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庐沽酒,尝去喝酒,醉卧其侧,既不自嫌,其夫亦不疑之。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不识其父,径往哭之......

井冈山 我们深深感觉寂寞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6-25 21:28:43 / 个人分类:吹向你兮楚国的笛

    2007年10月12日,晚上7点,在吉安绵长的赣江大桥上驶过,赣江意料之外地横阔、沉默,而又清冷。

    又是一段正在翻新加宽的施工路面,颠簸中汽车驶离古城吉安。吉安古称庐陵,秀丽山川,地灵人馨。宋代大文人欧阳修、英雄文天祥、名臣胡铨、诗人杨万里,矜持高峨的身影,曾吟咏徜徉于这透过一排大窗看出去的赣江之畔。江水汤汤,灯光反射历史的沧桑痕迹,一缕一缕贴在玻璃上。白鹭洲头画下一张剪影,潸潸憧憧。白鹭洲“在郡治之东踞江中流,延伸数里,状如游龙”。南宋建有“白鹭洲书院”。

    书院厅堂窗明几净,几上一尊吉州窑白釉瓷,山长手拈胡须,抑扬顿挫讲学,载声栽色读书。午觉起,领三两学子从侧门鱼贯出,蓑衣斗笠,行于微风细雨;长衫舞空,嬉于树林水滨;又徜徉徐徐,游于绿茵青原。仰或春阳夏暮,羽扇纶巾,席地跪卧。俄顷,老少一齐望过对岸去,迷思走失在庐陵城池。城里卐字街头,轿抬人涌,上街下桥,酒坊茶肆,扑鼻清香。绛轩绿阁,词曲婉转,女声清唱的是采茶戏。还有白墙红廊,弱柳庭院深深。吉安自古桥多、酒多、才女多。冷不防,醉醺醺,一曲牧童歌谣灌入耳里:

    自古庐陵多才女
    十个才女九个美
    惊呆文豪苏东坡
    唐寅闻知也后悔

    可惜,这歌今天听不到了。听到车厢音响,唱的是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窗外山麓一片漆黑,田畴山脚,农舍黄灯点点。马达嗡嗡,车厢格外寂静:

    一送那个红军
    介支个下了山
    ……

    车过泰和县城,直入泰井高速。自中午一时起程,大巴士六百里穿州过县,此时七时方始攀井冈山。车如翼龙,路似飞毯,人过黄洋界,险处无须看。大巴士很轻松,遇山穿洞,过川架桥,恍惚之间目的地“茨坪”已经到了。下了一个弧形陡坡,车轮无声地在街衢上滑行,行在一个豪华现代的小城中,拥挤的楼堂馆装一个个扮得镏金叠彩、骄骄娆娆的。车上下来,夜深人静,空气清凉,小湖上浮动的不是五井的硝烟。毛泽东早年曾这样描述井冈山:

   它方圆有五百里,纵横约八十里。本地人有另外的名称,叫它大小五井;真正的井冈山是附近的一座早已荒废的山。五井这个名称是从山麓五口大井得来的,即大、小、上、下、中五井,山下的五个村就是以这五口井相称。

    毛泽东第一次上井冈山也是在10月,时间要退到1927年10月24日。在大井买的一本小册子《永远的摇篮——井冈山纪事》中,是这样描写毛泽东那一天的欢欣膜样:

  那天正是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数百名工农革命官兵站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毛泽东站在稻田中的一块大石头上,他首先给大家介绍了身边一个穿便衣的人,那便是王佐的代表朱持柳,接着简略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又说:“今天,我们就要上井冈山,要在那里建立根据地。”
  
    那是在当年的井冈山脚下,一个叫紫竹山的地方,一个月前毛泽东的心情可没有这么好。

    “8.7会议”和8月底湖南省委沈家大屋会议,决定发动秋收起义。8月31日,毛泽东从长沙坐火车到株洲,当晚,从株洲去安源。这就是“文革”中著名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历史内容。在安源,他动员了在湖南的所有关系,召集了秋收起义前夕一次重要军事会议。毛泽东的历史证明,这次会议有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线是武装攻打长沙,暗线却为后来军事割据井冈山偷偷开了一扇后门。

    9月9日,秋收起义第一团在修水打响第一枪。但这第一片密集的枪声竟然来自起义军的内讧——起义军第四团在长寿街镇突然袭击了起义军第一团。“一团长钟文璋和三营长等一些军官失踪、跑散,辎重、行李、炊事用具全部丢失。”秋收起义军由四个团组成,前一、二、三团由武汉警卫团、安源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工农义勇队组成;四团却是夏斗寅的旧部邱国轩部。这些都是毛泽东在湖南的所有关系。

    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写到“秋收起义”这一段时说,在汉口,罗易和鲍罗廷都发现毛泽东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

  我在汉口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当时午夜刚过,我们正在政治局热烈地讨论问题。鲍罗廷也在,坐在我身边。一个高个子走了进来,步伐沉着且显得高傲。他脸庞黝黑而宽阔,高高的额头上长长的直发向后梳卷。“毛泽东。”鲍罗廷悄声对我说。他没有注意我,也没有注意权重的鲍罗廷。我们两个外国人对视了一眼,鲍罗廷又悄声地对我说:“这个人很难对付,是个典型的中国人。”

    罗斯.特里尔继续写道,毛泽东像后陈独秀时代的所有其他中国共产党人一样,他转向了枪杆子。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他最后完全抛弃了国民党,“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他在为秋收起义作准备时,从长沙写给共产党总部的信中有这么一句话。他在长沙郊区命何长工设计出自己的新旗——这使党中央大为恼火——旗子上是斧子、镰刀和五星。他通过遍布湖南的所有的老关系,企图攻下长沙。

  起义暴动起而复灭,就像放很多爆竹一样。结果,毛泽东并不比其他的人做得更好。毛泽东的部队是乌合之众,有的人后来甚至相互火并。毛泽东占领了江西边境上的东门市,取得了几次小规模的胜利。

    东门镇老人涂忠勇的母亲曾亲眼看见来东门巡视的毛泽东,74岁的涂忠勇说:

  民国十六年(1927年)秋,我母亲肚子里怀有我哥哥,她亲眼看见毛主席带着两个勤务兵来到东门老街,察看地形。母亲说,毛主席好高好高,下巴上有一颗美人痣。很特别。解放后一挂毛主席的像,她就高兴地说起来。她说她一辈子只看见一个有美人痣的男人,古代传说这种人了不得,原来是毛主席。《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

    但很快连连失败。事情变得一团糟。9月15日,二团乘虚攻占浏阳县城,第二天就被敌人增援部队包围,全部打散在浏阳县城,队伍差不多都打光了。团长王新亚也不知踪影。经过夏天的镇压,看到他以前建立的工会、学校及遇到除死亡和逃走的以外的很少几个人,毛泽东像是做了一场噩梦。《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一书的作者马社香写到秋收起义,写道这时的毛泽东模样狼狈:

  秋收起义第三团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9月11日天刚拂晓,老百姓还没有起床,铜鼓老街商铺门前的洋油灯闪着黯淡的微光。三团从铜鼓大沙洲出发。那时,毛泽东的脚磨烂了,不能行走,三团临时找张椅子,绑上两根杠子抬着他。

    9月19日,中共中央收到了共产国际住长沙代表马也尔的报告。报告汇报了湖南省委15日决定停止执行16日长沙暴动的计划,马也尔大大咧咧斥责“湖南党组织的贪生怕死”、“背叛”,声言“如果起义部队转而攻长沙,肯定是胜利的。”中央接到马也尔的报告,火冒三丈,立即致函严令湖南省委:

   兹特派任同志来湘全权代表中央,指挥省委执行原定暴动计划,不许丝毫游移。

    “毛泽东又黑又瘦”,偏带领队伍去了井冈山。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开始独立思考,暴露出后来贯穿一生的从不与头顶上的中央合拍的反叛性格,无论是党中央,还是共产国际中央。9月20日,又黑又瘦的毛泽东带领1500余名起义军向井冈山转进游击。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一直认为,毛泽东就是从安源那次军事会议参加者王新亚嘴里,第一次知道了井冈山这个可以打游击的地方。所以为什么说这次会议“重要”。会上王新亚介绍了一个范例:永新和安福宁冈农民自卫军一起攻下永新县城,永新、宁冈自卫军又退往井冈山,全身偏安。安源军事会议由此有了第二套决定:“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萍乡安源,使敌人断绝我们的后路”。

    井冈山无形中扎进毛泽东的脑海,其意义在接下来的奇遇中得到彰显。在三湾,毛泽东被迫进行改编。因为9月22日队伍遭到朱培德部的袭击,许多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出生的党员和旧军官眼看“赤色理想”成为肥皂泡,成排成班成建制的不辞而别,成了公开的秘密。队伍锐减不足800人。第二天清早,在村头那颗著名的枫树下,毛泽东表现出狭行仗义的一面。他用浓浓的湖南话说:“愿留者留,愿走者走。”毛泽东如此自信,是有原因和来头的。

    在三湾,在前两夜,天降大任于斯人,毛泽东意外获得一部秘笈。

    晚上,在协盛和杂货店借住,床褥铺盖展在柜台上。毛泽东睁眼望天花板,辗转反侧,思忖是向世界潮流的左走?还是向中国社会的右去?顺着微弱的灯光,毛泽东瞅见了货柜顶上有一迭书,书上落满灰尘。摸索下床,走近柜前,便手取了下来。毛泽东的眼帘掀起,眼睛一亮——原来是一套线装本的《三国演义》。《永远的摇篮——井冈山纪事》的作者写到:“顿时,睡意全无,当晚在油灯下读了个通宵”。 “在三湾的四个昼夜,夜深人静之时,毛泽东如饥似渴。” 毛泽东看到了什么呢?见《三国》如见爹娘的毛泽东,从中看到一条露出脊背的模模糊糊路影子。

    10年后的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演讲,曾重提过在井冈山设法找《三国演义》的往事。因为正是由《三国》始,毛泽东的“枭雄思维”才真正展开,毛氏“春秋伟业”才真正地是大幕拉开了。毛泽东由此才开始了在现代社会中一系列不按常理办事的反潮流举动。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我们分析它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此外,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井冈山的斗争》)

    这是一年以后的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写给中共中央一封信的开篇。开篇潇洒宏阔,也含忍谦虚,“割据”天下的大计掰指一二三道来,大有“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击水三千尺”之气势。读来想一想,囊里囊外,像不像《三国演义》的开首?声里声外,像不像建安12年(公元207年)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那年诸葛亮27岁,这一年毛泽东35岁。毛泽东在协盛和杂货店的四个深夜,从一本书中吃透了中国文化,知道了形便势利、霸王之道。军阀混战是枭雄的春天,武装割据是各个击破的蓓蕾……连横合纵,远交近攻,韬光养晦,赶尽杀绝……这些中国古代枭雄的手段,自此始,在毛泽东用了一生。对高岗如此,对刘少奇如此,对林彪亦是如此。眼下,是王佐、袁文才。

  10月6日,毛泽东在宁冈大仓村与土匪袁文才会面,送了一百枝枪给他。袁文才回赠了一千银洋给毛泽东。10月24日毛泽东率部到达大井,当晚赠送王佐七十枝枪,王佐回赠了500担稻谷。27日,毛泽东第一次来到茅坪。

    毛泽东学生时代曾读过大量的翻译过来的德国哲学读本,获得了“德国似的浪漫”人格情感。加上这些,构成了毛泽东“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辩证思维特色,霸道的浪漫、浪漫地霸道。在井冈山斗争的前后时期,是毛泽东实践自己这种“枭雄思维”时期。这个思维在抗日战争时期也用,在抗美援朝时期仍用,在中苏分裂时期更用,在三个世界理论时期还是用,演绎了一场场不绝如缕的现代版。原本这些东方式的“非理性”东西很多人不懂,特别是那些憧憬“西天云彩”、获得西方启蒙的一代,那些喝了洋墨水,中规中矩于形式逻辑的知识分子。

    何况是在1927年代。毛泽东纵然是诸葛亮,在共产国际庇护下的中共中央却不是刘关张。这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纪律决议案》宣布毛泽东开除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2月31日致信湖南省委斥责道:“毛泽东所部工农军的工作,中央认为未能实现党的新政策,在政治上确犯了极严重的错误。”但传来的消息更严重:毛泽东被开除了党籍。一年之后,才缓过神来。在《井冈山的斗争》这封信中,毛泽东哀叹孤独,大发“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感慨:

  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之后,才慢慢地起来。和敌军打仗,不论哪一军都要硬打,没有什么敌军内部的倒戈或暴动。马日事变后招募“暴徒”最多的第六军,也是这样。我们深深感觉寂寞,我们时刻盼望这种寂寞生活的终了。(《井冈山的斗争》)

    一个枭雄寂寞起来很可怕的,尤其是在得到了珍藏秘笈的井冈山!38年后,1965年5月毛泽东人生第二次上井冈山。从22日到29日,在茨坪寂寞地住了7天。因为此前,众人对他关于“四清”运动的谈话,反映冷淡,尽管毛泽东放出的话里话外充满火药味:

  在阶级内部,也有矛盾,有斗争;在人民内部,也有矛盾,有斗争;党内也会有纠纷,有矛盾,有斗争。但都脱离不开阶级斗争。去年十月,我在北京讲过:如果北京搞修正主义,你们地方怎么办?
  我讲了以后,一路上从天津到南昌,经过许多地区,都没有听到反应。《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

    相反,元月份,刘少奇被隆重选举为国家主席。5月,刘少奇启动自己现代工业宏略,热热闹闹地发表重要讲话说:

  办托拉斯,……办托拉斯就是要组织起来,不只是一个企业要组织起来,一个行业要组织起来,整个国民经济都要组织起来。……要按经济管理的原则,考虑合理性。

  “要按经济管理的原则,考虑合理性”,刘少奇要按照现代经济社会会计学原理管理国家,不算人情帐;而“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毛泽东从来不算经济账,只算侠客仗义的政治道德帐。一个是秉承古典枭雄争霸的“猴性”遗风,一个是现代制度下的“合理性”必然。既然中共中央又要边缘化毛泽东了,毛泽东枭雄思维勃发,又要反潮流,反潮流当上井冈山。曾上井冈山,重又井冈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霸道加浪漫,才是毛泽东的“井冈山精神”。《重上井冈山》写满了“无恒产者无恒心”的流氓无产者的气量: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从此诗性句子皮里皮外看,看皮里阳秋。想到今天顶尖的评价也只是仅仅把“十年文化大革命”比作纳粹希特勒,真是对毛泽东这个喝令“四海翻腾”、“五洲震荡”之伟大心胸的莫大侮辱了。

    毛泽东怎么不会深深感觉寂寞呢!

  我们深深感觉寂寞,我们时刻盼望这种寂寞生活的终了。要转入到沸热的全国高涨的革命中去,则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在内的政治的经济的民权主义斗争的发动,是必经的道路。(《井冈山的斗争》)


相关阅读:

TAG: 井冈山 吉安 赣江 胡铨 文天祥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