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陈晓文:泉州红卫兵墓考订纪略

[原创]泉州红卫兵墓考订纪略 陈晓文
东方默 于 2012-3-3 13:41:4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参与创办“刺桐红文革历史展览馆”、网名“泉州李四”的报道者,2010年5月12日在“泉州网”“温陵社区”发帖《泉州也有一处红卫兵公墓》①,报道了同年2月6日调查所见。

    泉州“八二九”②红卫兵公墓地址:泉州清源山下齐云路82号厂房对面。③墓地左侧齐云路81号有一间工厂。墓地总面积约140平方米。墓群建造时间约在1971年元月以前。④

    该墓共有13座墓茔:前排墓主杨化民,后排自左至右依次为陈天赐、黄世锦、傅成柱、周颂三、杨晋发、吴思南、庄一宾、陈孙杰、林自强、黄琼树、陈仰朝、张淑卿。均冠以“烈士”称谓。每座墓都有石刻墓前立碑和墓裙嵌碑。立碑上镌有“八二九工人(或红卫兵)优秀战士”字样,墓裙嵌碑刻着简要生平。

    根据碑文记载,将死者生卒年、身份、职务、死因亡地等分列于下——

    杨化民(1942—?,共青团员、复转军人,供职泉州塑胶厂)、陈天赐(1947—1968.7.19,共青团员、八二九农民池店分部战士、旧铺牧场贫协主任、文革主任,被暗杀于华洲)、黄世锦(1948—1968.1.12,八二九工新食品兵团战士)、傅成柱(1950—1968.8.6,八二九晋司⑤七一六创始人和主要负责人,死于运输总站保卫战保护国家财产)、周颂三(1944.8—1967.12.26,八二九工读兵团毛泽东思想宣传员)、杨晋发、吴思南、庄一宾(195?—1967.11.3,八二九五中兵团战士,死于晋江石狮××战中为掩护战友)、陈孙杰(1947.10—1968.1.17,共青团员,八二九五中兵团负责人)、林自强(1942—1967.10.3,八二九华大战士,死于前往安溪调查)、黄琼树(1929.12—1967.9.9,省五建113战士,被枪杀于大坪山)、陈仰朝(1949.7—1967秋,八二九晋司勤务组成员八二九五中兵团负责人,赴京汇报归途中榕城遭枪杀)、张淑卿(1951.6—1967.9.17,八二九工人泉×兵团战士,死于参加紧跟毛主席伟大战略部署誓师大会游行)。

    杨晋发、吴思南二位因碑文风化湮灭,失考。

    墓群左后侧有一高耸纪念碑式塔形建筑。其底座及字迹已经损坏,仅剩几个难以辨认的字迹;但已重新刷过水泥。墓地虽然杂草丛生荒芜,却环境幽雅,绿树如茵,仍可见有祭拜过的痕迹。

    从“八二九”报道和其他消息来源得知,当年至少还有郭铁基、吕荣久、王爱忠、王爱国、⑥宋广强(据“泉州李四”称该人墓茔由泉州一中迁往清源山上,2010年3月见过)⑦等5位“八二九”红卫兵死者未归葬于该墓。或者,该派别处还建有墓地。

    按既存较详数据的11座墓茔统计,死者最长的(黄琼树)38岁,最幼的(张淑卿)16岁;男性(11人)约占84.6%,女性(2人)约占15.4%;工人、学生(各5人)均约占45.4%,农民(1人)约占9%;20岁以下(4人)约占36.4%,20—30岁(6人)约占54.5%,⑧30岁以上(1人)约占9%;死于枪杀的(3人)约占27.3%,非战斗性死亡(5人)约占45.4%⑨;死于1967年的(6人)约占54.5%,死于1968年的(4人)约占36.4%。⑩

    报道者称,该墓“相较于重庆红卫兵公墓,规模当然较小,但它同样具有突出的文革史料价值,是研究泉州文革历史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呼吁泉州市政府有关部门抓紧采取措施,进行修缮保护。如果能象重庆市政府那样把它定为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当然更好。同时,我们也希望有关知情者能积极提供线索,和我们一起进一步厘清该公墓的来龙去脉,相信这对于告慰逝者亡灵,反思文革历史教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①见泉州李四《泉州也有一处红卫兵公墓》,“泉州网”“温陵社区”http://bbs.qzwb.com/thread-106294-1-1.html
    ②1966年8月29日厦门中学生红卫兵到福州第三会议室造省委书记叶飞的反,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造反派就取名为“八•二九”。是全省性组织,各地有分支。曾得到福建驻军支持。在1967年一•二六事件和二•七事件造反派中的激进组织“革造会”反对驻军首长韩先楚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③谷歌地球标为:东经118°36′14.69″,北纬24°56′40.39″。
    ④杨化民造墓立碑的1971年元月18日应该是最晚的特例了。位列前排不是因为身份的重要性,而是晚到所赋予他现成的空间位置。
    ⑤泉州当时隶属于晋江专区。
    ⑥见《你们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间——悼念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而英勇献身的泉联战总死难烈士》,《泉联战总》报1969年春节。
    ⑦见鲤中甲第与泉州李四的跟帖问答。
    ⑧含20岁。
    ⑨陈孙杰“因公殉职”,张淑卿“游行时遭……杀害”,周颂三“惨遭……无辜杀害”,陈天赐“被……无辜暗杀”,林自强“前往安溪调查时惨遭……无辜杀害”。虽然他们总的都死于武斗期间,死于与武斗相关的事件,但死亡类型的不同,仍有可细分之处。或许这些信息会提示某些死亡性质的差别,从而更深入地揭示历史的真相。真正的研究,不应放过有价值的细节。
    ⑩有意的读者可以用这些数据,与重庆红卫兵墓的比较一下,看看异同。当知道哪些数据能够互相印证,哪些不同可能提示两地情况的差异。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悲哀的炮灰
炮灰的悲哀
狂热之徒,死的悲哀。
生得不偉大﹐死得也不光榮﹐
他們為毛澤東而死﹐為共產黨而死﹐
這是中國一段大歷史的記錄﹐
他們的死有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