一海之水全部倾倒。因此,菩萨净瓶装的水就不是用来灭三昧火的。他此举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清场。因为接下来的收伏红孩儿之事,还必须对外界保密。
  观音来号山之前,还让惠岸行者回上天庭找托塔李天王借了一副天罡三十六刀,用来收伏红孩儿。可是,从收伏红孩儿的过程来看,没有此刀对收伏计划的实施根本没有任何影响。观音只是把刀拿来用了一下,就还回去了。还刀之后,红孩儿还继续向观音挑战。观音是凭借“金箍咒”收伏红孩儿的。那么为什么观音还要向李天王借此刀呢?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悟空刚到普陀山来求救时的情景吧。悟空来到普陀山对菩萨细诉了前因后果之后,菩萨大怒,将净瓶掼到海里面去了。这一异常反映,着实把悟空吓坏了。悟空以为自己说错话了。后来才知道,菩萨此举是为了八海四渎借水。然后,又是让悟空拿净瓶,又是让悟空踏莲花。悟空是净瓶托不动,莲花不敢踏,自此对观音菩萨的法力钦佩不已。直到此时,观音菩萨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收伏了悟空。悟空之前一直对观音菩萨不服气,没交过手嘛。特别是在被套上“紧箍咒”之后,两人之间是有隔阂的。而且,经过平顶山之役,以及乌鸡国的来来回回,悟空对取经路上牵扯进这么多的仙佛高层已经感到疑心了。菩萨在此时以甚深法力来收伏悟空心智,让他不要胡思乱想,是绝对有必要的。除了展示法力以收伏悟空之外,菩萨当时还有一个非常异常的反映。那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似乎是在故意拖延时间。悟空那边为了救师父心里非常着急,而她这边却说一些不着调的话。说什么龙女美貌,净瓶宝贝,意欲让悟空拿去,又担心悟空骗色骗宝,这简直就是不知从何说起啊!要悟空拿东西来抵押,这大概是跟老君学的吧。此处倒是印证了当年观音向老君借葫芦时以杨柳枝作为抵押品的这件陈年旧事。那么,观音菩萨的此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观音此时不是在故意拖延时间,而是在急速的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安全高效的收伏红孩儿?因为红孩儿是老君的心肝宝贝,弄不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时候,观音正在努力回想当年在天庭看到的花果山围剿时的情景。她当时已然窥得天庭的政治动向。托塔李天王与太上老君政见不合,貌合神离。再加上这么多年来佛教在天庭的精心开拓和积极运作,如何能够利用天庭的此政治背景为自己服务呢?菩萨急速的转动脑筋,冷静的分析当前的政治形式,得出结论:这件事一定要让李托塔卷进来才算安全,否则自己太势孤力弱了。所以,观音让惠岸行者去找他父亲借了一副没用的天罡三十六刀。
  收伏红孩儿的时候,红孩儿曾向菩萨说到,【“菩萨,我弟子有眼无珠,不识你广大法力。千乞垂慈,饶我性命!再不敢恃恶,愿入法门戒行也。”】这句话前面没什么,唯独最后一句有问题。此时菩萨并没有说要收红孩儿入门来,但是红孩儿却自己提出来了。这红孩儿的话说得很是奇怪啊!一个野妖怪而已,有什么资格说愿受戒行就可以活命。菩萨收八戒,收沙僧,收熊罴精,都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形。都是菩萨先开口提出条件的,但是这里似乎是红孩儿提出条件的,以入菩萨法门换取自家性命。【菩萨见了,唤上木叉,“且莫伤他生命。”】可见菩萨并不打算伤他性命。因此,可以推断之前菩萨曾经向红孩儿提出过这个入门要求,只是当时红孩儿没有答应。不仅是向红孩儿,而且也向大力牛魔王提过此要求,后面牛魔王在被收伏时同样也说了这句话。佛派为什么一再要收牛魔王和红孩儿入门来呢?因为这两个人对于取经大业的成功与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俺不过问政治,俺只负责灌水.
30.路在何方(之车迟斗法)
  车迟国这一节首次道出了《西游记》的主旨三教合一。其实,悟空在这一节的所遇都是有人安排好的。谁安排的呢?就是六丁六甲、护教伽蓝及太白金星安排的。因此,可以看出来,观音安排的39位保护唐僧的保镖,不光兼职做各大媒体的狗仔,更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引路。取经路上除了要应付各派势力的阻挠,以及山野妖怪的算计,还要宣传佛法,增强佛教的影响力。这就好比长征,不光是战斗机,还是宣传机,还是播种机。一场谈判下来,既要私下里谈得拢,又要明面上唱得响,这样就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栈道修好了,陈仓也渡了,两不耽误。这些引路的就是要把唐僧师徒导向那国富民强之邦,市井繁华之都。这样才能扩大取经的影响,传经的意义。
  五百名僧众在六丁六甲和护教伽蓝的保护下,求死不能,求生不得。连悟空都看不下去了,骂这伙毛神无理。要么就自己把人救走,要么就不要管闲事。把什么事都推到悟空身上,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为了给大圣树碑立传,广传贤名吗?当然不是。就是为了给大众造就济世活佛的印象。准确的说是给僧众和皇帝造就这种印象。佛家其实在骨子里是看不起平头百姓的,他们从来都走高层路线。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中,【行者见他关了门,心中暗想:“……常言道,道化贤良释化愚。且等老孙进去看看。”】可见,佛家是不介意愚弄及欺骗老百姓的。反正他们也不会明白真相,只会随波逐流。佛家对人性的把握非常之到位,因此一出手就直奔要害。车迟国的一番争斗虽然精彩,但还是关起门来的买卖,于车迟国国内形式来说,没有掀起任何风浪。虽然,最后是国王抛弃了敬道灭僧的做法,儒释道三家并重。但是,这完全是权力运作的结果,百姓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已。佛祖是讲求效率的,但是有时候效率往往是短期效应,长远来看佛家这种操作手法最终是得不偿失的。
  悟空变化之后向五百僧众及两名小道士了解了一番情况,决定当晚去一探三位国师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的实力,并且借机生事,向其挑战。在悟空和三位国师来回赌斗的过程中还是暴露一些问题的。其中有些问题对取经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悟空竟然不认识三清。这个玩笑开大了。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中,【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可见,悟空是认识三清的。当然,是不是悟空只识其人,不知其号呢?有可能,但几率不大。悟空在天宫住了大半年,而且和老君还是一对过节不断的冤家,怎么会连老君都不认识呢?当然,悟空可能确实不认识三清之中的另外两个:玉清和上清。在五庄观的时候,悟空差点和道童打起来,当时悟空就反问过道童弥罗宫中有谁是太乙天仙。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中,【行者闻言,忍不住喝了一声道:“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甚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甚么!”】不过,就算悟空不认识三清,没道理连菩萨也不认识啊!整本《西游记》中,除了毗蓝婆之外,还真找不到哪位菩萨是悟空都不认识的。但是,他问八戒那三座金身是什么菩萨。就在这道观之中,悟空问八戒这样的话,不怕被雷劈吗?这是悟空故意在试探八戒。其实八戒在之前的取经路上还是露出了破绽的。第二十一回《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中,【行者把帖儿递与八戒,——念了一遍道:“李长庚是那个?”行者道:“是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八戒出任天蓬元帅在天河统领水兵,连太白金星的名号都不知道?亏人家还救过他的命呢?所以这个八戒是有问题的。暂且不提。取经路上一旦遇到妖怪,八戒呆在妖怪那里的时间比呆在取经队伍的时间还要多。这不得不引起悟空的怀疑。八戒虽然知道三清,但是未必个个认识。悟空要求是【叙礼坐下受用】。但是,结果是【八戒变做太上老君,行者变做元始天尊,沙僧变作灵宝道君。】看来,八戒对三清也只是知道一丁点儿,不是位子搞不清就是模样搞不清。按道理,八戒是二师兄,应该变做灵宝道君,沙僧才应该变做太上老君。但是,八戒没想到那么多。【原来孙行者不大吃烟火食,只吃几个果子,陪他两个。那一顿如流星赶月,风卷残云,吃得罄尽,已此没得吃了,还不走路,且在那里闲讲消食耍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悟空不是嚷着来找吃的吗?怎么他自己不吃呢?东西都偷吃完了,怎么还在案发现场做无故停留,不怕被抓现行吗?要记住悟空来三清观的目的是试探国师并向其挑战。所以要无事生非:把圣像扔到茅厕,偷吃贡品,另外更过份的是遗尿做圣水哄骗三位国师。在最后离开之时,悟空还不忘自报身家,生怕别人不知道是他闯的祸。【大叫云:“道号道号,你好胡思!那个三清,肯降凡基?吾将真姓,说与你知。大唐僧众,奉旨来西。良宵无事,下降宫闱。吃了供养,闲坐嬉嬉。蒙你叩拜,何以答之?那里是甚么圣水,你们吃的都是我一溺之尿!”】
  接着我们来看看这三位国师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的来历。龙王敖顺说他们的“大开剥”是源自小茅山,虎力大仙却自称幼时在钟南山学道。乍看之下,似乎二者说法不一,有矛盾之处。其实,这个也算不上矛盾。因为,茅山道术和钟南山道术是有渊源关系的。具体我们就不详究了。二十年前,三位大仙从天而降,在车迟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指水为油,因而能够名动公卿、术安君王。西天路上不少城邦无缘无故的遇到大旱灾,之前的比如乌鸡国,之后的比如凤仙郡,但事后都能找出原因之所在。这多是仙佛计划中的一步棋。那么,这一回中车迟国的旱灾是怎么来的呢?车迟国皇帝即位二十三年,也就是说在皇帝即位的第三年来了这三位仙长,当时已经大旱了。从后面的事态发展情况来看,这次旱灾完全是为了让这三位仙长欺佛以求上位的。那么这到底是谁安排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斗法的过程吧!
  悟空和三位国师的斗法实际上可以分为两大层次,每层次又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层次的斗法分为灵台祈雨、云梯显圣、隔板猜枚三个环节。其中隔板猜枚又有三个小环节。
  先看看灵台祈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虎力大仙登坛祈雨,一番舞弄之后竟然真的招来了风云雷电、四海龙王。原因是他的五雷正法是真的。其实,不仅这五雷法是真的,这三位国师也是真的仙长,并非妖精。唐僧师徒未入城池之前,悟空曾有一番查探。【好行者,将身一纵,踏云光起在空中,睁眼观看,远见一座城池。又近觑,倒也祥光隐隐,不见甚么凶气纷纷。】如果三位国师是妖精,那么为什么没有妖气却隐祥光?这是悟空为什么要先进三清观打探的原因。悟空现在已经成熟多了,不会再冒冒失失的去降妖了,西天路上的“妖”水份太大。上次在莫家庄四圣试禅心的时候,师徒们已然领教了什么是兵不厌诈。在虎力大仙登台祈雨之前悟空问了一句话,【行者道:“我与你都上坛祈雨,知雨是你的,是我的?不见是谁的功绩了。”】悟空的这个问题问的好。其实,从这次行云布雨的整个过程来看,这次祈雨成功完全不是悟空的功劳。如果不是虎力大仙布施五雷法,风云雷电有谁会来应这场雨?前面在过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的时候,敖广曾经说过,私雨用水可以,若要下雨却要走流程。【龙王道:“我虽司雨,不敢擅专,须得玉帝旨意,吩咐在那地方,要几尺几寸,甚么时辰起住,还要三官举笔,太乙移文,会令了雷公电母,风伯云童俗语云,龙无云而不行哩。”】但是祈雨和玉帝直接下旨降雨又有点不一样。祈雨成功之后,【国王满心欢喜,文武尽皆称赞道:“好和尚!这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就是我国师求雨虽灵,若要晴,细雨儿还下半日,便不清爽。怎么这和尚要晴就晴,顷刻间杲杲日出,万里就无云也?”】这说明,祈雨时风云雷电收到的旨意并不具体,而是依照祈雨者的号令行事。只不过,这里风云雷电实际没有按照虎力大仙的指令去操作,而是改听悟空的指令行事。这一点,谁也不会来查。就算查起来,也可以推到悟空身上去。
  这里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这个五雷正法。因为这关系到三位国师的真实身份。道法认为,诸法之中,威力最大的是雷法。也就是说,这三位国师修炼的正是无上道法。修炼五雷正法有很多门派,比如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及茅山派等。而茅山派与上清派一脉相承。茅山派,也有人称之为上清茅山宗。上清派是谁的势力范围呢?玉清元始天尊。所以这三位仙长的到来必然与元始天尊有着莫大的关联。风云雷电这帮小神这回是有眼不识泰山了。
  第二个环节为云梯显圣。这个环节本来是虎力大仙赢定了的:悟空不会坐禅,唐僧不会驾云。但是,却出现了意外。悟空驾云把唐僧送上去,最后又驮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中,在过流沙河时,悟空曾经就能不能云托唐僧这件事和八戒争论过:
  【八戒道:“哥啊,既是这般容易,你把师父背着,只消点点头,躬躬腰,跳过去罢了,何必苦苦的与他厮战?”行者道:“你不会驾云?你把师父驮过去不是?”八戒道:“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须是你的觔斗方可。”行者道:“我的觔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去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象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象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还有那隐身法、缩地法,老孙件件皆知。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彀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那呆子闻言,喏喏听受。】
  这场关于云托唐僧的争论有三点意思:1、唐僧是浊骨凡胎,云托不起来;2、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将唐僧送往灵山,唐僧可以不必步行去灵山;3、如果唐僧不是步行去灵山,则取不得真经。这个三个说法,悟空不知道是从哪里得知的,但八戒是认可的。就在前一场黑水河战役中,我们通过八戒的口还重温了这个说法。【三藏道:“你三个计较,着那个驮我过去罢。”行者道:“八戒驮得。”八戒道:“不好驮。若是驮着腾云,三尺也不能离地,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若是驮着负水,转连我坠下水去了。”】
  关于第一点,可以说是最关键的。到底能不能云托凡体呢?这里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唐僧不是给悟空驮上高空了吗?
  关于第二点,妖怪们已经通过无数次的实践证明了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前面两点都已证明了唐僧不必徒步前往灵山的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至少在操作流程上是可行的。但是为什么偏偏就是无法变为现实呢?这个答案就与这里的第三点意思相关联了。唐僧取经的任务本质就是为了谈判,如果取经师徒投机取巧使取经团队绕过障碍前进,那么取经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菩萨安排了39为护法轮流当值监督唐僧,监督取经团队,特别是金头揭谛昼夜不离唐僧左右。不仅如此,如来还亲自做了系统设置,确保取经团队在操作流程上没有投机取巧的可能性。暂且不提。
  看来天尊也很想弄清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因为,八戒和悟空所说的理由很显然是错的。但是,这个问题终究还是没有搞清楚。当唐僧被悟空驾云驮上高台的时候,这个比试实际已经结束了。为了能够真正的控制这个斗法大会,三位国师必须要一败再败下来。这样比试的内容和流程就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上了。一再说过,好勇斗狠不是真正的高手,真正的高手是能够控制局势,让局势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的人。深层次上讲,这所有的比试虽然悟空都赢了,但是他什么都没得到。悟空一直被这三位国师牵着鼻子走。三位国师才是真正掌握斗法大会的实际话语权的人。虽然还没有完全弄清为什么唐僧不能乘云的原因,但至少在这里可以肯定的是这与唐僧本人无关。
  第一层次斗法的第三环节是隔板猜枚。这个隔板猜枚又分为三个小环节。这三个小环节是悟空和三位大仙的一次交流。其实,悟空是认识这三位的。暂且不提。
  第一个小环节是猜衣服。这个红漆柜子里面明明放的是【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但是悟空却偏偏把它变成了【一件破烂流丢一口钟】。这个衣服的名称政治寓意明显,分明是内有乾坤。但是,悟空却把他变作【一件破烂流丢一口钟】。这口破钟是什么意思呢?似有“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意。暗示天庭不用贤,自己不得志。
  第二个小环节是猜仙桃。车迟国哪有什么仙桃?说这个是仙桃只是为了印证天宫的蟠桃。这一小环节的过程可以分为皇帝(玉帝)藏桃和悟空(偷)吃桃两件事。最后打开柜子发现桃子没了。其实,这正是说明了天宫蟠桃是怎么消失的(藏的藏了,吃的吃了)。
  第三个小环节是猜道童。这个小环节是虎力大仙设计的。他将道童藏进柜子,结果出来的却是一个小和尚,一个不会念经的小和尚。其实,这也正是说明了悟空本人弃道从僧的选择及经历。看来悟空是死心塌地跟着佛祖走了。观音菩萨法力那么强大,自己又带着紧箍咒,不死心塌地又怎么能行呢?
  这一环节其实是暗喻了悟空从积极入道到坠入圈套,最终又弃道从僧的人生经历。悟空把小道士变成了小和尚,这说明最后还是坚定了从僧的信念。这算是悟空在这一回合与虎力大仙的交流中给出的最后答案。
  第二层次的斗法,也有三个环节,分别是砍头重生、剖腹挖肠和油锅洗澡。实际上这三个环节是三位国师的谢幕表演。他们要以这三个环节为遮掩回玄都了,因为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就在这谢幕的过程中,虎力大仙还完成了一件大事。
  先来看第一环节砍头重生。这一回悟空先登场。悟空的头被砍了下来,还刽子手一脚踢出三四十步远。鹿力大仙又念动咒语教土地按住大圣的头,至令大圣原头不能回身。最后,悟空施法术重新又长了一个新头。当然了这个也说不上是什么法术,沙僧说得对【“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就有七十二个头哩。”】对于这件事,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很惊讶,我也非常之惊讶。我惊讶的不是悟空头被砍下来的怪异场面,而是悟空的头为什么会被砍下来。当年在天庭,雷打火烧、刀砍斧斫都未能伤悟空分毫,现如今怎么人间一把凡铁砍头刀就把悟空的头剁下来了呢?悟空在五行山不是喝铜汁吃铁丸的吗?按道理来讲,悟空应该是铜头铁臂才对啊。其实,悟空根本不可能是铜头铁臂,世上哪有这样的品种啊?到底算是妖精,还是算作神仙啊?反正肯定不是人。前面讲过,当初天庭的武器伤不了悟空是因为如意珠的法力。后来如意珠破裂,法力不再如旧。八戒在介绍他的“上宝逊金耙”时说道:【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可见八戒的钯是不怕铜铁之器的。可是八戒的“上宝逊金耙”已然没有筑倒孙悟空。这说明八戒当时没有筑倒悟空,不是因为悟空是铜头铁臂,而是因为他的头上有金箍。关于金箍的作用,我们一直以为是依咒语掯勒悟空的。实际上,金箍如果不结实,悟空还不他打个稀烂。悟空确实是拿金箍棒捣腾过头上的这个金箍,但是毫无作用。连悟空的金箍棒都没办法撬开的金箍,八戒的巡金钯只能一边呆着了。所以这个金箍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护头。这个是大圣自己说的。第七十五回《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中,【大圣笑道:“……唐僧还恐不坚固,预先又上紫金箍。”】
  悟空不是铜头铁臂,因此照着脖颈这一刀下去,悟空的头就没了。但是他有七十二个头,没有一个头也不会致命。问题是砍下来的那个头去了哪里了呢?没有交待,只说是鹿力大仙教土地按住在地。暂且不提。悟空没了那颗头,有什么关系吗?不错!实际上这场赌斗真正要砍下来的不是悟空的头,而是头上的紧箍儿。因此虎力大仙在这里真正要做的就是帮悟空卸下这紧箍儿。你悟空不就是因为《紧箍儿咒》的羁绊才死心塌地的在取经路上一条道走到黑的吗?好!让本天尊帮你清楚掉这个障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道法的高下固然与修炼的功夫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心智要通明。时刻要知道如何化解对方的招术,这除了博闻广识、灵台清明之外,还要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原始天尊就是道行高啊!金箍打不破,你悟空怎么就想不到原来是可以连头都一起抛掉的?参破生死这一大玄关,不是一般人能轻易做到的。这里元始天尊点拨了悟空。悟空参不破就是因为骨子里舍不得这个头。没想到“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凡事“置诸死地而后生”。“倒洗澡水连澡盆里的孩子也一起倒掉”的说法在这里发挥了创造性的大作用。悟空开始没有反映过来,拼命要拿回那个头。但是一通挣扎之后,终于领悟了。这件事情取经队伍里面的所有人看到了。八戒的反映是冷笑。沙僧的反映书上没有直接讲,但是他说出了七十二颗头的问题,说明他也看得明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说明了悟空的头被砍下来不是分身法所致。因为,分身法也可导致人体器官的分离及组合。后面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至于唐僧,一时尚未反映过来。
  第二环节剖腹挖肠和第三环节油锅洗澡,这两个环节处理不好同样也是玩命的买卖,但是悟空最终还是闯过来了。为什么悟空不疼不痒呢?还记得在降伏黄袍怪的时候,悟空得了一样宝物吗?不错!正是一颗舍利子玲珑内丹。何以见得是这颗内丹在起作用呢?当时皇袍怪拿出内丹就是给悟空疗伤治病的。因此,此丹有此功效。再说,剖腹挖肠并没有致命的危险,有这颗内丹在可保无虞。至于悟空能在油锅洗澡,仍然还是这颗内丹的作用。还记得在五庄观的时候,镇元大仙架起铁锅烧油欲炼悟空。当时,悟空用法术把锅砸个洞,就跑了!当时为什么不敢下去?镇元子也是用的凡铁凡火凡油啊!从五庄观到这里一路上,并没见悟空学得什么新本领啊!只是多了这颗玲珑内丹。
  悟空在油锅里装死,想要试探一下各位的反映。八戒知道悟空是装死的,所以大骂孙悟空,逼他显身。要知道八戒在这里是不能出手的,因为这里有高人在场,很容暴露身份。悟空要是不出来,自己就要下油锅了。但是,真正把悟空逼出来的不是八戒而是唐僧。因为这个时候,唐僧开始意识到悟空摘掉紫金箍这个问题了。这不是因为唐僧的道行高,而是因为唐僧就那么一个手段可以控制孙悟空,这是他唯一的法宝。现在悟空突然间就不见了,唐僧能不着急吗?当然他还是掩饰了一番,不仅少有的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勇气,而且要去祭拜悟空以表师徒之情。这一点可以说是一反常态,平时要是悟空带累一点他,唐僧是要骂人的!而且,这里唐僧居然还不怕死。他到悟空面前祝了一段,就被八戒打断了。八戒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打断唐僧呢?因为,如果八戒此时要是不打断唐僧,不提醒悟空,唐僧就要念《紧箍儿咒》来试探悟空了。要是试探出悟空的确卸下了紫金箍,师徒还不翻脸?到时候,悟空回花果山,唐僧怎么办?八戒、沙僧怎么办?八戒卧底在这里,不是打算让取经失败。而是首先要搞清楚取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然后,打探佛界的情报。只要身份不暴露,就一直打探下去,打入灵山内部。这是八戒的真正使命。因此,这时八戒不能让师徒在这个时候起冲突。如果师徒起了内讧,在场的所有问题都有可能暴露,包括这三位国师的身份。不但取经计划可能失败,而且极有可能使得灵山和天庭的争斗白日化。
  最后,三位国师都挂了,现了本相:一个变成了黄毛虎,一个变成了白毛角鹿,一个变成了羚羊。但是,这个障眼法是白骨精都会使的伎俩。也就骗骗车迟国皇帝老儿吧。根据本节中虎力大仙的表现,他的道行极高应该就是元始天尊。而另外两位就是灵宝道君和太上老君。根据后面的情节老君其间应该离开过,没有一直呆在车迟国。其实,这二十年来元始天尊就销声匿迹了,一直在车迟国闭关。正所谓“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啊!所以,当年在五庄观镇元子说去上清天听讲“混元道果”是撒谎。当时,其实当时也留下了破绽:根本没有什么上清天。就算是上清境也是灵宝道君的别墅区。元始天尊寓居玉清境清微天。
  至于唐僧后来有没有试过默念《紧箍儿咒》?没有。唐僧要是默念《紧箍儿咒》,悟空一旦没有反映,机关就被拆穿了。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唐僧念《紧箍儿咒》的时候,悟空的反映是正常的。这是为什么呢?暂且不提。
  那么悟空为什么还要继续装下去呢?没有了紧箍咒的挟制,他为什么不离开呢?一方面,悟空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了,三界都知道这个取经大事,现在已经进行到一半了,不是说走就能走得掉的。如来、玉帝、菩萨会这么容易放过他吗?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中,【却说孙大圣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倚,苦自忖量道:“罢!罢!罢!我还去见我师父,还是正果。”】这就是悟空的现实处境,要么西天取经成正果,要么就是“天地不容”。另一方面,骨子里悟空一直想弄清楚自己真实的身份。他的身份跟取经的实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想弄清楚自己的身份,就得搞清楚取经到底是怎么回事?而要揭开取经的秘密,就必须要往灵山大雷音寺走一遭。
  本节之中,唐僧的护法诸神煞费苦心的安排了这么一个弘扬佛法的计谋,到头来还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老谋深算的三清天尊,还是道高一尺,原来早就在这里布局撒网了。可惜了这些个护法小神在这里跳梁献丑,自以为得计。《西游记》中计很多都是计中计,连环计。一定要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俺不过问政治,俺只负责灌水.
31.路在何方(之灵感大王)
  通天河灵感大王的来历虽然与其他众多妖精一样,都是从三界高层领导家里跑出来的,但是他下界为妖的目的在取经路上却是独一无二的,与唐僧师徒遇到的其他所有妖精都不同。暂且不提。
  唐僧师徒离了车迟国都城,一路西奔,在悟空的强硬态度下(没了紧箍咒就是不一样)只到通天河边才住脚。因一时无法过河,故而寻到车迟国会元县陈家庄陈清家化斋借宿。并由此得知了通天河灵感大王纳贡童男童女之事。由于感激陈家老施主的盛斋款待,悟空决定和八戒冒名顶替陈家子女陈关保和陈一秤金作被那灵感大王享用的童男童女。
  这当中有一个小问题,就是陈家庄之所以要祭赛灵感大王,就是为了陈家庄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前面在车迟国的时候说到,车迟国的风雨不是有三位国师来保佑的吗?这陈家庄仍是车迟国的领地,怎么皇帝不管这一方子民了?这说明,皇帝宠信国师不是因为风调雨顺,而是因为三位国师答应帮他祈求长生不老。这三位国师很是特别,一般道士寻求长生不老都是寄希望与于炼丹的。比如后面的比丘国的国师。但是这三位国师搞什么向三清祈求祷告之类的,真是会为自己打广告啊!三清是领导做惯了,就知道开会!
  灵感大王在祭赛大会上碰了钉子,回来闷坐不语。有鳜鱼献计冻冰结河以诱捕唐僧。灵感大王闻计大喜,言事成则与鳜鱼拜兄妹。果然,唐僧不听众人劝阻要踏冰西行,结果着了妖精的道。这里也有一点问题。
  首先,鳜婆献计时原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大王稳坐河心,待他脚踪响处,迸裂寒冰,连他那徒弟们一齐坠落水中,一鼓可得也!”】可见鳜婆的意思是把唐僧师徒一网打尽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灵感大王只是抓了唐僧,而没有抓八戒和沙僧。这是为什么呢?因灵感大王的目标只是锁定在了唐僧本人。他为什么抓唐僧?【那怪(灵感大王)道:“……一向闻得人讲:唐三藏乃十世修行好人,但得吃他一块肉延寿长生。不期他手下有这般徒弟,我被他坏了名声,破了香火,有心要捉唐僧,只怕不得能彀。”】从这里来看,似乎是为了吃唐僧肉而来的。但是此说不妥。
  在观音收伏灵感大王之后,【老鼋道:“大圣,你不知这底下水鼋之第,乃是我的住宅,……那妖邪乃九年前海啸波翻,他赶潮头,来于此处,仗逞凶顽,与我争斗,被他伤了我许多儿女,夺了我许多眷族。我斗他不过,将巢穴白白的被他占了。……”】由此可见,金鱼精来通天河是在九年前,而此时是贞观二十年秋,取经上路才七八年辰光。依照之前的推论,九年之前取经之事还无从说起,唐僧肉之说还没有形成。那么九年之前金鱼精到通天河来是做什么的呢?其实,金鱼精偷偷下界是有特殊原因的,但是来通天河却是意外。当时金鱼精乘海水涨潮游出莲花池,出海周游是为了找一个人。但是他一直没有找到要找的人,因此流落在通天河,强占了通天河的“水鼋之第”。他并没有打算久居此地,“水鼋之第”的名称并没有改掉,这说明金鱼精最终的打算是会离开这里的。
  他要找的人是谁呢?金蝉子。但是他当时并不知道金蝉子在哪里。只到唐僧肉之说开始流传,金鱼精才知道原来金蝉子转世为唐三藏了。由于妖精的地盘观念极重,金鱼精的生活又离不开水域,他不能在西天路上主动出击,只能在通天河这个西行必经之路上等候唐僧的到来。至于金鱼精为什么要找金蝉子?暂且不提。
  另外,唐僧师徒确实是打算以踏冰西行的方式渡过通天河的。而且,在通天河上行走的十分仓促,可以说是昼夜不停。并没有打算一定要捉住金鱼精。这一事实反映出取经队伍的成熟,特别是孙悟空的成熟,不再惹事生非了。只不过后来,金鱼精出手了,悟空没有办法,只能应战。
  八戒和沙僧来到水下,在与灵感大王交手之前,有一段对话令人生疑。
  【妖邪道:“你原来是半路上出家的和尚。”八戒道:“我的儿,你真个有些灵感,怎么就晓得我是半路出家的?”……那个妖邪那里肯信,举铜锤劈头就打,八戒使钉钯架住道:“你这泼物,原来也是半路上成精的邪魔!”那怪道:“你怎么认得我是半路上成精的?”】
  这段对话是双方瞎扯的吗?不是。瞎扯也不会扯到这个上面来啊!而且,扯得还那么准。其实,他们两个是互相知道对方身份的。八戒在福陵山云栈洞半路出家,观音和木叉是知道的。因此金鱼精知道这事并不奇怪。金鱼精下界在通天河为妖,八戒是怎么知道他是半路为妖的呢?其实八戒在黑水河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事情还得从乌鸡国讲起。当初说到乌鸡国的那个井龙王的来历有问题,但是一直也没有揭示他的真实面貌。他真正的身份其实就是黑水河的小鼍龙。当时井龙王让八戒把尸体抬走时,八戒伸手要钱,但是井龙王说没钱。同时井龙王同时还说了一段醋意很浓的话。【龙王道:“可怜,我这里怎么得个宝贝?比不得那江河淮济的龙王,飞腾变化,便有宝贝。我久困于此,日月且不能长见,宝贝果何自而来也?”】这里井龙王为什么提到江河淮济的龙王?为什么不提四海龙王?要说宝贝当然是四海龙王家里多了呀!在黑水河这一节,【行者道:“你令妹共有几个贤郎?都在那里作怪?”龙王道:“舍妹有九个儿子。那八个都是好的。第一个小黄龙,见居淮渎;第二个小骊龙,见住济渎;第三个青背龙,占了江渎;第四个赤髯龙,镇守河渎;第五个徒劳龙,与佛祖司钟;第六个稳兽龙,与神官镇脊;第七个敬仲龙,与玉帝守擎天华表;第八个蜃龙,在大家兄处砥据太岳。此乃第九个鼍龙,因年幼无甚执事,自旧年才着他居黑水河养性,待成名,别迁调用,谁知他不遵吾旨,冲撞大圣也。”】看到没?江河淮济的龙王职位都让小鼍龙的四个哥哥给占了。小鼍龙对于舅父这样的安排十分之不满,所以才在黑水河不安分守己。当然小鼍龙抓唐僧这件事并不单纯。暂且不提。井龙王所说的【我久困于此,日月且不能长见】,其实是指被困在黑水河,日月不能常见,而不是指在井里面。由于八戒在乌鸡国跟他接过一次头,在黑水河时八戒又被小鼍龙抓走,这其间小鼍龙一定告诉了八戒关于通天河的事情。小鼍龙之所以知道这事,是因为金鱼精和小鼍龙是隔壁邻居,双方的势力范围是划定接壤的。当然西天路上多出一个妖怪,任何关心取经的人都会去调查,这其中自认也包括八戒背后的黑手。当八戒在灵感大王庙击中金鱼精拿起那两片鱼鳞的时候,八戒就已经知道他是谁了。那怪物揭了八戒的底之后,又揭了沙僧的底。但是沙僧什么也没说,他并不知道那么多。所以当八戒捉弄悟空的时候,沙僧以为师兄走了就不敢继续下水了,而八戒却敢继续前进。因为八戒知道这个怪物的底细。否则,依八戒的道行他会那么冒失吗!
  由于金鱼精高挂免战牌,而且还把门也堵死了,悟空没有办法只得前往普陀山求观音菩萨帮忙。面对悟空的这一次求救,观音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悟空到了南海,诸神把他拦在潮音洞外,说是菩萨让他在外面等候。悟空为救师父,十分心焦,就闯了进去。看见菩萨在编制竹器,悟空想对菩萨道明十万火急之来意。但是菩萨一再让他在外等候。看来菩萨的心情不好,悟空不敢争强,只好在洞外等候。等到菩萨出来的时候,没想到菩萨的心情比悟空还要急切。菩萨连外衣也没来得及穿就要出门了。这把悟空吓坏了,以为刚才乱嚷嚷把菩萨激怒了。跟之前一次悟空来南海求救相比,这一次观音菩萨的反应完全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以为,观音这是急着来救他的宠物小金鱼来了。其实不是。如果悟空能够奈何得了金鱼精,悟空还会来这边求菩萨吗?观音这次出来的目的是真真正正的救唐僧。而不像其他的大领导实际都是冲着座骑来的。因为观音担心金鱼精一时冲动铸成大错。金鱼精抓唐僧是要杀唐僧,而不是要吃什么唐僧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暂且不提。
俺不过问政治,俺只负责灌水.
32.路在何方(之金砂伏兕)
  有了前面的铺陈,从这一节开始,《西游记》全书进入了高潮阶段。全书的高潮阶段始于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终于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这其间的情节发展真可谓是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作者写得是大气磅礴、波诡云谲,读者看得是酣畅淋漓,拍案叫绝。那么,究竟是如何如何?且细细道来。
  《西游记》全书中,最爱丢东西的就是太上老君。丢仙丹,丢宝贝,丢座骑,凡是能丢的都丢了一遍。干脆连老婆孩子也顺便一起丢了。这一次,又丢东西了。还连丢了三样,七返火丹、青牛和至宝金刚琢。自己丢就算了,还带动自己家的老老小小一起丢,真是不像话。不是吗?本回一开始,唐僧就师徒就捡着青牛兕大王丢了的三件织锦背心。真是“物像主人形”啊!什么样的主任就培养出什么样的科员。
  这里兕大王抓唐僧就抓唐僧呗!还搞什么花花肠子啊?非要拿唐僧定罪吗?其实,老君虽然丢了很多次东西,但是都没有直接道出到底是怎么丢的。好了!这下领教了,他们家就是一直这样丢东西的。这次丢东西正是印证出了当年悟空为什么能在他们家偷盗仙丹的:一切都是计划好了的。
  这一节,最后通过如来暗示主人公,悟空才知道去找太上老君的。其实,狗屁不通!悟空第一眼就看出来了。请看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中,悟空和兕大王交手时的情形:【那魔王见孙悟空棍法齐整,一往一来,全无些破绽,喜得他连声喝采道:“好猴儿!好猴儿!真个是那闹天官的本事!”这大圣也爱他枪法不乱,右遮左挡,甚有解数,也叫道:“好妖精!好妖精!果然是一个偷丹的魔头!”】其实,他俩都互知底细。原来当年老君丢失的仙丹是这头老牛偷走了。那么悟空是怎么知道的呢?首先,悟空可以肯定自己没有偷老君的仙丹,至少没有偷走五葫芦仙丹那么夸张。其次,老君家里当时的确没人,所有人都去听燃灯古佛讲道了。所以,虽然当时悟空把罪名扛下来了,但是实际上悟空私下里还是琢磨过这件事的。所以,他说青牛是偷丹的魔头,实际上是猜的。但是,悟空根本就没真正认识这个道骨仙风的太上老君的真面目,完全没想到这原本就是个大阴谋。
  那么,既然悟空知道这个兕大王的背景,为什么不直接去找太上老君来收伏呢?此时的悟空已然渐渐成熟了。一路走来,很多有背景的妖怪虽然被降伏了,但实际是都被救走了。之前的灵感大王,吃了那么多童男童女,最后观音过来直接就带走了。非但没有惩罚那条金鱼精,而且观音还大开杀戒,把“水鼋之第”的水族杀了个精光。这对悟空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个教训。所以,想要真的降伏制裁这个妖精,还得找玉皇大帝。玉帝明面上毕竟还过得去。当年的那个“黄袍怪”还是被玉帝“制裁”了的。所以,悟空没找老君,就直接往上捅了。更何况,这个妖精还把悟空的金箍棒收走了。悟空能轻饶了他吗?悟空另有一个小算盘,就是玉帝拿住这个家伙后说不定会审出当年偷丹的实情,可以为自己翻案了。悟空自己说的那个去天宫查人的理由反而站不住脚。就是因为妖怪说了句“真个闹天宫之类”的话,就可以断定他是天上来的吗?西天路上听说过闹天宫的妖怪很多,再跟悟空一交手,说出这样的话来并不稀奇。
  悟空到了天庭,见过玉帝,玉帝即吩咐可韩司丈人查岗。这一次,悟空对玉帝算是低头了,因为金箍棒不见了。但是,玉帝查岗只不过是个马虎眼。何以见得?就在本回中,悟空去乌浩宫找水德星君时,【水德星君闻言,即将查点四海五湖、八河四渎、三江九派并各处龙王俱遣退,整冠束带,接出宫门,迎进宫内道:“昨日可韩司查勘小宫,恐有本部之神,思凡作怪,正在此点查江海河渎之神,尚未完也,”】这说明,此时查岗工作尚未完工。但是,玉帝的查岗报告早在悟空上天庭求助之时就已经出来了。而且,此间火部众神业已随悟空下界擒魔,并遭了败绩。可见,玉帝的那个报告水份有多大。在这里,玉帝为什么要拿假报告骗悟空呢?因为,玉帝跟悟空一样对这个所谓的兕大王的底细一清二楚。不要忘了,当初玉帝把奎木狼罚到老君家烧火到底是为了什么的。600年前,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老君拿出的那个“金刚琢”令众仙惊心。所有现场观众,包括玉帝本人,都想知道这件宝物到底是怎么回事。奈何一直没有机会。这一次不是天赐良机了吗?于是,玉帝就打了个马虎眼,并不失时机的做了一回好人。让悟空挑选天将下界降妖,其实是想一探老君的底牌。悟空一看到玉帝的查岗报告,就知道玉帝是靠不住了。老天师许旌阳自以为真是把悟空的心思看透了。说了句,【“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违了旨意?但凭高见,选用天将,勿得迟疑误事。”】他觉得悟空之所以对玉帝的提议犹豫是因为悟空怀疑天庭诸将的实力。这的确是悟空考虑到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悟空对玉帝没了幻想。似这般,就算抓住了又能怎么样呢?但是,这个心思又不能表现出来。因此,悟空不得不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行者道:“既然如此,深感上恩。果是不好违旨。一则老孙又不可空走这遭,烦旌阳转奏玉帝,只教托塔李天王与哪吒太子,他还有几件降妖兵器,且下界与那怪见一仗,以看如何。果若能擒得他,是老孙之幸;若不能,那时再作区处。”】悟空是不抱什么希望的。
  悟空为什么选择了李天王父子呢?因为,天庭诸仙的实力悟空都没有具体见识过。只有这个李天王的几件宝贝是亮过相的。加上之前,悟空请观音收伏红孩儿时观音曾向李天王借过三十六把天罡刀,使悟空开了眼界。虽然直到现在悟空还不能完全理解菩萨当时的用意,但是这件事至少让悟空知道李天王还是藏有两把刷子的。更重要的是,在天庭要找出一个地位、能力、权势能跟老君相抗衡的天将来是在是太难了。看来看去,只有这个李天王还勉强当得这堵挡风的墙。死马且作活马医吧!
  李天王父子一出战,果然不出所料,大败而归啊!李天王这个时候就不失时机的提议用水火来对付这个“金刚琢”。为什么呢?因为老君当初吹嘘这个“金刚琢”的时候,说到此物【“……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到目前为止,这【善能变化】的属性,在点化仙庄欺骗唐僧的时候已经证实过了;这【能套诸物】的功能,刚刚已经领教了;唯有这【水火不侵】的说法还未经验证。李天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奉玉帝旨意来探底的,当然他自己也想探底。【天王道:“套不去者,惟水火最利。常言道,水火无情。”】不知道这个立论的依据在哪里。有谁说过这个圈子只能套取有情之物吗?
  另外,悟空还向玉帝要了两个雷神下界助战。但是这两个雷神从头到尾根本就没出过手。这是为什么呢?向时曾闻得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说过牛是怕雷击的。在这里,悟空大概也是凭着这一点做最后的一搏吧!但是,这两个雷公根本就不敢出手。因为这青牛虽然武艺了得,但是法力到底如何却无从知晓。万一有个闪失,雷公也别想在天庭混了。因此,这两个家伙就是来走走过场的。
  悟空用尽千方百计也不能降伏这个兕大王,最后没有办法只好直接去找如来帮忙了。为什么悟空没去找观音菩萨呢?因为上次在平顶山时,老君说是观音向他借了金银双童来考验取经团队的。悟空担心这次也跟观音扯上关系,到时候是翻脸还是不翻脸?最好请如来做个指示,免得大家难做。另外,悟空与如来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悟空。之前在平顶山悟空在历数自己都向谁磕过头的时候,悟空基本已经肯定了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而且,这个推测结果可能出来的更早,应该是在悟空被压五行山的600年中悟出来的。现在,悟空没了紧箍咒,继续取经的目的已经明确了,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揭开自己的身份之谜。因此,此时有必要到灵山一探究竟。毕竟之前与如来只有一面之缘。
  【那行者正然点看山景,忽听得有人叫道:“孙悟空,从那里来?往何处去?”急回头看,原来是比丘尼尊者。】悟空到了灵山,【点看山景】入神了,如果不是比丘尼尊者叫他,他恐怕一时还回不过神来。悟空这个时候会是什么样心境呢?我们试着来推断一下。起初,悟空的金箍棒被套,他去天庭求助。那个时候的心境如何?有诗为证:【风清云霁乐升平,神静星明显瑞祯。河汉安宁天地泰,五方八极偃戈旌。】这诗出自悟空本人之口,是他在等待玉帝查岗报告期间所作。此时悟空的心境,既有阔别重临的苍凉与感慨,更有无奈等候的忐忑和期许,与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截然相反。此时的悟空就像一个等待面试结果的应届生一样,天安地泰的情境与悟空的心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此后,天庭诸将下界擒妖皆遭败绩。不但没能制服妖精,还生出不少是非。【却说那李天王帅众回上高峰,火德怨哪吒性急,雷公怪天王放刁,惟水伯在旁无语。】这个时候,悟空的心境可以用【怀恨强欢】来概括。换句话说,此时的悟空表面上强颜欢笑,实际上却是忧心忡忡。内心纷乱而繁杂的悟空,登上灵山却又为何有心思【点看山景】呢?悟空初到南海普陀落伽山请观音菩萨的时候,也曾观看山景,但是那时是行色匆匆,走马观花。这次来灵山的心境要比上次去落伽山复杂的多,上次去不过是请菩萨帮忙收伏熊罴精找回袈裟罢了。悟空这次来灵山一定是发现了这个地方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是【点看山景】,而不是贪看山景,这一个【点】子突出了观看本身所包含的目的性。悟空是在下意识的寻找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的来源,因此入神而不自知。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来自灵台方寸山。这不是因为这里种了和灵台山一样的花草树木,也不是因为这里养了和灵台山一样的珍禽异兽,而是一种气氛,一种悟空呆了十年早已熟悉而又淡忘陌生的气氛。应该说,神仙界里的基本设施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不仅私家花园遍地皆是,而且风格单一、缺乏创意,为了彰显尊贵、凸显经典,互相模仿、彼此抄袭已经蔚然成风。建筑史上的败笔正是发煌于此!
  悟空见过如来,礼毕,说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如来又开始装了:【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装吧!装吧!只要不装嫩!都可以接受。如来是怎么知道这个妖精的来源的呢?天庭很多神仙在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见过这个宝贝。观音也亲眼见过这个宝贝。听悟空的描述,傻瓜也猜得出来呀。如来神秘兮兮的告诉悟空,谜底不能揭穿,只可助力擒拿。如来说这话的时候,一定被谛听听到了。否则,谛听怎么也学会这一手了?如来着十八罗汉开宝库拿了十八粒“金丹砂”跟随悟空下界降妖去了。可是这十八粒“金丹砂”难逃厄运,依旧被“金刚琢”套走。
  我们来当时的作战情景。十八粒“金丹砂”一起抛出,顿时飞砂迷目,地积三尺。这里有一句话非常奇怪,【手中就有明珠现,等时刮得眼生花。】为什么说这句话奇怪呢?【明珠现】和【眼生花】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吗?而且,这句话在书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过。第七十回《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中也出现国一次,【手中就有明珠现,时间刮得眼生花。】比较这两句话出现的时机和环境,我们发现有着这样两个共同点:1、都有悟空在场;2、都是风沙迷眼。因此,可以推断这个明珠实际就是指的悟空眼中的如意珠。这句话的意思实际是指,就算你有如意明珠在眼中,照样不能抵御飞沙迷眼之灾。但是,这里似乎有一点矛盾。在车迟斗法的时候,悟空的头被割下,以致于金箍被盗卸,按此道理眼中的如意珠也应该没了呀!但是,这里此话重现,实际就是在提醒我们这个如意珠并没有丢。悟空还是暗中取回了自己的如意珠的。什么时候拿回的呢?记得悟空在油锅洗澡的时候,突然消失了,他干嘛去了?拿回那颗头去了。因为金箍和如意珠这两样都不能丢。这次,悟空能一眼看出这个青牛精,原因就在于这火眼金睛。这火眼金睛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跟照妖镜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个谜团。暂且不提。
  如来的法宝没能降住妖精。这多少有点对不起观众了。其实,如来这次出手要降伏的不是这个妖精,而是他的主人公太上老君。解决问题要抓关键,抓筋节,否则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断根绝症。如来手腕极强,处理矛盾一竿子到底。如来是怎么收伏老君的呢?贿赂。【此砂本是无情物,盖地遮天把怪拿。】看见没?钱,才是世界上最厉害最无情的法宝。十八颗“金丹砂”撒下来就是“十八座”金山啊!如来和玉帝,一个有钱,一个有命。难怪他俩能稳坐大道,永享无极啊!前面说过了,这个老不死的太上老君不是什么好鸟,乃天庭国有资产流失的最大受益者。最可恶的是还可以利用国有资产金炉银炉锻炼仙丹,名义上是为玉帝,实际上是监守自盗、损公肥私。而且还倚老卖老:仙丹没了,既不请罪,也不抓贼,而是到玉帝跟前打个招呼,通知一声就算完事了。要不是看在他是革命元老的份上,而且对玉帝没什么二心,政治上算是比较清白,玉帝哪会那么纵容他?这一次,老君刁难了一下取经队伍,就发了一笔横财。之后,就安稳多了。不过,如来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玉帝通过天庭诸将与青牛精的一翻赌斗,终于见识到老君的“金刚琢”的厉害了。善能变化、套取诸物、水火不侵的功能都不假。从老君的口里,我们还知道原来芭蕉扇是克制“金刚琢”的唯一法宝。但是,这个信息究竟是真是假却不得而知。而且,芭蕉扇是个什么法宝?另一个谜团啊!老君的底不是那么容易探的啊!但是,老君贪财的本性暴露无遗。只要有弱点,就可以被打败。因此,老君虽然得了金山银山,但是却暴露了自己的软肋。不过,老君真的就那么容易暴露自己的弱点吗?咱们还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俺不过问政治,俺只负责灌水.
33.路在何方(之六耳猕猴)
  真假美猴王这一节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六耳猕猴与悟空一样的来历不明。有一种说法是比较深入人心的。那就是认为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二心变化而来,是悟空恶的一面。前文说过,我们在这里只是考据情节,不讨论义理。这里说到的魔由心生已经走到义理的范畴中去了,是典型的以义理代替考据,解释考据。虽然,这个“魔障”的确是趁悟空的二心而来的,但是这二心和魔障毕竟不是一物,不能混为一谈。就好比气象学正在解释天为什么会下雨,必然会说到大气蒸腾、湿气上升、遇冷凝结、坠地成雨等等。但是忽然间给个解释说是因为天上有云,所以下雨。这个解释虽然不错,但是走到哲学范畴里去了。这种说法没有对下雨在科学范畴内做出解释,仍然没有说明为什么会下雨这个实际问题。我们考据情节就是要找出科学解释,这个六耳猕猴必然有根有源!
  六耳猕猴,真可谓是横空出世!从头到尾都是如来一个人自说自话,完全找不到印证。如来会不会当着众位菩萨罗汉、揭谛比丘的面说谎呢?很有可能。
  先来看看这起取经路上的重大人事变故是如何产生的。起因在于悟空打死了一帮草寇。这可不是悟空第一次打杀贼寇了。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中,悟空也打死过几个毛贼。唐僧为了这事,当时就跟悟空闹翻了,并且直接导致悟空负气离队。后经东海龙王的劝说,悟空才再次回归团队。这里,悟空为什么会再次造孽打死这帮草寇呢?而且,仔细观察这次草寇被诛事件的前后经过,悟空对唐僧做的的确过份。唐僧再三关照他不要杀生,悟空不但照样打死了这帮草寇,还把一个血淋淋的人头扔到唐僧面前。这分明就是在挑衅!悟空为什么要挑衅呢?其实,悟空这次不是在向唐僧挑衅,而是向观音向佛祖挑衅。
  事情的起因还是要从女儿国那里说起。在女儿国的时候,国王为了打发唐僧的三个徒弟西天取经,在唐王的通关文牒上添加了三个徒弟的名讳,以方便后涉诸国查验通关。这件事本是国王的无心之举,但是却令唐僧的三个徒弟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这么辛苦保护唐僧西去,根本就算不得取经,这通关文牒上连我们兄弟几个的名字都没有。取经成功的那天,兄弟几个到底能得到什么功果?菩萨当初许下的功果诺言,具体是指什么?根本就没文件保障。唐王的这个通关文牒是唯一的一个取经红头文件,上面竟然完全没有提到弟兄几个。弟兄几个还不窝火?【孙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师徒都面是背非,依大路向西正走,忽见路北下有一座庄院。】这里可以看出八戒、沙僧对此事还是很有意见的。否则,说他们【面是背非】根本就没有依据。他们为了什么事不痛快?还不是这个功果的事情?从女儿国一路走来,八戒说话就一直阴阳怪气的,而且沙僧也不对劲。整个团队的氛围就不对!有点冷战的味道哦。
  悟空当然受不了,于是就开始找茬儿了。跟唐僧翻脸后,悟空直接就奔南海落伽山找观音了。这一点就直接暴露了悟空的心思。
  悟空是怎么跟唐僧翻脸的?还不是因为《紧箍儿咒》!但是,前面说过悟空的金箍已经被卸掉了。为什么悟空的反映还是那样不露痕迹呢?不要忘了,那个砍下的猴头并金箍还在悟空这里呢!所以,悟空完全能够拿捏到唐僧的操作。悟空见了菩萨,【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菩萨立即着善财童子扶起悟空,问明缘由,并好言抚慰。但是,悟空却撂挑子不干了,要求菩萨松掉金箍放他回花果山。菩萨没有办法,以看唐僧祥晦岔开话题。这不看还好,刚刚好看到了假悟空砑伤唐僧,抢去包袱行李。相信菩萨有遍观宇宙的能力,但是这跟神机妙算没有关系。此时,观音又装了一把,算出了唐僧的劫难。于是,悟空在这边皈依等候不提。
  却说,悟空离开之后,取经队伍西进了不足五十里,唐僧又饥又渴,便着八戒前去化斋。八戒化斋求水未回,沙僧可怜师父饥渴难耐,便去寻找八戒。这一去,翻开了取经历史新篇章。假悟空趁机砑伤唐僧,抢走了取经的行李包袱。八戒沙僧回来之后,看见唐僧倒在上,以为已遭不测。不消讲了,八戒便要分行李,沙僧伤心不已。岂料,唐僧气走丹田,魂归天灵,心上一热,又活了。唐僧醒来之后,说出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八戒气愤不过,就要往花果山找悟空算账了。幸被沙僧阻拦,后来唐僧指派沙僧前往花果山讨要行李。沙僧到了花果山看见一个悟空,话不投机。另到南海观音菩萨处见到了另一个悟空,产生误会。幸有菩萨作保,沙僧与行者往花果山一探虚实。自此,牵出了三界最最最棘手的一桩官司“真假美猴王”案。这桩奇案,案情简单,却只是原告被告难以区分。
  虽然,书中的区分真假悟空是从沙僧和悟空回到花果山遇到另一个悟空开始的,但是,我们区分真假悟空要提前一个环节。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水帘洞口的悟空和潮音洞中的悟空哪个才是真的悟空。不要忘了,自从悟空离唐僧而去之后,真假悟空就开始混淆了。辨别要从源头开始,从最能肯定的地方开始。否则,要是起步就错了,结果就没谱了。花果山的悟空是假的。何以见得?假沙僧被真沙僧打死后,水帘洞口的悟空是怎么处理的?他把那只死猴子吃掉了。真悟空会吃掉自己的儿孙吗?不会。因此,花果山的悟空是假的。这一点对后文很重要。因为,菩萨并未辨别过来到自己跟前的这个悟空,要是这个悟空是假的,对于后文的推测影响较大。两个悟空一经交手之后,真假难分了。自此,“真假美猴王”的官司算是彻底打响了。两个猴头开始四处告状了。
  首先,他们来到了南海观音菩萨处,请菩萨验明正身。菩萨领众人先是查看多时,未能分出真假。于是想出了紧箍咒之法,但是没有奏效。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紧箍咒没有奏效?前面已经说过,紧箍咒的机密已经泄露了。而且,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也没有了。这里需要仔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这与揭开六耳猕猴的真实身份有直接关系。
  根据前文的推断,紧箍咒的机密是在乌鸡国泄露的,紧箍儿是在车迟国被卸掉的。因此,紧箍咒判别法在此失效的原因必然与此二节内容有关。从乌鸡国那一节的结局来看,盗走紧箍咒机密的是文殊菩萨的座骑青毛狮子。但是,很可惜这个青狮是假的。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文殊菩萨是怎么收伏这个青毛狮子的。【那菩萨袖中取出照妖镜,照住了那怪的原身。】这个文殊菩萨很奇怪啊!收伏自己的座骑怎么还要依靠照妖镜?在狮驼岭那一节结束的时候,文殊菩萨也来收伏自己的青毛狮子,怎么不用照妖镜了?因此,此处使用照妖镜的目的实际就是向悟空透漏这个青毛狮子不是其他妖精变化而来的。
  既然这么说,问题又来了。第一,悟空的火眼金睛不能识别此怪物吗?第二,三界的人都知道照妖镜是托塔李天王的宝物。这个李天王看家宝贝怎么到了你文殊菩萨手上了?第一个问题,悟空的火眼金睛是不能识别此怪物的。这个的解答需要和照妖镜的功能联系在一起。暂且不提。至于第二个问题,其实这个照妖镜到底是真是假根本无从认定。但是,由于悟空也不能识别这个妖怪,所以不论这个照妖镜是真是假,对于达到欺骗悟空的目的没有丝毫影响。
  下面我们就结合照妖镜的功能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火眼金睛的功能,也解释一下悟空为什么不能识别这个假狮子。悟空的火眼金睛在一路上的功能似乎不太稳定,令人看了颇有几分恍惚之感。这一点,我们先放一放,但看这个照妖镜的功能。
  照妖镜在全书总共出现过四次。第一次出现在花果山,用来照定妖猴孙悟空,在李天王手上;第二次出现在乌鸡国,用来收伏青毛狮子,在文殊菩萨手上;第三次出现在本节,用来辨别真假悟空,在李天王手上;第四次出现在火焰山,用来收伏牛魔王,在李天王手上。其中第一次和第四次的功能是相近的,为镜子外面现本相;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功能是相近的,为镜子里面现本相。
  先来分析镜子外现本相的情况。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才要变化脱身,又被托塔天王将照妖镜照住本象,腾那不动,无计逃生,只叫“莫伤我命!情愿归顺佛家也!”】可见,照妖镜照住本相之后,妖精就无法腾挪了,只能乖乖受缚。注意,是现出本相之后才有此功能。照妖镜四次出现,没有一次可以证明照妖镜能够使妖精自身现出本相。否则,对付牛魔王李天王直接上照妖镜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哪吒出手。但是,这一点却和二剿花果山时的情形是矛盾的。怎么说?当初二郎神让李天王用照妖镜照住悟空,但是悟空还是千变万化,上窜下跳,甚至都跑到灌江口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联系当时的情况,李天王在放水。他根本没没用照妖镜照住悟空的本相。否则,悟空任何一般变化都使不出来。
  再来分析镜子里面现本相的情况。不管文殊菩萨手上的照妖镜是真是假,应该说这两次都是失败的。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必须结合妖精和神仙的本质区别来分析。前往说过,妖精和神仙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占有编制,是否享有国民待遇。为了确保神仙的编制和待遇不出错,所以神仙必须受仙箓。何谓仙箓?神仙的凭证,身份证是也。因此,所有的神仙都是登记在册的。而那些不在册的神仙,就是所谓的妖精了。于是,神仙系统是有数据库的。这个数据库的数据是自动及时更新的。其道理和地府的生死簿是一样的。因此,照妖镜实质上就是具有数据检索功能的身份(本相)识别仪。它的数据库和天庭的仙箓数据库是同步更新的。当一个未知身份者出现在照妖镜面前的时候,照妖镜根据其本相就会自动搜索数据并将结果显示出来:没有数据的就系统报错,有数据的就显示本相。因此,对于不在神仙系统注册中的妖精,照妖镜只能是系统报错,跟普通的镜子没什么区别了。由于悟空和六耳猕猴均不在系统中,所以这个照妖镜对他们来说就是一面普通的镜子。就算乌鸡国的青毛狮子是真的,在真的照妖镜中也不会现出本相,顶多就是一副道士相。因为,青狮不在“蟠桃大会”邀请之列,换句话说它不在神仙系统中。因此,乌鸡国文殊菩萨手上拿的照妖镜是假的,青毛狮子也是假的。
  因此,照妖镜的功能有两方面:1、镜子外面可以照住妖精本相,使其不能动弹;2、镜子里面可以识别身份,照出神仙本相。
  明白了照妖镜的实质,关于火眼金睛的理解就简单多了。其实,火眼金睛的功能和照妖镜里面的功能是一样的。至于为什么悟空的如意珠炼就的火眼金睛有如此之功能?只能说是作者的系统设置了,不可解释。所以,西天路上悟空的火眼金睛的功能才那么不稳定。神仙变化的妖精能识别,但是不一定都认识。比如奎木狼,600年前见过面,时间太长了,没什么印象了。奎木狼倒是认识他的,但也印象模糊了。再比如青牛精,悟空一眼就看出来了。但是,野妖精悟空就看不出来了。很多情况下,悟空是靠看杀气,看凶气,看黑气,以及靠常识推断,连猜带蒙的。比如白骨精之类的。再比如观音菩萨,没了仙籍之后,悟空也是认不出来的。悟空是靠祥云瑞霭来推断的。
  接着前面的思路继续分析,既然这个青毛狮子是假的,他知道紧箍咒的秘密,那么毫无疑问这个青毛狮子和六耳猕猴必然有联系。而且,可以断定这个青毛狮子和六耳猕猴是一个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想要紧箍咒彻底失效,除了要知道紧箍咒的秘密之外,还必须具备能够听到念咒人的所念咒语的本领。否则,不但有可能错过害疼的时机,还极有可能被假咒语试探出其身份伪装。万一观音菩萨念得是假咒语,六耳猕猴却在一边痛不欲生,岂不是露馅了?因此,这个假狮子就是六耳猕猴。那么此刻为止,“真假美猴王”案和假青毛狮子的身份识别问题可以并案处理了。只要能够揭穿假青毛狮子的真实身份,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个问题权且放过。继续关注此事态的进一步的发展。
  既然照妖镜不能识别真假悟空,那么玉帝为什么又让李天王拿出这个东西来照验呢?因为对于六耳猕猴的出现,玉帝也是不知情的,他必须要判断出这个妖精是否与天庭有关系。这个名为照妖镜的宝贝其实是照仙镜。玉帝一看照妖镜不能分辨真假,断定此事当与天庭无关,于是立即把他俩赶出灵霄殿外,把问题抛给如来。如来一定比玉帝更着急解决此事。就算这个问题转了九十六个弯之后,最终又与天庭扯上关系了(肯定不会是直接关系),玉帝也可以一推二五六。这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啊!此处印证了前文的一个推断:乌鸡国井龙王口里的【奉上敕旨】的【上】并非指玉帝。否则,这件事就跟玉帝扯上关系了,玉帝也就不需要明知故问用照妖镜照验什么真假了。
  天庭不能辨其真假,于是真假悟空又到唐僧处折辨。唐僧念紧箍咒亦不能分真假。于是,二者又嚷至幽冥地府处折辨。地府拿出生死簿,奈何查无可查,依然不能区分真假。地藏王菩萨也跑出来凑热闹。之前已经分析过,这地藏王菩萨是假的,谛听也不能区别真假悟空。虽然如此,谛听还是指明了出路:如来佛祖。一见如来佛祖金面,这个问题就“水落石出”了。因此,我们要抢在如来前面揭穿这个假悟空的真实身份。否则,我们就会掉进如来的陷阱。因为如来说的这个假悟空的本源是六耳猕猴的说法是胡扯的!
  前面提到,只要揭穿假青毛狮子的身份,假悟空的真实身份就揭开了。在分析乌鸡国的时候,曾经得出结论这个假青毛狮子和八戒是金翅大鹏的羽翼。其实,这个假狮子就是金翅大鹏,也就是说这个假悟空就是金翅大鹏。胆敢站在如来面前耍花招的妖精,根本就数不出来,也只有这个金翅大鹏才有如此之能量了。看看如来收伏大鹏时的情景,就知道金翅大鹏是多么的嚣张了。可问题是六耳猕猴不是在如来面前现出了本相并且被悟空打死了吗?再看看当时六耳猕猴是如何被伏的吧!
  如来为了给诸佛一个合理的说法,编出了一大通理论。其精华就是有关于四猴的理论。【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这段话,前面已经仔细分析过了,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灵明石猴不用说了,就是悟空。这个悟空的来历,诸佛还真是搞不清楚,也只能听如来讲了。通臂猿猴,花果山有通背猿猴,二者应该是一回事。而这个赤尻马猴在花果山也出现过。但是,如来对这两类在出现过的猴子的解释却是错误的。如来说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但是,当年引导悟空四方参禅悟道,以求超脱轮回的却是通背猿猴。因此,晓阴阳的并不是赤尻马猴。如来又说通背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但是,悟空不在花果山的日子里,群猴被欺,却毫无还手的余地。因此,这话也不真实。关于这个六耳猕猴,如来的解释是【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但是,这一点只是解释了紧箍咒判别法为什么会失效。这个假悟空可不止这么一点能耐。首先,武艺至少不在悟空之下,悟空打不赢他。其次,这个假悟空至少有变化功能。这不是说他和悟空同音同像,而是指在如来收他时,他可是变成了一只蜜蜂的。【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如来的意思是指,假悟空和真悟空是真的长得一模一样。这一点是用来解释照妖镜之所以失败的原因的。但是,如来的话是有问题的。他做的解释,都是别人发现了问题的现象,别人看不到问题的他就干脆不提了。所以,他的话虽然不能说都是假的,但是隐瞒的痕迹很重。赤尻马猴和通背猿猴的解释,就是胡说的。六耳猕猴的说法勉强唬住了大众,但是,妖精一转眼就变成了一只蜜蜂,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如果之前妖精与悟空赌斗变化过,他肯定又要编出一套变化理论来。【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如果这是真的,如来的惊天阴谋岂不是早就完全曝光了?破解紧箍咒的秘密,也不用八戒那么费心劳神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还要互相合作呢!人都不知道在哪?你怎么听?你听谁?向哪个方位听?
  那么如来是如何识别真假悟空的呢?又为什么不当面道破呢?
  其实,至少有三条途径可以识别真假悟空。第一,悟空头上的三根救命毫毛是观音菩萨给的,别人根本不知道这回事。而且这是观音的东西,她自己必然识得真假。第二,悟空的金箍棒是老君亲造的大禹神兵,老君必然识得真假。另外,这个金箍棒是经如来加工过的,他比悟空了解这个金箍棒,也必然认得真假。第三,悟空的一身戎装是四海龙王给的。四海龙王也应该识得真假。另外,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如来的宝贝,也可以用来辨明真伪。不过,此法已经失效了。因为大家头上带的都是假的紧箍儿。但是,悟空身上有真的紧箍儿在,万不得已可以一试真假。在这里会有人认为,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变化之法来伪造,完全可以做到真假难辨。其实不然。在豹头山悟空三兄弟计划夺回自家兵器时,八戒曾言:【“哥哥,我未曾看见那刁钻古怪,怎生变得他模样?”】可见,欲变之,必知之。这个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拷贝复制不是一回事。把这个思路往前推一步,想要和原物一模一样,就必须对原物有十足的了解。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刁钻古怪的脚底有颗黑痣,八戒却不知道这事,那么变化伪装就不可能到位。因此,变化之法并非十全十美,是经不起时间的琢磨的。
  但是,观音却没能辨明真假。这是为什么呢?观音应该是一时着急,忘记三根救命毫毛这回事了。主要还是因为震惊:紧箍咒的机密泄露出去了!后来观音想起来了,特地从南海跑到灵山来向佛祖报告此事。但是,这时佛祖似乎已然成竹在胸了,观音遂不便搭话。
  其实,通观如来辨别真假悟空的整个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如来根本就没有辨别出真假悟空。如来先是编造了一通似模似样的理论,然后指出这个假悟空的本相是四猴之一的六耳猕猴。问题的关键就出在这个“六耳”上面。这个“六耳”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认为这个是如来和真悟空之间在对暗语。因为,在灵台山如来夤夜开启悟空心智就是在更无六耳的情况之下进行的。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中,【悟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这是原著全书中第一次提到“六耳”一词,也是除六耳猕猴本节之外惟一一次提到“六耳”一词的地方。对暗语的可能性极大。但是,从当时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来并没有和真悟空对暗语。为什么这么说?如果如来和真悟空对暗语是真的,那么当时根据如来“六耳”一词做出反映的就应该是真悟空。但是,情况恰恰相反,第一个做出反映的竟然是假悟空。【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可见,对暗语之说不能成立。
  为什么说如来没有辨明真假悟空?又为什么假悟空突然之间就要走呢?到六耳猕猴纵身逃跑为止,如来并没有说明哪个悟空是真,哪个悟空是假。只是说出了妖精的所谓“本相”。其实,如来是知道这个妖精来历背景的,并且他和此妖相熟已久。如来要是连对手都搞不清楚,那还做什么治世之尊啊!如来之所以造出这个六耳猕猴之说,原因就在于“六耳”一词的来历。“六耳”一词最早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此话的原意是指三个人都知道的秘密是守不住的。后来又有了“法不传六耳”的说法。一个人有两只耳,所以六耳其实就是指三个人。当初,悟空引用这个典故,就是用的典故本身的含意,希望在没有旁人的情况下祖师能够传他法术。但是,如来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却有弦外之音:我与悟空之间的事情,你最好不要来掺和,知道不该知道的秘密并不是什么好事,你想做那个不该存在的第三人(六耳)吗?我看你是有点想呢!所以,如来这六耳猕猴的论头是十足的威胁。妖精一听这话,当然就要跑了。因此,这里讲暗语的实际是如来和假悟空,外人根本就听不出名堂来。如来根本就没有必要辨别真假悟空!
  这个所谓的六耳猕猴并没有死!其实,诸位菩萨罗汉都没看走眼,那个妖精的确逃走了。如来使得那个钵盂什么也没罩住。那个六耳猕猴是如来自己硬造出来的。反正诸位菩萨罗汉也不可能见过这个我如来编造出来的六耳猕猴。如来为什么要当场硬造一个假的妖精出来呢?因为,这个妖精也就是金翅大鹏不简单,他的确有实力逃走。这个确实有一点超出如来的估计。【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可见,如来的本意是要拿住这个妖精的。如来放走这个妖精并为他遮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燃灯古佛和弥勒佛居然不在场。如来就是拦住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把他消灭掉还不让现出本相。因为一旦现出本相,如来编造的六耳猕猴的说法就不攻自破了。如来这回真是作茧自缚了!当然,如来也不能说他逃走了。那样,如来纯粹就变成空口说白话了,一点蛛丝马迹也不让诸佛见识啊!有了这一次的教训,在狮驼国的时候,如来才会那么兴师动众。为了降伏这个金翅大鹏漫天诸佛都出动了!但是,那一次观音竟然不在场!
  至此,这一桩惊天动地鬼神愁的“真假美猴王”案算是落下了帷幕。如来以铁血之腕力压大鹏,使其知难而退。但是,此一时之退,非长久之计!果然,狮驼岭金翅大鹏卷土重来。
  假悟空的问题已然解决,但是真悟空的问题尚未了结。不要忘了,这一节金翅大鹏之所以有机可乘就是因为真悟空的二心。悟空的二心,如来看得明白。当悟空拒绝继续保唐僧取经的时候,如来说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此时,悟空才算是平静了下来。如来并不是一个轻易受人威胁的人,之所以这么轻易就答应了悟空的要求,原因还在于让悟空成佛本就在如来的计划之中。否则,如来不会调用得意门生地藏王菩萨来完成这一艰巨使命。
  但是,《西游记》乃经典名著,这一节是高潮中的高潮,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而已。金翅大鹏鸟为什么要跑出来假冒孙悟空?难道他真是打算冒充悟空,并另选一支取经队伍径上灵山取经吗?大鹏又不缺经书,他取经干嘛?真的是想传经到东土吗?这是他在花果山前对沙僧说的独自上灵山取经的缘由。原文中是这么说的:【行者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谁也没有说过传经到东土就可以被立为祖了。这里是有问题的。权且放过。如果说金翅大鹏真想取而代之的话,就应该秘密的把真的取经队伍干掉,然后在伪装成取经队伍上灵山。或者,另立一支伪取经队伍,抢在真的取经队伍之前到达灵山骗取真经。不过,前面说过取经是一场政治谈判,经书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大鹏这么说证明他还没搞清楚取经的真实含义。况且,就算是要骗取真经大鹏也不应该出现在花果山呀!他应该带着队伍往西走才对啊!可是,大鹏是不是傻了?在水帘洞前,拿着个通关文牒颠倒来回的念,而且还把伪取经队伍拖出来向沙僧一一展示。他这么做不是在故意暴露自己吗?不错!他就是在故意暴露他自己。他来花果山的目的就是等候取经队伍中的成员来发现他自己。果然,沙僧前来讨要行李受挫,转向南海观音处就暴露了问题。
  其实,我们都中计了,包括如来、观音在内的所有人都中计了。什么计?此计,从攻击点上看是“声东击西”之计,从攻击路经来看是“暗渡陈仓”之计。这一节真正要换掉的不是悟空,而是沙僧,此为“声东击西”之计;明换悟空,暗换沙僧,此为“暗渡陈仓”之计。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真假悟空上面,谁也没想到沙僧会出问题。
  为什么说沙僧被换掉了?
  悟空被赶走之后,八戒去替师父化斋。可是,八戒久去未归,沙僧就撇了师父驾云来寻八戒。其实,沙僧此一去就失踪了。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自此之后出现的沙僧其实是假的。何以见得?沙僧找到八戒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暴露了他的身份。原文是这样的:【正走间,听得有人叫“八戒”。八戒抬头看时,却是沙僧站在山崖上喊道:“这里来!这里来!”】这一声“八戒”真似晴天霹雳。在此之前,沙僧一直叫八戒为二哥,或者是二师兄。在此节之后,沙僧叫八戒还是二哥,或者是二师兄。为什么沙僧在此却要叫二师兄为八戒呢?因为,假沙僧的角色还没转换过来,口吻自然不对。紧接着,沙僧又叫了二师兄一次八戒。原文是这样的:【沙僧实不忍舍,将唐僧扳转身体,以脸温脸,哭一声:“苦命的师父!”只见那长老口鼻中吐出热气,胸前温暖,连叫:“八戒,你来!师父未伤命哩!”】那么,沙僧是什么时候改口的呢?就在真假悟空在唐僧面前折辨的时候。当时,真假悟空齐齐叫了八戒一声“兄弟”。正是这一声“兄弟”提醒了沙僧,沙僧立马就改口了。【沙僧道:“施主休讲,师父可坐在这里,等我和二哥去,一家扯一个来到你面前,你就念念那话儿,看那个害疼的就是真的,不疼的就是假的。”】自此,假沙僧改称八戒为二哥了。
  实际上,从沙僧寻八戒回到唐僧身边的时候,沙僧的整个人都变了,不仅仅是此一处称呼变化。他兄弟二人发现唐僧倒地后,八戒以为唐僧被劫匪所杀。而当时的沙僧却异常镇定。【沙僧道:“且去把马拴住!”只叫:“怎么好!怎么好!这诚所谓半途而废,中道而止也!”叫一声:“师父!”满眼抛珠,伤心痛哭。】沙僧的第一反映是拴白马,而不是看唐僧。唐僧没有死,沙僧是早就知道的。他在这里哭唐僧只是一出戏而已。紧接着,一向沉默寡言,不出手不献计的沙僧居然做起了取经队伍临时指挥员。八戒本来打算安排沙僧照顾师父,自己去花果山找悟空的。但是,硬生生的让沙僧给顶回去了。从此以后,沙僧的性情大变了。再也不是一个“只顾埋头走路,从不抬头看天”的闷和尚了。凡事都会凑个“热闹”,让悟空“带挈带挈”了。
  实际上,沙僧和假悟空在花果山演的那出戏是有破绽的。沙僧刚到花果山的时候,假悟空不认识沙僧,并把沙僧抓了起来。当时,沙僧以为是悟空翻脸不认人。如果那个是真的悟空,那么这话是说得过去的。但是,前面已经说过那个悟空是假的。所以,翻脸一说不能成立。况且,书中说得明白:【那行者闻言,急抬头,不认得是沙僧,叫:“拿来!拿来!”】可见,假悟空真的不认识沙僧。但是,蹊跷的事情发生了。假悟空从水帘洞里拉出了一支伪取经队伍,其中就有沙僧。试问,如果这假悟空不认识沙僧,这个伪取经队伍中的假沙僧是哪里来的?所以,假悟空不认识沙僧是装的。他俩在水帘洞前演的这出戏是前后矛盾的。后来,沙僧解释为什么没有取回包袱时说道他不知道有水帘洞的存在。但是,这个也是假话。伪取经队伍就是从水帘洞中拉出来的。沙僧怎么会不知道水帘洞的存在?【果跑进去,牵出一匹白马,请出一个唐三藏,跟着一个八戒,挑着行李;一个沙僧,拿着锡杖。】这里的【进去】,如果不是进的水帘洞的话,还有其他的洞府吗?如果有,书中应该会有说明。之所以这么省略,就是因为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水帘洞。
  另外,八戒取包袱回来说的话也是假的。他根本就没去花果山,包袱是他的领导大鹏交给他的。他说打死了假唐僧、假八戒是假的。因为,花果山不止有假唐僧和假八戒,假沙僧打死伪沙僧离开之后,伪取经队伍又找了一个妖猴变了一个伪沙僧。但是,这事八戒和假沙僧都不知道。八戒之所以编出打死了假唐僧和假八戒的谎话,是因为他既要证明自己去了花果山,又要和假沙僧的话统一口径。但是,八戒和假沙僧应该是不通气的,八戒之所以要和他统一口径就是担心沙僧会揭穿他。但是,要注意这里八戒取回来包袱是有问题的。通关文牒变掉了。此事干系重大。暂且不提。
  这一节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是惊天动地,而且巧计连环。假沙僧被成功植入取经队伍。由于假沙僧在取经路上一直没有出手,所以这个假沙僧直到最后取经结束也没能被发现。所以,《西游记》注定是一部没有结局的小说。沙僧进入取经队伍的目的就是为了打探取经的真实意图,并籍此潜伏在灵山以做长期斗争。取经结束,只是另一轮争斗的开始。争斗无处不在,矛盾无始无终。至于沙僧的真实身份,书中没有交待。只在第八十一回《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中略略提了一下,算是一个提醒。【那呆子慌得走也没路,沙僧却是个灵山大将,见得事多,就软款温柔,近前跪下道:“……”】可见沙僧原本就在灵山之上。之所以卧底在取经队伍中重上灵山,原因之一当然是为了要搞清楚取经的真实意图。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他的原有身份暴露了。当然,这一点只是猜测而已。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真假悟空在如来面前折辨时的情景吧!为什么如来一说出恐吓的话,大鹏就非常知趣的逃跑了?因为,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他的出现就是为了要迷惑如来。如来的狠话其实并不高明,升堂断案的惯用术语罢了,并没有拿出什么确凿的证据出来。但是,大鹏还是顺着台阶下了。因为,真的较量还没开始呢!
  由大鹏和沙僧的合作关系可以看出来,他们后面有人。这个人是谁呢?不用着急。要向玉帝好好学习,戒骄戒躁。不管是谁,西天路上紧要处终究是要露面的。
俺不过问政治,俺只负责灌水.
补 路在何方(之观音禅院)
  唐僧自鹰愁涧收了小白龙,又蒙菩萨差落伽山山神土地点化庄园送来鞍辔。自此,悟空随唐僧一路西行,走了约有两个月的太平之路。
  贞观十四年春,唐僧师徒两个来到了荒山凹里的一座观音禅院。来到殿中,唐僧一看是供奉观音菩萨的禅院,为了表达对领导的绵绵滔滔之意,立即要求朝拜。【那行者拴了马,丢了行李,同三藏上殿。三藏展背舒身,铺胸纳地,望金像叩头。那和尚便去打鼓,行者就去撞钟。】这时,悟空没有随三藏一同志心朝拜,而是撞钟去了。据讲,给菩萨叩头的时候,一定要选好时机。要选择在和尚击磬敲鼓之时叩头方才灵验。为什么呢?因为即使在工作时间领导大部分时间都在打盹。你没看那些佛爷菩萨的眼睛一般都是眯着的吗?即使不打盹也是迷迷糊糊的,或者忙于其他私事。若不是和尚击磬敲鼓,他老人家怎么知道你在志心朝拜啊?所以,当唐僧匍匐叩头的时候,和尚很自然的跑过去打鼓,这是对三藏同志认真负责的表现。无疑,这是一个值得花大力气表扬的好和尚。给他颁一个“人民的好和尚”的荣誉称号,当不为过。所以,此时悟空没去给菩萨叩头,而是跑去撞钟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问题紧接着就来了。【祝拜已毕,那和尚住了鼓,行者还只管撞钟不歇,或紧或慢,撞了许久。那道人道:“拜已毕了,还撞钟怎么?”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朝拜已毕,悟空为什么还要撞钟呢?而且还撞了许久。难道真是这个猴头顽皮吗?【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这显然不是真正的解释,而且也解释不通。想要弄清楚悟空不停撞钟的目的,只需要留意一下这撞钟达成的实际效果就可以了。【此时却惊动那寺里大小僧人、上下房长老,听得钟声乱响,一齐拥出道:……】这,其实就是悟空所要达到的目的。他撞钟就是为了惊动寺中的老老少少,给他们来个紧急集合。那么悟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悟空不停的撞钟,不仅惊动了院中的一概僧众,还惊动了老院主。这个二百七十岁的老不法金池长老,平生就爱收奇猎珍,尤好袈裟。当他拿出一套精美的茶具在唐僧和悟空面前显摆的时候,悟空就提议让唐僧亮出那佛宝锦镧袈裟。这个金池长老根本不知道这悟空就是个闯祸的都头,在他面前显摆其实是自找没趣。他让僧众们拿出自己一辈子珍藏的几百件袈裟给悟空开眼界。这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这时候,悟空开始闯祸了。他不顾唐僧的再三劝住,硬是要拿出锦镧袈裟与金池长老赌斗珍奇。【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行者道:“放心!放心!都在老孙身上!”你看他不由分说,急急的走了去,把个包袱解开,早有霞光迸迸;尚有两层油纸裹定,去了纸,取出袈裟,抖开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唐僧关于与人斗富的一番言论可谓是老江湖的历练之语,但是悟空全不理会,而是一味的恃强蛮干。悟空为什么会这么固执呢?其实,这是悟空在刚进观音禅院的时候就计划好了的。他是故意将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然后再拿出袈裟来炫耀的。即使没有喜欢广览奇珍的这个老院主的出现,悟空也会拿出这锦镧袈裟来向诸位僧众“炫耀”的。他不停的撞钟的目的就在于此。悟空为什么要向这些僧众炫耀珍奇呢?因为悟空心里装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锦镧袈裟一出现,【众僧见了,无一个不心欢口赞】。【那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果然动了奸心】。动了什么奸心?原来老不法必欲取锦镧袈裟而后快。这个时候,广智广谋两个心腹来给老领导出谋划策了。这两个跳梁小丑给老院主出了个杀人越货、焚尸灭迹的妙计。可惜,妙计用错了对象。悟空眼见他们在那里堆柴架火,却既不声张也不阻止,而是暗地里跑去向广目天王借辟火罩。他借辟火罩干什么呢?保住唐僧的性命。为什么不直接叫醒唐僧逃命,或者前去阻止僧众放火呢?因为悟空需要这场大火。如果悟空叫醒唐僧,唐僧势必要悟空前去阻止僧众放火,或者让悟空前去救火,那么火就烧不起来了。悟空为什么需要这场大火呢?因为悟空要报仇,报观音菩萨赏赐紧箍儿咒的大仇。烧掉你观音菩萨的留云下院,方泄悟空我心头之恨。
  让我们回过头来整理一下思绪。事情的经过必然是这样的:悟空一看到眼前的这座寺院竟是观音禅院,于是计上心来。趁师傅叩拜之时,撞钟惊动寺中老少。然后找机会当众展示佛宝锦镧袈裟,并以此袈裟作诱饵,诱使奸人犯科。因为悟空担心在少数僧人前下饵恐怕未必能遇到真正胆大妄为的人,所以他尽可能多的聚集僧众前来同瞻佛宝。俗话说的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怕没有人上钩。只要观音禅院的僧众有不法行为,悟空就立即冲上去煽风点火,乘机毁掉观音禅院以泄他心中之恨。
  事实果然如此。悟空看见僧众们在做点火准备的时候,他的反应竟然是暗暗偷笑。【行者暗笑道:“果依我师父之言!他要害我们性命,谋我的袈裟,故起这等毒心。我待要拿棍打他啊,可怜又不禁打,一顿棍都打死了,师父又怪我行凶。——罢,罢,罢!与他个 ‘顺手牵羊,将计就计’,教他住不成罢!”】悟空笑什么呢?笑的是【果依我师父之言!】看来,对于与人斗富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悟空与唐僧是一样的心知肚明。【与他个 ‘顺手牵羊,将计就计’,教他住不成罢!】这句话直接暴露了悟空的心思。悟空这一切的运作就是为了“将计就计”烧掉这座观音禅院。【我待要拿棍打他啊,可怜又不禁打,一顿棍都打死了,师父又怪我行凶。】这说明,悟空报仇的对象不是观音禅院的一概僧众。
  当观音禅院烧起熊熊烈火的时候,悟空就坐在屋顶上扇风。火借风势,一发不可收拾。悟空看着自己播下的火种正在茁壮成长,内心无比欢畅。这正是,螃蟹一激动,就要掉爪子。悟空得意忘形,没想到有熊趁火打劫。想起了那句标语:熊出没,请注意!
  想来此熊也是良善之辈呀!看人家前来观音禅院的动机多单纯!我,就是来救火的。但见黑熊精捋起袖子,左手叉腰,右手一挥,“同志们,取水来”。正在这时,一眼望见后房顶上坐着个小青年,不但不救火,还在那里放风。真是太过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黑熊精拽步撞将进去,叉腰举手正欲批评发作。忽见霞光彩气,台案放着一件佛宝锦镧袈裟。于是乎,伸伸手弯弯腰,黑熊精见四下无人,屁也未放一个,抓起袈裟,调头就走。
  悟空弄巧成拙,玩出火来了,把锦镧袈裟给弄丢了。要在平常,丢了也就丢了。唐僧也不能把他拉长了搓圆了。可惜啊!唐僧刚刚学会紧箍咒。要是悟空找不回来锦镧袈裟,唐僧许愿说要来回颠倒念上二十遍以巩固记忆。悟空恨苦不提。为了要找回袈裟,悟空严加盘查,挖地三尺,也没理出个头绪。
  想了半晌,悟空才想到有妖精盗宝这么回事。原来离此观音禅院三十里有一座黑风山,这个盗宝的黑熊精就是传说中的黑山老妖。悟空料定是黑山老妖搞的怪。于是,悟空只身前往黑风山打探妖情。就在芳草坡前,悟空窥见三个妖精席地而坐,正在商议召开“佛衣会”为黑熊精贺寿。悟空不由分说,举帮就打。当场打死白衣秀士一名,原是白花蛇怪所化。黑熊精和道人手脚利索,趁机悟空打死白花蛇怪的功夫就逃跑了。悟空紧追慢赶,一直追到黑风山黑风洞。在黑风洞前,悟空与黑熊精一番唇舌较量,没见高低。接着又是一番武艺赌斗,也未有分晓。没想到,这个山野黑熊精谱却大得惊人。他主动与悟空停战,原因竟是为了按时用膳。黑熊精自顾自的罢战关门,悟空不答应也没办法。【那怪虚幌一枪,撤身入洞,关了石门,收回小怪,旦安排筵宴,书写请帖,邀请各山魔王庆会不题。】看来,这个黑熊精根本就没把孙悟空放在眼里。按理说,这不可能啊。明明知道悟空是大闹天宫的弼马温,还这么闲庭信步,更不烦恼?
  悟空回来休整片时,素斋过后依旧前往黑风山索战。半路上,悟空遇见了前来观音禅院给金池长老送信的小妖。悟空杀妖夺信,方知这信是黑熊精邀请金池长老前往黑风洞庆赏“佛衣会”的。因此,问题来了。这个佛衣就是黑熊精从观音禅院到来的锦镧袈裟。俗话说的好,“偷来的锣鼓敲不得”。现在倒好!不仅要把这偷来的锦镧袈裟拿出来大肆庆祝,并且还邀请这名义上的“失主”前来观赏。这怎么说也说不通呀!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封信并不是送给金池长老的,而是送给悟空的。黑熊精知道这锦镧袈裟是悟空在观音禅院丢掉的。他送信给观音禅院的主持金池长老言并及锦镧袈裟之事,其实是从侧面让金池长老给悟空带信,让悟空来黑风山。只可惜,黑熊精不知道此时的金池长老已然在投胎的路上了。问题是,一开始提出罢战的就是黑熊精自己,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又主动邀请悟空前来黑风洞呢?这黑风洞中必有玄机。
  悟空打死送信小妖,化作金池长老模样,前来黑风洞中查勘。【那怪大惊道:“刚才差了小的去下简帖请他,这时候还未到那里哩,如何他就来得这等迅速?想是小的不曾撞着他,断是孙行者呼他来讨袈裟的。管事的,可把佛衣藏了,莫教他看见。”】黑熊精既柬请金池长老来清赏佛衣,而金池长老到来之后,却又将佛衣藏起,莫让金池得见此宝。这不是“放了屁却使手掩”吗?黑熊精的脑子是不是坏掉了?这正说明了真正的收信人其实是悟空。
  悟空到了黑风洞中,没有应对几句,身份就暴露了。黑风洞中的情景并没有什么异常,只是装修规格过高,超标了,跟这个山野村夫的身份有点不相符。悟空的身份被识破,随即和黑熊精刀枪相向。一番赌斗,还没有分出胜负,黑熊精又鸣金收兵了。这回的理由和上次一样不着调,竟然是因为天黑了。【那怪道:“姓孙的,你且住了手。今日天晚,不好相持。你去,你去!待明早来,与你定个死活。”】注意这里黑熊精说的话。他不仅是鸣金收兵,而且还和悟空约定了明日再战。这又一次印证了之前的送信其实就是引悟空前来索战。可问题是,黑熊精这么来来回回的折腾到底是为什么呢?引悟空来,又主动罢战逼悟空走。黑熊精的举止岂不是前后矛盾吗?有一个案例,可能对理解这一矛盾有点帮助。金镛大侠的《笑傲江湖》中有一段这样的情节:令狐冲在华山后山的思过崖与淫贼千里独行田伯光比武时,令狐冲几次出入思过崖的石洞,每次出入功力就会大增一次。经过几次反复,终于反败为胜,制服了田伯光。这件事告诉我们,令狐冲之所以要反反复复的出入思过崖的山洞,就是因为洞中是有玄机的。同样,黑熊精之所以每次引悟空来战,悟空来了之后一经交手他却又罢战回洞,正是因为这黑风洞中有玄机。
  但是,之前悟空已经进去勘察过了,黑风洞中并无异常。其实,这黑风洞中的破绽就在那个点破悟空身份的小妖身上。【正讲处,只见有一个巡山的小妖,来报道:“大王!祸事了!下请书的小校,被孙行者打死在大路旁边,他绰着经儿,变化做金池长老,来骗佛衣也!”】悟空打死小妖并趁机变化金池长老前来骗取佛衣这件事,这个小妖是如何得知的?难道他看见悟空行凶了?理论上有可能。但是,这个小妖报信时,金池长老就在面前,他为什么不直接指出这个金池长老是假的,而是面对大王说出这一番极为精简而又到位话呢?【被孙行者打死在大路旁边】中的这个称呼【孙行者】,而没有直指眼前的孙悟空,这说明小妖根本没有注意到面前的这个假金池长老孙行者。否则,他应该直指孙行者说出这番话。从小妖说话的语气上看,他只知道悟空变化了金池长老来骗袈裟了,但是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个金池长老是真是假。事情必然是这样的:这个小妖前来报信是受人指使的,他跑进来没头没脸的说出的这番话是别人教的。小妖只是在背书,既紧张又害怕,所以话语情境才不对。这番话虽然简单,但是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全部说的清清楚楚,没有一点疑问,可谓精当!稍加留意就不难看出这话是事前准备好了的。那么究竟是谁在暗中操纵这一切呢?正是因为这个人的存在,黑熊精才几次三番的罢战回洞来请示下一步的动作。其实,并非是黑熊精故意要来来回回的耍悟空,而是因为悟空的每一次出现都有点令黑熊精措手不及。所以,仓促上阵的黑熊精还没明白下一步的指示就与悟空交手了。因此,黑熊精不得已才会这么来回折腾的。
  想要拨开云雾见青天找出这幕后主使之人,就必须排除干扰找出这件事的最终受益者。黑风山一劫,真正的最终受益者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观音菩萨。因此,这个躲在黑熊精背后的人就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欺骗唐僧,借他之手给悟空带上了紧箍儿。难道这件事就这么了了?观音菩萨就甩甩手掸掸灰安心回南海落伽山了?不可能。观音菩萨一定会关注悟空的反应。【菩萨道:“这猴子说话,这等无状!既是熊精偷了你的袈裟,你怎来问我取讨?都是你这个孽猴大胆,将宝贝卖弄,拿与小人看见,你却又行凶,唤风发火,烧了我的留云下院,反来我处放刁!”】前面说过,从来不相信谁有什么知过去未来之事的能力。这就是关于菩萨一直在关注悟空的明证。果不其然,悟空借机烧毁了观音禅院。观音也趁此机会,教训一下悟空,力图真正从心志上收服孙悟空。于是,她骗黑熊精前往救火的真实意图是让黑熊精趁乱盗取锦镧袈裟。但是,她又担心唐僧和悟空师徒不在意这个锦镧袈裟。如果师徒两个原地转几圈,找不到就放弃了,那么观音菩萨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他就让黑熊精去请金池长老过来清赏佛衣。但是,事情出了意外,金池长老真的来了,黑熊精倒是真的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小妖点破了悟空的身份之后,黑熊精更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没奈何,先赶悟空出去再说。
  这个神通广大的黑熊精就在观音禅院附近,而且还与金池长老经常往来,时常出入禅院,不可能不引起观音的关注。黑熊精之所以那么听观音的话,八成是被观音给骗了。观音一定跟他说,如果办事得力,这锦镧袈裟就送给他黑熊精了。所以,黑熊精才那么激动,要开什么“佛衣雅会”以示庆祝。而且,还那么有把握,明知道齐天大圣来找茬儿,却全不在意。自说自话的要开什么佛衣party。筹备宴会,书寄请柬,风风火火,搞得有鼻子有脸的。黑熊精刚到禅院救火的那会,【他大拽步,撞将进去,正呼唤叫取水来,只见那后房无火,房脊上有一人放风。他却情知如此,急入里面看时,见那方丈中间有些霞光彩气,台案上有一个青毡包袱。】这【情知如此】正是说明了,黑熊精前来印证了菩萨有关悟空纵火的预言。否则,这【如此】作何解?黑熊精走进方丈,又看到佛宝袈裟,对菩萨的话更是深信不疑了,如果说一开始来救火的时候他对菩萨的话还是将信将疑。
  收服黑熊精在悟空的安排下,观音菩萨根本没有出手。悟空钻进了黑熊精的肚子,观音现出本相,这个时候黑熊精知道自己上当了。但是没有办法,铁血菩萨在此,黑熊精“好汉不吃眼前亏”,交出了袈裟。【行者早已从鼻孔中出去。菩萨又怕那妖无礼,却把一个箍儿,丢在那妖头上。】这个时候,菩萨又使了一阴招,出其不意的就给黑熊精带上了金箍。【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可见,这金箍是给唐僧收徒弟使用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三个金箍的去向分别是黑熊精、孙悟空和红孩儿三处。只有悟空的紧箍儿是依照如来法旨的,其他的用途都不对。红孩儿的暂且不谈。为什么要给黑熊精带上金箍呢?因为,观音不能让黑熊精在悟空面前说出实话来,同时又不能当着悟空的面把他给杀了,情况紧急也只能使用金箍了。刚刚在悟空打死凌虚子时,观音还在口口声声的教导悟空要心存善念呢。可怜,黑熊精正要起身报仇,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菩萨暗暗套牢了。否则,拼了老命也要喊声冤枉呀!
  观音收服了黑熊精,平息了这场风波。悟空表面上对观音菩萨毕恭毕敬了,但是悟空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收服的。想要真正收服悟空,菩萨还得继续努力。菩萨加油!
俺不过问政治,俺只负责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