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有广告嫌疑,考虑跟贴众多,暂且留之。
提醒各方理性发言。
我对蒿甲醚产生了兴趣,从主贴里看,蒿甲醚能在短期内使人体呈弱碱性。我有痛风,如果是弱碱性体质就不会得痛风。
28# 老程
在博客怎么讲,在博客里做广告,都是很私人的行为,但是在一个明言禁止各类广告和变相广告的论坛,把明显具有广告性质的文字照搬过来,就是涉嫌广告的行为,相关人士应该自律,不要以为自己有公益心,而不是公害心,就可以违反论坛的章程。
今天,我就是高瑜
32# 老程

老程大哥,别信什么酸碱体质,请看这个帖子。

………………………………………………………………………………………………
人体“酸碱体质说”是一条流传甚广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是由“酸性体质”造成的,因其迎合了部分人对待饮食和健康的某种心理,加上一些保健品商贩的推波助澜,经过反复的传播和再加工,俨然成为一条流行的“医学常识”。搜索有关体液酸碱性的文章,几乎全部为这方面的内容。但现代医学其实没有“酸碱性体质”一说,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伪科学理论。

  “食物调节人体酸碱度”没有根据

  传播“酸碱体质说”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利益,这一“理论”反复被提起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推销自己的商品。农夫山泉、螺旋藻等商品都炒作过自身的“弱碱性”,声称通过饮用或服用就可以平衡体内的酸碱性。事实上,食物区分酸碱性毫无意义,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也不会因为某种食品发生明显的改变。

  1.不同体液有不同酸碱度,无一能直接等同于体质酸碱性

  人体体液有很多种,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分泌的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酸、肠液、胆汁等)、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等都属于体液。不同体液各有各的酸碱度,且相差很大。胃酸的PH值在1到2之间,而血液的PH值可以达到7.45。即便是同一种体液,由于环境的不同,自身酸碱度也会存在一定的浮动范围。例如正常的尿液PH值就在5.0到7.0之间,其酸碱度会受到所吃食物的影响,吃肉、蛋、奶时,pH值会偏低一些;吃蔬菜、水果则会相对偏高一些。但尿液的酸碱度是肾脏“调节”的结果,而且作为被隔离在膀胱中的排泄物,不会影响到人体的机能。

  2.科学上没有“酸碱体质说”这一提法

  因此,以某一种体液在某一时刻的酸碱度来衡量所谓体质的酸碱性是不科学的。“酸碱体质说”传播过程中,将体液或等同于血液,或等同于尿液,或等同于唾液,或不加区分笼统地称为人体体液,是典型的伪科学言论。国际上常规的人体环境检测方法主要从静脉血、尿液、体内碱贮备和二氧化碳结合率四个方面进行测试,单凭PH值来看人体的酸碱性同样不科学。

  3.食物酸碱性划分是伪科学,同一种食物会分别产生酸、碱性代谢

  “酸碱体质说”会简单地将食物区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划分理由是根据食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但实际上一种食物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它们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之后,也会产生多种不同化学性质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随意指定一种代谢产物来认定原来食物的酸碱性属于想当然,这样的划分方式有时会自相矛盾,导致同一种食物既被认为是“酸性食物”,又被认为是“碱性食物”,难以自圆其说。

  4.人体内酸碱永远处于平衡状态,无法通过饮食调节

  事实上,人体的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和呼吸系统都能够精密地控制酸碱平衡,同时血液中有各类缓冲物质,它们组成了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在正常人体内,酸和碱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比如不论是什么食物,吃到胃里都会变成酸性的,因为胃酸是含0.2~0.4%盐酸的强酸。当食物从胃进入肠道,又会被碱性的肠液影响,变成碱性的。酸碱度不同的食物无法改变人体体液的酸碱度。

  5.所谓的“碱性食品”能保健并非因为其“碱性”

  被“酸碱体质说”推崇的蔬菜、水果等“碱性食品”,之所以对一些慢性疾病有预防作用,主要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所谓碱性的作用。如果按照“酸碱体质说”的饮食观念,纠正“酸性体质”靠每天饮用苏打水就可以解决问题,完全不用大费周折去吃各种“碱性食品”———事实上,即便是苏打水,对人体体液酸碱度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健康的饮食应该是均衡的饮食,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的食物,都应该适量地合理地摄取,而不必在意什么酸碱性。

  人体的酸碱度与疾病发生无关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酸碱失衡并不容易发生。一味追求人体环境的碱性反而不可取,很多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环境都是偏碱性的,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伪科学在传播过程中常常加入一些夸大其词的元素,比如酸性体质易致癌的传言,使得人们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心理,放松对谣言的戒备,从而大行其道。

  1.肿瘤有众多诱发因素,唯独不包括“体液变酸”

  “酸性体质导致肿瘤”是“酸碱体质说”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肿瘤有很多种,每种肿瘤的诱发因素都不同,公认的致癌因素很多,到目前为止,医学上并没有人体酸碱性和肿瘤诱因有关的这个说法。肿瘤是各种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不是一个酸性食物就能诱发的。

  2.肿瘤可能导致身体周边微环境变酸,但反之不成立

  并不是“酸性体质”这个“恶因”诱发了肿瘤,而需要将因果对倒过来,肿瘤的生长会导致实体瘤周边的微环境变酸。
  科学研究发现,实体肿瘤周围微环境的pH值的确比正常组织和器官要低。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使得肿瘤组织周边的组织液pH值降低。此外肿瘤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只局限于肿瘤组织周边的微环境,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实体肿瘤会导致整个身体的体液都“变酸”。

  3.其他酸碱中毒多由疾病导致,非因体液过酸过碱致病

  至于“理论”中提及的其他症状与酸碱失衡是否有关呢?健康人的血液PH值在7.35到7.45之间。当血液pH值低于7.35,已经属于酸中毒了,是需要治疗的严重疾病。酸中毒一般是某种疾病的并发症,病因也复杂多样。比如代谢性酸中毒可由腹膜炎、休克、高热、腹泻、肠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引起,而呼吸性酸中毒则可由脑膜炎、血栓、脊髓灰质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广泛性肺疾病引起。
  反之,如果血液的PH值高于7.45,则是碱中毒,同样是需要治疗的严重疾病。所以并不是“碱性体质”就是好的。酸碱中毒多由疾病导致,而非因为体液过酸过碱导致疾病,也不可能通过进食普通食物改变体液的酸碱性。

  谎言经不起仔细推敲

  单一的膳食结构、缺乏锻炼、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包括遗传等等,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同时人体有着严格精密的自我调控机制,这些都远非一个“酸碱性体质”能够轻易解释的,试图通过食补药补来强身健体,本身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偷懒行为。
  “酸碱体质说”如其他谣言一样,是在谎言中揉捏进一些似是而非的真实医学用语,以此来提高其可信度,但谎言终究只是谎言,经不起仔细的推敲。
http://news.163.com/11/0119/17/6QPDTEKI00014JHT.html
口腔的酸碱度好像有点道理。

偏酸性的口腔容易蛀牙,但是不容易长牙结石。偏碱性的口腔不容易蛀牙,但是容易长牙结石。
本帖最后由 陆东洋西 于 2011-1-30 16:30 编辑

很热闹的帖子。相聚此处都是有缘,也不想貌似公正,谈一些个人感想。
1,金老医生的帖子,看上去确实有广告的嫌疑,因为明确注明了商品的信息、价格、购买方法等,与一般网上的商品信息有类似之处。梦游者的质疑确实并非空穴来风,另外,也许他有些管理职责故不得不如此。
2,但是金老医生的帖子里有不少有益的医疗信息,我也觉得很有帮助,经过金老医生这番争辩,我宁愿相信金老医生是出于好心,将相关信息一股脑儿提供出来,以便大家了解——对于身边有癌症病人的人来说,不啻是佳音。但是这类病患者往往“病急乱投医”,有关信息尤其需要安全可靠,否则不免“雪上加霜”。前述所谓“宁愿”,在两种可能性都存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只能象法律上的“无罪预设”。
3,梦游者当初由于“嫉恶如仇”,因此也许语言显得有些过激。但是金老医生的“反击”,也够火药味。如果平和一些,也未必一定要如此这般剑拔弩张。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人的气性不见面往往无法识别,现实生活中梦游者是一个“谦谦君子”(超过本人——有借机自夸的嫌疑,希望“无罪预设”),如果双方都让一步,吵架也许是相识的契机。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34# 猪头猪智慧
谢谢版主,看来有智慧是不假。
本帖最后由 陆东洋西 于 2011-1-30 17:51 编辑
我对蒿甲醚产生了兴趣,从主贴里看,蒿甲醚能在短期内使人体呈弱碱性。我有痛风,如果是弱碱性体质就不会得痛风。
老程 发表于 2011-1-30 14:01
听同事曾经说起经常用热开水泡山楂片喝,可以减轻病状,不妨一试。本人有一次身体检查,也略高于正常指标,也常饮用。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38# 陆东洋西
谢谢!我知道,可我总坚持不了太久。
本版主根据《燕谈规章之网友守则》三“不得发布各种类型的商业广告或明显具有商业广告功能的信息”条款,考虑到本帖有一定的讨论价值,不做删除处理,故请金枫吟先生编辑一下帖子,将相关地址、电话删掉或者用XXX代替,免去广告嫌疑。
你又混帐了!

吾非此新药的营销者,与他们无任何联系,且宜昌此地尚无此特新药品上市,我如何要在这网站人数有限、网页内容完全与包括医药在内的各类商品营销毫无关联的论坛上作此药物广告?

你想倒打一耙,不怕弄巧成拙——进一步暴露了你不学无术而又厚颜无耻的嘴脸?俗话道:“屎不臭挑着臭”,奉劝你别再让自己继续卖力地大出洋相的了!...
金枫吟 发表于 2011-1-30 13:15
金先生这样发言就过火了,争辩归争辩,开口骂人或者恶语伤人,这就不是争辩了,而是人生攻击。
俺是灭绝师太
猪头兄第40楼的处理建议,相当棒!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本版主根据《燕谈规章之网友守则》三“不得发布各种类型的商业广告或明显具有商业广告功能的信息”条款,考虑到本帖有一定的讨论价值,不做删除处理,故请金枫吟先生编辑一下帖子,将相关地址、电话删掉或者用XXX代替 ...
猪头猪智慧 发表于 2011-1-30 21:00
已按版主要求删去原帖中地址与联系电话。
回梦游人:这个金老先生来燕谈也有点日子了,照片也上了,他的帖子早有过一次争论了,卓立为此事也说了一些话了,他就那个脾气,熟人了,所以,胳膊之说也不成立了,金老先生算是村里一个蒙古郎中,他要装一点全科专家,往电线杆贴一点广告,也没有办法,此话虽然两面不讨好,但是,一个村庄大致是这种地形地貌了。
参加交流
呵呵,没有办法也不能拿章程和守则开玩笑,巨同情也还有一个自己也是一个版主的问题。在涉及违反规矩的问题上,胳膊朝违反者方向弯,我管不着,说这条胳膊弯的问题不成立,倒是要商榷的。
今天,我就是高瑜
转贴有广告嫌疑,考虑跟贴众多,暂且留之。提醒各方理性发言。猪头猪智慧 发表于 2011-1-30 13:58
对版主的此项合理要求本人服从并执行

另外,本人认为有必要就此作一些必要的文字说明,顺《燕谈》的领导层提出一些希望,对全体坛友说几句心里话。



(详见在《版务大厅》里刚刚贴发出来的本人之《公告》 。)
本帖最后由 金枫吟 于 2011-2-1 09:12 编辑
金先生这样发言就过火了,争辩归争辩,开口骂人或者恶语伤人,这就不是争辩了,而是人生攻击。金秋 发表于 2011-1-30 21:28
金秋女士对我在前面批驳“梦游人“的之一张跟帖有她的看法.

现为作一必要澄清,特将此帖全部文字内容在此复述如下:
“你又混帐了! 吾非此新药的营销者,与他们无任何联系,且宜昌此地尚无此特新药品上市,我如何要在这网站人数有限、网页内容完全与包括医药在内的各类商品营销毫无关联的论坛上作此药物广告?
你想倒打一耙,不怕弄巧成拙!?——进一步暴露了你不学无术而又厚颜无耻的嘴脸?俗话道:屎不臭挑着臭,奉劝你别再让自己继续卖力地大出洋相的了!...

回金女士:此段文字在语气上是重了点,但并非是谩骂之语。这里所谓的“混帐”——指的是"梦游人"的苛责不合起码的逻辑思维规则,胡言乱语地给网友戴帽子、打棍子,妄图以此来为自己文过饰非。
本帖最后由 金枫吟 于 2011-2-1 11:43 编辑
回梦游人:这个金老先生来燕谈也有点日子了,照片也上了,他的帖子早有过一次争论了,卓立为此事也说了一些话了,他就那个脾气,熟人了,所以,胳膊之说也不成立了,金老先生算是村里一个蒙古郎中,他要装一点全科专 ...菜农 发表于 2011-1-31 12:52
金枫吟回本坛德高望重的菜农先生:

显然你是这位“梦游人”的老知音了,你的此番教导可使他原有的认识水平大大地提高提高或莫如说是得以从质的方面升华升华了。

对我金枫吟而言,你则是以具有至高无上权威与权力的大法官之身份行为下了明白无疑的判决书了。

菜农先生:你看,对我这样的在《燕谈》上出现的(本人来《燕谈》确实“也有点日子了”)、有损本论坛“地容地貌”的老朽人物是否该向总坛主建议及早填满或铲平了为好呢 !?
转贴有广告嫌疑,考虑跟贴众多,暂且留之。提醒各方理性发言。猪头猪智慧 发表于 2011-1-30 13:58
因版主先生拒收本人所发短消息,故而现在此处将原本是短消息的以下内容公布于此:

版主先生:衷心祝愿您新春佳节欢乐、阖府吉祥!
另,鄙人的那个引起颇多争议的那个帖子,我已按照你的建议执行了,请查核。
又:吾今日凌晨起床后,分别在《版务大厅》与《燕谈茶楼》上贴发了一则《公告》与多则回帖。为避免误会,我想特别地向您打声招呼——这些并非吾一时意气用事而发发牢骚、说说怪话。
真心企望咱们《燕谈》园地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鸟朝风的大好园地。
本帖最后由 金枫吟 于 2011-2-1 11:48 编辑
i挺金医生的主贴!我看后认为金医生发帖是出于公益心,看不出他是在做广告。再说,看看这贴的点击量,即便是是广告也没多大效用。
金医生在燕谈不时会和网友争执几句,从他的言语看,他是一个很认真的人。他从医多 ...老程 发表于 2011-1-30 13:10
并非因为网友老程挺了我,我就要在此回帖来特别地表示感谢。

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吾毕竟有40余年的临床生涯,多少积聚有相对来说比较全面的内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以及一部分他科的知识。我怎敢在网上恣意胡乱地发言,哪怕是转帖也得替网友们,尤其是不谙医学的朋友们着想着想吧。

对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与病理机制学说,我也作过一些学习与研究,多少有些了解。沈善增先生就肿瘤发病及预后与病人免疫机制异常有关的分析讨论是比较有科学依据,也比较符合逻辑与事实客观情况的,我欣赏的也正是此点。尤其是沈先生毕竟系一肥医界人士,能有此认识是令我感佩的。更有他的人文情怀最最让我崇敬。

至于他讲的可能与酸碱平衡调节有关,我基本上不能同意,但我已经说过此文并非专业学术论文性质的普通网文,所以对其可能有的一些瑕疵,我以为似乎可以不必特别地加以纠正。
金医生的动机是非常好的,毕竟是为了大家着想

我认为有些帖子要特殊对待,不应该直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