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野夫 --握火亭

http://www.bullock.cn/blogs/yefu/archives/105827.aspx


握火亭








80年代末年的记忆充满了乱离,其兵荒马乱的印象似乎接近龙应台笔下的1949年。我单人一骑关河千里地赶回鄂省时,到处传来的都是凶信。不是某某失踪,就是某某被捕,许多人为了避祸流亡在路上。那时多没有电话,投亲靠友也无需预约,黄昏的叩门声往往带给许多人惊惶。一些老友至今记得我当时的常态是——上衣袋里插一把牙刷,两手空空,兀然就来了;次日留下几件脏衣服,穿着主人的衣服就走了。那时,哥们之间,连短裤都是可以互换的。古人所说的“望门投止”,大抵就是这样的温暖和仓皇了。


次年,侦骑渐稀,我不好意思再辗转于友人沙发,便在武昌的黄鹤古肆街首,租下了一个亭子间。这原本是鹤楼下的一条仿古商街,建在蛇山之麓,紧邻当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抱冰堂。张之洞晚年自号抱冰老人,典出古语“冬常抱冰,夏还握火”,取的是其茹苦自励之意。我这间砖房楼下乃铺面不能住人,悬空吊了半层搁板,可以席地坐卧,起身几可触瓦。可以想象,在炎都江城,那确有握火之感。遂名此斋曰“握火亭”,也有附骥励志的自诩。


阁楼铺上廉价地毯,起居待客都在其上了。每次还山,都要搬来积年的藏书,渐渐满地书墙可以坐拥;仿佛置身于时代狂飙的风眼之中,竟有一番意外的宁静。那时我的外出,常有尾巴跟随,时隐时现久了,我亦见惯不惊。且我门对的正是公园派出所,纷纭往来,他们似乎也视若无睹了。


萧窗风雨之际,不免亦有独居者的惶恐。那时我的枕下,伴随着一柄藏刀。想起书剑飘零枕戈待旦的一些词来,便不免长夜苦笑。某夜捶门声急,却是熊红伉俪来访。他们怀抱一个婴儿惊疑道——你门前谁扔下一个孩子?我顿时疑惧,以为必有骗局陷阱。色变,抢过孩子端详,觉得面目姣好,慢慢竟看出哥们李斯的模样。待这丫大笑闪身出来,才知道他们合谋戏弄老夫。


原在海口我处被捕的C君,因在监中病危而被保释,竟然辗转找到了我的阁楼。见面只是掩泣良久,然后告诉我掩护W君的肖远兄一干人等,现今羁押各处尚未判决的消息。我那时还侥幸地以为,我或者躲过此劫。孰料半年之后,我就与他们门当户对了。


作为烟厂采购员身份的我,那时悠闲得近乎无聊。一群同事拿着一张晚报的征婚启事来和我打赌,说我要是能追到此主,可以输我一席大酒。我看那条件,确实不凡,争强好胜之心顿起,便修书一封让他们寄去。未久,得复函相约某日于汉口舞厅门前。窃喜,传告诸友。众皆潜随,我按约定办法手持诗刊傻等,果见一女高头大马而来。对上暗号,她不要我买票带我直入舞厅,门卫见之恭称大姐来了。我心下肃然。


入座,经理又来献茶寒暄。之后我们彼此拿出证件验明正身,看是否如信中所言。我接过她那眼熟的印着国徽的派司,心底就凉了,翻开果然是市局某处的警员。她坦承接到上千情书,选择五个见面,我是其一。她是认真的,我却盘算着如何从这场赌局里抽身而逃。当夜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结束,我无奈被要走座机号之后便去吃哥们的大酒了,哪敢再续这场危险的游戏。


几天后,她和另一女警突然敲响了“握火亭”的木门。我并未告诉她地址,惊疑询问,她笑曰——有你电话就够了。我调阅了你的资料,觉得你没有说假话;你这人还不错,带朋友顺路来看看你。我当下惊出一身冷汗,那阵子,可正是熊召政时常找我在密谋地下宣传的时候啊。我这玩笑可真是开大了,握火亭只怕要变成玩火亭了。


当夜,俩着装女警借走了我的两本书,以便再来有借口。对面的派出所看着她们嘻嘻哈哈出门,也有些眉头深锁高深莫测了。之后,家父来住院,吾母移来小驻。再之后,我被密捕于大街上。而书,她们还没来得及还。


我失踪之后三天,政保就去查抄了我的握火亭。老父老母面对着他们一生早已见惯的抄家和收缴,已经默然如木头。早在我辞职之后,他们似乎就一直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母亲在以后探监的时候对我说——她去为我算命了,先生说我不坐牢就会有血光之灾,还是坐牢好。——在一个人民无权免于恐惧的国家,坐牢反而成了避难的手段,真好。


我所在的监狱,是可以遥看蛇山的。抄家之后不久,大姐就接走了父母,搬走了我残存的书籍杂物;又一个书斋就这样结束了。一个朋友后来来信说,我失踪之后,他曾经路过我的门前,他说“看见你的母亲在斜阳下磨刀,白发枯槁,似乎有泪水滴落在磨刀石上。我不忍去打扰她,便默默走了”。


记得在狱中秋望寒山,我曾经填词怀念这个鹤楼下的短暂客居——小街画栋,记青琐邀月,当年曾住。红毯朱帘书四壁,高卧独听风雨。席地谈诗,拈花赌酒,斗室留佳侣。黄昏吹笛,有人尝识清趣。
倏尔鹤往云飞,曲犹未散,迁客无归路。瞩目青山秋色里,掩映旧时门户。灯火阑珊,笙歌飘渺,槛外空凝伫。凭篱惊问,百年身寄何处?


那时在阁楼上,最爱来席地对卧的是李斯。这厮经常三更半夜和嫂子一言不合,便私奔来此,且奇怪地要和我酒后笛箫对奏。我们少年时都是学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呆过的,乡下孩子胡乱会一点民乐也是常事。但手艺荒疏已久,这会再来深宵吹笛引鹤,确确乎太煞风景。派出所只有在此际,实在听怕了我们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才会来拍门求饶。


关于握火亭的故事,还有个结尾。我出狱之后,那个女警知道消息,又通过我的一个警界哥们找到了我,请我去吃麦当劳,并带回了当年借走的书籍。我抱歉地玩笑说,当年确实不是想打进敌人内部而接近你的,只是朋友们的一个赌局。她也豁达开朗,笑说——你被捕的消息很快震惊全局,当时是当大案庆贺嘉奖的。我知道你的详情后,也确实惊出一身冷汗。但我对你没有误解,曾经托办案同事关照。虽然救不了你,但请他们不虐待,也算是相识一场尽个心罢了。我现在已经是孩子的妈妈了,先生就是当初那五封信的主人之一。


尘世间的际遇,于我算是略显一点奇特的。冥冥之中我和一些房屋的缘分,似乎始终难以久长。只有朋友和书,磕磕绊绊地总能伴随终生。虽然也会走丢一些,散佚一些,但留下的绝大多数,都是要白头偕老互送花圈的了。
谢哈凡转载好文。文中提到的“掩护”一段,九十年代后期有刘丹红著《情义无价》详述,很感人。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博客上读了。握火亭,我怎么读着磨刀那一段,就会联想到一个叫磨刀坑的地方呢。。。那里可曾是奢华之极的,毛的行宫。今时,刀光剑影恍残存。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
2# 李大兴

您觉得掩护那段感人,我没有亲身经历那段历史,自然觉得有些不可理解和不可思议。。。。。。
阿多尔诺说经历二战集中营生活后,世界便不可能再有诗,经历您所经历的历史后,失去的是什么呢?
3# 岭南木头

我想啊,磨刀的母亲毕竟是在的,尽管满头白发。

可是江上母亲的绝望,我无法想象.更无法体验有这么一位母亲的儿子,如何追忆 这段历史。
恸,并感动着。
“虽然也会走丢一些,散佚一些,但留下的绝大多数,都是要白头偕老互送花圈的了。”
——这话虽然有一种质朴的锐感,但微觉言之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