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只是一个普通人,一般人的局限性他也都存在,优点有很多,缺点也不少。朱安实在不一般,竟然能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之下说出这样惊天动地的两番话,足以将我们固有的许多观念击得粉碎。
杨林 发表于 2010-4-11 15:06
同感.

鲁迅的犀利,洞察力,百年一遇,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伟人. 骂战时的尖酸刻薄就不说了. 在家庭生活上,不只是朱安,他对许广平也不大好. 以前看过谁的回忆,提到一些细节,说鲁在家里比较自私,不关心妻儿,对周海婴比较淡漠,许广平大冬天的也没有一件棉袍,冷得发抖.  再如那个鲁迅日记中"洗脚"的比喻,实在是让人摇头,对女性缺乏起码的尊重.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以前看过谁的回忆”,谁的呢?
童志刚 发表于 2010-4-13 07:52
抱歉,时隔多年,不记得具体是谁的回忆了. 当时的印象,是很了解很熟悉周家的一位友人所写.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关于鲁迅“洗脚”的事俺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洗脚”只是他在日本时学来的一种养生方式,意思就是泡脚,和性事无关。后来我也查了下鲁迅日记中涉及“洗脚”的日期,其中一次,鲁迅在厦门,许广平则在广州, ...
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10-4-13 21:49
或许吧,不能说绝对如此. 不过一般好象都是取前一说的.

个人以为,人无完人. 鲁迅的一些缺点,比如尖酸刻薄,比如在婚姻家庭上的冷漠,并不能否定他的伟大之处. 其洞察力,冷峻,犀利,确实是百年一出. 直到如今,中国社会,仍然是他笔下的"铁屋子"的比喻. "救救孩子"的呼吁,直到今日,仍然振耳发聩. 说到他的"古怪""冷",说句题外话,感觉有点象庄子. 虽然不是很有可比性,但也有一些相同点. 同样的冷峻犀利,同样的愤世嫉俗,同样的尖酸刻薄. 老庄老庄,都是有大智慧的所谓圣哲,但在我个人来说,从来都不喜欢庄子的冷漠刻薄(尽管这份冷漠刻薄下面其实是至情至性),而喜欢老子的沉厚大气. 当然各人感觉不同. 喜欢庄子多过老子的也有.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本帖最后由 闲云 于 2010-4-15 22:39 编辑
对胡适夫妇了解极深的唐德刚先生,曾经描述过对江冬秀的印象,前后描述上的差异,极耐人寻味。大意是,乍见时,惊讶于江冬秀的寻常凡俗,与他心目中的胡夫人大相径庭。若干年后回想旧事,心态和观点俱已持平,他反而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0-4-15 14:13
印象中,唐德刚对江冬秀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评的,说是虽与未见之前的想象相去甚远,但感觉很亲切,象极了安徽故乡那种到处可见的老太太. 对江的一些泼辣能干之处,如临机应变(如喝走入其家行窃的黑人)的胆识,也持欣赏态度.  当然唐的文字间也流露出来一些"胡老师娶这样一位夫人还是委屈了"的心态.  

唐德刚另外还有一段话,虽然尖锐,却是很到位. 大意是,古人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那些大话炎炎的革命家,文人,如孙中山,如毛泽东,如郭沫若,如鲁迅,无一不是弃老妻如敝轴的绝情男人. 能够把乡间的妻子带到大城市来,相伴一生者,"我的老师胡适之一人而已".

说到朱安的婚姻悲剧,虽然鲁迅确有值得同情可以理解之处,但处理上,态度上,是不是可以做得温情一些,尊重一些,不那末只顾自己的感觉,让发妻感觉不那末受伤? 当时类似的情况,虽然另娶新人,同时也能善待不再共同生活之原配发妻的人也不算少. 李宗仁就是一个. 临桂乡间的原配李秀文,一直住在桂林,生活上很照顾,桂系上下都以"大夫人"称之,相比之下,就处理得妥当多了.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129# 网事情缘

网事兄高论!很客观,很有深度.  各位的讨论也很精彩,有时还很搞笑

如果一定要对比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各自在包办婚姻上的处理手法,我个人的看法,理解鲁迅,敬重胡适. 如网事兄所说,鲁迅更多的是一个作家,文人,而胡适,更多的是一位思想家,哲人,前者比较率性自我,后者比较温和宽厚,无论是在婚姻家庭上,为人处世上,辩战上,对待有不同看法甚至分道扬镳的朋友的态度(如鲁迅对茅盾,胡适对陈独秀)上,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所以,期望鲁迅象胡适一样,牺牲自己,顾全大局,不想"伤了几个人的心",努力去适应既成事实,压制自己的个人感情,是要求过高,甚至是苛求了. 朱安女士,无疑地比江冬秀女士更具有传统妇女的美德,非常令人同情. 对于这个婚姻悲剧,鲁迅的不予改变,视如路人,固然有很大的责任,她本身的个性和选择,也是重要因素. 如果她有江冬秀一半的强势和学习精神,可能都不至于彼此冷如陌路. 当然这不是她的错. 生在那样的时代,长在那样的环境,不是她可以改变的. 指鲁瑞是造就此婚姻悲剧的主要责任人的说法,也不能脱离鲁瑞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作为母亲,她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在周家已经败落的情况下,她按照"女大三,抱金砖"的习俗,尽力在亲友圈里为儿子找到一房还算"门当户对"的媳妇,把他骗回来成亲,免得在日本走上歪路,可以说是用心良苦. 以她所受的教育,所处的圈子,朱安,大概已经是相比之下相当满意的人选了吧. 而鲁迅,虽然做不到胡适那样,但和郭沫若那种一到日本就另结新欢,一回故国就再次重婚的自私寡恩薄情相比,在包办婚姻的枷锁下煎熬了19年,才和许广平同居,也很不容易了. 在许广平之前,尤其是比较年轻的时候,难道他就从没遇到过有感觉的女性? 不大可能吧. 估计也是因为许比较热情勇敢,鲁迅才会自问"我还可以爱吗?" 也幸好他是遇到了许这样的女性,否则,很有可能就此悲剧一生了. 当然对朱安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说到底,这是时代的悲剧. 不过,据周海婴说,朱安对他视如己出,对"许妹"也很好,对"周家有后","大先生之子即我子",还是很欣慰的,也和她的旧式传统思想分不开吧. 这种思想,其实在今日之中国社会仍然存在. 前一段看新闻,有年轻女性为钱"代人生子",委托人及其妻在看到儿子出生后,当场哭了出来, 也是类似的心理吧.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