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骁兄辩论金庸,文字存档(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0-29 10:50:59 / 个人分类:杠上开花

2008年3-4月间,城骁(郭勇建)兄在燕谈贴出《金庸为何吸引我们?》长文,引发了一场大规模论战,开始是心中有刀大战城骁,后来我也加入战团,并陆续写了不少汉字。现在看来,观点的价值是没多少的,有趣的只是那场论战差不多算是血流成河,几乎不欢而散,想想还是很有意思的。这里存下当时的文字,说明有过这么一件事儿罢。

(2008/3/10)我的基本观点:
1,所谓的“纯文学”与“通俗文学”没有高下之分,如果过去有,那么过去是错的,今天我们不该再有这样的观念。
2,金庸是一位堪称“伟大”的作家,他的伟大在于:他所创作的武侠小说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3,最好是不拿托氏与金庸相比,特别是不要以这样的比较来分出高下。两位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伟大创造,无论对读者还是对文学史,他们都不可或缺。

(2008/3/19)回到主帖的“结论”,说点意见://yantan.org/bbs/viewthread.php?tid=75683

1,“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相当高明的叙事技巧,一些波澜起伏曲折离奇的故事,大量出生入死可歌可泣的爱情,间或点缀些许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知识,加上武侠小说阅读经验中所固有的‘英雄崇拜的情绪’,这些便是金庸吸引我们的主要理由。”

——在文学创作中,“语言表达”和“叙事技巧”都是至关重要的,或者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我们从书摊边走过,随便拿起一本书都能找到离奇的故事和寻死觅活的爱情,简单说,从古到今的各类武侠小说作品中,哪个没有“一些波澜起伏曲折离奇的故事,大量出生入死可歌可泣的爱情”,哪个不是“间或点缀些许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知识”,又何曾须臾缺少过“武侠小说阅读经验中所固有的‘英雄崇拜的情绪’”,但是,何以惟有金庸的作品能够流行畅销半个世纪而不衰?至少说明,在写这样的故事和爱情时,他比别人高得太多。所以,主帖做列就不仅仅是“金庸吸引我们的主要理由”,它也同时是金庸作品堪称“伟大”的理由。

“然而以上所列的那些东西,仅仅是小说艺术的写作材料或构成元素,并不就是所谓的‘文学性’,也与所谓‘文学价值’尚未发生关系,好比我们把氢气和氧气混在一起,在没有化学变化之前,它们并不等于水。这个貌似简单实则重大的区别,将直接导致我们到底是把金庸视为‘文学大师’还是视为一般的‘畅销书作者’。”

——说上述内容与“文学性”和“文学价值”“尚未发生关系”,在我看来是一种典型的“割裂式”判断。当我们谈金庸作品的表达和技巧的时候,必然也只能是针对着具体的成型的并且已经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作品,而不是无所依附的纯粹的表达和技巧,所以,当你承认它“高明”的时候,你不可能是脱离开作品整体的判断。问题的实质在于,读者对金庸作品的广泛而持久的认同,恰恰是忽略了这所谓的高明而直接指向具体而完整的作品的。这就又说明了,“文学性”和“文学价值”不可能是抽象的,“好看而耐看”的作品必然具有充分的“文学性”和“文学价值”,而绝对不可能是相反。楼主开篇就说,金庸的作品“每一部都被我读了十遍以上”,如果没有充分的“文学性”和“文学价值”,楼主怎么能够如此对待这些小说作品?而一个写出如此多的“好看而耐看”的小说的作者,又如何不可以称之为“大师”?以半个世纪的时间看,用汉语写作的作家,如果要说出5位“大师”级别的人物,金庸必在其中。对此,普通读者绝少异议,文学史界尚在争论之中。

“当然,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畅销书’,作为‘通俗文学’,毕竟也是‘文学’。只是由于金庸将以上的元素融入了对人性的表现,这才使得煤炭变成了钻石,使他的武侠小说进入了文学领域。按照我的个人阅读趣味,《笑傲江湖》应当是金庸最为优秀的一部作品。”

——这段话,无论如何能看出楼主对“通俗文学”不太“感冒”的意思,“毕竟”这个词就十分传神。事实上,“通俗文学”被认可为“文学”本来就有个过程,其本身并非就是一个理应被视为低一等级的概念;而武侠小说“进入文学领域”不是自金庸始,完整的中国文学史从来就有《三侠五义》等的一席之地,它们之所以没能得到更多的篇幅,不在于它是“通俗文学”,更不在于“武侠小说”这种类型或体裁本身,在于其整体创作达到的高度和深度。金庸作品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一局面,继“通俗文学”“风”诗、“志怪小说”、《三国演义》之后,武侠小说不仅不可以继续被文学史所忽略,而且必将成为文学史当中的重要章节。

(有事儿,先写这些,容后再续。)

TAG: 金庸 文字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