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我们不懂诗

           作者: 苏应奎            来源:东方网

先得申明,标题中的“我们”,只是我交往的几位也有“作家”头衔的朋友,说得再实在一点,这几位也只能算是参加了“作协”,有张派司(会员证)的朋友,大概与严格意义上的“作家”称谓还不够格吧。但至少,这几位朋友还多少懂点文学,其中几位还是专以写诗而小有名声的。奇怪的是,大家都说看不懂诗。——当然是指充斥在当代诗坛上的某些诗。

稍远一点的,是发端于80年代初的一些“先锋诗”、“朦胧诗”,都说大多看不懂,也许都是老土,没有索隐、解读能力,活该无缘品尝,不去说了。最近的,就是“口语诗”(大白话),字都认识,但读不出“诗”味来,也就是说,还是不懂诗。

这几天诗坛上最为热闹的,莫过于一位叫赵丽华的女诗人,在网上发表“口语诗”所引发的风波了。到今天为止,网上点击量已超过10万,有评论说,“这可能是网络时代参与最多的一次诗歌事件”。此前有过怎样的“诗歌事件”不很清楚,但此次被称作网民“恶搞”、“网上群体暴力”的这个“事件”,我们总算领教了,当然,是非曲直本人无力在此评说。

回到正题。“我们”读不懂或读不出诗味的“口语诗”,此次赵诗人在网上为大家提供了不少样品,容我援引其中三首。《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标点为笔者所加,系按原诗作为分行,下同);《剩下我一人》:赵有霖和刘又源,一个是我侄子,七岁半,一个是我外甥,五岁,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所谓网民的“恶搞”,就是针对赵诗人的这些“诗”,大量仿写其形式,表示嘲笑的贴子。为什么?因为赵“诗”让网民“恍然大悟,让我明白诗歌就是分行而已,我也能写诗”;因为网民以为,“说话结巴也成了写诗”的诀窍。然而,这也算诗吆?我们读懂了字,但是没能读懂这样也是诗。赵诗人声称,这是她“实验性的东西,不后悔这些尝试”。我想说,如果这些也算诗,说句不算夸张的话,中国至少可以出产10亿个诗人,何劳赵诗人再做“实验”?“诗歌语言是语言艺术的皇冠”,也可推翻了。

联想到诗坛。诗坛的不景气由来已久,“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更多”,在民间流传多年。小情小资、自我澎涨,风花雪月、儿女情长,追求形式、游戏文字,更不用说黄色的“身体写作”了;不关心人民痛痒,不触及情感中枢,更难听到时代脉博的跳动,这就是很长一个时期以来诗坛的现状。“诗人比任何人都应该是自己时代的产儿”,是经典作家的定语。中国在世界上素有“诗国”之称,但愿诗人们不要辜负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人民需要的诗歌,用大诗人艾青的话说,应该是:“给思想以翅膀,给情感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给颜色以声音”!——这也是“我们”几个至今还未读懂赵诗人“口语诗”诗在何处的人心目中的好诗标准。不能算是过时了吧?

先得申明,标题中的“我们”,只是我交往的几位也有“作家”头衔的朋友,说得再实在一点,这几位也只能算是参加了“作协”,有张派司(会员证)的朋友,大概与严格意义上的“作家”称谓还不够格吧。但至少,这几位朋友还多少懂点文学,其中几位还是专以写诗而小有名声的。奇怪的是,大家都说看不懂诗。——当然是指充斥在当代诗坛上的某些诗。

稍远一点的,是发端于80年代初的一些“先锋诗”、“朦胧诗”,都说大多看不懂,也许都是老土,没有索隐、解读能力,活该无缘品尝,不去说了。最近的,就是“口语诗”(大白话),字都认识,但读不出“诗”味来,也就是说,还是不懂诗。

这几天诗坛上最为热闹的,莫过于一位叫赵丽华的女诗人,在网上发表“口语诗”所引发的风波了。到今天为止,网上点击量已超过10万,有评论说,“这可能是网络时代参与最多的一次诗歌事件”。此前有过怎样的“诗歌事件”不很清楚,但此次被称作网民“恶搞”、“网上群体暴力”的这个“事件”,我们总算领教了,当然,是非曲直本人无力在此评说。

回到正题。“我们”读不懂或读不出诗味的“口语诗”,此次赵诗人在网上为大家提供了不少样品,容我援引其中三首。《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标点为笔者所加,系按原诗作为分行,下同);《剩下我一人》:赵有霖和刘又源,一个是我侄子,七岁半,一个是我外甥,五岁,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所谓网民的“恶搞”,就是针对赵诗人的这些“诗”,大量仿写其形式,表示嘲笑的贴子。为什么?因为赵“诗”让网民“恍然大悟,让我明白诗歌就是分行而已,我也能写诗”;因为网民以为,“说话结巴也成了写诗”的诀窍。然而,这也算诗吆?我们读懂了字,但是没能读懂这样也是诗。赵诗人声称,这是她“实验性的东西,不后悔这些尝试”。我想说,如果这些也算诗,说句不算夸张的话,中国至少可以出产10亿个诗人,何劳赵诗人再做“实验”?“诗歌语言是语言艺术的皇冠”,也可推翻了。

联想到诗坛。诗坛的不景气由来已久,“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更多”,在民间流传多年。小情小资、自我澎涨,风花雪月、儿女情长,追求形式、游戏文字,更不用说黄色的“身体写作”了;不关心人民痛痒,不触及情感中枢,更难听到时代脉博的跳动,这就是很长一个时期以来诗坛的现状。“诗人比任何人都应该是自己时代的产儿”,是经典作家的定语。中国在世界上素有“诗国”之称,但愿诗人们不要辜负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人民需要的诗歌,用大诗人艾青的话说,应该是:“给思想以翅膀,给情感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给颜色以声音”!——这也是“我们”几个至今还未读懂赵诗人“口语诗”诗在何处的人心目中的好诗标准。不能算是过时了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4 13:46:57编辑过]

骨瘦如柴不是毛病,瘦的有理就成!赤身裸体不是怕热,要紧的是有风就成!裸舞真爽!

早上吃早饭

中午吃午餐

晚间吃晚饭

熄灯就睡觉

明天接着干

骨瘦如柴不是毛病,瘦的有理就成!赤身裸体不是怕热,要紧的是有风就成!裸舞真爽!

    楼上犯了压韵的错误

几疑帘动风为客  一任灯残月做东

       吃过午饭就开始犯困
       头撑在墙上,眯缝着眼睛看电脑
       网速很慢,每打开一个界面
       都够挖两盘地雷
       爆炸中困得更厉害
       重新沏了杯茶
       绿茶——雪水云绿
       淡淡地香气让我愈加迷糊
       打盹还是发呆,懒得去想

       再起身倒水时
       顺便在楼道的窗户前活动着脖子
       好像清醒了一点儿
       拿起手机,拨通武夷山
       ——有新茶了么?

       难得的雪,洒落山峦——茶人说
       今年比往常要晚个半个月
       等我给你寄样品吧
       看喜欢哪一种
       再过十来天

       继续困下去
       却睡不着


              200504.15.凌晨
几疑帘动风为客  一任灯残月做东
2006年,诗歌居然以这样的方式,热闹了一把.
生存是一种义务,哪怕只有一刹那。——歌德《浮士德》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赵老师的诗还要韵不?
骨瘦如柴不是毛病,瘦的有理就成!赤身裸体不是怕热,要紧的是有风就成!裸舞真爽!

    赵老师的诗不要韵,是之所以好的基本因素之一。

几疑帘动风为客  一任灯残月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