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前台与后台

作者: 韵笔生辉
 
前台与后台

 

 

南方周末   2006-05-18 16:43:06

 

 

■书人茶话


□童元方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角色,在现实中原来真有其人。图为女主角写作的回忆录《川普家庭歌手》

 

 

  《真善美》这部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电影,我最初还是小孩时在台湾看的,后来在美国又看过几遍。录像带以及各种电子传播方式迅速在变,连手机上都有影像了。但《真善美》的魔力竟使我一个月前刚在香港演艺学院看过音乐剧,接着又到国金大厦看起电影来了。


  国金大厦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大楼。从新界到九龙,再过海到香港后不可能看不到它:就在中环海边,一柱擎天地站在那里。楼中当然是金融业办公的地方,但楼下商场内有一座电影院。皮沙发的舒适座位,清爽可人的空气调节,银幕宽阔得也许只有纽约无线电城的可以相比。门口也卖爆玉米花和可乐等,与任何电影院无异,而票价竟亦相同。只是网上订票,要先做会员。门口买票自然也好,毕竟不如当了会员,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座位。这就是说影院设备与订票程序都是新的,惟独放映的片子是古典的多。


  两年前影院刚开张时,以《乱世佳人》和《北非谍影》为号召,那是最古的古典了,我不知为什么错过了。可是《真善美》——香港译作《仙乐飘飘处处闻》,内地译作《音乐之声》,不能再错过了。于是来到这座小却豪华、廉而美丽的电影院,来看这看过多少遍的古典电影。选的是中午开始的那一场,门口买条热狗与橙汁拿进影院,等饿了再吃。是复习旧课,也是回忆昔年。


  《真善美》足本上映,片长3小时,所以并无广告,也没有下期影片的预告。我们坐在最后一排,像在家中的沙发上,面对的却是那么大而宽的银幕!


  《真善美》的故事记得,音乐更是熟悉。忽然,电影开场了,却是一片云气。这,我完全不记得!从左向右,画面逐渐展开。云气,带出山峦,高处的雪仍未融时,低处的绿树又已闪到!这是奥地利的阿尔卑斯。然后是蓝色的丝带般的河流。镜头低了些,看见修院的尖塔和小巧的房舍,这是萨尔斯堡。在这小城如画的风景上,映出一个个艺术家的名字。


  镜头拉开去,斜斜滑过了尖塔,滑向修院背后的山峰,然后往低处聚焦,越来越低,地面上仿佛有一个人,她转了一圈,对着环抱的群山唱出:“群山因音乐的声音而苏醒,这歌已唱了千年……”那单纯甜美的声音竟使我在黑暗中流出泪来,好像与久别的朋友相见。


  我在哈佛时曾经在附近小城的高中兼过两年课,《真善美》中的角色,在现实中真有其人,还是我学生告诉我的。我说:“真的?”他见我不大信,直嚷嚷:“房川普家的人离开奥地利以后,辗转到了美国,你不信?他们就住在维蒙特州的农场里,因为那里的环境很像萨尔斯堡。”自那以后,我从无意到有意地追究起真实的故事来。比如,为什么电影中的船长年纪轻轻就已退休?又如,到底有没有“房川普家庭歌手”这一回事?因为太爱前台的戏,也就带起对后台的兴趣来。


  这位船长指挥的不是普通的军舰,而是刚发明了不久的潜水艇,艇上配备的攻击武器是鱼雷。当年船长指挥的潜水艇下水时,命名的仪式是由鱼雷发明者孙小姐主礼,鱼雷也是她家的工厂制造。船长与小姐一见钟情,姻缘成就以后,一战爆发,船长巡逻亚得里亚海,击沉了几艘运输舰。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瓦解,奥地利失去了整个海岸线,帝国海军也就不存在了,船长成了虚衔。换言之,即是船长失业了。但船长夫妇双方显赫的家世,自然尚能支持一时。不久,船长夫人因染上猩红热而去世,身后留下七位子女。以后的故事大致如《真善美》中所描画的,只是时间上压缩了10年。片中女主角玛丽亚嫁给房川普船长时其实是1927年,而非电影中的1938年。接着而来的经济大萧条,导致奥地利银行倒闭,使他们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切。是在这个艰难时刻,一家人成了歌手的,这家庭合唱团如此开始了欧洲巡回表演的生涯。直到为躲避纳粹,真的是在1938年逃到美国,全家才开始从美国出发往全世界演唱。


  《真善美》这故事先有音乐剧,后有电影,根据的是玛丽亚的第一本书,也可以说是她的回忆录,书名就叫做《川普家庭歌手》(The Trapp Family Singers)。他们其实是穿着登山装,坐火车到意大利再转去美国的,而非爬过山头到瑞士。所以我就悟出来,自传转化成音乐剧,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而音乐剧的成功则在于另一批艺术家的努力,比如说罗杰斯(Richard


 Rodgers)与汉姆斯坦(Oscar Hammerstein)的曲子与歌词。他们二人合作的方式是先写歌词,后作歌曲。汉姆斯坦在为《真善美》思索歌词的时候,已经患癌。差不多快写完了时,他想想,好像还差一首歌,就作了《白绒花》(Edelweiss)。


  《真善美》音乐剧于1959年11月在纽约百老汇开幕,第二年8月音乐剧正在上演,汉姆斯坦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谢幕时观众才知道剧场一颗星殒落了。散场后整个百老汇熄灯3分钟,以示哀悼。《真善美》成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而《白绒花》也成了他所写的最后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


  白绒花,白绒花,


  每天清晨你欢迎我呀!


  小而白,洁而亮,


  你那么高兴见到我呀!


  绽开片片如雪花,


  愿你滋长到无涯。


  原来,汉姆斯坦与死神挣扎时,想的却是生长与绽放!


  里根总统在位时,有奥地利的代表团来访,白宫奏起了《白绒花》,因为误把《白绒花》当成了奥国国歌。我想这个例子不是用来说明美国的粗心,而是《白绒花》的感人至深。


  之后,《真善美》再一次从音乐剧转化成电影,又是另一批艺术家的努力。就是音乐,电影比音乐剧也多了两首歌。这两首新歌没有了汉姆斯坦,词与曲都是罗杰斯独力完成的。


  电影在1965年公演,至今40年。这世界变了很多。玛丽亚于1987年去世,当年25岁的茱莉安德斯嗓子动了手术,好像也没有完全治愈。然而纯美的歌声仍旧回荡在阿尔卑斯的山间:


  攀登一座座高山,


  涉过一条条溪涧;


  凝望一道道彩虹,


  直到昔日的梦境实现。


  有些年轻的小朋友说,看这种电影很感尴尬,因为不习惯这样纯情的表达方式。我怎么想呢?21世纪的人太复杂了,也许是太懒惰了。滥情是一生,纯情也是一生,简单的纯情,又有什么可尴尬的呢!


  我在戏台上、影院中看了前台的戏,又读了、听了许多后台的故事。无论前台,还是后台,没有垃圾,也没有尘埃,灿烂得像一个彩虹的梦,单纯得像一首牧童的歌,朴直得像不写诗的人所写的诗句。


 

2005年1115日FH发行《音乐之声》40周年纪念版,共3D9,四折digi-pack包装,带一本全彩小册子。配置如下:

三区40周年版菜单+一区40周年版图象+三区字幕+根据英版翻译的双评论字幕+双显字幕+上译、CCTV双国配+五星版花絮+OST+可刻录CDape文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组图:纪念影片40周年《音乐之声》人马齐聚首

女主角Julie Andrews


组图:纪念影片40周年《音乐之声》人马齐聚首
原班人马齐聚首


组图:纪念影片40周年《音乐之声》人马齐聚首
原班人马齐聚首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组图:纪念影片40周年《音乐之声》人马齐聚首

女主角Julie Andrews


组图:纪念影片40周年《音乐之声》人马齐聚首
原班人马齐聚首


组图:纪念影片40周年《音乐之声》人马齐聚首
原班人马齐聚首


难忘经典.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