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孙中山是否签了《中日密约》?——日、台、大陆三方学者大辩论

  孙中山是否签了《中日密约》?——日、台、大陆三方学者大辩论
  
  据传,第二次大战结束,占领日本的美军在东京霞关外务省的极机密文卷中,发现了一封孙中山写给外务省政务局长小池张造的密函,密函后还附有一个《盟约案》,内容为如果日本肯协助革命军对抗袁世凯,将来可割让中国重大国权给日本。
  日本研究孙学的泰斗、富山国际大学教授藤井升三在一九六六年发表《孙文的研究》一书,首次向外宣布此一《密函》和《盟约案》的存在。
  由于此事牵涉到孙中山出卖国权换取日本人对抗袁世凯,自然引起孙学界的轩然大波。
  一九八一年,藤井更惊人地发表论文,指称有真正双方已签署的《中日密约》存在,由孙中山、陈其美、尤信太郎、山田纯三郎四人签名盖章,分为中文和日文两份。藤井身为日本研究孙学首席,论文自然受到瞩目。产经新闻所编的《蒋介石秘录》首先发难,指“孙中山舍弃三民主义,将利益交给日本帝国主义,绝不可能。”称《密函》和《盟约》,都是“可怕的伪造文书”。日本久保田文次教授也发表论文指称是伪造的。
  
  一九八八年,藤井教授再发表论文,反复论证《中日密约》的存在。
  
  两岸对此事相当冷漠,直到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四日晚间,日本NHK以四十五分钟的专辑在全国联播网上以“被发现的日中盟约”为名,指称真本的《中日密约》被发现了,在早稻田教授富雄手中。节目特别邀请藤井现场解说,并邀到大陆广州中山大学教授陈锡祺监视,陈教授在电视上说:“这个签字,看来是孙中山签的,这个问题很大,是对于孙中山的评价问题”。此节目一播出,立即引发两岸巨大的质疑声浪。台湾以陈在俊先生为主,他是《中央日报》所出版的《蒋总统秘录》的翻译者,也是三台联播《大时代故事》制作人,他在当年八月十一日立即发表论文,指称《密函》、《盟约草案》、《中日密约》三者全是伪造的。同年八月夏威夷大学召开国际评论会,台湾与会学者炮火隆隆,展开激烈批判。
  
  同年十一月,大陆孙学权威南开大学俞辛教授亲赴东京发表论文,质疑《中日密约》真实性;九三年再发表论文批判;九六年八月出版《孙中山与日中关系研究》一书,明指:“台湾学者经过周密考释,证明这是伪物”。
  
 
  
  上海一生致力于孙学研究的王耿雄学者更指出:“连印章都是假的。”
  
  但是在大陆也出现两极声音,受到陈锡祺教授影响,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研究所是“主真派”的大本营,他们在出版著名的《孙中山年谱长编》中,将孙中山签中日密约纳入年谱中,正式肯定此事。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藤井教授向国际间发表论文,针对陈在俊先生的“伪造论”,进行全面驳斥,并对大陆“主伪派”进行批判。由于藤井在日本孙学研究的重镇地位,出笔辩论,使得这场国际笔战,热度陡升。
  
  藤井教授从未来过台湾,中研院邀请他皆被婉拒,因为他深信到台湾会被围剿。
  
  今年初,国父纪念馆举办《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破天荒邀请到藤井教授首度来访,主办单位慎重其事地邀请李云汉教授担任主持人,先由藤井教授发表《孙文的中国革命与日本》,由国民党党史会主委陈鹏仁担任评论;再由陈在俊先生发表《与藤井升三教授讨论孙文密约的真伪》,由史学家蒋永敬评论,这是藤井教授与陈在俊先生国际笔战多年的首度面对面对阵。
  
  大会更邀请到大陆“主真派”当家、《孙中山年谱长编》主事者,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研究所所长林家有与会,三方首度尖锋对话,对历史谜团展开大激辩。
  
  
  
  笔者为求真,会后对藤井教授、陈在俊先生、林家有所长、李云汉教授、陈鹏仁主委,展开长达四小时的专访。
  
  
  
  
  藤井教授的报告
  
  藤井教授一开始先声明,他对孙文非常尊敬,研究愈深敬重愈浓,但是秉于学术良知,会中仍会提出批判。
  
  他首先批判台湾和大陆学者持否定态度,主要是将孙文视为“国父”的绝对崇拜所致。
  
  他指出中日盟约不是伪造文书,在山田纯三郎的回忆录中,有不可动摇的证据。即山田在秋山真之会编的《秋山真之》所收的回忆录中,谈到:“中国方面是孙先生与陈先生,日本方面是犬先生与我,秘密缔结的。”
  
  他强调中日盟约是由孙文视为亲密关系的王统一,担任传达之工作。
  
  
  藤井分析,第二革命失败后,第十三次流亡日本的孙文,此时处于非常的困境。袁世凯政府对于孙文等流亡革命派,准备发动第三革命活动,有极度的警戒。他强烈的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格取缔流亡的革命派。
  
  因此,孙文对于日本政府回应北京政府,早点将革命者驱除出境一事,寻求对策,是绝对必要的。为此,孙文对于民间援助者犬、山田或是日本政府外交当局,协定中日盟约或秘密提示给予日本当局好感,期待能善意处理外,恐怕看不出有其它更有效的对策吧!藤井结论再三强调经研究三件文件都是真的。
  
  
  
  
  陈在俊先生的报告
  
  陈在俊先生提出九大质疑,证明《密函》、《盟约草案》、《中日密约》皆属伪造。
  
  1、原件不合日本政府处理公文书手续。如此重大的极机密公文书,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印章和收文日期和文号。
  
  2、孙文的签名是假冒的。藤井教授也同意孙文的“子”边有些明显的不同。
  
  
  3、文件上附有王统一的名片。王统一和小池张造局长相识,绝不会附上名片,何况如此重大极机密文件,更无附留名片的必要。
  
  4、《密函》、《盟约案》、《中日密约》都是出自同一日本人所写。三件文件的笔迹明显相同,而且绝非孙中山所写。例如出现五次“敝国”全成了“弊国”,五处“交涉”全写成“交”,“荏苒”成“荏再”,这怎么可能是孙中山的书简呢?
  
  5、三文件也绝非日本人秋山真之代写。因特地托人从日本取来秋山真之的真迹,两者比较完全不同。
  
  6、三文件全非中国人用语,更非孙中山惯用语。如文中“兵具”,中国人用“武器”,文中“调印”中国人说“签订”,文中“等事业”中国人说“等事项”,不胜枚举。
  
  7、如此重大文件,洞富雄教授为何始终不肯说明如何获得的?藤井教授也不追根究底。若从来源往上追查,当可明白出处,这是全世界史学者罕见的暧昧态度。
  
  8、为何洞富雄教授始终不肯出示《中日密约》原件?影印一份清晰影本给台湾学者都不肯。目前大家手中的都是从NHK电视荧幕上翻拍的文件,相当模糊,何况NHK展示的都不是原件,只是原件的拷贝。
  
  
  
  9、三件文件怀疑是日本小说家山中峰太郎伪造的。山中峰太郎一九六三年出版了《第三次革命》一书,内容自称参加了讨袁革命,与孙中山关系密切,事实上书中情节许多都是杜撰的无稽之谈。尤其书中杜撰有天他在场,亲眼看到胡汉民质问总理此三密件事,总理惘然回答不知道此事。为何全世界还不知道此三密件事,山中却能在一九六三年书中杜撰此事,可见是他假造的,所以只有他知道。最重要的是山中峰太郎的笔迹与三密件相似。
  
  
  
  
  藤井教授的答辩
  
  针对陈在俊先生的九点质疑,说明如下:
  
  1、孙文密函是私人信函,当然没有依照公文手续处理。
  
  2、孙文的签名是真的。虽然确实和大部分的孙文签名不一样,但是经本人详细比对,发觉和一九一三年二月廿七日《山田良政先生墓碑》上的孙文签名非常相似。
  
  3、名片一事,陈先生必须先找出王统一和小池张造相识的证据,证明他们不是初识。
  
  
  
  4、三文件确实不是孙文写的,是由日本人秋山真之代写的。陈先生获得的秋山真之真迹是草书,三文件秋山真之是用楷书写的,两者比对自然不同。
  
  5、洞富雄教授不肯说明《中日密约》原件的来源出处,不肯公开原件的影印本给学界,也许其本意是想保护孙文。
  
  6、山中峰太郎书中是有许多杜撰的地方,但也有正确的情节。仔细比对山中峰太郎和三文件的笔迹,有相似也有不同,例如“华”字就不太一样。
  
  
  
  
  林家有所长的看法
  
  作为《孙中山年谱长编》的参与者,既然将此事纳入孙中山年谱,当然认为《中日密约》是真的。
  
  但是经过此次讨论,发觉陈在俊先生的说法有其道理脉络。所以我修正我的思想,对真伪抱持中立而持怀疑的态度。
  
  
  此事还有许多疑问要澄清,如此重大历史问题,个人不能在此仓猝表态,建议三方学者一起反复查证,还历史真相。
  
  
  
  
  学者专家讨论
  
  此一辩论自然引起高度关注和热烈的讨论,不过所有的发言几乎都主张是伪造的,归纳其中发言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1、《中日密约》是一九一五年二月五日双方签定,《密函》和《盟约案》是同年三月十四日,相差近四十天。既已签真约,为何还有孙中山盼签约的《密函》及《盟约案》?
  
  2、就算三文件是日本人秋山真之代写,内容文句如此错误百出不通顺,这般重大历史性文件,孙中山和陈其美在过目签名时,都不加以改正?
  
  3、洞富雄教授为何不提供《中日密约》影本,供学者考据查证?为何不说明来源,让学术界追本溯源?如果说是保护孙中山,那么公开宣称拥有原件,已对孙中山构成伤害。
  
  
  
  陈鹏仁主委作为藤井报告的评论人,他认为此事问题很多,还要查证,不过他倾向此三文件是伪造的。
  
  蒋永敬教授做为陈在俊先生报告评论人,他建议大家研究追查王统一此人。此事完全由王统一穿针引线,王统一扮演最关键角色,说不定是王统一和山中峰太郎联手伪造的,大家不该忽略了王统一。
  
  蒋教授以八字做结束:“继续研究,继续追查。”
  
  
  
  
  李云汉教授说法
  
  李云汉教授因为担任会议主持人,严守中立。会后接受笔者访问则指出文件是伪造的。
  
  1、此三文件本身破绽很多。
  
  
  
  2、从何应钦将军开始,这几十年从日本取回许多孙中山文件,经考据竟然许多都是伪造的。
  
  3、在所有党史资料中,根本找不到《中日密约》此事,陈其美先生、胡汉民先生的资料也没记载此事。
  
  4、此事完全不符合孙中山思想体系与革命之立场。
  
  
  
  
  结尾
  
  这是一场精彩的国际学术大辩论,陈在俊先生宣称近期将再发表一篇论文,彻底宣告密约是伪造。藤井教授将回去仔细再查证此次会议各项质疑,不过他强调密约一定是真的。
  
  笔者作为记录整理者,应严守客观中立,不过在聆听过程中产生两点疑问,提出就教学者专家,以代结尾。
  
  
  
  1、《中日密约》部分内容有违三民主义的本旨本意。
  
  孙中山在弥留之际,最后清晰说的两句话是:“达到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之目的,我在九泉下亦瞑目。”之后就昏迷,一直到三月十二日清晨三时,突然喃喃自语:“同志们--继续我的主义--”,再断续呼出:“和平--奋斗--救中国”。从此即不能言语,上午九时卅分辞世。
  
  可见孙中山一生念兹在兹至高无上的怀抱就是三民主义,有没有可能会为寻求日本协助,牺牲三民主义?
  
  2、藤井教授认为孙文签中日盟约的目的在要日本对抗袁世凯,而日方签约并未真正考虑和孙文合作,只是用此文件要胁迫使袁世凯接受日方所提出的廿一条要求。
  
  如此至少袁世凯方面应知此一文件存在,为何从未有此记载?
  
  
  
  原注:本文中有时用孙中山,有时用孙文。有时用盟约,有时用密约,系尊重当事人的发言用词。
  
  
  
  (原文载1998年1月17日出版的台湾《中央日报》第16版《中山学术论坛》,文中标题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