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碟中碟3》被删剪的片段就能维护中国的形象?

邑和堂主    猫眼看人

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大片《碟中碟3》再过几天就要上映了,从中方媒体的报道来看,这部片子能够在中国上映颇费了些周折,因为据说片子中的某些镜头破坏了上海这个“国际都市”的形象,这里先让我们看看到底是些什么镜头损害了我们的形象:鸟笼、晾在阳台上的衣裤、打麻将的老头老太太、墙上的办证广告。这些加上一段严刑拷打情节、一段在繁华南京路上的紧张追车情节,总共被删剪了约20分钟的戏分。

  这部影片是在今年5月5日全球公映的,全长2个多小时,本来也准备在中国同步上映,但是来到中国,碰到中国特色,不得不推迟上映时间,还得伤筋动骨,20分钟,全片长度的1/6,这就意味着中国人花同样的钱却看不到世界人民看到的原汁原味的《碟中碟3》。

  但是,对于这几剪子,我们的电影官员却不这样看,他们说:“看下来感觉非常好,一点都没有看出删剪的痕迹,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料”,“删剪了一些场景上的细节后,整部影片显得节奏感更紧凑”,乖乖,原来美国大片要经过中国大夫的整容手术以后,才能称得上精品,不然就是拖沓、冗长、无节奏感、就是垃圾不能上映。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探讨一下那些被删的所谓的影响形象的镜头,以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可以说这些都是今天的中国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并且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消失,《碟中碟3》只是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点,并且毫无夸张之处。既然中国对在其他的国家放映的这部片子无法指手画脚,要影响中国的形象早就影响了,如今到了中国,放给中国人看,再喀嚓几剪子,还有这个必要吗?

  前两天有一篇新闻报道很有趣,说的是美国的一所中学在教学生打麻将,今天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忽然想到是不是美国的中学生在看了《碟中碟3》以后,跑去问老师电影上那些中国老头老太太玩的是什么?于是美国老师查资料+请教在美的华人,学会了基本玩法然后回去教给自己的学生。从此以后美国人茶余饭后呼朋唤友搓上几圈麻将,既娱乐了身心,又省得他们老惦记着世界上还有独裁国家、流氓政权,从而消除了不必要的战争隐患。如此看来,《碟中碟3》不仅没有破坏了中国的形象,反而将中国的国粹推广到了全世界,促进了世界和平,真可谓功不可没啊。呵呵。

  这几年一个词在中国吵呼的比较凶:知识产权。据我所知,保护作品的完整性也属于保护知识产权之列,但是在删剪《碟中碟3》这一行为上,我看不到保护知识产权的影子,似乎中方美方都忘记了这一点,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中国市场这块蛋糕太大了,美帝即使牙被打掉了,也得咽到肚子里去,不然吃不到蛋糕啊。

 

猪头:电影版的自欺欺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 11:04:45编辑过]

掩耳盗铃,哈哈!此地无银三百万两。。。。
俺滴网站:www.cocophoto.com.cn

昨天去浦东,在世纪大道的某幢大楼上,正好听到朋友的指点,说前面那幢高楼里,不久前充当了《碟中碟3》的背景,汤姆·克鲁斯从上面跳了下来。我还正准备找片子来核对呢,谁知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 18:06:33编辑过]

把别人的作品删得七零八落,最影响中国形象的是文化部的这些官员们。

俺是灭绝师太

引用:但是,对于这几剪子,我们的电影官员却不这样看,他们说:“看下来感觉非常好,一点都没有看出删剪的痕迹,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料”,“删剪了一些场景上的细节后,整部影片显得节奏感更紧凑”,

我前天刚去影院看了碟中碟3,发现剪接后的影片简直有些莫名其妙,删减痕迹不但很明显,甚至影响了情节的完整。并且,删减后上海都市的镜头很少,相反在西塘的外景反而占的比重很大,我觉得广电部官员的删减弄巧成拙,后果与他们的预期完全背离。如果拿这部删减后的片子给没到过上海的外国人看,一定会以为上海的主色调是象西塘那样寂寞的古镇,

最安静、最深沉、最戏谑的玩笑,是生命本身所开的玩笑。
以下是引用周泽雄在2006-8-1 11:37:00的发言:

昨天去浦东,在世纪大道的某幢大楼上,正好听到朋友的指点,说前面那幢高楼里,不久前充当了《碟中碟3》的背景,汤姆·克姆斯从上面跳了下来。我还正准备找片子来核对呢,谁知就……

这段没删,镜头很精彩,因为从来没有从那个角度去看陆家嘴那些高楼。一定是用直升机航拍的。
最安静、最深沉、最戏谑的玩笑,是生命本身所开的玩笑。
谢谢天涯释疑,俺过一阵就去找碟片来看。凭经验,通常我是不会急着去买碟的,新片上映得过一段时间,才可能盼到真正的大碟片或D9。
泽雄兄,大碟版的估计是完整版,看不到剪刀手的风采了
回朱应生兄:是的,我只是趁机说两句而已,聊充发泄。我已经十来年没去过电影院了,中国爱德华的风采,我是领教不到的。但装傻抱怨两句,也是小民百姓的义务,呵呵。
以下是引用周泽雄在2006-8-1 14:57:00的发言:
回朱应生兄:是的,我只是趁机说两句而已,聊充发泄。我已经十来年没去过电影院了,中国爱德华的风采,我是领教不到的。但装傻抱怨两句,也是小民百姓的义务,呵呵。

我也好几年没去过电影院了[em04]

 

三个月之后就有D9了,现在是枪版。

不过还是《碟中谍1》最好。

回碧滋MM:

上师大的电影院票价很便宜的,5块钱,可惜一直没机会去看,深以为憾

[em07]
以下是引用天涯獨行在2006-8-1 12:14:00的发言:

我前天刚去影院看了碟中碟3,发现剪接后的影片简直有些莫名其妙,删减痕迹不但很明显,甚至影响了情节的完整。并且,删减后上海都市的镜头很少,相反在西塘的外景反而占的比重很大,我觉得广电部官员的删减弄巧成拙,后果与他们的预期完全背离。如果拿这部删减后的片子给没到过上海的外国人看,一定会以为上海的主色调是象西塘那样寂寞的古镇,

深有同感。

偶上周在影院睁大了眼睛也未找到传说中的小广告,颇为遗憾。[em07]

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青 花 苑★
我也觉得《谍3》的上海桥段有些碎,结果是被删了的,看来只有再买张D9,以窥原貌了

楼主转帖的内容很有趣,说得对极!不怕(也是没办法管)别人看到,反而怕自家人看到,真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心态。

总感觉中国在一点点走向开放进步,怎么文化主管部门还是这么个思维方式?

《碟中谍3》不看也罢,没什么新东西。

“从此以后美国人茶余饭后呼朋唤友搓上几圈麻将,既娱乐了身心,又省得他们老惦记着世界上还有独裁国家、流氓政权,从而消除了不必要的战争隐患。如此看来,《碟中碟3》不仅没有破坏了中国的形象,反而将中国的国粹推广到了全世界,促进了世界和平,真可谓功不可没啊。”

有意思!

知识产权??

前几天我一篇文章被人转到雅虎空间,又转到其他地方,又转我经常混的地方,我跑去一看,转载者把作者名字同时开列了两个:我和第一次转载者的名字。

我当即要求改回来。

转的人倒也改了,但是就有人在后面跟着骂我太凶,欧巴桑之类的。

说有人转是看得起我。

我今年光是抓发我的文章写他的名字为作者的人已经好多次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5 21:12:54编辑过]

http://blog.zmw.cn/user1/amingli/index.html 阿明利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