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竹:保尔森眼中的华盛顿政客(新书《峭壁边缘》)

小方买了几本新书,包括中文版的《峭壁边缘》。本没打算读的,但翻了几页就放不下了。吸引我的不仅是保尔森“拯救世界金融系统”的来龙去脉,更是在2008年换届选举的当口他对华盛顿各色人等的看法。保尔森文字的坦诚得让我吃惊,他的确是想什么就说什么,毫不掩饰内心喜恶。如果我07-08在华盛顿做驻外记者的时候能读到这本书,一定大有裨益。
    文章谈到,保尔森同房地美、房利美CEO摊牌政府接管计划的当晚,奥巴马给他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奥巴马当时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可以想象,保尔森在接这个电话的时候,即使不是忐忑,也是心理期望不高。但奥巴马的一番话显示了出众的智慧。奥巴马说,汉克,你一定是这个国家唯一一个工作像我一样卖力的家伙。
    简简单单一句话,传递了三个信息。1,我对你基本上是肯定的,肯定你在为国家卖力。2,表明我自己卖命竞选,也是为的国家福祉。3,打破阵营芥蒂,你需要我的时候,只要言之有理,我不会在政治上制造难题,而今后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也应该从理性出发。
    奥巴马成功地给保尔森留下“博闻强识、头脑清醒、信心十足、充满智慧”的好印象。保尔森乐于向他解释现状以及他所构想的对策,而奥巴马善于倾听,实际上倾听对于这位即将面临一场场两党总统辩论的人来说至关重要,他可以在最短时间里从最有权威发表意见的人嘴中了解事情的核心。
    从叙述口吻看,保尔森内心其实不大看得上政治圈的人,所以高于他期望的人为他所敬重,低于他期望的人为他不屑。奥巴马属于前一类。保尔森书中说“至少从表面上看,奥巴马与我的接触不像带有什么政治性或鬼心眼......他(奥巴马)始终堂堂正正。他看起来真的是像做正确的事情。”
    相反,共和党阵营的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就没有主动找他,反而是保尔森出于“平衡”考虑给麦凯恩打了个电话。愚蠢的麦凯恩没有像奥巴马那样逮住机会大问特问,而是搬出礼节程序,把佩林也拉入谈话。佩林呢,人是精明,但可惜是政治上的精明,并不聪明。保尔森感到,佩林属于自来熟,很快占据了主动权,对问题的政治因素把握得很快,但谈论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她叫保尔森“汉克”的方式(估计有点摆谱,被架得太高而掂不清自己分量),都让保尔森不快!
    回想08年初报道大选初选的时候,国内很多读者还不知道奥巴马是为何人,大家不能理解这匹政治黑马如何一瞬间冲到前列,甚至胆敢挑战希拉里,很多报纸都在拿他的肤色做文章,然后猜想这只可能是昙花一现。但真正身处一线、天天看辩论盯选情的人都明白,这和肤色无关,而是纯粹的智商、情商的较量,对知识分子致命的气质吸引力可以超越国界和党派。
    保尔森书中也谈到他对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弗兰克、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多德等人的印象,也是非常之坦率,唤起了我的很多回忆,也有不少惋惜——人总是不能在积累了知识和阅历之后,再乘时光机器回到历史的某个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