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叶燕君:从粘土版、纸草纸到羊皮纸的书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748042/
从粘土版、纸草纸到羊皮纸的书——谈谈国外历史上几种主要的文献载体




文献载体是人们用以记录信息的物资材料,也是传递、交流情报、知识的工具。由于它和人类的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从文字出现以后人类也就开始了为寻找合适的书写材料而不断的努力。在我国的历史上曾先后用龟甲壳、牛胛骨、青铜、石块、竹木片、丝织品等作为书写的材料,并出现了甲骨“书”、青铜“书”、石片“书”以及简策和帛书。而翻开世界的历史,从五、六千年前开始,世界各地的人们也曾前后试用过树皮、树叶、苇草、粘土、兽皮、金属片、蜡、布片等材料作为书写的载体。然而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反复的比较,真正成为文献载体并有一定影响的并不多,下面就几种最主要的分别作一些讨论和介绍。






在国外历史上使用时间最早而影响又相当大的文献载体,首先就要数粘土版,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泥版书。粘土版最早出现在人类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即今天伊拉克的“两河流域”一带;它是用当地土特产的一种粘土而制成的。这种土质地柔软、土质极佳,当地人民不仅用它作建房材料,甚至还曾用它作过镰刀,在嵌入燧石的薄片并经烧干以后人们就用它来割麦;其粘轫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1)由于当时两河流域一带缺少木材和石块,于是人们就将这种粘土作为书写的好材料。(2)(3)
粘土作为书写材料大约是从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开始的。(4)使用时先将潮湿的粘土捏成一定的形状,然后压成一个个长方形或三角形、圆形的小块,再用细绳在上面压上格子就可以书写了。泥版的大小是不定的,一般宽约八公分,长十公分左右,用指甲、芦苇杆、树枝、金属、石器等尖硬之物均可以在上面书写。若文字尚需增删,则可用湿布将粘土包起来,只要保持其湿润随时均可增改。如果是需要长期保持的泥版,则用火加以烧制,那就更为经久耐磨了。

最早在粘土版上书写的文字都是象形字,大约从公元前三千六百年左右开始,楔形文字就逐渐取代了泥版上的象形字。而早期在泥版上书写的楔形文字都是直行的,从上往下,由右到左;后因这种书写容易使已写好的字符被手抹去就逐渐改成了横写;其写法已与今天相同。(5)由于每张泥版上能容纳的字数有限,故一般字数不多的文字大都是刻写在一块较大的泥版上;若字数较多则视其需要可连续在若干块泥版上书写。为了文字能上下衔接和查找方便,则下块泥版与上块泥版上的文字又必须重复一行,并在每块泥版上都要写明该书的标题。可是那时文章标题往往都是该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如刻写在十二块泥版上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关于见过一切的人”,于是这几个字也就成为该史诗的标题了。(6)

由于在粘土版上书写比较方便,加上它们既不怕虫蛀也不会霉烂,于是商人们就用它记帐或书写合同契据;学生们就用它练习书法、演算作业或作为学习的课本;政府则用它发布政令、军令,或书写法律条文;而学者就用它著书立说了。

粘土版最早是在今天的伊拉克一带被广泛使用的。由于上述优点,加之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楔形文字几乎成为当时国际外交上通用的文字,就连文明古国埃及以及西亚各国的往来书信或签订条约,也都使用楔形文字,从而使粘土版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至后来发展到今天的土耳其、叙利亚、埃及、希腊等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也都用这种载体作为书写的材料。

粘土版大约使用了四千年左右,到纪元开始后才逐渐消失。由于它能长期保存,故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已不断地被发掘出来,仅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就出土了廿多万片。而在尼普尔(Nippur)、伍尔(ur)、启什(kish)、尼尼微(Nineven)等地区还曾发掘出整座整座的收藏粘土文献的图书馆或档案馆。1849-1851年,英国考古学家幼拉德(A. H. Layard)在底格里斯河上游,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对岸的尼尼微,曾发掘出古亚述帝国最后一个皇帝阿叙尔班尼波(Assurbanipal,公元前668-前627年)的皇室图书馆,先后共发掘出楔形文字泥版近三万片。(7)这批文献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有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动植物学等等,它们是研究古亚述以及两河流域历史的极其珍贵的材料。目前这批粘土版中的两万零七百二十片还保存在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院。

1974年意大利考古队长保罗•马蒂埃博士(Dr. Palo matthiae)所领导的一支考古队,在叙利亚境内北距阿勒波城60公里,南距大马士革330公里的塔勒•迪勒马尔迪赫村的中心土丘上,也先后发掘出楔形文字的泥版共18000多片。通过释读,证明这就是考古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的公元前3000年的伊比拉(Ebla)王国的遗址,而这些泥版文献就是伊比拉的王宫档案。(8)

粘土版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的一种文献载体。由于它古巴比伦、亚述的历史才保存了下来,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克里特岛这两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的文化也才得以流传至今。它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一八五八年英国考古学家兰德(Rhind)在游历埃及时,曾发现了一本写于公元前二千年的数学书。该书记载了丰富的算术、代数、几何知识,有分数计算,也有一元一次方程式。书长五百四十四公分,宽三十二公分,这是用象形文字书写、用纸草纸作为载体的一种书。该书的抄写人叫阿墨斯(Ahmes),而发现者又为兰德,故人称此书为“阿墨斯纸草”或“兰德纸草”。经专家鉴定,这本纸草纸书是埃及也是当今世界现存最早的一本数学书。(9)

纸草纸作为文献载体始于古埃及,它比粘土版稍迟,大约是下埃及国形成以后才在尼罗河三角洲一带出现的,也就是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的事情。(10)纸草(Papyrus)是一种水生植物,盛产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及地中海一带,形状像芦苇,剖成长条,再上下垂直排列成片,经压平晒干之后就成了纸草纸;用它作为文献载体,人们就称之为纸草纸书或纸莎纸书。

纸草纸吸水性强,可以单面书写,将若干张纸草纸连成长幅则可以书写较长的作品。在纸草纸上书写的笔是用芦苇管或木杆做成的,“墨汁”则是用菜汁、烟灰调和而成的。除埃及人以外,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也都喜欢用这种纸。因而除粘土版以外,纸草纸也曾一度成为地中海沿岸以及欧洲广大地区所通用的一种文献载体。(11)在地中海克利特岛旧王宫的废墟上就曾经出土过一篇文献,它记载公元前一零八零年埃及密使浦洛斯(Byblos)要求谒见腓利基太子,他因未带去礼品而被拒之于门外的故事;后来他带去纸草纸五百张始得见。(12)纸草纸的珍贵由此可见。

纸草纸文献一般长约八至十公分,宽廿五公分左右,当然也有更长的,如哈里斯草纸(Harri papyrus)就长达十五公尺。早期的纸草纸大都是卷轴式的,到纪元后才渐渐该为摺页本。卷轴的形式与我国古代卷轴书形式相同,即把抄写后的纸草文献的末端粘裹在一根用木或者金属、象牙所做成的圆轴上,再以轴为中心将纸草纸卷成一束;然后再系上一小标签,并写上该卷的标题或盖上主人的印章。这种卷轴式的纸草纸书一般都是放在陶器的圆筒或者是皮制的函套里。

纸草纸虽然在地中海沿岸被广泛使用,但制造纸草纸的技术从埃及传往国外却是在埃及的希腊化时期,即公元前三世纪的事。当前时有位雅典少年叫菲尔培底亚斯,因争夺王位而被逐至埃及。一次他在古尼罗河畔看到当地人制造纸草纸就学会了这种方法,后来他回国了,由于有这一技术而得到赦免。此后,纸草纸的制造方法就逐渐由希腊经意大利而传入欧洲。

公元前四世纪在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博物园里曾有过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即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在它所收藏的70万卷书中绝大部分都是纸草纸书,内容包括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医学、法律、历史等等。据记载古代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得等都曾经来这里利用过这些纸草纸的书。(13)

纸草纸受潮容易腐烂,但在沙漠或其他干燥地区还是有一些被保存下来了。一九四七年在巴勒斯坦的死海西部一个叫克北•库姆朗地区的发掘就是其中之一。

这批被称为“死海文献”的纸草纸共六百余卷,大都为宗教方面的书籍。(14)而世界现存最古的“普利斯纸草”也是法国人普利斯(Pyissed Avemes)在古埃及的首都底比斯所发现的,据专家们的统计这份文献大约是公元前二千五百年时写下的,它是一本告诫人们如何处世的书。该书现保存在法国巴黎的罗浮博物馆。

古埃及的绝大部分知识大都是书写在纸草纸上,而纸草纸使用的时间与其他文献载体比较要算最长了。它大约从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开始一直使用到公元十世纪前后。但是从四世纪起,欧洲有些宗教图书馆发现纸草文献容易破损,就开始将这些文献重新誊写在另一种新的文献载体上。(15)这也就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羊皮纸的书。





粘土版和纸草纸外,国外历史上还曾使用过另一种重要文献载体就是羊皮纸。

羊皮纸作为书写材料是从兽皮演变而来的。所谓兽皮实际上就是包括牛皮、羊皮和其他一些野兽皮。在埃及使用兽皮书写要比纸草纸还要早。(16)大约从公元前三千五百年至公元前二百年,粘土、兽皮和纸草纸作为文献载体在埃及、巴比伦等地是同时被使用的;但兽皮主要是用于书写有重要价值的文献。

大约从公元前二百年开始使用兽皮书写的人逐渐减少,羊皮纸则大大地发展起来了。(17)而羊皮纸发展的原因,据说与图书馆事业还有一定的关系。在公元前的二八四年小亚细亚的帕加马王国建立了,该国虽小但很富有,它创建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图书馆。到欧曼尼斯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一九七年—前一五九年)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对该馆作了进一步的扩充,使该馆藏书增至廿万卷,并期望能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相抗衡,还想将该馆之馆长阿里斯多芬尼斯聘请来帕加马。埃及人闻讯之后立即采取措施,首先就是严禁纸草纸运往帕加马,以阻止其图书馆的发展。而为了抵制这种封锁,帕加马就大力发展羊皮纸,并不断提高纸的质量,从而使羊皮纸的生产大大地发展起来了。(18)

羊皮纸是用小绵羊和山羊的皮除去毛和脂肪,经过鞣制加工而成的。这种纸呈白色透明状,柔韧纤薄,可以两面书写。(19)(20)早期人们用的羊皮纸书是卷轴式的,即把剪裁以后的羊皮用胶粘连成为长幅。到公元后则出现了羊皮纸的摺页本书,据说最早是基督教徒用它来抄写经典的(21)由于羊皮纸美观耐久,故很快就传入了欧洲。大约从纪元开始至十五世纪末,欧洲使用的主要文献载体大都是羊皮纸。当时在羊皮纸上书写的工具有两种,一是把铅笔大小的木杆的一端削尖,二是用翎毛的尖部;人们用这类“笔”沾上墨汁就可以书写了。而墨汁除了用水和煤烟调和而成的“黑墨汁”之外,还用过赭石、稀胶和水调合而成的“红墨汁”。

粘土、纸草纸和羊皮纸作为文献载体各有特点。粘土虽然经济但比较笨重,纸草纸虽然轻便但容易破裂。由于这样的原因,它们分别在纪元初和十世纪左右都先后被淘汰了。可羊皮纸的书虽然美观耐久,但也有其明显的缺憾。一是对羊皮的用量过大,一本《圣经》就要用近250张羊皮,若果要将中世纪欧洲的科学论著全部抄写在羊皮纸上,那么就得将当时全欧洲的羊群统统宰光。二是书价贵,一部叫《波利先阿斯文法》的羊皮纸书,其价格就和一所房屋和一块土地的价格相等;而一部普通的羊皮纸《圣经》就与一块葡萄园的价格大致相同。因此在羊皮纸取代了纸草纸一、二百年以后,羊皮纸也就逐渐为中国纸所代替了。

中国纸取代羊皮纸是从一一八九年法国埃罗城建立的造纸厂而开始的。因为自从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以后,阿拉伯人对这种造纸技术严密控制了三百多年,直到一一零零年,中国的造纸技术才开始从开罗经摩洛哥越过直布罗陀海峡传到了西班牙。一一五零年西班牙的萨特瓦城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厂,但掌握造纸技术的人并不是西班牙人,而是在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到一一八九年法国埃罗城新建立的造纸厂才是欧洲自己造纸厂的开始。之后,一二六七年的意大利,一三九一年的德国,一四九四年的英国等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造纸厂。由于中国纸价格低廉,书写方便且原料又十分充足,故在欧洲大量生产以后很快就取代了羊皮纸。但是在特殊情况下羊皮纸仍然使用。比如美国一七七六年的《独立宣言》,一七八九年的《宪法》,一七九一年的《权利法案》,即所谓奠定美国政治基础的三大历史文献就都是用羊皮纸书写的。直到一八六八年德国波恩大学医学院所颁发给法国的世界著名微生物学家巴士德的医学博士荣誉证书,也还是羊皮纸的。

古希腊、罗马的文献大部分都记载在羊皮纸上。羊皮纸对于保存古代文献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中国纸在欧洲的出现和印刷术在欧洲的使用曾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从而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在此之前的泥版书、纸草纸书和羊皮纸书的历史功绩也同样是不可磨灭的。



注释:

(1)陈和山著:《世界文化史讲话》之《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部分,光明书局,1947.
(2)(美)林顿著、王禹九译《文化史》,第441页,台湾中华文化出版事业社,1961年。
(3)涂厚善:《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第11页,商务印书馆,1963年。
(4)尹定国译《西洋图书馆史》,载《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创刊号,第107页,1975年4月,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学系印行。
(5)同(3)第15页。
(6)同(3)第11-12页
(7)同(1)之《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
(8)见《埃勃拉的档案库》,刊《世界历史》1979,第2期,第93页。
(9)见《现存最古的数学文献》,刊《羊城晚报》1963.1.4
(10)周一良、吴于廑著:《世界通史》(上古部分)第38页。
(11)同(10)第66页。
(12)萨费基著、毛坤译《西洋图书馆史略》,第2页,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出版,1924年。
(13)韦尔斯著、蔡慕晖、蔡希陶译《世界文化史》之廿七《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馆和图书馆》,上海大江书铺,1932年。
(14)同(4),第二卷一期,第124页。
(15)同(4),第二卷一期,第126页。
(16)同(4),第一卷二期,第35页。
(17)见《书籍种种》,刊《读者文摘》1984,第4期,第34页。
(18)同(4),第一卷二期第144页。
(19)同(17)
(20)同(4)第106页
(21)同(15)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商伯伦,也就是第一个揭破埃及古文字的那个家伙,认为,古埃及的那些象形的东西是表音的符号,并非是一个个独立的“字”,正是据此,他才解破了古埃及文。
这是俺们外国档案事业史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