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琵琶曲: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千百年来,
使无数文人骚客为之倾倒。   

    
  著名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即根据张若虚的这首诗的意境创作而成。


  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乐曲开头是“江楼钟鼓”,以琵琶模拟鼓声、箫和筝奏出波音,接着响起徐舒优美的旋律,描绘夕阳映江、晚风轻拂的初暮景色。
  第二段:“月上东山”,主题音调够高四度,旋律向上引发,表达了一种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
  第三段:“风回曲水”,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
  第四段:“花影层叠”,出现四个快疾繁节的乐句。
  第五段:“水云深际”,音乐先在低音区回旋,接着八度跳越,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响,表达了水天一色的意境。 
  第六段:“渔舟唱晚”,展现的是一段渔歌的旋律,柔美的箫声如悠扬的渔歌自远处飞来,表现了渔民悠然自得的形象。接着是稍快而有力的乐队合奏,气氛热烈,表达了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第七段:“洄澜拍岸”,进入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在琵琶用“扫轮”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乐队全奏,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
  第八段:“欸乃归舟”,音乐呈反复式递升,筝划奏的声如流水的历音,速度的由慢而快、力度的由弱至强,表现了波浪层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
  第九段:“尾声”,节奏舒缓,表现船渐渐远去、江天一片宁静的夜色。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MP=250,50,true]http://www.nhyz.org/ninghua/music/cjhyy.wma[/MP]

http://www.nhyz.org/ninghua/music/cjhyy.wma

谢谢梅茗。《春江花月夜》也是我最喜欢的唐诗之一。

装修时,我请搞书法的朋友为我写成行草书,然后做成玻璃雕装饰书柜门。漂亮之极。

[em02]
偕隐岂邀名,澹泊实素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以下是引用九命星在2006-8-13 16:41:00的发言:

 

装修时,我请搞书法的朋友为我写成行草书,然后做成玻璃雕装饰书柜门。漂亮之极。

[em02]

九命姐姐能把你那个书柜门拍下来给大家看么?

谢谢流星雨的美图。是不是用PS制作倒影出来的?月亮是画上的?

应梅茗妹妹之命,费了九条命,才把图贴上来。不过我的拍照水平实在很差,妹妹凑合看吧,汗。

玻璃雕书柜门-免费相册

偕隐岂邀名,澹泊实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