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文革时期课程改革的成果

[原创]毛泽东思想课[释证纪历]
文章提交者:scheler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1.文革中取代政治课的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作为毛泽东及其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民族解放、建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在1949年以后的意识形态建构,处于日益重要地位。1966年,毛泽东几乎是乾纲独断地发动了文革,为了赋予这场史无前例运动以合法性,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的崇拜宣传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毛泽东思想不但成了中共党魂、立国基础、法律准绳、真理本身,还成了教育革命的指针。毛泽东思想成为政治课的主题、主体,在当时是一种现实和逻辑的双重必然。

    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党组《关于1966—1967学年度中学政治、语文、历史教材处理意见的请示报告》指出:目前中学所用教材,没有以毛泽东思想挂帅,没有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违背了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违背了党的教育方针,不能再用。……不论高小或初小都要学习毛主席著作。教育部党组报告中还规定,政治和语文合开,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这一文件,为日后毛泽东思想课取代政治课,政治、语文甚至包括历史合并为一门课程,提供了政策根据。

    上海机床厂七二一大学1968年9月设置的毛泽东思想课就是原来的政治课。兰州第五中学改为兰州铸造厂厂办中学设置的毛泽东思想课,就是由政治、语文两门课程合并而成。这些样板的示范作用,规范并带动了普遍的课程改革。在山东莘县一中等地还有把政治、语文、历史等合并为“毛泽东思想课”的做法。

    这门功课被放到主课的位置,课时安排得最多。课程的主要教材是《毛泽东著作》和《毛主席语录》,结合政治时事读报学社论,“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教学核心内容。党内十次路线斗争史的讲解,让学生形成领袖毛泽东就是党的化身,高瞻远瞩、化险为夷的胜利保证。常要求运用毛泽东观念,写以所谓刘少奇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为靶子的大批判文章,帽子和口号齐飞,政治上正确得空洞无物。由于课程的性质,对教师的政治身份有特殊要求,成分不好的是不准任课的。还引进大量新旧社会对比的忆苦思甜教育,让工人农民来讲课。教材的系统性和知识性无从谈起,课堂教学无从着手。

    由于课程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成了应付的官样文章,老师讲得千篇一律,老生常谈;学生没有兴趣,教室里乱哄哄的象自由市场,根本听不清老师讲什么,胆大的学生干脆溜号逃学。唯一好处是,老师教起来保险,不担心教学内容走偏方向;学生考试可以开卷,没有学习压力。而仍要求闭卷考试的学校,就训练了学生背书能力和记忆力。

    2.高校政治理论课内容之一、1996年开始设置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大学本科段各专业的一门公共课,是从《中国革命史》演变而来的。有时习惯上也被简称为毛泽东思想课。

    (参考资料: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谢海涛《探访中国最后的工农兵大学生》,《南都周刊》2006年8月22日;丰捷《新一代高校政治教材能否适应新时代》,《光明日报》1999年1月22日)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原创]工业基础知识课[释证纪历]
文章提交者:scheler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革时期课程改革的成果之一,由原物理、化学两科合并而成。简称“工基”。

    1967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号召复课闹革命,并提出师生自订方案、自定课程、自选教学内容、自编教材。秉承毛泽东指示“学制要缩短,课程设置要精简。教材要彻底改革,有的首先要删繁就简”,各地从1968年开始,展开以服务生产、培养普通劳动者为宗旨的中小学自编教材工作。

    1969年1月27日《红旗》杂志第二期介绍兰州第五中学实行半工半读的经验,师生每周2天学习,4天半天学习、半天劳动,把原来中学17门[注]合并为5门课:毛泽东思想课、工业基础课、农业基础课、革命文艺课、军事体育课、劳动课。这就成了一个样板,全国不少城市也模仿实行了类似改革。使中学课程出现大混乱,生产知识被抬到极高地位,系统的基础知识受到轻视,课程结构、教学大纲、教材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处于无政府状态。文革前教材被诬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产物,统遭废弃。培养“普通劳动者”、“反修防修”的教学目标,以政治正确性抛开了追赶现代化目标。

    1969年11月上海、北京等地根据中共中央通知自编的中学教材开始试用,后来没有自编教材的省市区都采用这套教材。

    课程设置各地情况不一:多数地区是把理化合并为工业基础知识课,少数如甘肃省的工业基础知识课由数学和物理合并而成,四川新都则把理化生合并为工农业基础知识课,个别地区仍把物理单列改称工业基础知识课。在具体课程安排上,大量削减原物理课内容,而结合“三机一泵”(电动机、柴油机、拖拉机、水泵)讲物理知识,结合土壤改良、农药化肥使用讲化学知识,严重破坏了知识系统,大大削弱了基础知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办学方法上,师生下厂、下乡参加劳动,与工厂、农村社队挂钩,在校内办工厂、农场,建立学工、学农基地,实行“开门办学”,“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自1968年工宣队进驻学校,各地中小学建立了“工农兵讲师团”,甚至聘请工人当专职教师,改变教师队伍成分;请他们讲授工业基础知识课。并采取淡化分数、开卷考试的考核办法。

    因工业基础知识课简称“工基”,与“公鸡”同音,也被学生玩笑地称为“公鸡课”。没把知识学习当成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

    2000年代网上有河南省中小学教材编选会议小学组编写的《工业基础知识课化工》(河南省新华书店 1969年出版,32开,123 页)出售,8成品相 ,叫价5元。有投资指导的文章说“这些使用不足十年的教材……已经成为今天众多收藏爱好者的收藏对象,一般每册在2—8元不等”。

    [注]语文、数学、外国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13门正式课程,和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制图、历史文选、逻辑4门选修课。

    (参考资料: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白月桥《我国中小学第一代课程发展历程》,“中教网” http://www.teachercn.com/Kcgg/Ckwx/2006-1/8/20060119165226509_2.html;《“文革”期间的教课书》,“中国集藏” 总第十三期(2001年6月12日)http://www.collection-china.com/sy/dzzz/dzzz13.htm#11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原创]农业基础知识课[释证纪历]
文章提交者:scheler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革中取代生物,或由化学、生物合并而成的中学课程。简称“农基”。

    1968年10月19日甘肃省革委会政治部发出《关于复课闹革命并做好教材改革工作的通知》,决定中学学制改为“二·二制”(初中、高中各二年),知识课中化学和农学合并为农业基础知识课。也有个别地区把化学课改为农业基础知识课,以土壤、农药、化肥知识为主要内容。反映出教学秩序、课程设置的混乱和无政府状况。

    这门课主要讲解“三大作物(稻、麦、棉)一口猪”,和被冠以毛泽东招牌的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教材和讲授以作物栽培、化肥等常识介绍、具体操作为主,但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都不熟悉生产实际,始终有隔靴搔痒之感。教材、教学片面强调“联系实际”和“为工农兵服务”,根本不讲学科的基础知识。课本编写多数粗糙、浅陋、杂乱无章、泛政治化,枯燥乏味,难以卒读。

    个别尽心尽责的教师,仍能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道德,细心讲解水稻、甘蔗的育种、栽培,嫁接果树,白木耳真菌种类的种植方法,结合校园的学农基地进行实际操作;教会学生饲养禽畜和防治疾病。一些县镇、农村学校由农宣队队员或聘请贫下中农在田间地头给学生讲农业基础知识课。上海等城市还开设了兽医、赤脚医生、农机、机电、林果等专业班。

    城市学生听到农业知识,也有感到新奇的。但多数学生在漠视知识的大环境下,嘻嘻哈哈,听课并不认真;还模仿称工业基础知识课为“公鸡”的方法,管这门课叫“母鸡”。只是顺手拣到一些名词给同学起绰号:管身材矮的同学叫“矮壮素”(一种农药化肥)[注]。极个别学生下乡插队后用上了课堂知识,大多数人丢下课本就扔到一边去了。

    1970年代末教育界在课程、教材方面的拨乱反正,重新把这门课分解为生物课、生理卫生课和自然常识课。

    [注]ISO通用名称为Chlormequat Chloride,中文译名为氯化-2-氯乙基三甲铵,也称三西、氯化氯代胆碱、稻麦立。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激素), 可用于小麦、水稻、棉花、烟草、玉米及西红柿等。喷在植物叶面后,经叶片、幼枝、芽、根系和叶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控制植株徒长,使植株节间粗壮,根系发达,抗倒伏,叶绿素含量增多,从而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产量。

    (参考资料:《甘肃省1968年大事记》,“甘肃经济信息网” http://www.gsei.com.cn/aboutgansu/gsgk/nianb68.asp;黄秀莲《我阅读的第一本书》,《东南早报》 2005年12月22日;薛勇《种菜妙用矮壮素》,《甘肃农民报》2004年04月30日)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我是69年进入中学的,这三门课程都是学过的。不过当时上海还保留了语文、数学两门课程。

印象里工基课程里电学的内容比较多,电工线路外到中三年级还有超外差式半导体收音机的线路。力学没有。电磁在讲电动机的时候提到过的。农基课程里直接就是讲农学的,只记得棉花种植最麻烦。好象没有讲过化学(1972年回潮的时候专门开过一个无机化学课)。

可惜教材都扔光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我在陕西,我们当时小学由六年制改五年制,五六两个年级合并,课程是这样改的(凭记忆),数学还是数学,但到毕业只讲到一元一次方程,不过增加了一个学期的工业图纸和三视图;物理改为农村电工知识,从换保险丝学起;化学改为化肥和农药;生物改为“农业八字宪法”。
我比老木匠小两岁,也在中学吃过“公鸡母鸡”(工基农基)。好像化学还是有的,混在“公鸡母鸡”里。记得做过氢气的实验。我的工基考试记得是做一只半导体收音机。农机也讲到了一些生物学的常识,比如溶液。还有一点混杂的人如何知道自己生癌的知识,我的那个捣浆糊的老师讲主要看自己身上有没有淋巴结肿大,那时我正在发育,不知为什么经常有淋巴肿大,吓得我一天到晚怀疑自己生癌,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头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5 7:25:12编辑过]


今天,我就是高瑜
记得小学里开始学政治的时候,主要是学《毛主席语录》,但是我小学里的班主任不知为什么就是喜欢林彪,天天在黑板上抄上一黑板的林彪语录,林彪的“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就是她在抄黑板时灌输给我的。林彪倒台,这位老师吓得不敢再抄林彪语录了,又开始抄毛主席语录了。幸亏当时学生告状已经不作兴了,当时的工宣队也没有太坏,只是告诉我的班主任不要再提这件事了。中学的政治课已经有社会发展史的课本,其它就记不得了。
今天,我就是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