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是以不危及救援人员安全为限的。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12-16 11:52
**

    那倒也不见得,“以不危及救援人员生命为限”,应理解为如“危及救援者生命”时,救援者可以不参加救援,不算怕死。
    就以九一一为例,那些救火队员恐吓怕无没有遵守这一“不危及……生命为限”的法则。

    再者,“以不危及生命为限”这一限制恐吓怕很难明确区分的,以此次黄山救援为例,民警不失足,也就不危及生命了。
其实走路也可以摔死,喝酒也会醉死,难怪我国有那么多的烈士了。。。

警察牺牲也不是学生希望的,另外,为公牺牲,为什么要学生赔偿,很多人思维好奇怪,难道警察比民工的死亡率更高吗?大家交那么多税干啥?就好 ...
renqiang9999 发表于 2010-12-17 09:32
**

    此次死亡的民警是“走路摔死”的,但他与真的“走路摔死”是有很大区别的,他是在救援途中出事的,这与“那么多烈士”里的许多是不同的。
    为公牺牲,当然不要受援者赔偿。但是,受援者是否应该表示一下感激之情?如死者家庭确实困难,受援者是否应该努力帮助(这帮助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一定就只是钱的)。
    中国有句话,叫“大恩不言谢”,从字面上说,与“小恩要谢”相对,确实是怪怪的。
http://blog.renren.com/blog/307078586/505699136

曝复旦18人冷漠之记者“淡淡esse香”曾“为骗子公司保驾护航”,其职业道德有待考



这是两条引爆事件炸药桶的微博————
     1、“下午,#张宁海#的遗体被搜寻出来,抬下山的时候,那18个复旦大学生,并
不是像报纸写的那样痛哭流涕。他们很平静。甚至连我们的采访都是追着问的,他们说
要回上海。一路跟到他们临行的车前,一个男学生过来说,不好意思,要上车了。接着
,把车门重重地关上。那一刻,有些东西比天气还冷。黄山,下雨了。”
     2、“整理素材,难以入眠。输入#张宁海#这个名字,想看看能搜出什么结果?一
个安徽的小伙子,为了搜救18名来黄山探险的复旦大学生,无辜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是,得到的是什么呢?下午采访时,复旦学生冷漠的样子让我心寒。他们甚至连张宁
海的追悼会都没参加,就匆匆回去了。”

      如何才称得上痛哭流涕?如何才是不平静?关门达到怎样的效果才是重重?要有
多么热情的接待才算不冷漠?走得多快才算匆匆?
     科学界没有严格标准来衡量,只有新闻记录者心中一把秤来比划。
     假设上述词语使用十分精当。
     那么,是否每一个才从险恶环境中解围,又经历了警察牺牲的大学生都能够从容接
受采访,对镜头侃侃而谈?
     是否复旦学子的返校是因为学校召回,家人担忧而不是害怕追究责任?追悼会在今
天,17号,事发五天后召开,此18人将参加,他们是否在此期间不应该返校?
     当然,一两条精简的微博包含不了这么多的信息,要砍掉一些旁枝末节。
     应当砍掉什么,留下些什么给公众看,只有新闻记录者心中一把秤来比划。

     我以小人之心度“淡淡ass香”之腹,假设她敏锐地捕捉到“复旦”“警察”“未
买票”这些词的新闻性,决心要把新闻做大,用某种口吻某些词汇来描绘一件事,那将
怎样?
     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并存在无数种可能之中,千里之外的我们无从考证。
     非常具有职业道德的记者也可能这样做,不过概率比较低,职业道德欠佳的记者也
可能不会这样做,不过概率比较低。



淡淡esse香      
     身份:陈燕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4级研究生07年硕士毕业
     我并不是有意要暴露其身份,对此表示歉意。虽然她在博客中也没有刻意隐去,07
年博文《毕业论文后记》开篇就是“师从芮必峰先生……”,我们是从这找到线索的,
其账号chenyan1221是其姓名与生日。


     下面是一条来自中国诚信企业协会官网的新闻(http://www.e-315.org/content.a
sp?Id=129)



                                                         安徽电视台记者陈燕为
骗子公司“保驾护航”
     (中国诚信企业协会信用工作委员4月16日电):中国诚信企业网2008年4月9日发
布了“合肥竞艺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经理曹世杰)盗用 ‘AAA信用企业’称号欺骗
消费者”的消息后,该公司经理曹世杰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冒充警察打电话漫骂信
用人员,最后竟通过非正常渠道请来安徽电视台记者陈燕当说客,共同导演了“安徽电
视台记者陈燕为骗子公司‘保驾护航’”这一幕荒唐的闹剧。
    合肥竞艺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自2007年起在曹世杰家中无照经营,并打着中国诚
信企业协会“AAA级信用企业”的称号对外承揽家庭室内装修业务。2008年4月1日我们接
到举报后,派信用人员去安徽向该公司询问情况,该公司经理曹世杰不仅不回答,还冒
充“邓警官”、“派出所人员”等通过电话大骂信用人员。
     4月9日,合肥竞艺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曹世杰领来了二名自称是安徽电视台
记者的人找到信用人员。当信用人员问及原因时,其中一名自称叫陈燕的记者(经新闻
出版署和广电部门查询无记者证)当着众多人的面就直接了当地说:“你们看给多少钱
?把“合肥竞艺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曝光消息”给撤下来。信用人员反复强调,合
肥竞艺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向消费者公开道歉并在网上撤掉非法处理的证书图片
方可将曝光消息撤下来。
     当信用人员要求该记者陈燕出据证件,陈燕拿出采访证用手握着,并用手掌将采访
证下部份档起来不给信用人员看,还抓破了一名信用师的手。
     当信用人员就记者陈燕为什么不对“证据确凿的失信公司曝光”时,该记者说得非
常有意思:“我们新闻媒体是为‘投诉者’保驾护航的,你们撤下来就算了,不然……
…。”语气之威胁、态度之嚣张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
     由于合肥竞艺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曹世杰拒绝向消费者公开道歉,所以信用
人员拒绝向中国诚信企业网申请撤下该公司的曝光消息。为尊重安徽电视台、尊重新闻
工作人员、尊重媒体记者,信用人员将“合肥竞艺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曹世杰盗
用‘AAA信用企业’称号欺骗消费者”的相关证据拷贝给了该女记者陈燕自带的U盘中,并
叫他带回单位给安徽电视台台长查看。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安徽电视台记者陈燕回单位后隐瞒事实真相,没有向台长汇
报真实情况,也没有将带回来的证据交给台长,违背良心说假话,没有证据乱报道,侮
辱、诽谤信用人员、中国诚信企业网以及安徽国普信用评价公司。
     安徽电视台记者陈燕为了某个人(领导)的利益,成了一个失信公司的说客,丧失
了一个新闻记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安徽电视台不将一个证据确凿“欺骗消费者”的失信公司曝光,反而编造虚假的点
评诽谤中国诚信企业协会、中国诚信企业网和信用人员,本身就是严重失信,违反了国
家新闻媒体信息发布相关规定!
      现今社会,如果全象安徽电视台记者(陈燕)那样都不讲诚信,中国诚信企业协
会还能帮消费者说话吗?今后还有谁敢站出来帮助消费者打击那些“骗人的公司”呢?
  
     请政府部门、信用机构、信用人员、律师、诚信企业、消费者、网友评论一下:
     ----中国诚信企业协会“打假”有错吗?
     ----骗子公司盗用“AAA信用企业”称号欺骗消费者,你们会同意吗?
     ----一个证据确凿“欺骗消费者”的失信公司,就凭他有靠山和关系,就可以歪曲
事实吗?
    “合肥竞艺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经理曹世杰)盗用‘AAA信用企业’称号欺骗
消费者”的消息曝光后,已经引起全国3000多家诚信企业的强烈反响,安徽电视台记者
陈燕为骗子公司“保驾护航”,更激起中国所有信用机构、信用工作者、信用专家、政
府部门和中国3亿消费者的强烈愤慨。
   中国诚信企业协会将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保留进一步向法庭起诉的权利。  

                                                                           中
国诚信企业协会信用工作委员会
                                                                             
2008年04月16日


     诚然,世界上没有必然可信的事物,不过按理说堂堂中国诚信企业协会的可信度应
该较寻常人更高。
     假设这条新闻属实,那么“淡淡esse香”的职业道德指数要有所减分。


三   
     在这场世人肆意围攻的,复旦人坚决护校的口水战中,能够全面客观经历全过程的
只有上帝,我们所有人都是接受各种信息,然后或保留自己观点或无意识起哄或别有用
心骂娘。
     在潮水般的信息中,这抢发出来的头两条微博所造成的先入为主的效果是很强大的

     当然,我不觉得18人完全无辜,只是我认为如今施加于复旦的攻击确实过于恶毒与
无逻辑,但是复旦人的反击也确实过于激烈与不理智。不过,在喧闹大环境中冷静确实
很难。
     然而,平心而论,如果去掉复旦二字,仅仅是普通驴友,同样的事情估计大家已经
忘了有四天了。

     再让我用最大的恶意来揣测陈燕记者,如果这个资历尚浅且并不特别讲究新闻真实
性的记者,急于在单位立大功坐稳位子,或仅仅是想弄点微博的转发量————
     那么大家是不是被耍了,复旦是不是被害了。

     当然,这只是很多可能性中的一种。陈燕记者也许痛改前非,勤恳工作,那么我在
这里再翻旧账戳烂伤疤就有些恶毒。
     当今,网络发达,人人说话,真相常被加了很多料,使其好看好吃,名动一时。
     谁知道呢?
     谁在乎呢?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12日下午,18名来自上海的大学生游客在安徽黄山风景区迷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紧张搜救,13日上午,18名大学生成功获救。民警张宁海在搜救过程中不幸牺牲。

核心对话 复旦新闻中心主任方明:复旦从没有想过要去控制舆论

记者:网上不少言论称复旦学生冷漠,事发当天就离开了。

方明: 之所以当天离开,是上海市有关部门和复旦大学商量以后,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当时还特地根据学生的要求延后了回程时间,等到牺牲民警的遗体被运下山,学生们见了最后一面才离开的,后来没去灵堂拜祭,是因为当时还没有设灵堂。

记者:网上讨论的“媒体控制论”和“夺权论”,您如何看待?

方明:登山协会同学的言论,我相信是一时的、无心的,不过学校方面认为很不妥当,这种说法不代表绝大多数当事的学生。

“媒体控制论”并不是复旦校方的说法,只是有学生在网络上评价我们的工作,认为我们这次危机公关做得不好,复旦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控制舆论。

记者:这次事件发生后学校会去整顿登山协会和户外运动吗?

方明:我们能做的是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包括生命意识、生存技巧和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也会对户外活动加强管理,比如创造机会让学生接受一些专业性的训练,丰富他们策划活动的经验,以及加强风险评估的能力。另外就是无论是学生集体组织,还是个体参加的活动,必须向学校报备。

记者:这次学生没有向学校报告,会不会因此受处理?

方明:目前讲处理还为时尚早,现在我们关心的是每一位学生能平平安安地从这次事件中走出来。现在网上有很多言论说学生保持沉默,这个是我们根据心理专家的建议,希望他们有个心理平复期,不希望他们出来以后去回忆当时的很多细节,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心理恢复。至于惩罚什么的还是后面的事情。

记者:是否给这些学生一些建议?

方明:他们也在商量怎么去为牺牲民警家属做点什么,我们建议他们思考得相对成熟了以后再做,他们将来会用行动去证明的,我们要给他们机会。

今天上午9点半,因营救18名上海“驴友”而殉职的安徽民警张宁海的追悼会将在黄山殡仪馆举行。与此同时,在数百公里之外的上海复旦大学,张宁海的追思会也将同步举行,复旦学生将用自己的传统方式纪念这位不幸遇难的年轻警察。

与此同时,网络上关于此事的讨论也在逐渐深入,不少网民质疑获救的复旦学生对于牺牲的民警冷漠且发表了不当言论。面对质疑,获救的学生一直保持了沉默。昨日,复旦毕业生、18人的领队侯盼在短信中对记者表示,将会在今天的追悼会后有说明会,公布团体的道歉和事故报告。而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方明则在电话中表示,希望学生们将来用行动去证明,外界要给他们机会。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