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复兴:航天老人的情怀

航天老人的情怀
——酒泉基地、岢岚基地开创者之一任瑞成访问记
任复兴

     如果说,1961年4月12日,苏联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升入太空成为“航空航天国际纪念日”的话,2003年月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升入太空这一天,笃定也将被记载为中国的航天纪念日。这一天,是数代成千上万中国人奋斗的结果。
    碰巧在这一天,我到太原拜访了酒泉基地、岢岚基地开创者之一任瑞成老前辈。任老住的干休所坐落在朝阳街。小院的幽静,与外边车水马龙的服装城的喧闹,形成强烈的反差。他脸色依然红润,腿脚已经大不如前。简朴的客厅内,只有耸立在发射架旁的导弹的大幅照片当作装饰。
    任瑞成是定襄县留晖村人,1921年生,是我的同族曾祖辈,抗日战争前又与父亲是定襄高小同班同学,我称他“二老爷爷”。他1938年入党,战争年代一直在晋察冀军区、聂帅等身边做机要工作。
    40多年前,军委决定,由志愿军某兵团机关为基本框架,新建酒泉基地的领导机关,兵团番号就是基地番号。1957年底,兵团副司令员孙继先中将(就是红军抢渡大渡河指挥十七勇士的营长)奉命带数人从朝鲜回到北京接受任务。1958年3月中旬,兵团机关及直属分队秘密从朝鲜回国,开始投入这项神秘而极其重要的任务。在组建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干部问题,从四面八方抽调各级干部,尤其是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的技术干部。担任兵团机要处长的任瑞成,也参加这项工作,与有关同志三下江南,从南京军区等地抽调干部,到河南商丘地区接新兵,经过近两年的组建,基地机构大体就绪。1960年开始成批进入戈壁滩,任瑞成被任命为基地司令部办公室主任。酒泉基地是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官兵们的顺口溜说“天无鸟地无树草,大风刮得石头跑,日行百里无人影,导弹基地建这好”。首先碰到的是住房和吃饭问题。有的住棉帐篷,有的住地窖,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战士,大家都挤在一起。吃饭问题就更大了,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食粮定量少、蔬菜见不着,广大指战员因长时间吃不饱饭,不少人得了“夜盲眼”。为了保住科技干部的身体,国家设法从内地调来一批黄豆,给每个科技干部每月分配2斤,以补营养。这种特殊照顾,其他人是得不到的。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时刻,基地发扬“南泥湾精神”,大搞生产自救。基地孙司令亲自抓农业生产。首先成立生产指挥部,指定任瑞成为该指挥部的主任。孙司令员亲自带队勘察垦地,1960年数九寒天,大规模垦荒,开垦近两千亩地。第二年种上小麦,孙司令员发动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出十多口旱井,浇了些救命水,当年收了数万斤小麦,用这些粮食增加干部、战士、家属定量,解决了燃眉之急。
    1960年秋,正当导弹设备安装、外训技术人员返场,试验工作进入关键时期,苏方背信弃义,撤走专家,带走资料。只是运来的中短程导弹运不走了。基地发奋图强,克服一切困难进行试验,解决了苏联认为中国解决不了的推进剂(燃料)问题,在1961年发射成功导弹。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科研人员、基地人员饿着肚子、顶着压力搞出来的。这也是世界绝无仅有的奇迹。
    1964年,任瑞成调任基地政治部干部部长,在考察团以上干部和技术干部上,尽了很多心力。1966年底,基地奉命成立几个师级单位,到内地创建新的发射场区,干部部拿出各班子的配备方案后,基地党委讨论逐个决定。基地党委还让他出任岢岚工区的主要领导。1967年3月初,一列军用闷罐车,载着工区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分队和士兵约千人,告别了奋斗8年,已有相当基础的戈壁滩,向老少边穷的晋西北进发。
    在芦芽山下,指战员们又经历了与当年戈壁滩上相似的艰苦创业过程。部队安置好后,在神堂坪的碾谷场上,召开了300多人全体干部大会。任老站在压莜麦的石磙上,作了动员讲话:狠抓施工准备,首先抓“三通(公路、铁路、电)一平”和施工队伍的落实,确保在1968年提前完成“东风三号”发射的一切地面设施。
    部队与地方、驻地人民紧密配合,克服文革派性干扰。经与忻县地区革委会商定,各出资200万元,抢修了能保证导弹安全运入的公路,1968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在阳方口北,土长城内,修了一段铁路专用线和专供卸导弹、部件的站台。与省电力部门交涉,由宁武县东寨接出高压线到场区,1968年上半年完成,开始用上了电。
    岢岚县北川大聚会公社的十几个小村需要搬迁,以便开工建设发射地面设施。此事由政治部群工科负责,与县里杨部长共同办理。经过动员,群众虽觉得热土难离,但国家需要,还是愉快地在较短时间内搬完了。并把他们安置在县城周围,交通条件较好,土地较多的地方,给移民盖了房子,所以迁移户都比较满意。共迁出2000多口人,没有留下后遗症。
    施工队伍有山西省建二公司,内蒙建华一公司和机械化公司、安装公司等,担任此项任务,较快落实进场开工,但那时工人受“文革”的影响,有时停产闹革命,部队派出了政治宣传队,还得给他们做团结“抓革命、促生产”的工作,使工程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晋西北十年九旱,人民群众都靠老天爷下雨,用大水坑积水生活。水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工区部队住村都有水坑,但都不大,因部队来了,就不够用了。如果不是在1968年打出几眼深井来,基地能否在这里待下去还是个很大的问题。1968年夏,天津打井队试着在北川干河床内宋家寨村外打出一眼深井,在100米深处出水,昼夜可出水800吨,大家听到这个消息,真是高兴极了!用钢板焊了几个水箱,几辆汽车拉水,供部队和群众吃用,以及施工使用。后来沿干河又打几眼,在城西门外打了三眼深井,水量大,又在城东牛家庄湿地打出一口深井,出水也多,把阵地区、部队驻地等的用水基本解决。
    1968年初秋,公路基本改建完成,导弹已能转运进场,从酒泉基地一部协作调来的试验分队已到齐,因为这次试验是东风3号定型试验,成功了,就要成批生产,装备部队。这次测试发射是按周总理指示的十六字方针进行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参试人员都十分认真的执行了这一条重要指示。12月18日发射成功,全体人员都非常高兴,大家按上级指定的时间完成了这次任务。
    首期工程基本完成,二炮各基地差不多每年都到这里来,带弹训练部队,训练操作两、三个月后,在工区的技术人员协作下,将弹发射出去,完成了任务,部队撤出。1968年底,工区改称为某试验部,1970年4月任瑞成被军委任命为该部政委。
    第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设较大的发射地面及地下设施,工程浩大,要贯彻“山散洞”方针,由于过分分散,给工程造成很大困难。地下发射井工程最大,最艰巨,由工程兵126团承担,该团是满员团,干部素质好,作风过硬,为了打巷道还牺牲了四名战士。在打直井时遇到困难,进度不快。特请来唐山矿务局的采煤技术干部和老工人约50人,加快了速度。这个队,思想作风、工作能力都反映很好。
    又修了总长130公里铁路,是客货两运,不像酒泉基地需要自己管理,这条路开始就交给地方统一管理,军地共同使用,效果较好。对晋西北的发展也有所帮助。修机场。其任务主要是接送来往高级首长在试验时来基地指导视察,紧急情况时,取送试验急需零部件,或去接排除故障的工程师、高级技工等。地址选在五寨县北至三岔之间的小河头地段,涉及到七、八个村庄,占一大片好地。主跑道2600米,能起落较大型飞机。建设费用由国防科委出1800万元,施工由空军施工队伍承担。
    进行建设首先要有大批建设材料。工区组织工兵连和民工就地烧制,10多年共约制上亿块砖,解决了很大问题,又省了经费。把一座土山挖用了一半。自己还搞了石料厂、砂厂等。
    学习戈壁滩的经验,从到岢岚起,干部战士每人给发一把铁锹,随时准备参加各种劳动。如工程上不去,帮助挖墙基或当小工等,促进工程进度。
    植树造林,改变环境。晋西北地区多是黄土山坡,植被很差。从67年进入起就开始植树,69年,是植树高潮,全部的人员和民工都参加了,公路两旁营区驻地,不论大点小点,都必须植树,后来看到所有点号都落实了,还集中植了五条林带。凡来基地执行任务的兄弟部队,也希望他们留下纪念树,一般都做到了。据后来统计,初期栽的几十万棵已成材。给后人留青山,为导弹事业创造更好环境。
    1976年1月,岢岚试验部升格为基地,次年任瑞成被军委任命为该基地副政委。1983年,又当了两年基地顾问。1985年3月任老离休。大约是1980年冬,做为山西日报记者,到基地采访,第一次见到这位“二老爷爷”,和“二老娘娘”,及他们的儿子,我称做“大爷爷”的。我们定襄留晖任氏,据考证是明初从马邑(朔州)圪针沟移民过来,由一位始祖繁衍形成。任老风趣地说:“我是13世,你父亲是15世。你到我家,是进了爷爷庙了!”
    离休之后,任老从老家移来两株香椿树,栽到干休所自己的小院中。18年香椿树已经长到碗口粗。二老娘娘也先他而去。他患脑萎缩已经十多年,行走已经不太灵便,由外甥女照料起居。
    2002年,他将从1838年到1985年的经历,整理成“在长城内外”、“在戈壁滩上”、“在芦芽山下”等三篇共约3万字的纪实。回忆26年间在基地发生过的有较大影响的事情,他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无论是酒泉基地的建设,还是岢岚基地的建设,总的感受就一句话:“艰苦奋斗创基业”。
    1、基地的建成是社会主义社会大协作的成果。粗略计算,与基地有工作或业务关系的单位就有40多家,没有这样多单位的帮助,要想建成基地,是不能想像的。所以,我们在看到基地能较顺利完成那么多试验任务时,应该把功劳首先记在他们方面。如,岢岗基地及酒泉、西昌基地的大型发射架,都是太原重型机器厂制造的,已用了几十年,他们也为导弹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2、基地建设是国家的重点工程,上级是很关怀很支持的,财力、物力总的讲都没有误事,保证了工程的正常进行,在上级确定的时间内完成了预定任务。基地建成各个时期都伴随着试验任务进行的,如1980年全年进行了六次地上地下大型试验,都获得了成功,人们叫“六射六成”,另外还进行了两次弹射试验都成功了。在任务中,我们都是按周总理十六字方针要求的,成功率是较高的。
    3、工区、试验部及后来的基地党委是团结的,是发扬民主的,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讲,所以是团结的,“文革”也没有分裂,这就是考验。各按分工负责做好自己担负的工作。
    4、工区、试验部时期的政治思想工作,主要结合工程,试验任务的重要性,讲道理,做思想工作,又宣扬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等,干部、战士思想主流是好的。在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设法解决大家的生活困难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与广大指战员同甘共苦。
    5、岢岚基地分布在一省(山西)一区(宁夏)两市(太原、银川)五县,即岢岚、五寨,河曲、兴县、临县,占了人民群众的大块土地,多半是较好的地,为了国家需要,群众都是愉快地让给了。
    尤其使任老动情的是,许多干部战士为国防、航天事业,长眠于晋西北高原。如:1967年5月16日,入驻不久就在小土窑洞煤气中毒而死的政治部主任张宏奇;1969年初,为抢救阳方口煤矿瓦斯爆炸伤员去大同拉氧气遇车祸的驾驶员靳国金烈士;1979年8月因挖菜窖而不幸牺牲的基地计算机专家、154站连续波雷达主站中队副队长盛金荣烈士;从条件优越的南方来到晋西北基地医院的宋协穆院长和夫人徐景……
    在岢岚基地成立30周年,搞庆祝活动时,任老留下如下感言:
    其一:三十年前晋西行,芦芽山下扎军营。
          军民共建新基地,试验训练攀高峰。
    其二:艰苦奋斗三十春,地面设施基本成。
          各型星弹可航天,增强国防做奉献。
    每逢酒泉、岢岚两基地发射成功,任老都十分高兴和欣慰。《在戈壁滩上》文末写道:“近两年来,在酒泉航天城,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号’无人飞船。现在,工业部门和基地正在努力抓这件大事。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把载人飞船送上天,我国在太空也将有一席之地。这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我们期待着这一光辉时刻的早日到来!”
    10月15日中午我拜访他时,他因收看酒泉基地载人飞船升天实况转播而激动不已。外甥女给他量血压,比平时高出许多。他说:“今天载人飞船升天了,你来了,我实在高兴!”他询问了我父亲9月病逝前的情况,说:“1935年定襄高小招收了100名学生,杜导政(原新闻出版署长)和张定邦(原北京军区办公厅主任)在29班,我和你父亲在30班。我们留晖村去了7名,6名在年级前10名,包括你父亲。”
    任老激动地说:“你二老爷爷不行了!”我赶忙说:“你老为国家立大功了!祝你老健康长寿!”他们这一代人,生在民族危急存亡的时代,受到当时来说较高的教育,因而能挺身而出,担负起民族兴亡的重任。杜导政老伯,长期活跃在新闻思想战线,至今笔耕不辍,主编的《炎黄春秋》杂志因秉笔直书、思想超前而为世所重。就连父亲也是被写入县志的省劳模。先辈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后来者步其后尘。任老赠送我三份回忆录,和他80周岁时的照片,并在照片背面写上:“送给复兴留念,任瑞成,2003,10,15,‘神舟’5号升天日”。
    为了这一天奋斗了26年的老人,感想当然与众不同。为此,我向太原一家媒体提供线索,建议采访一下老人,得到响应。下午将这个意思告知任老时,他说:“载人飞船上天,海外华人也扬眉吐气。我一直激动,吃了三次药,血压也降不下来。他们再来采访,我就受不了啦!”再三劝说,他才愿意接受简短的采访。

(本稿主要依据受访问者回忆录,容易引起保密问题的部队番号、工程等,已经做了删改。岢岚基地、酒泉基地、西昌基地、海南基地,这是中央报刊(如光明日报)公开的提法)

老任最近在忙什么呢?怎么在真名上不见身影了。

回旧苗兄:今日才能找到路径进来。

帖中我们这位老爷爷今年夏天去世了。

今年夏天?今年夏天不才刚刚开始吗?就在近期吧?

老任辞职以后不会就此离去吧?

他说:“载人飞船上天,海外华人也扬眉吐气。我一直激动,吃了三次药,血压也降不下来.

中国特色式的扬眉吐气:

我们没有真正的500强企业,我们没真正的国际品牌产品,我们不能造芯片,我们不能做软件........

但我们能载人飞船上天.

以下是引用李旧苗在2006-7-4 22:51:06的发言:

今年夏天?今年夏天不才刚刚开始吗?就在近期吧?

 

老任辞职以后不会就此离去吧?

一个月前去世的。

我近期码字太慢,想用减法加快正办。上网不想占多的时间。

 

任兄是搞当代史还是报告文学或传记文学?

您不是治晚清历史的徐学专家么?

本人在经济领域是社会主义者,在政治上是自由主义者,而在文化方面是保守主义者。

如果说对待辛辛苦苦码的字轻薄的说一声“不值一钱,狗P不如”实在是粉不厚道的事情,那改口期许并鼓励说“值得一钱,有如狗P”总还算地道罢~~~

 

 

[em07][em07][em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