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百岁老人王盛荣专访(续2)

◆毛泽东两次伸以援手

  1957年,毛泽东到湖北视察,问起王盛荣的情况,书记、省长都茫茫然不知所对。见领袖这么关心,赶快叫省委秘书长王良去查,才知道王盛荣降级之后正在筹建汉阳轧钢厂。王良亲临现场去找他,只见王盛荣瘸着腿和工人一起干活呢。

  毛泽东对省委书记王任重说:把王盛荣安排到省冶金工业厅当厅长吧,享受副省级待遇,恢复党籍。圣旨一下,王盛荣一下又由副处级连跳六七档,直升到副省级。

  第二年赶上了“大跃进”,王盛荣到襄樊、到宜昌视察全民“大办钢铁”运动,看到土高炉遍地开花,大批森林被毁,炼出来一堆堆派不了任何用场的废铁渣,忍不住要说点真话、泼点冷水。有心人搜集他与“大跃进”不合拍的言论向省委汇报,王盛荣就成了与省委唱对台戏的典型。据他自己回忆:1958年省冶金厅开了他18次批判会。而他这样的“老资格”久经沙场,莫斯科清党、苏区肃反、延安整风……什么没见过?不仅不检讨,18次批判会他拍了18次桌子。人们口诛笔伐一起上,揭批他的大字报一直贴到了专门接待中央领导人的洪山宾馆。
 
  那年深秋,中共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汉召开,王盛荣一不做二不休,拄着拐杖直闯洪山宾馆,找总书记邓小平讨说法。在宾馆里见到了很多官居要职的战友,纷纷请邓小平给王任重打招呼,放王盛荣一马。还真立竿见影:本来省冶金厅当天就有一个批判他的大会,主持者接到上级通知,批判会立即取消了。

  “文革”风暴刮起来,这下王盛荣在劫难逃,虽然他已经不是当权派,对翻来覆去的运动也退避三舍,但还是无端地被卷到旋涡里了,突然有一天,武汉三镇大街小巷刷满了大标语:“揪出苏修特务王盛荣!”“打倒‘二十八个半’骨干王盛荣!”群众涌进他的家“搜查罪证”,将他全家扫地出门。随后他突然被抓走,在长达十年里,到底是死是活,被关在哪里,家人亲友谁也不知道。妻子赵明珍也难逃厄运,先被拉上台批斗,后被捕入狱,送到沙洋农场劳改;两个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学院、在军队里搞技术工作的儿子,都被转业,女儿也挨了斗。

   到底王盛荣触犯了什么天条?人们从“北京来电”的大字报上得知:身居党内第四位、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顾问康生讲了一番话:湖北有个王盛荣,在莫斯科学习时就追随王明,是“二十八个半”的一员……“历史罪行”是王盛荣被捕入狱的远因,近因则是他的一桩“现实罪行”:被莫名其妙地挂上了被打成“反革命组织”的“北、决、扬”,硬被说成是“黑后台”。

  查“北、决、扬”的领导人鲁礼安《仰天长啸》回忆录,其中叙述了唯一的一次,他和七八个学生去王盛荣的住宅拜访的经过:“我们有自己办事的原则,”我对王老说,“我们不会向谁要钱,更不会写恐吓信的。”王老一听就哈哈大笑起来,“什么叫原则?你们还信那个呀?我告诉你们吧,原则这东西,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肥可瘦,可方可圆,可有,还可无嘛!”我们一听也都嗬嗬地笑成一团……鲁礼安说:“这个‘多可论’我们当时曾视之为谬论,直到遭难后才醒悟到,此论实为王老经历长期党内斗争而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王盛荣为这个“多可论”受到的批斗十分残酷。鲁礼安回忆“听见从一个号子里传出一阵怒气冲天的叫骂声”:“老子犯了什么罪?……操你们八辈子的先人!老子当年闹革命的时候,你们的老子只怕还在穿开档裤呢。混帐王八蛋,整到老子头上来了!”但鲁很快就听见甬道上响起嘈杂的脚步声、钥匙响声、开门声,不一会便听见王“哎哟、哎哟”痛极才发出的声音……

  出乎所有人意料,看似风烛残年、被斗得心力交瘁的王盛荣居然顽强地挺过了十年囚禁。傅炯业在《风雨人生》一文中披露:许多年后,人们听说是毛泽东派徐海东大将捎给王盛荣的一个口信,成了他的精神支柱。傅炯业写道:徐海东见到被关押的王盛荣,支开其他人后谈了约20分钟,说:“你的处境毛主席已经知道了,他要我给你捎个口信……主席讲,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再说,什么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王当即老泪纵横,说:“感谢毛主席,也感谢你,我王盛荣不会轻易倒下去的。”

  毛泽东为什么要特意来对王盛荣捎口信?为什么要派徐海东而不是派其他人?为什么只讲一句“好死不如赖活着”?真是毛的授意,还是徐“假传圣旨”?查徐海东除了同为湖北佬,在各个时期中他的经历与王盛荣都没有交集渊源──虽然很可能彼此相识。这一传言无法得到其它来源的佐证。

◆谁笑到最后

  王盛荣的平反出狱最终还是得亏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胡耀邦。胡耀邦与王是在苏区从事青年团工作的同事,又参加过王与赵明珍的婚礼,当垂垂老矣的赵明珍上京来向他申诉,他当即允诺要上报华国锋、邓小平、陈云、叶剑英,尽快平反这一冤案。随后,邓、叶都发了话,中央组织部也专门发了文,王盛荣终于恢复了自由。他的女儿告诉多维记者:那时年已72岁的父亲身体已经极度衰弱,是被人背回到家里的……

  王盛荣自己都没有预料到,在平反之后,居然看到了中共举行十二大、十三大……一直看到了十六大!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起飞,领导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眼下竟是孙子辈的人在执政掌权了。他的长寿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绞尽脑汁探究的秘密。

  为了便于照顾,经子女们安排,他从77岁时,就住到了医院。20年多来,他在医院安之若素,每年春节都是子女亲人陪他在病房度过。他先后三次心脏病发作,一次甚至发作了严重的下壁心梗,是在医护人员治疗护理下,才有惊无险。

  王盛荣虽然只有一条腿,但极爱户外运动。90岁以前,他几乎没坐过轮椅,早上5点钟出门,在医院花园的小路上走来走去;近几年,腿脚不利索了,坐在轮椅上被人推着,他去的地方更远:去梨园广场,更远的九女墩、沙滩浴场……

  他的女儿告诉记者:父亲爱说一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很长时间,王盛荣自己洗衣服,自己擦皮鞋,不让别人代劳。他一直用凉水洗脸、凉水擦身,后来医生下了禁令,才改为温水。他每餐总要吃三两个菜,但量都很小:一点鱼、一点蚕豆、一点西红柿,饭也就吃一小团。他爱喝绿茶、经常喝蜂蜜。还多年坚持氧疗,每天要吸12小时左右。
  九九老人对我试着讲述一段故事:“美国带了六个省的军队来跟我们打仗,彭德怀有板眼啦(武汉方言,意即有本事),头一天夜里,带了人摸到美国的司令部里去了,一下把他们都活捉了!……你不信?现在去看呐,他们的俘虏都还关在那里呢,可不少哇!”过了几分钟他又讲起这个故事,但是“美国带的”已经变成“六国”军队。在他的脑海中,苏区反“围剿”、朝鲜战争都压缩到一个平面……

  眼前的王盛荣,无欲无求,宠辱不惊,绝口不提那一次又一次腥风血浪,更不再谈那些姓名曾经被绑在一起的其他“二十七个半”伙伴,这些似乎都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他的心目中,只有活到最后,笑到最后的胜利的豪情。让记者不由得吟起《三国演义》开卷的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转贴之际,为了大家都知道的缘故,对若干部分的文字作了软化处理和删编,特向作者致歉。)

今天,我就是高瑜
多谢楼主转贴,不过觉得这个记者作口述史太外行,似乎不该插入太多评论和其他人的传记资料的。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对于多维的文章,有时不能要求太高。我只是觉得王盛荣还有点意思,才转贴过来。并且,冒着得罪作者的危险,已经删掉了自认为太多的评论。谢谢斑竹的鼓励。
今天,我就是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