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庐沽酒,尝去喝酒,醉卧其侧,既不自嫌,其夫亦不疑之。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不识其父,径往哭之......

为什么这篇文章用这么“诱人”的名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6-25 21:39:14 / 个人分类:吹向你兮楚国的笛

——我读《送上祭坛的少女》


  “不过即使从《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里一些材料来看,卓娅被捕的时候没有穿任何军服、佩戴有任何标志。她执行的不是狙击德军,而是纵火任务。按照二战时期通行的战争法,在敌军后方从事敌对破坏、武装活动而没有军服或标志的,就算是间谍或是恐怖分子,不能享受战俘待遇,可以按照军事法庭判决死刑。”

    这是引自《送上祭坛的少女》的原文。这里的“不过即使...”是什么含义呢?

    “不过”是承接上文,上文是依据一个史学上“找不到原件”的“最高大本营的命令”,所得出的一个“具体”的结论:卓娅是让人用“不择手段的冷血的借口”白白去送死的。显然,这是用一个没有定论的前提材料,导出一个看似确定的史学结论。这个推断不是“真”的。但为什么很多人读了并不认为这个陈述有问题,反而能够很舒服地接受呢?这是因为《送上祭坛的少女》这个史学陈述文字背后的话语背景。

    今天的话语背景是这样的:今天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反感“红色经典”的情绪,它是一种伴随对苏联怀疑不信任,对斯大林恶心反感而来的对百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形成了颠覆“红色经典”的思潮,颠覆思潮殃及了苏联卫国战争和卫国战争中树立的英雄。再加上,今天人们终于意识到任何人的个人权利,意识到个人的价值和选择,但这种个人权利一直被国家意志压抑,所处的生活现实中又迟迟不能现实地获得。这就出现了对“红色经典”的“凡是敌人拥护的的我们就反对”的破坏性焦虑和虚无意识,把英雄主义时代所宣传中那些英雄都统统解释为是被强迫的,都是被洗脑的,都是意识形态的。以此种污秽经典的涂抹,来作为焦虑的释放口。(我以为,对那些所谓的“红色经典”最深刻的应当是理性的批判,而不能仅仅是戏谑性涂抹,更不应该搞广场狂欢。)这是弗洛伊德的“肛门期”症状,因为我们形成政治人格的童年期的确是在政治专制“这个父亲”的严酷压制下度过的。在今天这个“弑父情结”的背景下,就使得《送上祭坛的少女》一文说道的,任何人都“不应该…不择手段的冷血的借口,……让毫无经验的青年人白白送死”,这句断语中普世性的个人权利正义的巨大认同惯性和涵盖力,遮蔽了具体推论中的裂口。

    所以,人们非常愿意认为:卓娅是让人用“不择手段的冷血的借口”白白去送死的。

    正是今天的颠覆性思维产生的背景,使得人们在读《送上祭坛的少女》时,在认同一个对我们来说是崭新的普世性价值的时候,连带着把一个形式上相同、性质上不同,有问题的具体推论也认同了——在斯大林时代,卓娅是被“不择手段的冷血的借口”派去白白去送死的。

    毕竟,这是一个依据不可靠史料推论的结果。为了弥补不可靠造成的裂口,《送上祭坛的少女》就在上述引文的开始,退了一步。随这“不过”而来的这一让步,从不可靠的史料,迂回到不可靠的史论上了。《送上祭坛的少女》从一部文学性极强的作品中找史实,把“不应该…不择手段的冷血的借口…让毫无经验的青年人白白送死”这一普遍性命题,祭奠在“二战时期通行的战争法”面前,换手用上了实证主义分析的工具。

    “即使”上场了。

    “即使”是说上文“最高统帅大本营命令”的史料结论即便不能证明卓娅的死是白白去送死的,单就眼前的证据——《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来看,卓娅被处死的原因和要件也是符合国际上的“战争法”的,是“可以按照军事法庭判决死刑”的。这个“二战时期通行的战争法”标尺使得《送上祭坛的少女》看起来似乎是只谈实证、不谈判断,非常客观、非常理性。

    但是,仔细落实《送上祭坛的少女》在“史料”上下文排列中的谈论,“实证”其实偏颇,“谈论”并不客观。在一方面,在查实卓娅是否具备死刑的条件的时候,《送上祭坛的少女》细细分析卓娅死刑的构成——“没有穿任何军服、佩戴有任何标志。她执行的不是狙击德军,而是纵火任务”,以及卓娅死刑的来源——“二战时期通行的战争法”,却粗粗忽略了构成“战争法”死刑的原则和标准。在另一方面,在查实卓娅如何派上前线的过程时,反之又始终贯穿一般青年人上前线的原则和标准——“这就是美国人拍《13太保》、《加里森敢死队》之类电影电视,都是从死囚犯里挑选敌后特种任务队员的缘故”,却不提及卓娅上前线的构成和来源——卫国战争(加里森敢死队就不是在自己国家;卓娅“佩戴”的战士“标志”为什么不能就是俄语)和苏联的“二战时期通行的战争法”(不是那个构不成堂供证词要件的“最高统帅大本营令”)。

     《送上祭坛的少女》也不想想,纳粹遵守了“二战时期通行的战争法”吗?卓娅被在死刑前被纳粹士兵轮奸并将尸体悬暴户外一个月,这符合“二战时期通行的战争法”吗?为什么不将这个问题来“实证”一把呢?它与卓娅无关了?

    所以,《送上祭坛的少女》在处理围绕着卓娅的史料、史事和史实时,标准和规范就并不一致,就带有随“心”所欲的成分。

    这就得出一个结论,《送上祭坛的少女》的史料选择是片面的,是从为颠覆历史的意志服务的。的确,是要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但不能是“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红色的都要涂污涂黑。的确,这样一个逻辑很反叛、很颠覆、很吸引眼球,但也很很很冷漠!

    总之,在这种颠覆逻辑下,卓娅只能抱怨死错了国家。她如果死的不是苏联,而是死在同样二战的反法西斯国度——比如波兰、法国,再不济,甚至是中国——就好了。至少,中国也有游击队,法国也有抵抗组织,波兰还有居民暴动,他们也烧敌占区的房子,也烧马厩,但从未听说过有什么人对法国抵抗组织给予“可以按照军事法庭判决死刑”的史论,更没有人敢作对抗日人士“可以按照军事法庭判决死刑”的放胆文。至于波兰人,他们还在不久前刚刚为为华沙起义落成了纪念碑,这是不是不合“二战时期通行的战争法”呢?


附:《送上祭坛的少女》及跟贴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17&ID=17179&page=1


1/老木匠:《送上祭台的少女》

很小的时候看过《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这本书是妈妈送给姐姐的生日礼物,是直排繁体字的版本,应该是么洵译的青年出版社1952年版,是平装本。

我看的时候大概是在小学2、3年级。很激动的发现,原来卓娅的生日与我是同一天的,这是我当时仅知的与我同生日的名人。

这本书是卓娅与舒拉的妈妈写的回忆录,她妈妈是教师,叙事很朴实,写的都是非常琐碎的生活小事。当时阅读下来,印象最深的是,苏联的小学生太幸福了!每年都去夏令营!而我读的小学却是那么的没有意思,我都不知道什么是夏令营!

至于卓娅的牺牲,读完了隐隐约约的觉得有点不值得。卓娅也没有能够成功的杀死一个德国鬼子,只是在德国人的马厩里放了把火,烧死了德国马没有?没有说。也不懂德国人为什么要养马?尤其是那个德国团队明明是个步兵团,要有200匹马干什么?因为同时看的《古丽雅的道路》,也是讲一个莫斯科战役时期的女英雄的故事,她还在战场上杀过敌。舒拉的牺牲说是他压扁了多少德国鬼子的大炮后才牺牲的,那还有点意思。

80年代初,在图书馆翻阅历史画册,看见了一组卓娅牺牲时德国人拍的照片,惨不忍睹。原来《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里的照片只是那些兽性大发的德军士兵们拍摄照片的一部分。而且才知道卓娅曾被这些士兵轮奸,被绞死后她的尸体还在绞架上挂了一个月。

再过了好多年后才知道,原来卓娅的爸爸并不是生病死的,而是在镇反浪潮中被逮捕镇压掉的。亏她妈妈写了一大段的生病、医院抢救的情节!那么书里面有一个卓娅朗读背诵斯大林《悼列宁》的情节,很可能也是为了让这本书能够顺利出版加上去的。

有一个被镇压的父亲,那样的家庭出身在当时应该是太糟糕了。不过卓娅和舒拉的妈妈,在那样的情景下能把孩子拉扯大,能够继续读书,现在想来,就是苏联义务教育制度的成功了。而且卓娅是在16岁那年入的团,如果放在我们这里,这样的出身能够入团就相当于登天了。

现在资料越来越多,据说卓娅执行的任务原来是斯大林第0428训令:

1941年11月17日 

最高统帅大本营命令: 

1.对在主要战线后方40到60公里纵深的德军占领区内的所有居民点要一律摧毁并焚烧,道路两侧的摧毁范围定为20到30公里。在既定半径内毁灭居民点的行动中须调用空军,须大面积使用重炮和迫击炮,同时要使用配备燃烧瓶的侦察、滑雪特遣队和游击武装。狩猎特遣队应主要穿上缴获来的德国陆军和党卫军的制服来实施这一毁灭计划,以此来激发对法西斯占领者的仇恨,并使得在法西斯后方征召游击队员更为容易。必须注意,要留下能够陈述“德军暴行”的活口。 

2.为达此目的,每个团要组成由20—30人构成的多个狩猎特遣队,任务是爆炸和焚烧居民点。为实施这次毁灭居民点的行动,必须挑选勇敢的战士。对那些在德军战线后方身着敌方制服、毁灭居民点的人建议勋章。在民众中必须散布是德国人为报复游击队而烧毁了这些村庄和城镇。

这个命令现在找不到原件,很多人认为是德国人伪造的,不过前苏联很喜欢销毁档案,现在找不到就下结论说没有这个命令,也是武断的。有一些俄罗斯的报刊书籍也提到这个命令。据说已经发现这个文件,是2003年1月份解密,公布于俄罗斯的《劳动报》。最近翻译为中文的俄罗斯反思性质的书籍、文章已经很少,究竟如何不懂俄文的人就没有办法搞清楚了。

不过即使从《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里一些材料来看,卓娅被捕的时候没有穿任何军服、佩戴有任何标志。她执行的不是狙击德军,而是纵火任务。按照二战时期通行的战争法,在敌军后方从事敌对破坏、武装活动而没有军服或标志的,就算是间谍或是恐怖分子,不能享受战俘待遇,可以按照军事法庭判决死刑。这就是美国人拍《13太保》、《加里森敢死队》之类电影电视,都是从死囚犯里挑选敌后特种任务队员的缘故。《鹰从天降》里德军特种部队在美军军服里仍穿德军制服、一旦暴露身份立即脱掉美军制服开始作战,也是这个缘故。法国、南斯拉夫游击队都有袖标或帽徽,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士兵争取战俘待遇。

莫斯科战役是从绝望中开始的,德军粉碎了维亚兹马地区的苏军主力直逼到城下,完全出乎统帅部的意料,临时找来朱可夫挽回局面。拼死一博,无所不用其极,把少男少女送到前线去执行这种几乎是有去无回的任务,和德国法西斯灭亡前组建“狼人”组织有得一拼。而挑选的是卓娅这样“挣表现”的“可教育好的子女”,也是很有深意的。

卓娅事迹的宣传势头非常大。应该是为了鼓舞莫斯科防御、反击的军队士气吧!在很多古代文明里都有将美丽纯洁的少女献祭给神灵的习俗,将一个部族最珍贵的人献祭,表示对神灵的最高敬意,希望换取神灵的支持。长久的沉淀,使得少女往往成为象征最宝贵价值的代表,当进行你死我活拼死战争时,少女形象往往具有动员军队的巨大神力,比如圣女贞德。而当少女被残害致死,就最能激发起从军男人们的仇恨。战争的动员都是从仇恨开始的,所以斯大林不失时机的发布命令,不准接受332团德军官兵的投降,要一个不留。

《卓娅与舒拉的故事》50年代非常流行,1952年这个版本印过好多次,出过精装本,到1958年一共发行了206万册。据说在1980年的时候还重排过一次。以后就一直没有了版本。而到了苏联解体后,这本书又大力发行了:先后有了译林、海天、浙江文艺等等好几个重译本,以及上海少儿、北京、江苏少儿等几个改写、缩写本。

《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里说:

一个月以后,卓娅的遗骸运回莫斯科埋葬在诺伏捷维奇公墓了。在她的坟上竖立了纪念碑,在这黑色的大理石上刻着卓娅曾做为标语、做为座右铭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并用自己的短短的生活和死证明了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生最宝贵的就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来度过:当他回忆往事时,不致因为自己虚度年华而痛苦,悔恨……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解放而做的斗争了。”

而我们现在可以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里看到卓娅与舒拉的墓,他们的妈妈也葬在旁边。卓娅的扭曲着身体的雕塑表达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8 22:54:52编辑过]

转贴请注明:独角兽网 www.unicornbbs.cn
 

2/老木匠:这是这两天在网络上传得很广的一个帖子。昨天写主贴的时候检索到的:

[转贴]苏联虚购女英雄卓娅故事

文章提交者:zinazujuan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苏联虚购女英雄卓娅故事

在莫斯科已经生活了十余年,刚去的时候有一个很重的心结,就是访问二战时期的英雄,苏联时期的战争文学作品,曾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五十年代出生的中国大陆人。然而我们的英雄主义情结,在当今的俄罗斯似乎很快就被证实是不合时宜的。

攻克柏林老兵忏梅屠杀柏林人

我因为翻译和出版了苏联英雄、原苏联国防部副部长瓦连尼科夫大将的回忆录《人.战争梦想》,被邀请参加了「五九胜利日」的红场阅兵式。之后,他们专门为我安排采访一位在一九四五年苏军攻克柏林战役中英勇杀敌而荣膺「苏联英雄」称号的老兵。访谈结束的时候,他忽然拉著我的手说,他六十年来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返回柏林,向德国人民忏悔,困为他作为首批人城的士兵,曾经参与屠杀柏林平民。但这还不是他最痛苦和最恐惧的事情,他最害怕的,乃是担心死者的后裔不会原谅他,以及他若揭露这个历史真相,或许会惹来杀身之祸。他告诉我,他就这样,在负疚和痛苦中慢慢老去,始终没有勇气站起身拆穿那个苏联共产主义时代的大谎言:那就是,伟大的苏联红军秋毫无犯地解放了欧洲!

每年莫斯科「五九胜利57会和联欢。一如战后很多苏联文学作品里的描述,欢乐的笑脸伴随著眼泪,不过我发现,更多的时候,联欢会成了抱怨会,会上除了纪念性的讲话之外,大多是发牢骚,抱怨社会对老兵的淡忘和漠视。原苏联英雄、苏军总参谋部中将副总长索罗乌金,陪同我乘计程车前往军营采访,被出租司机勒索高价,索罗乌金一气之下,亮出英雄证件和胸前的勋章与他理论,司机吵得比他的声音还响:「什么^_^英雄也得给我钱!」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能说明──英雄主义时代在俄罗斯确实已经终结了。

采访研究卓娅事件的学者

俄罗斯一直在流行「苏联女英雄卓娅的故事是谎言」的说法。我采访了对「卓姬事件」颇有研究的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别洛夫。他说,轰动一时的苏联女英雄卓娅,本来不是莫斯科人,而是战前随父母从外地迁来首都居住,她父亲曾经是莫斯科二O一中学教师,卓娅也在这所学校上学,她父亲曾经在日记中披露卓娅的性格:「卓娅是一个性格孤僻的女孩子,不开朗,没人能知道她心里想些什么。」这和我们过去听说的「具有达观开朗人格」的苏联女英雄完全大相径庭。

此外,关于卓娅被捕的细节,苏联中学的教科书、苏联电影《丹娘》以及五十年代在中国出版,至令还一版再版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都千篇一律地这样描写:「卓娅是在准备点燃德军兵营时,被德国哨兵发现而被捕的。」还有一种官方的说法:「她是在准备焚烧德国兵马厩的时候被发现而被捕」。如今,莫

斯科最大的战争博物馆──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和俄罗斯武装力量博物馆中,有关卓娅的这一段文字讲解如出一辙地沿习苏联时代。

卓娅擅自烧民宅,激怒村民

我访问过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克谢.列博霍多夫,他在二OO六年曾经亲临卓娅被执行绞刑之地──莫斯科州彼得里谢沃村。幸运地是,他居然见到了当年卓娅之死的目击者,一个叫尤里谢多夫的村民。那年,即一九四一年,他才六岁,卓娅那天就是被从他家的小木屋被拖到村边绞架的。谢多夫披露说:「卓娅被绞死之前,我们村被烧了一些房子,通红的火苗燃烧了几天几夜,很多人失去了家园。德国人加强了警戒。我们家邻居,是村长,叫斯捷潘.斯维里多夫,他抓到了一个姑娘,就是后来大家知道的卓娅。村长说,因为卓娅要烧他们家的房子,所以把她抓了。他还说,要不是他抓了她,村子里还不知道有多少房子被点了呢!卓娅被斯捷潘抓住以后,在他家被关押片刻,被剥光了衣服带出屋子,屋外聚集了众多被烧了房子的村民,一个村妇把一桶脏水泼到卓娅身上,另外一个女人用棍子猛击卓妞。早上五点,德国兵来了,他们也开始殴打卓娅。」

学者别洛夫的研究还表明,卓娅当年作为一个青年团军事侦察组织的成员,为了以个人的实际行动,洗刷父亲在斯大林大清洗时候所获的罪名,争功心切,在没有完全掌握德军部署的情况下,贸然行动误烧了民宅,然后是俄国人把她交给了德国占领军。

还有一位当年十四岁的幸存者,彼得里谢沃村村民格里高利.塔拉索夫。他也证实说:「后来德国人开始把全村人赶到行刑地,我离卓娅仅三步之遥,眼看著她被绞死。我还被德国人拍进了行刑现场的照片。在去刑场的路上,卓娅一直低著头,没说一句话。德国人往她脖子上套绳索的时候,她要德国人缴枪投降。随后,她脚下的箱子被踢掉,一切便结束了。」当然,卓娅上绞架没有喊过斯大林万岁的日号。

村民谢多夫说:「卓娅的尸体在绞刑架上吊了一个月,德国人撤退的时候,军官才命令放下尸体,几位老人就地掩埋了卓娅。」

我查到,一九四二年,苏联记者被得.里多夫首次在苏共喉舌《真理报》上报导了卓娅之死,她被追认为苏联英雄,瞬间轰动苏联和世界。历史学家列博霍多夫告诉我,那年,原本寂寞的彼得里谢沃村突然人如潮涌,人们都抢著认卓娅是他们的亲生女儿,因为在苏联身为苏联英雄的亲戚可以得到无穷无尽的好处!    


3/老木匠:这是在天涯上的一个老红卫兵年纪的网友写的贴,整个连载很长,这是其中的一段。正好和上面一贴的观点相反

至少,反击侵略者不应该成为不择手段的冷血的借口,事实上苏联在莫斯科战役后就不再大规模采用这样让毫无经验的青年人白白送死的办法,毕竟人力也是战争的紧缺资源。

『闲闲书话』 [书余文字]伏尔加河上的灯火 ―― 从苏联小说透视苏联的兴亡 [连载中]

作者:数帆老人 回复日期:2007-9-12 23:13:34 

《科斯莫捷绵斯卡亚:〈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有几本描写苏联英雄人物的书籍风靡中国,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外,还有《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真正的人》、《古丽雅的道路》、《普通一兵》和《海鸥》,这些书打动了千千万万中国青年的心,人手一本传颂英雄的故事,异国的英雄鼓舞着积极向上、勤劳朴实、激情洋溢的中国青年们沿着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余生也晚,没赶上那个激荡的年代,当我懂事的时候,那些五十、六十年代的青年们被世风裹挟已英气不在,如今他们更是垂垂老矣,不知记忆深处还有没有卓娅和舒拉、密烈西叶夫、古丽雅、马特洛索夫和卡佳的影子? 

先说卓娅和舒拉。卓娅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传奇式的女英雄,生于1923年,1941年战争爆发时刚满18岁,正好中学毕业。在德军向莫斯科进攻的危急时刻,卓娅加入了苏军,编入隶属西方面军的的一支特别部队,在深入敌后执行破坏敌占区居民点任务时,不幸落入德军魔掌,于1941年11月29日被德军绞死,英勇牺牲。卓娅的弟弟舒拉生于1925年,苏军坦克兵中尉,1942年17岁时即入伍,1945年4月13日在解放哥尼斯堡的战斗中牺牲,年仅20岁。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卓娅和舒拉的母亲留.科斯莫捷绵斯卡亚(新版译作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撰写的回忆录,记述了她的儿女短暂而英雄的一生,他们一家在战前的幸福生活,卓娅姐弟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牺牲经过,娓娓道来,感人至深。特别是卓娅,她的英雄事迹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致中国战后出生的孩子有很多取名为张卓娅、王卓娅、李卓娅……    

但在俄罗斯,卓娅的名誉却受到攻击,有些人试图质疑卓娅的英雄形象,借此抹黑斯大林,向斯大林已经惨不忍睹的踉跄的背影再揣上一脚。在剿杀斯大林的风潮里跟卓娅有关的是一道当年由最高统帅斯大林和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联合签署的命令,卓娅正是因为执行这个命令而牺牲的。    

我找到了这份1941年11月17日签署的0428号命令,要点如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1,破坏和烧光德军后方距前沿阵地纵深40~60公里、道路两侧20~30公里内的所有居民点。为了摧毁上述活动半径内的居民点,要迅速出动空军,广泛利用大炮和火箭炮,派出侦察小分队。滑雪兵和游击队破坏活动小组,他们都要携带燃烧瓶……2,每个团都要建立由20~30人组成的担任爆炸和烧毁居民点的志愿小分队,对摧毁居民点时行动果敢的优秀勇敢分子要给予政府奖励……”卓娅所属的部队当天就接到了命令,三天后卓娅的小分队越过战线深入敌后,执行最高统帅赋予的使命。    

攻击卓娅的人说:卓娅烧的房子是村民的民房,根本没住德军。村民们对卓娅的行为很愤怒,把她抓了送给德军。卓娅没杀死一个德军。没烧过德军的辎重,凭什么当英雄?云云。还有人说:斯大林的命令太残忍,“祖国那些多灾多难的村庄里一片哀怨声”,云云。    

姑且不说质疑卓娅执行任务的经过根本经不起推敲,就说卓娅勇敢地参加战斗,在凶残的侵略者面前坚强不屈,英勇地献出了生命,这不叫英雄什么叫英雄?为了战胜敌人,把侵略者赶出去,无数人牺牲了生命,还在乎几个房子?我要说,这些攻击卓娅和斯大林的人,这些没经历过战火的无耻之徒,压根不懂得什么叫战争!什么叫打击侵略者!    

记得以前看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演到卓娅牺牲的场景时,响起一个浑厚的画外音:斯大林发布命令,为卓娅报仇,抓到杀害卓娅的德军第197步兵师官兵要全部枪毙,一个不留!(大意)这时候影院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场景撼动人心……对中国人民来说,卓娅和他的弟弟舒拉就像是自己的家人那样熟悉,就像是自己国家的英雄那样受到尊崇。    

英雄是不死的。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么洵译,青年出版社,195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9 10:32:14编辑过] 


4/吹笛:这里边的口气太轻松、太轻松了

以下是引用幽篁在2007-9-19 10:35:00的发言:
为什么博客里的这篇文章没用这么“诱人”的名字?

我也是刚才在博客看到老木匠的文字。好的不说了,我却以为这名字很不好,大不如博客的。送上祭坛的少女,是谁把他送上祭坛的,是希特勒?还是卫国战争?祭坛,祭谁?是为了祭斯大林的虚名?还是在非常时期以死亡来鼓舞士气?

老木匠文字中有一段唤醒古代少女祭血的集体无意识的类比,这个很令人信服。但在苏联卫国战时的这种文学宣传上我以为是一个成功。少女的死亡比一个士兵的死亡更能唤起百倍的力量,有什么不好呢?少女之死,古今性质大不一样。一个是被绑祭,一个是为了民族国家的自觉奉献(我不以为卓娅是主动寻死的,而是希特勒要杀了她),后来纪念,卓娅本身完全佩。为了反侵略战争鼓舞精神的需要,宣传卓娅的壮烈死亡,完全正义。

所以,并不存在“送上祭坛”的问题。换言之,老木匠认为卓娅是被人“送”上“祭坛”的视角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我以为在于无意中中了今天“颠覆历史”之时尚风气的毒。一个东西能够被颠覆,里面一定埋有喜剧、滑稽剧、闹剧的东西,即里面有把虚伪包装成高尚的东西。问,这些在卓娅的故事有吗?!卓娅虚伪吗?“包装”虚假吗?她不崇高吗?从老木匠提供的资料看,丝毫没有。所以,斯大林独裁,不等于斯大林时代都虚伪。否则,如何论证历史是凭什么从斯大林的黑暗走向揭露斯大林的光明的呢?尽管有反复。所以说那个时代尽管权力集团充斥着虚伪——或者说在任何原因导致的充斥着虚伪的满长时代——人性、韧性和正义性总还是藏在民间、藏在个人中的。卓娅的事迹无论从事实,从背景,从历史看都不应该被挑剔的。

但老木匠文字一段话中的一个词,我以为是太过分超脱的。超脱得把自己拔离了地面。我在老木匠博客的评论是——

这书我小时也读过,老木匠回顾很有童年味道。只是后来回看书及其背后,个人认为有的判断稍稍苛刻,眼光趣味流于赶当下“颠覆成时尚”的味道。比如——

“过即使从《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里一些材料来看,卓娅被捕的时候没有穿任何军服、佩戴有任何标志。她执行的不是狙击德军,而是纵火任务。按照二战时期通行的战争法,在敌军后方从事敌对破坏、武装活动而没有军服或标志的,就算是间谍或是恐怖分子,不能享受战俘待遇,可以按照军事法庭判决死刑。”

谁能够证明卓娅的赴死,没有抱着对侵略者杀人越货的复仇决心呢?不是主动请缨的呢?是的,她毕竟才16岁,还不到年龄;她原本该恋爱、结婚生孩子,像鲜花一样开放。但被吊死在死刑台上是谁造成的呢?难道不怪纳粹,而要怪俄罗斯吗?俄罗斯不是靠二战死亡之最才得以保全吗?想一想犹太人为什么要拼死复国......仅从当下的眼光看故事,是不是太轻松了一些?不能因为他是斯大林时代的英雄,她就不是一个英雄。

刚才回头老木匠的博客复制我的评论,看到老木匠的回帖。现在我更可以肯定说:“可以按照军事法庭判决死刑”,这里边的口气太轻松、太轻松了。 


5/老木匠:吹笛所言,让人匪夷所思。

首先,“可以”是当时国际法允许的意思,这在前后文关系里一目了然,这么可能理解为是我的主观观念上卓娅可杀?吹笛是否文革时代大批判断章取义无限上纲的习惯发作了?要陷我一个反动冷血的罪名?

其次,颠覆历史之说,我就是学历史、现在也搞历史分支的。历史并不是一部对与错、正义与反动、进步与腐朽的翻烙饼,对于历史现象进行不断分析评析,是历史学者的当然职责,从来没有什么“历史”是可以一锤定音,永不翻案的,尤其是对于一个百般遮掩真相的时代。有了新的材料当然就可以重新诠释,重新评论。

再次,即使是正义的战争,也有战争的限度,卓娅等青年的牺牲是没有价值的,超越了战争的限度的,我已经说得很清楚,即使是苏联当局自己也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极其严重——预先把未来的兵源给消耗掉了,所以后来就不再采用此类办法。这与卓娅本身的英雄行为没有关系,我说的是她的组织派遣者的失策(假如不是犯罪的话),这也应该是从这个短短的帖子里可以看出来,怎么可能理解为是我谴责、否定的是卓娅本人?一个与我同日出生、我从小崇拜的少女英雄? 


6/幽篁:[转贴]震撼 卓娅被害全程(图)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一个17岁的女中学生参加了游击队。她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被德寇绞死。后被追认为苏联英雄。她的名字叫卓娅。

卓娅生于1923年9月13日。她16岁那年,就光荣地加入苏联共青团。1941年卓娅从10年制学校毕业了。就在举行毕业晚会的第二天,德国法西斯突然侵入苏联。

卓娅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立即投入战斗。她被派到敌人后方进行游击活动。

1941年11月,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她不幸被俘了。

(图片:)

可爱的桌娅,走赴刑场  

最后看一眼父老乡亲  

行刑  

她左边的乳房已经被德国人割去  

另一名不知名的女英雄,与桌娅同时遇难

敌人开始审讯她。敌人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丹娘”。“丹娘”是十月革命时期著名的女英雄的名字,敌人当然知道。敌人问她游击队在哪里?有多少人……问来问去,所得到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不告诉你”,“我不说”。敌人本以为这个女孩子是容易对付的。谁知道却格外坚强。敌人被激怒了,四个敌人轮流用鞭子抽打她。卓娅心里想,在敌人面前决不能示弱,不论敌人怎么打,决不吭一声。敌人的鞭子在空中挥舞,像雨点般似地落在卓娅的身上、头上、脸上、手上鲜血直流,但她没叫一声痛,昂着头,怒视着敌人。

敌人对卓娅毫无办法,决定将她绞死。当敌人把她带到绞刑架前,将绞索套到她的脖子上的时候,她高声呼喊说:“你们现在绞死我,可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两万万人,会有人替我报仇的。胜利必将是属于我们的!”

卓娅被绞死了,她只活了18岁,但是,她的名字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政府追认卓娅为“苏联英雄”。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转自:http://fun.china.com/zh_cn/fashion/gz/ht/11016983/20040408/11661820.html


7/幽篁:[转贴]“卓娅之死”组照从何而来  

       这是一组记录二战时期苏联女英雄卓娅从容赴死、被押送刑场、向围观群众慷慨陈词、最后被德国士兵绞死、尸体悬挂一个月、德军逃跑前划断绳子、用刺刀凌辱尸体等内容的照片。其真实程度令人窒息。是什么人拍摄了这组照片?记者近日在卓娅母校201中学找到了答案。 

在201中学,有个专为卓娅和舒拉设立的纪念室,里面存放着许多珍贵资料。纪念室管理员告诉记者,卓娅和舒拉都是201中学学生,姐弟年龄相差两岁,但在同班读书。卓娅喜欢文学,舒拉喜欢画油画。就在卓娅刚修完九年级之际,苏德战争爆发了。卓娅报名参军后,在一次放火烧敌人电话线时被捕。她经受了德寇的严刑拷打,未泄露任何秘密。当卓娅被处以绞刑时,胸前悬挂着德俄双文的“纵火犯”字样,“卓娅之死”组图正是从这一刻起拍摄的。管理员告诉我们,这些珍贵的照片全部出自一个德国军官之手,后来这个德国军官被苏联红军击毙,这组珍贵照片也被缴获。 

管理员告诉我们,舒拉参军后当坦克手,当红军打到德国国土时,舒拉已成为领导5辆坦克的组长。在一次战役中,作为指挥官的他由于需要不断探出头去观察敌情,不幸被敌人打死。和卓娅一样,他也获得“苏联英雄勋章”。(《北京青年报》5.9 谭克华 石雨等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2 1:58:17编辑过]


TAG: 名字

引用 删除 ff   /   2010-04-05 01:44:45
斯大林第0428训令纯属捏造,内容也禁不起推敲。6岁小孩就能记得这么详细?该段内容也是不真实的。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