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漫谈清流误国

本帖最后由 宇航 于 2012-3-14 09:38 编辑

  漫谈清流误国
  
  很奇怪,清流本来是一个褒义词,意思是一些忧国忧民的士人或知识分子,不满朝政的腐败,不满人心的不古,不满社会道德的沦丧,而站出来抨击时政,攻击朝臣,议论社会腐败政治和风气,这本来是好事情,可是,为什么会有一个清流误国的结论呢?
  清流派在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不仅仅是清代有,在明代也有,在宋代也有,在汉代也有,但清流派在清末的时候,慢慢就从比较正面的形象,变成了负面的形象,这又是为何?
  另外,中国在民国的时候是否也有清流派?在1949年以后是否也有清流派?在1979年之后,是否也有清流派?在1989年以后是否也有清流派?这都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在清流派的历史上,最有意思的是晚清的时候了,那个时候,无论在朝廷还是在地方,都出现了一批清流人士,他们也是如同历史上的清流士人一样,以抨击时政,抨击朝臣,抨击社会腐败和道德沦丧,总的来说,是无所不抨击呀。其中,比较有名气的,也很戏剧性的人物就是那个张佩纶。
  清末清流派的代表,有一个叫张佩纶的,进士出身,此人议论时政,攻击朝臣,非常激烈,文章才华横溢,超群拔众,但最后被洋务派首领李鸿章给外放到福建造船厂去督造轮船,而那个时候的轮船,主要是兵舰,中国制造的兵舰。中国那个时候已经可以自己制造小一点的兵舰了。这个张佩纶在朝廷的时候,指手画脚,议论朝政,讽刺大臣,很受当时的清流派,也就是知识分子的青睐,但却招来真正懂洋务和实事的李鸿章的不满和愤恨,李鸿章对付这些清流派人士的绝招就是让他们出去干实事,让他们不要纸上谈兵,而去地方办真正的政治和实事,结果可想而知:中法战争爆发前,张佩纶是主战派,战争爆发后,张手足无措,指挥无方,最后导致大清的福建水军全军覆没,马尾船厂被毁。张佩纶从此一蹶不振,清流派熏天的势力很快也偃旗息鼓了。
  张佩纶其实就是那些如战国时代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的人物,或三国马谡一样的人物。讲起理论头头是道,做起文章也是花团锦簇,可真正干起事情来,就是一个误国误民之徒。于是,在清末的政坛上,就有了一个清流误国的结论和总结。
  平心而论,清末清流派也不都是无用之人,比如那个张之洞,本来也是清流人士,但张到地方后,能够塌下心来真正干实事,也就慢慢站住了脚,后来成为军机大臣,也成为慈禧太后的红人,张本人就是慈禧钦点的探花郎。
  而清流派的主体都是些什么人呢?就是那些充满精英意识的知识分子。按说,有精英意识是好事情,可是,在中国不是这样,中国知分子的精英意识本身就意味着脱离民众,脱离人民,不懂下层,不懂政治,不懂实事,一切不是从现实和实际出发,而是从书本和理论出发。而一旦知识分子患上了这种脱离民众和脱离实际的精英意识,那么,其结果对知识分子来说,就是悲剧。张佩纶就是这些人物的一个代表。
  李鸿章虽然整了张佩纶,但对张还是很看重的,因为张还是有学问之人,写文章的功力还是很深。张后来还入了李鸿章的幕府。张的核心问题是,他不是办实事和搞政治的人物,其悲剧来自于张本不是那样的人物,可是非要混在其中,还要指点江山,结果当然会如此。李鸿章还是很器重张的,李还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张,后来三十年代在上海很红的小说家张爱玲就是李鸿章的嫡亲外重孙女,张佩纶之孙女。
  其实,中国历代都有些知识分子清流派,这些清流派知识分子,一肚子仁义道德,一脸正义,一脸与社会邪恶和腐败政治势力对着干的面孔,可是,这些人士,大多最后都比较的悲剧。为什么会如此呢?笔者认为,其核心就是清流派本身的精英意识作怪,也就是这些的所谓知识精英,本来不适合搞政治,也没有实际的能力,而且他们还有脱离下层,脱离民众,脱离实际的倾向,以理论和意识形态为社会和政治分野的判断标准,最后必然也被社会和国家所抛弃。
  清末,真正能干实事的是出身进士的曾国藩,李鸿章这些人。曾李这样的人,本来也是士人出身,但他们本身是搞政治的料,也懂政治和实际,他们都是一些能脚踏实地的人物,也是能做事的人,因此他们能成大事。后来清流派的张之洞也很不错,张其实就是慢慢摆脱了清流派那些不好的东西,也就是理论脱离实际,空谈的毛病,以及脱离下层,脱离民众的方面,而能扎根下层和社会实际,所以张后来颇有成就。
  张佩纶之后,还有所谓后清流,也就是张骞那帮人,张骞是状元出身,后来投身实业,成为南通一面旗帜。民国时代,比较有名的清流人士,就是什么几君子,好几拨什么君子,还有后期民盟这些人和其他党派的人。不过,像民盟这些人,也还是属于那些能干知识分子自己行业的人士,还是有一定根基的人物。1949年以后,最大的清流人士就是右派了。对于右派如何评价,很复杂。后来1979和1989年前后,也出现了一批清流派知识分子,这些人现在很多到了国外,继续做他们的海外清流士人。
  清流误国,也许。但清流抨击社会,抨击政治也没有什么错,因为社会本来就黑暗腐朽,抨击抨击也没有什么,关键的问题是,有些清流人士抨击完了,指点完江山了,还以为自己真的能搞政治和办实事,那就错了。这些人就与那个张佩纶一样,本来写写文章也就罢了,过把瘾就得了,可是不是,他们真以为自己有什么才能,可以重整江山,那就必然会变成赵括与马谡一样的人物,成为笑柄。因为清流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高高在上,不了解社会底层,不了解社会实际,也不能干实事。清流要成为真正能干实事的人,就要向张之洞同志学习,要踏踏实实干事情,了解社会和下情才行,如果不能,还是做自己的清流好了,抨击抨击,过把瘾就行了。
  
**

    窃以为:清流并不误国——把自已的想法公开说出来,是好事。
    误国的是:清流中有发言权或执行权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朝的精英。
2# ys1937

清流现在来看,也可以当成知识分子,目的就是启蒙和当参谋的,然后提出方案,供当权者选择。他们能够认识庐山真面目,可能就是只缘身不在此山中。他们敢于言事,可能空话居多。他们言语强硬,可能纸上谈兵;他们为官清廉,可能多非能臣。但是这仅仅是可能性,反过看浊流之外未必都是强者,张居正,曾国荃,李鸿章都是少数的,王阳明 张之洞都是清流中的能臣。不能因为个别的历史人物,把问题都归罪到清流身上,也应该有既不能臣也不是清流,只能是官场的蛀虫了,也毫无半点可取。

社会不能缺少不同意见,不然就失去了一种言论精神。面对清流也要看当权者的为君之道吧!如果是明君,应该能在不同的意见里面提取智慧,一句清流误国,实在是一种实用主义角度。
说起来,“清流”是“学”,学问,也即知识;“治国”是“术”,属于经验和能力。前者可谓是“原则”,后者可称“策略”。

古往的中国,知识太狭窄,体系也不分科,半部论语就要治天下。尤其自朱程之后,刻意于“理学”,再而追求“心性”,将人类所有的判断与探究统统归结于道德,以一来治理万,这才是传统清流的悲哀和浅薄之处。当今中国,这样的人依旧多若牛毛,其原因,多是不将专业知识立意于治学,而非要打算用来平天下。
一個文明國度,是給清流充分空間的,但在當今中國,清流濁流都不準,只准主流。
看看愛末流是什麼下場。
5# 老爺叔

一针见血。
4# 李大苗

受教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3-14 17:21 编辑
  清末清流派的代表,有一个叫张佩纶的,进士出身,此人议论时政,攻击朝臣,非常激烈,文章才华横溢,超群拔众,但最后被洋务派首领李鸿章给外放到福建造船厂去督造轮船,而那个时候的轮船,主要是兵舰,中国制造的兵舰。中国那个时候已经可以自己制造小一点的兵舰了。这个张佩纶在朝廷的时候,指手画脚,议论朝政,讽刺大臣,很受当时的清流派,也就是知识分子的青睐,但却招来真正懂洋务和实事的李鸿章的不满和愤恨,宇航 发表于 2012-3-14 08:42
说李鸿章“整”张佩纶,恐于史无据。
时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不在军机处,外放三品要员左副都御史张佩纶这样的内廷大事,他未必有权与闻。且李与张私交甚好,几乎把张当“接班人”看待,看李在张褫职后还把女儿许配他当继室便可知一二。若说李会出手把张这么一个有用的“私人”整倒,也太不可思议了。
当时出手收拾清流的,另有其人。
边走边看
说李鸿章“整”张佩纶,恐于史无据。
时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不在军机处,外放三品要员左副都御史张佩纶这样的内廷大事,他未必有权与闻。且李与张私交甚好,几乎把张当“接班人”看待,看李在张褫职后还把女儿许配 ...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3-14 17:16
很有可能假装整他,其实是设法把他弄到外地保护起来,免受更大的迫害。
和那些動不動愛國賣國的網站相比,我們這也算得上清流了吧。
很有可能假装整他,其实是设法把他弄到外地保护起来,免受更大的迫害。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3-14 17:24
呵呵,大邹兄的假设相当大胆。
不过,当时福建正是中法战争的重要前线。把一个只知空谈从无用兵经验的张佩纶派到那里,以三品卿衔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不会是保护,只能是挖个大坑害他。当然,也把国家利益搭进去了。
边走边看
可听清流议政,勿任清流为官。
清流为官者只有张之洞算是打了个平手,其他人最终都成了垃圾股。
可听清流议政,勿任清流为官。
清流为官者只有张之洞算是打了个平手,其他人最终都成了垃圾股。
老程 发表于 2012-3-14 20:08
**

    清流者,今之愤青也。
**

    清流者,今之愤青也。
ys1937 发表于 2012-3-14 20:18
抬举了,清末清流至少还会写几个字,如今愤青只会骂街。
    清流者,今之愤青也。
ys1937 发表于 2012-3-14 20:18
無論清流濁流﹐至少得有個 “流”﹐二流三流也要有自己的思想。今之憤青﹐不但混﹐而且濁﹐就是沒有思想﹐連濁流都沒資格。
翰林四谏之类的清流是慈禧培养起来的,廷臣有争斗,太后才能稳控局面。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四楼五楼说的都很有道理。清流要能误国的话,那也得身居高位吧。就象卖国贼一样,普通人也当不上啊,没那能力去卖国。
桐城派怎么说?清流中的实干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