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食指蘸着茶水 拼写你失传的名字 [email protected]

天生郭奉孝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5-01-02 04:55:29 / 个人分类:青梅煮酒

这个人有一双望穿秋水的眼睛。

这个人有一道洞穿人心的目光。

自古就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天才,他们的功业,即使不是高入云霄,改天换地,至少也是不可理喻的,他们以自己拗转正常生命成长链的成就,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常识冷不防受到沉重打击。读过俄国诗人莱蒙托夫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的人,肯定会被诗人画影图形、直指心源的惊世笔墨弄得目瞪口呆。凭区区二十二岁的经历,他哪来如此深刻练达的人世见解呢?他对毕巧林多重性格的准确把握,曾使得俄国公认的小说大家契诃夫叹气不已。韩国神童李昌镐的成就同样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其天才最神奇之处在于,他在棋盘上完全无意卖弄天才。如此纯青的炉火,如此宠辱不惊、渊停岳峙的棋枰风格,究竟是如何与少年心性结合在一起的呢?在他那老僧入定般的镇定从容之下,我们发现擅长在棋盘上下出最为灵动不羁之着手的中国天才棋士马晓春,竟常常显得不知所措。

我们能理解法国诗人兰波十九岁前已完成全部的杰作,也能理解吴清源当年以神乎其技的天才把整个日本棋界打趴在地,但莱蒙托夫和李昌镐,他们的成就却分明逸出常理,使我们赞叹之余只能再忙着感叹:世界的确是诡谲多变的,难道李昌镐像传说中的老子那样生来就长有一头白发?难道莱蒙托夫未出娘胎即已经历过惨痛的失恋?

 

回到本篇主人公,我想知道那位曹操手下最年轻、最诡奇的谋士郭嘉,究竟是如何练就那一双惊世目光,能够一瞥之下就看出他人的肺腑?

在郭嘉追随曹操十一年的戎马生涯中,他为曹操东征西讨贡献了相当多的谋略,通过这些谋略我们无法肯定他是否饱读兵书,他似乎也很少将自己的计谋归纳成一句现成的兵法术语,不像荀彧时而玩一招“二虎竞食”,时而又一招“驱虎吞狼”。我们能肯定的只是,他所贡献的计策,每一条都出人意外,每一条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危险,每一条都取决于敌手的心理状态是否严格遵循他的调度,每一条都最终绽放出一朵战争史上的“恶之花”。我们且看下面几个典型的郭嘉式谋略:

曹操大军正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敌强我弱,形势堪虞。与此同时,曹操又颇为担心身后那个不安分的枭雄刘备,怕他突然发难,在背后捅上一刀。但正面的强敌已不克应付,曹军又怎能分出兵马,实施两面作战呢?郭嘉说“可以”,而且事不宜迟,必须趁刘备目前根基未稳,民心未附之机,急出重拳,把刘备一举打败。至于袁绍,郭嘉料定他不会有何动作。“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这段时间差,正可用来击溃刘备。——这难道不是一个规模更大的“空城计”吗?使这项大胆计划得以成立的惟一条件,就是必须保证袁绍在该出手时不出手,不然,曹操将遭灭顶之灾。可是,谁替袁绍担保呢?

也是曹操与袁绍相持在官渡之时,又一个不安的消息传遍曹营:江东豪杰孙策,准备尽起大军,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孙策骁勇的名声当时正在中原大地上铛铛作响,这位艺高人胆大的将门虎子完全继承了父亲孙坚的好斗气质,此前曾以所向披靡之势,在富饶的江东四面作战,并一举奠定了相当雄厚的基业。孙策是令人恐惧的,曹营中人人胆寒,就像他的父亲当年也是关东诸豪中惟一令董卓感到胆怯的一样。曹操的智囊团知道,与袁绍相持中已经明显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瓦解。值此人人自危,曹营中不少人已经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的时候,体弱多病的郭嘉居然提出这样一个云开日出的见解:主公根本没必要抽出兵力去保卫许都,因为孙策来不了。

根据他对孙策的透彻了解,郭嘉断言孙策性格“轻而无备”,而且兼并江东时“所诛皆英雄豪杰”,因此必定会在半路上死于刺客之手。——与其说这条计谋大胆,不如说它荒诞,难道能将曹操大军的命运,能将曹操“天下归心”的雄心,寄托在那几个天知道会是谁的刺客身上吗?难道能保证这些刺客不仅能够得手,而且一定会在孙策赶到许都前得手吗?当年为陈寿《三国志》添注的裴松之先生,读到上述记载显然也被弄傻了,他的大脑想必只能理解所谓“上智”,对于郭嘉在这里体现出的“神智”,则无能为力,因此,他断言孙策后来死于许贡家族的刺客之手,只是一个巧合而已。

真是巧合吗?官渡之战后,袁绍大败,不久咯血而死,兵权落入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之手。曹操很想乘胜追击,安定北方,但有一点又不能不防。刘备自上次失败后,经过数年休养生息,在荆州牧刘表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根据曹操此时对刘备志向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乘隙发难。这时,郭嘉明月清风般的笑声再次在曹操军机会议堂上回响起来:主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座空空荡荡的许都也不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乱,而是有人会代替主公加以阻止。谁?荆州牧刘表。

郭嘉的原话是这样的:“(刘)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刘)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何其言简意赅,又何其潇洒从容。——问题是,曹操再次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事实也再次证明了郭嘉的预见。曹操一支大军,完全以一派无后顾之忧的态势,远离都城,“虚国远征”去了。

曹操在对袁绍两个宝贝儿子的战争中取得了巨大战果,但要取得决定性胜利,恐怕还要费点周折,士卒也将伤亡不小。郭嘉再次以自己玩人心于股掌之间的洞察力,劝曹操暂且收兵,先看一场兄弟阋墙的好戏,待两兄弟两败俱伤之后,再坐收渔利不迟。郭嘉凭什么认为那两个刚才还一致对敌的兄弟,只要曹操一退兵,便立刻会自相煎食起来呢?不知道,我们知道的只是,郭嘉预料的丝毫不差。

这种独一无二的谋略术,在郭嘉死后,也被善于学习的曹操玩了一手。后来当袁尚、袁熙二人投奔辽东时,曹操再次勒兵不前,停止追击,静候辽东太守公孙康将二人的首级送来。——也许罗贯中不相信曹操也会有这种谋略,也许他出于对郭嘉的敬意,结果在小说中,罗氏仍然以一回“郭嘉遗计定辽东”,将这个计谋算到了郭嘉头上。

 

有一段话经常被人提到,并以此作为郭嘉才智的明证。当曹操正为自己是否具备与袁绍对抗的能力而委决不下时,郭嘉口若悬河,滔滔汩汩地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我曾多次对郭嘉这番陈词犯过疑,我觉得正如孟子、贾谊的雄辩中往往藏着某种大而无当的内容一样,郭嘉的这段分析也搀杂着不少水分,其中重复冗沓之处正亦不少。“度胜”、“谋胜”无甚区别,“德胜”、“仁胜”、“明胜”、“文胜”等,分类不清,条贯不明,有凑数之嫌。何况,此段大话陈寿不载,只是出现在裴松之注引的《傅子》一书中。

我的观点是:郭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若去除言词中对袁绍的藐视,则其余种种均可见出传统儒士的迂阔诞夸习气,与郭嘉擅长的一针见血风格完全背道而驰。郭嘉并非不具备口若悬河之才,否则曹操也不会作出“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的评价,但郭嘉的发言应该更具针对性才是,应该更为简洁、干练才是,他感兴趣的首先在于可操作性,在于其中智慧的含量,而不是侈言行动的理论依据。

我们知道曹操之所以与郭嘉最谈得来(所谓“惟奉孝最能知孤意”),正在于两人有着相近的务实风格,试着感受一下曹操诗文的务实风格,亦可知大言炎炎的风格(即使其中颇含哲理),不太可能得到曹操的激赏。

将曹操与他对手的关系看成战国时代秦与六国的格局,也许会有助于我们认清当时的形势。由于除了袁绍、孙策、刘备等人外,其余诸侯仅为割据之雄,他们习惯于偏安一隅,并无鲸吞四海之志。他们的用兵行动往往更像一种不够光明磊落的冷拳,只在有利可图之时实施偷袭,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这样,独以“六王毕、四海一”为己任的曹操,正可效“连横”之法,利用别路军事集团的弱视短见,予以各个击破。事实上“远交近攻”、“先弱后强”,正是荀彧这位首席谋主为曹操定下的军事方略,而郭嘉的“分化击之”战术,则使曹操的军事谋略更趋完善。此外,曹操曾大打“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张王牌,交错使用恐吓和安抚之法(如遣钟繇安抚西北,不断地给暂时无力顾及的人物封官许愿,还经常命令敌方把儿子送来许昌,以为人质),以便在中原集中优势兵力,对强敌逐一击溃。这与当年出函谷关的秦军,利用六国间的利害关系最终一统天下的做法,确也不无相似之处。这里,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

这个弱不禁风的青年,有着惊人的胆略。他的作战计划总是最大程度地追求效率,为此不惜将风险系数每次都置于高危点上,他对敌手心理的揣摩已经到了神而化之的程度,以致我们难免会想:总不见得郭嘉正好算度到袁绍的爱子会在曹操进攻刘备时生出一屁股的疥疮,导致袁绍方寸大乱,从而放弃了一举击败曹操的绝佳时机?中外战争史上,恕我孤陋寡闻,我的确没有看到这种先例,而郭嘉竟屡试不爽,曹操竟言听计从。

郭嘉的谋略当然也非全然寄托在对敌手心理的把握上,但却无一不是寄托在甘冒奇险的胆量上。他说服曹操放弃辎重,突袭乌丸的那一仗,不仅打得极为漂亮,在曹操军旅生涯中也最为凶险。

建安十一年(公元二○六年)夏天,北方多雨,道路难通,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田畴的带领下,“堑山堙谷五百余里”,来到早已废弃的西汉右北平郡治的废墟,经过被乌丸毁坏得破败不堪的辽西大道,突然出现在蹋顿王的背后。乌丸军措手不及,首领蹋顿也被张辽击杀,同年秋天,袁尚终于被彻底消灭。这次行军由于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须掘地三十多丈才能见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并一举救出不少沦陷敌手的汉人。且不去争论这一仗是否属于反侵略的正义之战,仅从兵家权谋的角度看,它也大可玩味。

郭嘉虽然没有参加这次行军,但他年轻的生命正是在曹操统一北方的征途上,不支倒下的。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将曹操的戎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为前后两部分,也许更能看出一些问题。郭嘉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后剿灭吕布、袁绍和袁绍余部的战斗中,郭嘉居功至伟。用曹操自己的话则是:“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郭嘉死后,曹操除在西北面与马腾、韩遂等草寇型军阀的战争中取得一些战绩外,事业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赤壁之战后,更留下一个天下三分的无奈结局。对此曹操本人亦深有体会,不然他不会选择“毒恨”这个强烈的字眼来概括失去郭嘉的心情,不然他不会在赤壁战败后的退却路上,发出这样一声孤猿泣血的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虽然中国史籍在刻画人物细微举止方面常显得粗率和语焉不详,但我们仍能从中捕捉出曹操在郭嘉临死前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这是一代雄主曹阿瞒最为紧张焦虑的时刻,他像一个慈祥的外婆,不断地去郭嘉病榻前探视,刚刚摸了摸他发烫的额头,刚刚出得院子,突然又神智昏昏地折返回来,看看为郭嘉配的汤药,熬好了没有,结果,在惊慌失措中,不小心把汤药泼翻在地。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反正郭嘉死了,曹操坚强的神经暂时有点失常。一连几天他都给荀彧写信,里面充斥着绵绵无尽的哀痛之情:“追思奉孝,不能去心。此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何得使人忘之!”

在“时事兵事”上被曹操称许为“过绝于人”,正好像在智谋上得到诸葛亮的嘉许,都可说是最高的褒奖。有曹操为郭嘉流的大把大把眼泪作证,我们也可相信曹操说此话时的绝对真诚。

 

根据零碎不全的资料,我且结合自己的想像,试着对郭嘉再做一番还原性的描述。

没有人知道他长什么样,但我们可依据对所谓魏晋风度、正始玄风的一般理解,想像他有一股风神俊朗的气度,一条清瘦的身影,和一双波光粼粼的眼睛。如果他也有抟丹服药的习惯,我们也可假设他穿着一件非常宽敞的大袍,假设他经常衣冠不整,服装像孔乙己一样可以连穿一季而不换。虽然,依据鲁迅先生的意见,我们知道魏晋人的服药习惯(一种名叫“五石散”的丹药),始于稍后何晏先生的提倡。

郭嘉的出生地颍川(今河南登封、宝丰一带),虽然战乱频仍,但同时也是东汉以来最大的人才库,当时为各路英豪出谋划策的谋士,十之六七出于此地。躬逢其盛,浸染其中,我们自可想像他那逸兴遄飞的求学环境。然而弱冠之年,郭嘉即已养成“不与俗接”、落拓不羁的清高脾性,和后来的诸葛亮一样,他好像也更热衷于当一个向社会大翻白眼的隐士,除了二三知己或个别慧眼独具的高明人物(如曹操手下最具总理之才的谋士荀彧),人们对他的了解非常有限,他当隐士的年龄看来比诸葛亮还要年轻些。在他大约二十一岁之时,也许拗不过几位游学同年的坚邀,郭嘉一度也曾在袁绍的府邸里出入过几天,仅仅几天功夫,他便把袁绍(包括他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看得一清二楚。他离开得非常坚决,顺便扔下这样几句把袁绍看到骨子里的判语,供袁绍手下那两个著名谋士辛评、郭图参考:“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如此时光荏苒,又过了四五年,在高贵、儒雅的荀彧推荐下,郭嘉来到了曹操面前。两人立刻一见如故地攀谈起来。在这位小自己十五岁的天才青年面前,曹操与后来刘备在小自己二十岁的诸葛亮面前一样,顿生一股如鱼得水的欣悦感。曹操性格中最为人称道的通脱和不拘成见,眼前这位小老弟竟也表现得那么充分。他的思维里有一种一千年后才为中国士大夫中的精英逐渐把握的禅宗式能力,能够在纷扰繁冗的万机中一举把握要害。曹操与郭嘉初次接谈的内容除了裴松之引《傅子》所述的十胜十败论外,别无所载,但我相信其中一定有某种“隆中对”般的智慧,郭嘉肯定以自己明晰的直觉和一语道破天机的颖悟力,让曹操一眼看到了未来,就像诸葛亮为刘备画的那张三分图一样。不然,我们将无法理解曹操那一声由衷的感叹:“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也正是这一次谈话,使郭嘉坚定了辅佐曹操的意念,这以后曹操的仗便越打越漂亮,甚至从每一次失败中,他都能立刻找到反败为胜的契机,结果,失败倒成了某种战术上的拋砖引玉,或两将相斗时的所谓“拖刀计”。

“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于见人心”(季札),这句曾得到鲁迅先生肯定的判断,不知是否也能反之成理,即中国之君子,若明于见人心,通常也会陋于知礼义。至少,郭嘉属于这种人,在严于治军的曹操营帐里,他也许有着最为松松垮垮的步态,最为不拘常理的行为,虽然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郭嘉仍然有着种种嘉言懿行。他的死因显然与水土不服有关,但他会不会是曹营中的阮籍,平素手上总也离不开杯中物呢?曹操手下的纪律检查官员陈群,曾数次因郭嘉行为上的不够检点公开在廷议上提出纠弹。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刻意维护,全然忘记了自己当年设五色棒时的严刑峻法精神。不仅如此,他或许暗地里还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采呢。曹操多半是这样譬解的: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我们看到的郭嘉,是一个不拘成见,思路诡奇大胆的天才谋士,这一点他和后来蜀国的治国大师诸葛亮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拨开后人在诸葛亮头上人为添加的神奇光环,今人已越来越能认可陈寿当年对诸葛亮的这句评价:“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一生谨慎、严于律己的诸葛孔明先生,并不曾打过一个值得被人写入教科书的经典战例,虽然他宏观把握时势的能力,可说并世无俦。

在长年带兵在外的军旅生涯中,曹操习惯于将管理后方的重任,托付给尚书令荀彧,而总是把郭嘉带在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因此,郭嘉并没有多少机会体现自己的治国才能。然而,曹操无疑认为郭嘉是具备治国才能的,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自己百年之后,愿意将天下事托付给郭嘉,就像刘备后来在白帝城里把天下事托付给了诸葛亮一样。

总体上看来,对谋士的建议极为重视、较少独断专行的曹操,偶尔的力排众议,往往也因为这样一个前提:“此郭奉孝与我有同见也。”如曹操坚持不杀刘备的主张,就只有郭嘉附议。遗憾的是,曹操对郭嘉意见的领会不深,致使后来放虎归山,铸成大错。郭嘉的本意是对刘备实施软禁,虽不必杀,但绝不可纵,“一日之纵,数世之患。”后来曹操让刘备带兵打袁术时,郭嘉恰巧不在,这便留下了无穷后患。这大概也是曹操惟一一次没有听从郭嘉的意见,竟从此种下了不可弥补的后果,难怪他要感叹“恨不用嘉之言”了。

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十八岁的郭嘉病亡。同年,刘备从卧龙冈里请出了诸葛亮。没能看到这两位不世出的天才彼此斗智,作为历史的看客,我深感遗憾。 


TAG:

引用 删除 IleneWaters32   /   2010-12-30 09:36:58
Don't you acknowledge that it is high time to receive the <a href="http://bestfinance-blog.com/topics/mortgage-loans">mortgage loans</a>, which would make you dreams real.
引用 删除 阿啡   /   2010-03-15 04:30:47
原帖由周泽雄于2010-03-14 09:18:03发表
原帖由阿啡于2010-03-13 17:38:31发表
君文指出郭嘉有「軟禁劉備」之意,難道是從「一日縱之」的「縱」.


感謝回應。從縱字切入,實因君文而發,略過縱字,仍有反證。

我曾論程昱與郭嘉對劉備投曹的處置,詳見下,

http://blog.yam.com/hiear/article/27123723

建言殺劉
  呂布圖謀袞州失利,敗逃至徐州投靠劉備,後反客為主奪佔徐州。建安元年(196)冬十月以降,劉備敗逃至袞州歸附曹操。程昱當下建言曹操殺掉劉備,但不被採納。《武帝紀》與《程昱傳》都記載此事,進言殺劉備者只有程昱一人,而建言反對者則是郭嘉。
  程昱勸曹操說:「我看劉備有雄才大略而且很得人心,終究不會做別人的屬下,不如趁早除掉他。」曹操說:「現在正是收攬英雄的時候,殺一人而失去天下人的心,不能這樣做。(《武帝紀》)」
  《郭嘉傳》裴注引王沈《魏書》載:「有人對曹操說:『劉備有英雄的志向,今天不趁早殺掉他,以後必定是禍患。』」這個「有人」的人,當即程昱。曹操因此徵詢郭嘉意見,郭嘉則說:「有這種情況?曹公您拿寶劍興義兵,為百姓克除暴亂,以推誠仗信來招納俊才豪傑,猶然懼怕這樣還不夠。如今劉備有英雄的名聲,因窮途末路而歸附我方,反而加害他,害賢的聲名若傳出去,則智謀之士(智士)將猶疑卻步,回心轉意再擇良主,曹公將要與誰平定天下呢?除去一人之患害,而危害到四海的聲望,安危的選擇,不能不明察。」曹操笑著說:「郭嘉你深得我心」。對照《武帝紀》的說法,曹操當是先有此心,然猶疑未決,徵詢智囊的肯定意見來強化自己的決心。從曹操回覆程昱的說法,與《魏書》所載的郭嘉建言,本意相同,追記有異而已。

  《武帝紀》:「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
  《魏書》:「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

  《郭嘉傳》裴注引《傅子》記載郭嘉勸曹操殺掉劉備,裴氏案語指出《魏書》所載剛好與《傅子》的說法相反。以郭嘉深謀遠慮的作風來看,應該不至於出爾反爾才對。我認為《傅子》的說法是抄錄自《武帝紀》與《程昱傳》再加以整合而成。原文考辨,不再語譯。

  《傅子》:「(郭)嘉言于太祖曰:『(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太祖恨不用嘉之言。」
  《武帝紀》:「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程昱傳》:「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

  《傅子》如何想到把「建言殺劉」的口水功勞歸到郭嘉身上呢?曹操派遣劉備到徐州截擊袁術,程昱和郭嘉都勸曹操說:「您前些日子不想殺掉劉備,我程昱等人確實比不上您的胸懷。現在把軍隊借給劉備,他一定會有異心。(《程昱傳》)」這段話看來像是進言殺劉備是程、郭兩人的共識,其實兩人的共識是不能借兵給劉備。《傅子》藉此大做文章,還東抄西抄整合成篇,把程昱的遠見攬到郭嘉身上。《傅子》紀錄頗多郭嘉本傳不載的事跡,且多為褒美之詞,讓人懷疑《傅子》對郭嘉情有獨鍾已近偏愛。《傅子》記載的郭嘉事跡應該重新審視才是。
  從嚴謹的角度判斷進言曹操斬殺劉備的人,確定是程昱。《程昱傳》在行文中帶到郭嘉姓名,只是陳壽表示兩人共同勸阻曹操借兵給劉備。
  劉備與呂布於徐州相爭時,據《先主傳》裴注引《魏書》載:「呂布麾下諸將領進言劉備數次反覆難以蓄養,應該盡早殺掉他。呂布不採納,還說給劉備聽。」呂布諸將認為要盡早殺掉劉備,是因雙方在徐州處於軍事角鬥情勢,有此想法實屬正常。劉備被呂布打敗而投靠曹操,呂布實為曹、劉共同的敵人,同仇敵慨一起討呂才算正常,然而程昱卻主張殺掉劉備。程昱建言殺劉,並非曹操陣營的主流意見,老闆曹操與同僚郭嘉都不認同。從事後諸葛亮的觀點來看,曹操當時殺掉劉備,會扭轉後半生的兩場敗仗。郭嘉對劉備來投的分析,切合曹操勢力初期發展情況。程昱思慮並非不及,卻反其道而行,直欲斬殺劉備免除後患。這是程昱特有的權謀韜略,他打算剷除一切可能危害曹軍強盛的潛藏勢力幼苗。郭嘉知道劉備是英雄,在劉備歸附之時寧可保存他的性命,而不願輕易下殺手,是為了曹軍招賢納能的光明未來作打算。郭嘉還帶著養鷹飼犬為吾前驅的浪漫想法,程昱則想趁狼崽虎子尚未強壯便剝下他的毛皮,那怕此舉會嚇跑其他觀望歸附的麒驥麟騄。程昱雖有自信可輔佐曹操成就霸業,但在荀攸與郭嘉仕曹後,曹操智囊團勢力產生微妙變化,程、郭對劉備歸曹的處置歧見只是開端。
周泽雄文字客栈 引用 删除 周泽雄   /   2010-03-14 09:18:03
原帖由阿啡于2010-03-13 17:38:31发表
君文指出郭嘉有「軟禁劉備」之意,難道是從「一日縱之」的「縱」字聯想而起。此語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多谢阿啡兄。
当然,我对郭嘉的判断,并非来自那个“纵”字。郭嘉反对诛杀刘备,也是史有明载的。而刘备的枭雄本色,曹操及其手下也能达成一致。考虑到曹操当时正挟天子以令天下,维持与皇帝攀过交情的刘皇叔的表面和谐,符合曹操对强敌各个击破的军事目的。所谓不杀或软禁,至少是暂时的策略。一旦时移事变,当然会有变数。
小见以为,阿啡兄对这个“纵”字关注过度,离开了当时的现实,仅凭字面,似乎很难进入历史。且不说“纵”含多义,非仅阿啡兄所指一端。
再次感谢。
引用 删除 阿啡   /   2010-03-13 17:38:31
君文指出郭嘉有「軟禁劉備」之意,難道是從「一日縱之」的「縱」字聯想而起。此語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遂發命,遽興姜戎。」

這句話的時空背景是秦、晉殽山之戰。晉文公過世,襄公繼位,此時秦穆公派兵攻打鄭國。秦軍行軍途中被鄭國商人弦高以詭計犒軍,認為失去攻打先機,於是轉而攻打滑國,勝利後取道返回秦國。

晉國大夫原軫以秦國當晉國新喪國君之時未曾派遣使者致哀;又意圖攻打晉國的同宗國(兩國同姓姬)等兩項理由認為:秦國已經先失去儀禮,不用再想著以前的事,我聽說:「一日放縱敵人,會造成後代好幾世的災患,我們要為後代子孫謀畫!」以此勸服大夫欒枝,並讓晉襄公出兵討伐回師的秦軍。在同年夏四月辛巳日,秦、晉兩軍於殽山遭遇並發生會戰,秦軍全軍覆沒,三位將領為晉國俘虜。

古語典故如此。與郭嘉同時的劉曄也引用過這句話,時當關羽死於孫吳之手,孫吳遣使稱藩,

《劉曄傳》
後(劉)備果出兵擊吳。吳悉國應之,而遣使稱藩。朝臣皆賀,獨(劉)曄曰:「吳絕在江、漢之表,無內臣之心久矣。陛下雖齊德有虞,然醜虜之性,未有所感。因難求臣,必難信也。彼必外迫內困,然後發此使耳,可因其窮,襲而取之。夫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不可不察也。」

劉曄引用此語的用意與晉大夫原軫一樣,都是要趁機幹掉對方,而不是姑息軟禁。郭嘉既然引用這句古語,歷史常識不會比劉曄還差吧!?怎會望文生義,見到「縱」就想到軟禁?這是否太想當然耳?有無曲解古人文意之嫌疑?郭嘉有這麼紅嗎?
引用 删除   /   2007-03-07 06:03:19
以下引用郭勇健在2007-2-28 1:47:24发表的评论:

这是我最喜欢的周老师的文章之一。这篇文章写得才华横溢,令人望洋兴叹。

是的,这也是我读周老师文章遍数最多的一篇....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谢谢蕙。预祝三八节快乐。 

引用 删除 郭勇健   /   2007-02-27 17:49:33
我正是读了这篇文章后找来《当代英雄》的。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谢谢勇健兄。读书遇缘,夫复何求。 

引用 删除 郭勇健   /   2007-02-27 17:47:24
这是我最喜欢的周老师的文章之一。这篇文章写得才华横溢,令人望洋兴叹。
引用 删除 贵州小黄   /   2006-10-13 08:36:33

这个人有一双望穿秋水的眼睛。
这个人有一道洞穿人心的目光。


--------------我喜欢这个引子


读这篇文章还有一处意外收获:买一本《当代英雄》,接触那一道目光。谢谢雄!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谢谢贵州小黄再次光临小栈。我相信,莱蒙托夫不会让你失望。

周泽雄文字客栈 引用 删除 周泽雄   /   2005-12-08 05:13:35
谢谢提供链接。拜读了,有收获,帖子我已保存下来。对我来说,无所谓“偏激”,我只要求自己尽最大可能地做到“择善而从”。三国是一个容易牵扯到情感的话题,就像谈金庸一样,而且,民间的三国高手不计其数,这使得写三国成了一桩高风险的事。话说回来,如果写得好,也会成为高收益的事。
引用 删除 正午   /   2005-12-08 01:28:30

给个链接,是有人看了您那篇《两张臭嘴》后评孔融的文章。2001年的东西,不知道您看过没有。作者估计不了解您三国以外的东西,文章开头骂了您一句,过火了。不过其实总体看来比我砸您的话说得心平气和多了。这位作者明心斋是个三国迷+京剧迷,著名的老网虫了,诸葛亮的父亲可能死于曹操屠徐州的想法就是他提出来的。其实他那些赞孔融的东西我也不是都同意,不过因为是读者的直接反应,觉得您应该看看。三国迷很多。包括我在内,放不下的人不计其数。见到喜欢的人物遭到攻击,忍耐不住说一句偏激的话也可以理解吧。


http://qlcs.nease.net/mxz/mxz325.htm

周泽雄文字客栈 引用 删除 周泽雄   /   2005-12-07 15:46:20

正午妹子:我自己贴出来的,就是已经修正过的内容了。所谓修正,只是局部的、枝节的。小著还曾出过台湾版(抱歉,谬种流传更广了),当时台湾那位编辑还请了辅仁大学一位专治三国的教授为小著把关,修正的内容,大多来自邹继万教授的斧正。


你敲我的那“一小砖”,我已回复了。

引用 删除 正午   /   2005-12-07 14:53:49
原来《三国现代版》有修正?早知道也该弄一本。我刚在真名论坛给您那篇《曹操魔方》狠敲了一小砖。不知道再版有没有修正那条?
周泽雄文字客栈 引用 删除 周泽雄   /   2005-12-07 14:16:31

谢谢唐酽,你真是让我羞愧交迸。网上的《青梅煮酒》有不少问题,最近重版的《三国现代版》,稍微做了些修正,当然,在你楼下那位正午女史的眼里,依旧是疮痍满目的。


正午女史明察,那不是盗版,那是DIY。盗版虽然不好,但眼下好像还算得一种待遇,小著尚不配享有这种待遇。是的,说这话,还得应和一声:这什么世道啊!

引用 删除 正午   /   2005-12-07 10:06:51
我这个狠砸《青梅煮酒》的倒是买了本正版,楼上这位看好几遍不过瘾居然搞盗版,这什么世道啊?
引用 删除 唐酽   /   2005-12-07 09:12:10
在网上看到周老师的《青梅煮酒》,看了两遍还闲不过瘾,索性打印出来,自己设计了一个封皮,嘿嘿,盗版书。没事就着《三国志》瞧瞧
引用 删除 正午   /   2005-12-07 04:29:05

我对抒情文章和性感文字的过敏,比起先生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初看到文章首句那“一双望穿秋水的眼睛”,顿时丧失大半兴趣,加上我本来对郭嘉就缺乏好感,在预测孙策遇害的问题上恰好同意裴注观点,文章的确未曾细读。惭愧。


(周瑜同样早死,似乎没人说他“弱不禁风”。先生此语有刻意煽情的嫌疑。)

周泽雄文字客栈 引用 删除 周泽雄   /   2005-12-06 14:16:26

小文对此已有所嘀咕,即我根本不认为十胜十败出自郭嘉之口。

引用 删除 游客   /   2005-12-05 14:57:33

郭嘉这人我没研究过,不过我一直就在纳闷,这小子当初十胜十败分析得头头是道,怎么官渡之战曹操粮草快用完了也没听他出来献一条攻打袁绍的计策啊?

周泽雄文字客栈 引用 删除 周泽雄   /   2005-04-16 13:52:33
谢谢山魅木客和军机大臣,二位的ID虽有江湖和庙堂之别,但均气势不凡,让俺非仰视方能得见。欢迎光临小栈。
引用 删除 军机大臣   /   2005-04-16 12:35:46
第一次看三国就爱上了郭嘉,前些日子有幸拜读先生的文章,让我更爱郭嘉,也爱上了先生的文字.
引用 删除 山魈木客   /   2005-04-08 14:22:03
悲哉,奉孝!天妒英才使汝早夭!然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人言“士为知己者死”奉孝死而无撼。但无曹公识人之明,恐效孔明“日暮聊为梁父吟”终老山林。英雄相惜!
周泽雄文字客栈 引用 删除 周泽雄   /   2005-03-11 06:05:52
狂想兄:我从不玩三国游戏,也不玩别的游戏。七年前还在单位里上班时,偶尔会挖挖地雷来解闷儿,五年前还玩过一个简单的开摩托车游戏,是买了新电脑后随机送的测试版,我也就随机玩过一阵。
引用 删除 狂想三国   /   2005-03-07 08:33:59

我是个三国志游戏的爱好者,常在论坛上看到郭嘉传,对周老师的文笔很佩服,想问问您玩不玩三国系列的游戏。

周泽雄文字客栈 引用 删除 周泽雄   /   2005-03-06 15:27:51
欢迎凌烟先生飘临陋斋,你的鼓励让我诚惶诚恐,十指不住地打颤。
引用 删除 凌烟   /   2005-03-04 13:32:25
用文字渲染历史,以历史点染文字,一卷《青梅煮酒》,奉孝、文若也应含笑,两位智慧之星被掩盖千年的光芒终不会再归于沉寂。
周泽雄文字客栈 引用 删除 周泽雄   /   2005-02-27 13:54:47
蝈蝈太客气了,写作也像交友,写古人时,最理想的心态就是仿佛在陪古人喝酒,这一点蝈蝈也提到了,正得我心。只是此事谈何容易哉,我也只是心向往之而已。
雁过不留声 引用 删除 nationguo   /   2005-02-23 16:18:27

群星闪耀的曹营中兀自出类拔萃,郭嘉的眼力,老天爷也嫉妒啊。


同样能得泽雄老兄台妙论,微言大义,小酌慢饮,评点当世,挥斥寰宇。蝈蝈如借千里之镜,得观不二妙谛。仿佛也有奉孝视界一般。欣喜之情,请容一赞。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