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倾听沉默——周国平

让我们学会倾听沉默——  
     因为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倾听沉默,就是倾听永恒之歌。 因为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  
                                          2  
       当少男少女由两小无猜的嬉笑转入羞怯的沉默时,最初的爱情来临了。  
       当诗人由热情奔放的高歌转入忧郁的沉默时,真正的灵感来临了。  
沉默是神的来临的永恒仪式。  
                                          3  
       在两性亲昵中,从温言细语到甜言蜜语到花言巧语,语言愈夸张,爱情愈稀薄。达到了顶点,便会发生一个转折,双方恶言相向,爱变成了恨。  
       真实的感情往往找不到语言,真正的两心契合也不需要语言,谓之默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不独爱情如此。  
                                      4  
        世上一切重大的事情,包括阴谋与爱情,诞生与死亡,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  
        在家庭中,夫妇吵嘴并不可怕,倘若相对无言,你就要留心了。  
        在社会上,风潮迭起并不可怕,倘若万马齐喑,你就要留心了。  
        艾略特说,世界并非在惊天动地的“砰”的一声中,而是在几乎听不见的“哧”的一声中完结的。末日的来临往往悄无声息。死神喜欢蹑行,当我们听见它的脚步声时,我们甚至来不及停住唇上的生命之歌,就和它打了照面。  
当然,真正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诞生也是在沉默中酝酿的。广告造就不了文豪。哪个自爱并且爱孩子的母亲会在分娩前频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  
                                      5  
        在最深重的苦难中,没有呻吟,没有哭泣。沉默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  
        在最可怕的屈辱中,没有诅咒,没有叹息。沉默是复仇者最高的轻蔑。  
      
                                      6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沉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  
                                       7  
        沉默是语言之母,一切原创的、伟大的语言皆孕育于沉默。但语言自身又会繁殖语言,与沉默所隔的世代越来越久远,其品质也越来越蜕化。  
        还有比一切语言更伟大的真理,沉默把它们留给了自己。  
                                        8  
        我们的内心经历往往是沉默的。讲自己不是一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容易的事,它需要某种境遇和情绪的触发,一生难得有几回。那些喜欢讲自己的人多半是在讲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另一方面呢,我们无论讲什么,也总是在曲折地讲自己。  
                                         9  
        在社交场合我轻易不谈人生。只要一听到那些空洞的感叹,我就立即闭口。越是严肃的思想,深沉的情感,就越是难于诉诸语言。大音稀声。这里甚至有一种神圣的羞怯,使得一个人难于启齿说出自己最隐秘的思绪,因为它是在默默中受孕的,从来不为人所知,于是便像要当众展示私生子一样的难堪。  
                                         10  
        语言是存在的家。沉默是语言的家。饶舌者扼杀沉默,败坏语言,犯下了双重罪过。  
                                         11  
          话语是一种权力——这个时髦的命题使得那些爱说话的人欣喜若狂,他们越发爱说话了,在说话时还摆出了一副大权在握的架势。  
        我的趣味正相反。我的一贯信念是:沉默比话语更接近本质,美比权力更有价值。在这样的对比中,你们应该察觉我提出了一个相反的命题:沉默是一种美。  
                                          12  
           自己对自己说话的需要。谁在说?谁在听?有时候是灵魂在说,上帝在听。有时候是上帝在说,灵魂在听。自己对自己说话——这是灵魂与上帝之间的交流,在此场合之外,既没有灵魂,也没有上帝。  
        如果生活只是对他人说话和听他人说话,神圣性就荡然无存。  
        所以,我怀疑现代哲学中的一切时髦的对话理论,更不必说现代媒体上的一切时髦的对话表演了。  
                                          13  
           沉默就是不说,但不说的原因有种种,例如:因为不让说而不说,那是顺从或者愤懑;因为不敢说而不说,那是畏怯或者怨恨;因为不便说而不说,那是礼貌或者虚伪;因为不该说而不说,那是审慎或者世故;因为不必说而不说,那是默契或者隔膜;因为不屑说而不说,那是骄傲或者超脱。这些都还不是与语言相对立的意义上的沉默,因为心中已经有了话,有了语言,只是不说出来罢了。倘若是因为不可说而不说,那至深之物不能浮现为语言,那至高之物不能下降为语言,或许便是所谓存在的沉默了吧。  
                                          14  
        沉默是一口井,这井里可能藏着珠宝,也可能一无所有。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一个爱唠叨的理发师给马其顿王理发,问他喜欢什么发型,马其顿王答道:“沉默型”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素来怕听人唠叨,尤其是有学问的唠叨,遇见那些满腹才学关不住的大才子,我就不禁想起这位理发师来,并且很想效法马其顿王告诉他们,我最喜欢的学问是‘沉默学’。

     无论会议上,还是闲谈中,听人文采飞扬地发表老生常谈,激情满怀地说些妇孺皆知的话,我就惊诧不已,简直还有点嫉妒:这位先生(往往是先生)的自我感觉何以这样好呢?据说讲演术的第一秘诀是自信,一自信,就自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起来了,可是,自信总该以自知为基础吧?不对,我还是太迂了。毋宁说,天下的自信多半是盲目的。唯基盲目,才有那一份化腐朽为神奇的自信,敢于以创始人的口吻宣说陈词滥调,以发明家的身份公布道听途说。

      可惜的是,我始终无法拥有这样的自信。话未出口,自己就怀疑其它的价值链。于是嗫噓欲止,言不成句,更谈何出口成章。对我来说,谎言重复10遍未必成真理,真理重复10遍(无需10遍)就肯定成为废话。人在世上,说废话本属难免,因为创新总是极稀少的,能够把废话说明漂亮,岂不是一种才能?若不准说废话,人世就会沉寂如坟墓。我知道自己的挑剔和敏感实在有悖常理,无奈改不掉,只好不改。不但不改,还要把它合理化,于自卑中求另一种自信。

      好在这方面不上贤哲之言,足可供我自勉。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就说过:“多说话并不表明有才智。”人有两只耳朵,只有一张嘴,一位古罗马哲人从中揣摩出来造物主的意图:让我们多听少说。孔子主张“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这是众所周知的了。明朝的李笠翁也认为:智拙于言谈,善谈者罕是智者。当然沉默寡言未必是智慧的征兆,世上有的是故作深沉者或天性木讷者,我也难逃此嫌。但是。我却信其反命题是成立的:夸夸其谈者必无智慧。

     曾经读到一则幽默,大意是某人参加会议,一言不发,之后,一位评论家对他说:如果你蠢,你做得很聪明;如果你聪明,你做的很蠢。”当时觉得这说法很机智,意思也是明白的。蠢人因沉默而未暴露其蠢,所以聪明;聪明人因沉默而未表现其聪明,所以蠢。仔细琢磨,发现不然。聪明人必须表现自己的聪明吗?聪明人非说话不可吗?聪明人一定要有话可说吗?再也没有比听聪明人无话可说时偏要连篇累牍地说聪明的废话更让我厌烦的人,在我眼中,此时他不但做得很蠢,而且他本人也成了天下最蠢的一个家伙。如果我自己身不由己地被置于一种无话可说却又必须说话的场合,那真是天大的灾难,老天饶了我吧!

      公平地说,那种仅仅出于表现欲而夸夸其谈的人毕竟还不失为天真。今日之聪明人已经不满足于无利可图的虚荣,他们要大张旗鼓地推销自己,力求卖个好价钱。于是我们接连看到,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俗不可耐的小说跃居畅销书目的榜首,尚未开拍的电视剧先声夺人闹得天下沸沸扬扬。在这一片叫卖声中,我常常想起甘地的话:“沉默是信奉真理人精神训练之一。”我还想起吉辛的话:“人世愈来愈吵闹,我不愿再增长着的喧嚣中加上一份,单凭了我的沉默,我也向一切人奉献了一种好处。”这两位圣者都是羞于言谈的人,看来绝非偶然。当然沉默者未免寂寞,可那又有什么?说到底,一切伟大的诞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广告造就不了文豪。哪个自爱并且爱孩子的母亲会在分娩前频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

       种种热闹一时的吹嘘和喝彩,终是虚声浮名。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世界无边无际,有声的世界只是一小部分。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懂得沉默价值的人却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如同纪伯伦新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唱诗班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

       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更懂得怎样说话。

       世有声学·语言学·音韵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大众传播学·唯独没有沉默学。这就对了,沉默怎么能教呢?所以,仅存此‘导言’一篇,‘正论’则理所当然地永远付诸阙如了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我有一个偏见,不知对否:凡是喜欢周国平的,智力上都处于婴儿状态。
本帖最后由 sunchuanzhao 于 2010-10-10 07:33 编辑
我有一个偏见,不知对否:凡是喜欢周国平的,智力上都处于婴儿状态。
小玉 发表于 2010-10-10 02:45
中国人思维方式不善于把具体事物概括成抽象的哲理、也不善于抽象的创造,所以周国平略带抽象的外衣的文字,对力图摆脱纯感性读物的读者有相当吸引力,被认为是有哲理“秀气”文字。另外正因为国人这种思维特征,大家都畏避西方经典读物,读起来感到费力、难懂——即使中译本也很难读下去。小玉因为克服了这一难关,习惯了西方经典,所以对周国平小姐碧玉式、用半西式抽象文字叙述平庸生活感受的文字感到浅显。

中国读者对西方各学科经典、现代大师的著作不感兴趣,懒得使自己痛苦、,宁可读这一领域中国二传手的转述,也是这个原因。

周国平的著作,我不完全否定,周阅读量不少、阅读的书也够档次的
中国人思维方式不善于把具体事物概括成抽象的哲理、也不善于抽象的创造,所以周国平略带抽象的外衣的文字,对力图摆脱纯感性读物的读者有相当吸引力,被认为是有哲理“秀气”文字。另外正因为国人这种思维特征, ...
sunchuanzhao 发表于 2010-10-10 07:32
分析的是。
……                ……
  1. 周国平的著作,我不完全否定,周阅读量不少、阅读的书也够档次的
复制代码
呵呵, 这可不意味着周国平本人就有档次,虽然小玉同学稍许绝对了些,但周国平文章中所表达的智慧,怎么也没超过幼儿园的水平。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周国平的著作,我不完全否定,周阅读量不少、阅读的书也够档次的呵呵, 这可不意味着周国平本人就有档次,虽然小玉同学稍许绝对了些,但周国平文章中所表达的智慧,怎么也没超过幼儿园的水平。


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10-10-10 23:41
1,本人也许也属于不超过幼儿园水平,所以感到周阅读的东西够档次。2,在中国,阅读的东西够档次,相当的阅读量反映求知欲,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书店里有毒的废纸占90%,至于阅读转化为智慧是另一层次的事情。
,不要说档次了。3,与周享受同样荣誉和待遇的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阅读些什么呢?
周国平的著作,我不完全否定,周阅读量不少、阅读的书也够档次的呵呵, 这可不意味着周国平本人就有档次,虽然小玉同学稍许绝对了些,但周国平文章中所表达的智慧,怎么也没超过幼儿园的水平。


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10-10-10 23:41
老网是博屎水平。^_^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