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钱海源:关于理论家的无奈及其它

关于理论家的无奈及其它

                                       钱海源                    

 

                          

这些年来,人们只从书法和美术专业的报刊上,在书画家的画室的大门上,看到书画家公开标出书法和中国画,每平方尺收取3千、4千、5千或3万、4万、5万不等的价格。对此,不但书画家们认为他们卖字画按尺寸论价,是天然合理之事。而且,在收藏界乃至社会上,人们对书画家卖字画按尺论价,也似乎都能予以认同和接受。

可是,人们从未见哪位书法或美术理论家,公开在书法或美术专业报刊上,在自己理论研究室的门上,公开贴出告示,标出写理论文章,按每个字收多少润笔费。

所以,当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著名青年书法理论家皮祖政,在2006429日的《美术报》上,公开登出凡应书画家之约请写艺术评论文章,按每千字3万元,每个字30元收取润笔费后,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湖南省会长沙市的书法和美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为此而议论纷纷。

如有人说:“请理论家写篇一千字的文章,如不付给适当的润笔费,当然是不对的。但皮先生开价千字文的收费3万元,按1个字收30元计价,是否太离谱了?”

又有人说:“据说,北京的美术理论家给画家写文章,是每字按3元、5元或8元不等的价位来收取润笔费用,而且,他们都是国家级的著名理论家,可皮先生在湖南只能说是小有名气,却扬言要按每个字收30元的价,是否太高了点?”

还有人说:“皮祖政开价按每个字收取3 0元的润笔费, 这既如《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或如在市场上的买卖双方的关系,书画家如果觉得皮先生开价太高,尽可以不找他去写文章 。而皮祖政开价按每字收取30元的润笔费,这不但是属于他个人的权利,而且肯定他是有市场的。不然的话,如果没有‘买家’,皮先生这么做,不就等于给自己断了‘财路’吗?”

依我看,皮祖政公开在《美术报》一个家要30元的润笔费,当然是太高了点,但他有勇气这么提出来,无疑是书法和美术理论界,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此前,虽然有北京、西安和杭州一些美术理论家,早在1993年第8期《美术家通讯》上,围绕着美术理论家写文章拿合理报酬的问题,联名发表共同立约,维护自己智力劳动权益的“声明”;虽然有著名美术理论家陈传席教授,在199912月于北京召开的全国美术理论会,以及在2003年第二届中国美术理论委员会成立大会的发言中,公开提出如书画家请他写文章,按千字收取10万元的润笔费;现今虽有北京的理论家写文章,按每个字3元、5元、或8元、10元一个字收取润笔费用的说法,但皮祖政在《美术报》上公开标价一字按30元收取润笔费,却是迄今为止第一人。且其标价要比北京那些理论权威还要高。因此,在省会长沙书画界和社会上招惹议论,也是很自然的事。

对于皮祖政的标价,我是这么看的:

其一,皮祖政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了如清代画家郑板桥所碰到的令人伤透脑筋,且很苦恼的相类似的问题。当年郑板桥先生为抵制官僚和有钱佬,送两斤酒或一些糕点之类的东西,就索要他的画作的侵权行为,堂堂正正,毫不客气地公开在家门口,贴上告示云:“凡送礼物和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盖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的告示,以维护自己的艺术劳动权益。现在,皮先生公开在《美术报》上,标出请他写艺评文章,每字收取30元的要价,也是迫于无奈之举。这亦是理论家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碰到过的问题。有些画家请理论家写文章,用一两瓶酒或一条烟,或请喝一次酒,就给打发了。还有的自称为“名画家”者,认为理论家为他写文章,不但是应该无偿的为他服务,而且是粘他的光。另外,有些画家将自己的画,标数千元或数万元一尺,就是理所当然的。可是理论家按每个字标价2元、3元、5元或8元、10元一个字收取润笔费,在某些画家看来就是不应当的事,并被成为某些书画家们用来作为嘲讽的话题。仿佛理论家们只能睁着眼睛去欣赏画家用数钞机收钱,而理论家们却只能靠喝西北风去维持生计。难道改革开放只意味着允许画家们先富起来,而理论家们则应当穷下去么?

当代理论家们的生存状况如何呢?人们从历史的对比中便可以知道。鲁迅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报刊上发表一篇千字文章,稿费20块银元。鲁迅先生当时在上海内山书店出版一本薄薄的文集,所得稿费和版税,可以在上海购置房产。可当今中国的从事文学和艺术理论研究的理论家们的经济收入状况如何呢?理论家出版理论著作,要倒给出版社买书号和出版费用的巨额钱款,稿费和版税制度也便成为一纸空文。现在,不要说小报刊发表文章,无形中取消了稿费,就连一些大报发表文章,往往也不给稿费或长期拖欠稿费。人们弄不清楚是因报刊真的穷得开不出稿费,还是编辑们贪污了应付给文章作者的稿费?另外有意思的是画价由20世纪50年代齐白石的画几元一尺,到今天名家的画涨到数万元一尺地猛涨,而文字稿费却猛掉价。这决非凭空的瞎说。

2004年冬,北京某国家级大报补寄我几笔稿费,这还算不错。但稿费是按每千字30元计算付给我的。当时我在广州儿子家过年,按广州的物价,如买2元钱一斤的很一般的米,只能买15斤;如买12元一斤的猪排,只能买2斤半;如买2元一斤的菜芯,只能买15斤;如买2元二张的公共汽车票,则只能买15张。可是,在我20世纪60年代初于广州美术学院读书期间,当时在《羊城晚报》发表一篇一千字的文章,可拿到10元钱的稿费,当时的大米是7分到8分钱一斤,可买100多斤米;猪肉是6角到7角钱一斤,可买十几斤猪肉;菜芯是4分到5分钱一斤,可买200斤。所以,从表面上看,从20世纪60年代到今天,稿费好象提高了三倍,但按物价上涨指数算,实际上降低了十几倍,所以,理论家们在实际生活中,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如果理论家们没有另一谋生的手段,是很难“理论”下去的。这使我想起了民间相传清初金圣叹老先生发牢骚时写时一首打油诗:“前世未曾拜佛爷,今生被罚结文缘,乌龟王八全涨价,就是文章不值钱”。所以,如果理论家们没有另一种谋生的手段,是很难“理论”下去的。

另外,好像画家们按尺寸收取高价,似乎就符合尊重艺术家劳动的精神,而理论家们按字收取润笔费,就不属于其艺术劳动的价值。在一些人看来,世界就应当如此的不公平。

其二、皮祖政开价每字30元,陈传席教授给画家写文章开价按千字收取10万元的润笔费,当然可能是高了点,但如若和某些名画家按每尺1万、2万或3万、5万元一尺收费,就并不算高了。因为,有些著名写意人物或花鸟画家,一个上午就可画数幅作品,而理论家要认真为一位画家写一篇研究性的,既能准确评价画家的艺术,又能体现理论家自身人格精神的好文章,至少要花一个星期,其行文写作的过程,也是艰辛的艺术创作劳动,应当得到相应的报酬才是。

其三、皮祖政和陈传席先生一样,公开标示为画家写评论文收取高价的润笔费,恐怕是一种迫于无奈的策略考虑。因为有些画家,特别是那些水平不怎么的,但自我感觉却非常良好的画家,为了达到抬高自己的画价的目的,总是纠缠着要求理论家无尝地为他们写只能表扬和吹捧他们的文章,使理论家感到很难办。我想,这是许多理论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碰到的令他们感到困惑和伤脑筋的问题。 如果美术理论家一天到晚为了写这种“应景文章”,哪里还会有时间去研究自己喜欢的理论课题,哪里还会有时间去写自己愿意写的有学术层次的文章。特别是对皮祖政这样自己也想在书法、金石乃至文论方面去下些功夫,作些研究的青年学者,如果一天到晚将时间花在为人写“应景文章”方面,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因此,我对于皮祖政公开登报按字收取润笔费的事,在原则上表示理解。

 

钱海源: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编:410005   长沙市营盘东路19  湖南省展览馆雕塑创作室

  话:0731-4426336(宅)2226546(创作室)1368736939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 19:54:04编辑过]

按劳取酬,天经地义.

但"一字千金"是贵了些.

当然,文字贵贱,在于后人评说.

建议参照不同画家的身份价位和实力,出台基本价格参照体系.

坚强起来,才不会丧失温柔。
严重同意:

按劳取酬,天经地义.

俺同意梦姐姐![em23][em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