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老鬼编辑:《万古流芳的叛徒》——施道芬堡生平

 万古流芳的“叛徒”

老鬼编译20世纪的世纪英雄(1907——1944)命运提供给我们这次机会,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退缩或拒绝。在上帝和良心面前我曾经审视过我自己。这次行动必须进行。因为这个人(希特勒)是人类的恶魔。—克拉斯·冯·施道芬堡上校克拉斯·冯·施道芬堡伯爵(Claus von Stauffenberg)1907年11月15日生于德国南部慕尼黑西侧90公里一个叫杰亭根(Jettingen)的小镇。他出身于德国南部一支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天主教贵族世家。施道芬堡是三个儿子中最小的儿子。他的两个哥哥伯特霍尔德与亚历山大是双胞胎。施道芬堡在一个巨大的,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塔式古堡中长大成人。这是一座古代公爵别墅。他相貌堂堂,体形优美。学习和体育都极出色。由于骑术精良,他曾是德国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马术代表队成员。虽然他有军人家庭背景,却表现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强烈兴趣,他是诗人斯泰芬·乔治(Stephan George)的热爱者。他能说一口流利的希腊文与拉丁文。一段时间,年轻的施道芬堡曾考虑过从事音乐事业,后又想搞建筑。他对天主教非常虔诚,并有深刻的道德伦理观念。1926年他19岁时入伍服役。参加了著名的第17斑伯格(Bamberg)骑兵团,他的家族都曾在这支部队服务。1930年,他以全班第一名从军校毕业,并被授予一柄礼仪军刀,以嘉奖他“杰出的学业成就”。之后获得陆军中尉军衔。部队首长纷纷给他以好评:“智商很高,在战略和战术上,均有高于平均水平之上的能力。”“是一个调解矛盾的专家,能化解双方激烈的对立。”年他遇见了17岁的尼娜·莱亨费尔德(Nina von Lerchenfeld),一位巴伐利亚伯爵后代。3年后,他们结了婚。1934年第一个儿子出生。
1936年之前,他在柏林陆军大学工作。施道芬堡各方面的才华很快吸引了高层军官的注意。两年后他29岁时就被调到最高指挥部工作。施道芬堡在负伤前家庭出身使他倾向于君主主义。他认为君主立宪类型的体制比现存的魏玛共和国要好。但他又是一个勇于献身的爱国者。30年代中期,施道芬堡赞成国家社会主义,他是希特勒的盲目追随者中很狂热的一员。施道芬堡第一次对纳粹产生怀疑是1938年开始的恶毒的反犹太人运动。

但1939年9月战争开始时,施道芬堡自愿奔赴战场履行义务。作为第六装甲师的军官,在进攻波兰和法国的战役中,他特有的才能和充沛精力为他赢得巨大荣誉。在1940年6月初,法国的敦刻尔克袭击之前,他被调往陆军司令部。在执行芭芭罗莎计划(攻打苏联)最初的18个月内,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苏联。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纳粹党卫军的大量残暴罪行。这一段经历促使他觉醒。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的灾难性失败使施道芬堡进一步与希特勒分手。斯大林格勒战役刚一结束,他就被派往驻在突尼斯的第十装甲师。参加了最后几天的激烈的卡塞林山口战役。1943年4月7日,他的汽车驶入雷区,触雷爆炸,身负重伤。左眼失明,左耳和左膝严重受伤。医生还切除了他的部分右臂。另外他的左手失去两个指头。大夫曾怀疑他能否存活。即使保住生命,视力亦无法恢复。但施道芬堡的生命力异常顽强。他活了下来,且右眼视力也保持住。就在慕尼黑陆军医院治疗期间,他接触了一些密谋刺杀希特勒的军官。与这些人来往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交往,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换了其他人,身负重伤,幸免于死,自然要离开部队,享受伤残待遇,安度余生,并从危险的密谋事业中隐退。但施道芬堡却没有。他出院后回家养伤,很快恢复了健康。在1943年仲夏之前,经过多次练习,他能用残剩的三个左手指头写字了,于是给他的上司写信,希望三个月内返回部队。在这年夏天,他向妻子坦白,他要用一切行动来拯救德国。他对妻子说:“我们总参谋部的军官们必须倾全力来尽我们的职责。”1943年9月,他重返柏林,担任弗雷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Friedrich  Olbricht)将军的参谋长。现在,他带着眼罩,6英尺3寸的身躯全副武装,被认为是柏林陆军司令部的一名传奇战士。他立即成为起义的灵魂和核心。他制定妥当了新的密谋工作方案,很快完成了对那些士气低落的密谋者的组织和领导。为能调动部队,他劝说了一些最重要的德国高级军官来支持起义。1944年初,一名高级军官传来消息说被称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元帅将可能会成为密谋者。施道芬堡和其他密谋者都不相信隆美尔。认为他是个纳粹分子,因为战争将要失败,才放弃了希特勒。无论怎么说,隆美尔的动机与密谋者在主要方面是不同的。隆美尔反对刺杀希特勒。认为这会使希特勒成为烈士,而主张应该在全体德国人面前审判他。由于战争形势的持续恶化催促他们加快了除掉希特勒的行动。这个新的秘密计划名叫瓦尔克里行动,瓦尔克里是北欧神话一个美丽少女的名字,她飞翔盘旋在战场上,挑选那些要去死的人,她选中谁,谁就会被杀死。现在少女选中了希特勒。1944年6月,施道芬堡和他的同事被联军在诺曼底海滩登陆的成功所惊异。一些密谋分子认为他们应该放弃刺杀希特勒的计划,因德国注定失败。他们不愿为德国失败承担责任,受世人谴责。但是经过激烈讨论,施道芬堡使大家确信:杀掉希勒勒是停止牺牲无辜生命的关键。是在全世界面前证明德国抵抗运动敢于反对纳粹独裁者的关键,尽管个人要冒着难以置信的危险。不到7月,施道芬堡被提升为国内驻军司令弗洛姆将军的参谋长。这是一个好消息,给了密谋者以希望。因为这个位置使施道芬堡能够经常与希特勒个人进行接触。起义成功的机会就取决于施道芬堡能否杀死希特勒。他以巨大的热情和决心着手进行策划和准备。他把这当作了他生命的全部事业。他反复练习用残剩下的三个手指安装操控英国制的无声定时炸弹。

1944年7月11日,施道芬堡带了一个炸弹到伯希特斯加登,虽然他与希特勒和戈林呆了半个小时,但他没有拨动炸弹开关,因为希姆莱不在场。密谋分子曾经决定最好是将三个纳粹头目(希特勒、希姆莱、戈林)同时一起杀死。第二次机会是在7月15日,发生在腊斯登堡。希姆莱和戈林都不在场。施道芬堡离开房间,给在柏林的密谋分子打电话通知他们,虽然只有希特勒一个人,他也决定启动炸弹装置。可是当他返回会议室时,希特勒已经离开。1944年7月15日上午施道芬堡(左一)与希特勒7月20日,施道芬堡又有会见希特勒的机会。地点是在东普鲁士指挥部的狼窝。这次,施道芬堡决定不论另外两人在不在场都要炸死希特勒。通常,这类会议是在地下指挥部举行,密封的空间会增强爆炸力。但那天会议却临时改在了营房里的一间会议室。因天气炎热,十个窗户都被打开,无形中减弱了爆炸强度。施道芬堡和凯特尔元帅一起走进了会议室。之后,施道芬堡借口他的帽子和皮带忘在了前厅,走了出去。在前厅,他用三个手指头迅速打开公文包,弄碎瓶帽,启动了一种原始而简单的定时装置,之后平静地返回。十分钟后,炸弹将会爆炸。现场示意图,S为施道芬堡位置,H为希特勒位置在会议室里,施道芬堡站在了希特勒右侧几英尺的地方。他把公文包放在地板上,靠着橡木会议桌桌腿,希特勒的一侧。在炸弹爆炸前4分钟,施道芬堡借口接到了柏林方面一个重要电话,离开了会议室。这时候,一个军官要俯身近一点看桌上的地图,感到脚下的公文包碍事,把它挪到了桌腿的另一侧,无意中保护了希特勒的生命。中午12点42分,炸弹爆炸。7月20日行动爆炸后的现场此时,施道芬堡站在200码外的地方观看了炸弹爆炸的实况。巨响之后,他看见了建筑物冒出浓烟和火舌。碎片和肉块从窗户中崩飞了出来。施道芬堡毫不怀疑屋内所有人或被炸死或受重伤。虽然警报立即拉响。施道芬堡还是顺利通过四道党卫军的检查哨所,抵达了附近的飞机场,登上飞机,开始了去柏林3个小时的路途。施道芬堡不知道,希特勒在爆炸中存活了下来。他仅仅背部被掉下的房梁砸了一下。腿被灼伤,耳膜被震穿孔。但并没有严重受伤。共有4人被炸死,多人被炸成致命重伤。与此同时,由于施道芬堡在飞机上,最初的3个小时内,柏林的起义人员没采取任何行动。因为从狼窝里传来的信息混乱不清,不知道希特勒是死是活,没有一个指挥者发布执行瓦尔基里命令。起义者在无所事事地等待着施道芬堡到来。当他抵达柏林时,惊讶地发现最关键的几个小时白白浪费。没有攻占政府机构,没有对效忠希特勒的部队采取军事行动,甚至广播电台和电话交换中心都没有夺取施道芬堡只好重新集结力量,去占领重要目标和关押那些忠于纳粹的武装。但是电台广播反复说希特勒还活着。虽然施道芬堡拒绝相信,认为这不可能,但希特勒活着的消息迅速蔓延。忠于希特勒的军人受到巨大鼓舞,他们加强了反击。一些处在关键位置的风派军官很快转过去支持了希特勒。晚上9点,密谋者被收音机中宣布的消息所震惊。希特勒即将向全国发表演说。到晚上11点,一队忠于纳粹的德国军人突袭陆军部大楼时,已经有些混乱和溃散的反叛分子逐一被逮捕。混战中施道芬堡左膊负伤被俘。半个小时不到,他的上级,风派人物弗洛姆将军宣布:临时军事法庭判处施道芬堡和其他3人死刑,立即执行。施道芬堡的袖口染着鲜血,被带到了办公大楼的后院。军用卡车的大灯照亮了墙壁。4名反叛军人在墙前站成一排。施道芬堡高呼:“我们神圣的德国万岁!”随之枪响,跌倒在地,年36岁。此后,希特勒对起义者进行了最血腥的报复,说他们是一群卑鄙的叛徒,无耻的野心家,卖国贼,玷污了德国军人的荣誉。施道芬堡的哥哥,海军军官伯特霍尔德(<strong>Berthold Schenk Graf von Stauffenberg)也因涉入密谋起义而被判处死刑,同年8月10日遭杀害。施道芬堡的哥哥伯特霍尔德在法庭上 希特勒把所有反对自己的人都称之为“叛徒”,说他们背信弃义,不信守忠于元首的誓言。部分起义者被用钢琴弦缓慢绞死。——但这是些光芒四射,大义凛然的“叛徒”,他们是不怕死,勇敢地面对死亡的“叛徒”。7.20起义者被处死的绞刑室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普通德国人也认为这些密谋分子是国家的叛徒,谋反弑君者。战后,当有人提议用施道芬堡来命名一条街时,受到众多议员反对。施道芬堡死后多年,依旧背着“叛徒”的头衔。一个军人胆敢谋刺自己的最高统帅,无论多么有理,怎样的原因,都无法被认同。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7.20起义得到了德国人越来越高的评价。柏林市长沃沃莱特称它为“良知的政变”。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如今有三分之二的德国人对政变军人表示敬佩。人们改变了过去的观念,普遍认为施道芬堡等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7.20行动的意义不可低估。如果起义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可能提前9个月结束。这意味着400万德国人、150万苏联士兵以及几十万盟军士兵可以保住生命,几十万被关押在集中营的受迫害者能够免遭杀害,德累斯顿和基尔等德国的许多名城也不会被炸成废墟……是的,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但服从命令的前提是服从正义和良知。当上司命令你屠戮无辜的异种异族时,当上司命令你向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开枪时,当上司命令你强奸妇女,命令你割喉管时,你的天职是拒绝。施道芬堡做到了,所以名垂青史,他才是一名标准的,优秀的军人。一本德国杂志的封面当年施道芬堡被处决的地方,成为了烈士的纪念点。院内有一个残臂独目的年轻人青铜雕像。施道芬堡生命短暂,只有36岁。当时很多会保全自己的德国人都比他活的长。但60年后,他同时代的长寿者几乎全被人遗忘,而施道芬堡则被大家所铭记。在反法西斯独裁者的历史上,短命的他获得了永生,事实上,施道芬堡已经与丘吉尔、罗斯福、甘地、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伟人一样,被列入了二十世纪的英雄榜上。这是一个万古流芳的“叛徒”。施道芬堡在这堵墙前被处决墙上铜牌刻着五名7月20日殉难者的姓名路德维希.贝克上将弗雷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将军克拉斯·冯·施道芬堡上校里特.梅尔茨.基尔海姆上校瓦尔纳.冯.哈弗登中尉一本介绍施道芬堡的书问: 你为什么这样勇敢?答:这样干才有光荣。

说明:本文来源于网上及大百科全书的英文原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2 13:17:11编辑过]

偕隐岂邀名,澹泊实素志。

按照大猫教我的,用记事本转换的,不过手动的。呵。

图没有找到。糟践原来好帖子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2 13:19:18编辑过]

偕隐岂邀名,澹泊实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