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 感受美国

本帖最后由 何萍 于 2009-11-8 22:33 编辑

        200510月至12月我有幸在美国旧金山大学执教Chines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美国不是一个陌生的国家,我们在电影电视、报刊杂志上看多了对于美国的宣传与报道。但毕竟是第一次去美国,在出发之前我翻阅着林达的《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经过10多个小时的空中飞行,终于踏进了美国领土。虽然知道旧金山大学法学院会派专车接我,当我看到前来迎接我的是一辆崭新的豪华的林肯轿车时,我还是受宠若惊。事后了解到旧金山大学法学院没有公车,这豪华的林肯轿车是出租车,尽管没有Taxi标记。
    美国人标榜自己是民主国家,而我们经常批评他们的民主是虚伪的民主。美国之行不得不让我对他们的民主怀有敬意,尽管他们的民主不可能完美无缺,因为世上本无完美的事物。美国报纸长篇累牍地批评他们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统布什先生,因为他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美国人甚至将卡特里娜飓风也怪罪于总统先生,认为他处置不力。至于布什于2005103提名60岁的白宫法律顾问哈里特·迈尔斯女士[1]Harriet Miers)为最高法院法官更是招来嘘声一片。1014San Jose Mercury News 报纸上发表评论,凡是连任两届总统的在第二任上大多会惹些麻烦,文章的大幅主标题为:Another Term, another Jinx. 副标题为:Nixon had Watergate (水门事件), Clinton had Monica(莫妮卡·莱温斯基), and now Bush has Iraq and Katrina(卡特里娜飓风)and Harriet哈里特·迈尔斯)。另有文章的标题为:“BushRough seas in his second term.”诸如此类的评论比比皆是。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迈尔斯提出放弃提名,布什也不得不于1027撤回这一提名。1028San Jose Mercury News 报纸随即刊登另一文章,主标题为:Bush Has To Make Amends For Folly Of Miers Nomination. 副标题颇有嘲弄口吻:Next nominee will need qualification beyond loyalty to president.文章边上是一幅很夸张的迈尔斯的漫画肖像,漫画肖像所占版面是文章版面的2倍之多,让人忍俊不禁。这就是美国的言论自由由、舆论监督。这不禁让我想起几年前贺卫方教授到我们学校作讲座时所提到的一个有关言论自由的笑话。一个美国人和一个苏联人,两个人都标榜自己有言论自由。美国人说:我可以跑到白宫门前,当着我们总统的面,振臂高呼:“打倒美帝国主义!”总统绝不敢派警察来抓我!这就是言论自由!苏联人说:我也有这样的自由呀!我也可以到克里姆林宫的门前,当着我们总书记的面,振臂高呼:“打倒美帝国主义!”贺卫方先生以一笑话引出精辟论断:能够发表政府不愿意听、不喜欢听的言论才是言论自由,只能发表政府同意发表的言论不是言论自由。

[1]
哈里特迈尔斯早年一直在布什家乡德克萨斯州工作,担任过律师事务所所长,并且是德州律师协会首任女主席。她在布什担任德州州长期间就是他的法律顾问。2001年布什就任总统后将迈尔斯带入白宫,担任法律顾问和秘书。2003年,迈尔斯被任命为白宫办公厅副主任。美国报刊评论哈里特迈尔斯是布什的心腹,但不是适格的最高法院法官侯选人,并对布什的任人唯亲大批特批。



我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中参观了旧金山市政厅。那是我刚到旧金山不久的一个周二,因为只有周一与周三需要上课,我有些无所事事。旧金山地势起伏,一些山丘海拔有二百多米,旧金山大学也处于山坡上。我依稀可见遥远处有一建筑物高耸着气势不凡的穹顶。好奇心驱使我徒步看一个究竟,以为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了,没想到我整整走了三刻种。旧金山的蓝天白云以及清新透明的空气使我误解了其中的路程。那个宏伟的建筑是City Hall(旧金山市政厅)。市政大厅通体银白,与厅前的绿色草坪相映生辉。主楼上端,高耸着装饰精美的穹顶,下方群楼向两翼对称展开。庄严肃穆的大厅门口并无荷枪实弹、戒备森严的岗哨。我拾级而上,进入金碧辉煌的大厅,发现一对情侣正在含情脉脉地拍摄婚纱照。正当我迟疑是否可以随意进出这个旧金山市政府办公场所时,安检处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无论是当地市民还是外国游客无须办理任何手续均可自由出入。尽管在荷兰Rrasmus大学留学时我也参观过鹿特丹市政厅并与市长见面,但那是事先有预约并且在荷兰教授的陪同之下。而我独自一人毫无心理准备地来到了这么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我不免有些紧张。然而这种紧张心理很快地烟消云散了,因为我看见十几个着装随意、不同肤色的人聚集在某一房间门口,显然他们不是政府官员,但也不是外地游客。我注意到房间标记是legislative chamber,看到有人进出这一房间,我也跟了进去。房间格局类似于法庭,有两个明显的区域,正前方是主席台,两侧位置对称,便于双方辩论。房间后方有很多旁听席。房间没有窗户,精美的圆顶、擎天柱和墙壁在几盏富丽堂皇的大吊灯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我注意到有关官员正在讨论一个建设法案,但是显然有不同意见,一些市民也纷纷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很惊讶于那些普通市民的口才,他们大多脱稿演讲,比我们的一些大学教授、行政官员的口才强多了。事后我班上的学生告诉我,每周二下午是旧金山市政厅11个立法委员的例会时间,11个委员来自于旧金山的各行各业。他们事先通知市民即将讨论的议题,于周二下午进行公开辩论,并允许市民上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不经意中参观市政厅的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美国人的决策是经过充分论证的,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论证的过程是公开透明的。另外,市政厅既是行政官员的办公地,又是向公众开放的游览景点,这种开放式的管理大大增强了政府部门的亲和力,缩小了政府官员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政府官员不是高高在上的塔尖人物。
本帖最后由 何萍 于 2009-11-8 22:29 编辑

如果说身临其境感受美国的民主制度使我颇有感触的话,那么扎根于美国人心灵深处的人本主义精神的确震撼了我。法学院院长Jeffrey Brand 教授邀请我共进午餐,在装饰考究的西菜馆院长非常平和地说:“我们邀请你来美国上课,或许你还要搞些科研,但是工作只是生活的一个方面,我们最希望的是你在美国能够愉快,享受你的美国生活!”他的话语很平淡,但在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听来却是格外温暖。感恩节那天,院长再次邀请我到他家做客,院长家在伯克里,距离旧金山大学很远,驱车有个把小时,于是又是豪华的林肯轿车来回接送。司机是一个瑞典移民,在来回两个小时的车程中,我们非常愉快地交谈着。我了解到司机的妻子是菲律宾人,他们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他说他一点都不喜欢布什,布什不关心贫苦大众,布什当选总统在他看来是一个笑话。但他非常喜欢克林顿,至于克林顿与莫妮卡•莱温斯基的关系纯属个人隐私。当我向他解释我是在法学院讲学的外籍教师时,他以很夸张的口吻恭维我很年轻,说他先前还诧异为何学生有如此优厚待遇。在院长家里,我见识了海湾边的豪华别墅,我在享受风味独特的火鸡的同时也结识了院长的至亲挚友,院长太太向我讲述感恩节的来历,院长儿子向我展示院长六十周岁生日时的照片集锦。感恩节上我深深感受到了美国人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在美国短短的两个多月里,美国人的人本主义精神随处可见。让我无数次感动的是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我翻出地图寻找方位时,总会有人主动上前询问:“May I help you?”其中有些未必是当地人,因为他们不能马上给我答复,而是与我一起在地图上寻找我的目的地。诸如此类让我喜出望外的故事举不胜举。宽容、友善、幽默是大多数美国人留给我的印象。有一个周末我在太平洋海滩边欣赏海天一色的美景,一位戴着墨镜、腰佩枪支的警察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海边巡逻,我拿出相机准备乘其不备时照下他的飒爽英姿,我他似乎看懂了我,向我友好地挥挥手,大声高呼:“All is free. No charges.”并摆出姿势任凭我的相机向其对焦。
      另一件发生在美国人身上的平凡琐事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那是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天色渐暗的傍晚,我要到美国银行去取上课津贴,由于没有带伞,手中又提着刚刚从超市买来的大米,我有些急躁,马不停蹄地赶路,结果错过了美国银行很长一段路。由于始终没有找到美国银行,我纳闷了,回过头看到身后边有一位中年妇女,与我一样没有撑伞,与我一样在雨中匆匆赶着路。我问她美国银行在哪里?她告诉我美国银行早已经过了。我不信地说:怎么可能?我一路上都在寻找。她微笑着说:“You missed it. You walk so fast.”当时我疑惑的表情肯定一览无余。她注意到了我的迟疑,便提出陪伴我一起去找美国银行。我开始并没有接受她的好意,因为天色已晚,且下着雨,而我们两人都没带伞。然而她非常友好地对我讲:没关系,没关系,我陪你走。我以为我们的位置距离美国银行很近,我以为她很快会向我指引出美国银行的。可是,我们一直走着走着,很久都没有到达,我心中的不安使得这一段路程显得格外漫长。在雨中大约走了十多分钟后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不起眼的美国银行,如此“低调”的美国银行显然与醒目的中国银行截然不同。这一件小事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了,现在的我已经记不得这位普通的美国妇女的长相了,但是在夜幕降临的一个雨夜,这位美国妇女与我一起匆匆赶路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我回国后将这一故事告诉给我的同事,同事说:“如果在中国我对你有如此举动,你会不会怀疑我的动机?”我不禁莞尔,他真是一语中的。这大概也是南橘北枳吧。
喜欢和平风格的散文!沙发!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本帖最后由 天边外 于 2009-11-9 13:46 编辑

美国值得享受,而不是感受——当然,享受的唯一对象是自由。
具体而微,属于真正的“感受”。
何萍MM有空的话,这个帖子还是可以随写随续的。
俺先加个荐字,伫候下文。
喜欢这样的文章,给何萍MM献花
何萍MM这样现身说法很贴切。
好看,期待下文。

何萍MM,快上几张气质美女授课的PP呀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何萍MM,快上几张气质美女授课的PP呀
人约黄昏后 发表于 2009-11-9 20:43
就是就是

我们等的很着急!

没图没真相!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好看。盼续。
谢谢阿吕、天边外、泽雄兄、智慧兄、吹笛兄、木匠兄。
也谢谢施女士、黄昏MM和梅茗姐姐。

目前的工作很有压力,追求法律效果应该不难,可是追求社会效果太模糊了。
暂时没有闲情逸致写文章了,再说日子过得也很单调。
发表一下几年前的文章,温习一下曾经美好的日子,也想在燕谈寻找些温暖的感觉。
很想感受一下美国,可是美国不让俺感受,俺就感受一下何萍的感受吧。间接感受也不错。何萍没时间写文字,那就发些在美国的片片呀,让俺更直观的感受一下。你看GGMM都强烈建议呢,不过里面一定要有何萍本人的,估计大家想看美女的愿望强过看风景的片片。
小处见大,何萍MM好文。

曾经看过一个脱口秀,主持人说,现在,来谈谈我们的总统,台下一阵会心的笑声。主持人接着说,瞧,总统先生不正是让我们开心的最佳对象吗!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谢谢快乐姐姐,我赶紧发些照片。看着几年前的照片,发现比现在年轻多了。

也谢谢大兴兄。
在作一个关于中国刑法变迁的讲座。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旧金山市政厅外观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金门大桥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旧金山金门公园中De Yong 博物馆的这个背景据说是一个艺术品,我没有看懂。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金门公园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旧金山渔人码头的螃蟹很有名。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拍婚纱照的情侣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在迪斯尼乐园等候冲浪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第一次见到何萍MM的儿子,真正小帅哥啊!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小帅哥确实可爱。
就是,得注意保护眼睛。
文图皆“有干货”!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这个小帅哥有点混血儿的味道?
这小伙子,用90后的话说,好有型哦。
没必要删我的帖子吧,难道不能换一种视野看问题?

PS 现在删帖子都不通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