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康心如右派言论(转自瓜棚豆架)

瓜按:
?? 康心如(1890-1969),字宝恕,重庆著名金融钜子之一,弟兄四人,心如行二,人称“康二爷”。心如父亲有维新思想,四个儿子均往日本留学,心如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专科,留日期间与大哥一起参加同盟会。回国后曾任睿川源银行上海分行经理,经营民立图书公司和进步书局,还办过报纸。1921年弃政从商,加盟中美合资美丰银行,1927年,在刘湘当局支持下,集合华资收购美商股份,美丰成为中资民营银行,心如任总经理。心如经营有方,以信用为银行生命,在重庆银行界中,有“康心如一诺值千金”之誉。
?? 1940年重庆成立市临时参议会,康心如任议长,他率先献议,改重庆为陪都,被国民政府采纳。抗战时期,美丰银行设立“丰”字号公司,大量投资重庆工商企业和公用事业。对文化教育也有贡献,美丰曾捐助复旦中学和几个私立学校的助学金,捐修南开中学图书馆。
?? 抗战胜利后,心如一度对政局乐观,国内外考察,扩大业务,内战破灭了发展的希望。在动乱中投机损失惨重。他留重庆等待解放,希望与共产党合作。
?? 1950年4月,美丰银行因资金周转不灵停业清理至1964年。
?? 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去年,有何蜀整理的《陪都金融大亨之子康国雄自述》出版,让康心如的名字又出现。查资料时见康心如也有右派言论在档,录下贴出。
??
?? 私方代表无私可代,“公私”二字应该取消
?? 康心如在中共重庆市委举行的工商界人士座谈会上的发言
?? (原载1957年重庆工商第10期)
?? 康心如说当前公私共事的关系是少数搞的好,少数搞的很不好,多数是中间状态,多数私方,并未发挥积极作用。
?? 关系搞得好的,也只是人事处得好,工作有职有权而已,还不敢说是充分贡献了才能,符合于国家要求。对此,我有下面几点看法:
?? (一) 公方和私方区别问题。我对政策很怀疑,如赎买政策,私有制问题,所谓赎买是你的东西我给代价你拿出来,支配权已非你所有,但工商业者所有权交出了,今天仍说是私有制未取消。如民生公司船只、码头、囤船、早交出去了,名称亦不存在了,还有啥权?故私有制还存在的说法有问题。民生公司本身并无权处理财产,其他合营厂店亦然,私有制要自己有权才算数,现在财产既交出了,如何能说私有。持有股票得有定息,那是赎买,你的东西交给我,订了约每年给钱,权已不归你,所以只有经济上的关系,只是分期付款而已。国家投了点资,派了人谓之公方还有可说,“私方代表”就简直不通了,你有股只是股东,甚至连股东也说不上。在企业形式未变前,还有董事会、有私方,今天清产核资了,交了,私方代表,代表什么?既不管业务,也不管盈亏,“私方”代表什么东西?我觉得“公私合营”四字都可不要,国家政策是赎买,一年只有一亿多如民生公司公股有好多,没有那个说得出,私股虽有数字,但无表可代。我说在企业中工作的都叫干部,就要有职、有权、有责,不管是啥来源,负责人就是负责人,只要办到有责,就能有职,有权,有职有权有责企业就办起来了。什么公方、私方不去管他,充其量会计科有一项发息工作而已。
??企业与定息并不联系,合营企业还有私方的啥子权?所以“公”“私”方名称首先要取消。
?? (二) 为啥发生有职有权问题?其实很简单,工作如按德才分配,何来职权问题,对于职权,政府对工商界是有照顾的,但工商业者应有自知之明,有德才才可以去担当。如果还不懂不会就不该当经理,学会再来好不好。我们不能有吃一辈子照顾饭的思想。这是工商业者一面。在政府方面,如他有德才就该给他当经理,如不行,不能纯粹强调照顾,因为强调照顾下文就不好听了,那样,就会搞成你不行,派个公方副经理帮助你,这实际就是叫有职无权,正因为如此,才有某学院反映出的那种“本付院长因事出差,职务由正院长代理”的笑话。
?? (三) 阶级关系问题。我不懂,在一个企业内,一定不止工人和资产阶级,一定也会有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以小资产阶级来说,缺点也很多,是否工人对他也和对待资产阶级一样?我不知道。而资产阶级所到之处一定有阶级关系,工人阶级看到怕被腐蚀,资产阶级碰到工人不敢说话怕侵蚀他,将来难得交待,这个思想是自卑思想,但也是历史遗留下的“怕”的思想。阶级关系划得如此严,要公私关系处得好,我看很难。
??还有一种说法,资产阶级之所以不同于工人阶级,因为还在拿定息,拿定息叫剥削,搞不通。定息是赎金,毛主席说过这是双方同意这样办的,又不是我要的,是你给的。但是今天拿定息,就是见人矮三寸,至于是否剥削,人民日报说是,我有不同看法,如工人创造的价值我分了,那是剥削,定息是我的东西,给我的代价,不是我去分工人阶级创造出来的钱,所以中央领导说拿定息是保护你们的权利。这决不是与工人阶级定了约要剥削你,更不是强迫工人阶级要给,所以有人对定息是剥削搞不通。
?? 阶级要消灭,需要改造是一定的,但毛主席说人人都要改造,说资产阶级毒中得深我承认,但人民日报说要“脱胎换骨”,工商业者也有的居然自称要脱胎换骨。依我读线装书的理解,脱胎换骨是道家的说法,一个人修道,修到头顶上出婴儿叫脱胎,换骨是换仙骨,如此提法是否要工商界先学道,出婴儿、换仙骨,我看那只有二辈子再做好人了,资产阶级不是人,祖宗三代都错了,甚至有政协委员发言还把脱胎换骨做题目,如此怎能叫人不自卑。消灭阶级如何消灭法?是否放弃定息就是?是否二辈子做好人?这叫做无限期延期,资产阶级到处要人领导怎不自卑。有人说:“不要脸才好当骨干分子”,要自己把自己说得如何不行,如何不好,才是骨干分子,说二辈子当好人才是骨干分子。我看资产阶级,实际已消灭了,它的两个特点一叫唯利是图,一叫损人利已,现在也已不存在了。
?? (四) 党与非党关系问题,如果企业行政不与党分开,私方无论如何也无法,党是政治组织是各项工作的推动力,是需要的,但如拿党来代替了行政,包办一切,就不行。企业不外三项工作:1叫行政、2叫业务、3叫人事,党组织三样事都代办了,非党员只能受支配,不听鼓下桡怎办。如现在经副理分工很好,但有人说管是归我管,只是党说了我签字。人事科更不说了,根本不会叫私方管的。这种情况要办到有权,如何得行?故无论在机关、企业,党委制即使存在也应该反掉宗派主义,今天非党员是搞不成宗派的。党委制有好处,但不能代替行政。否则非党人士不可能办到有职有权。
??(五) 今天国家对工商业者,资产阶级,照顾得非常好,但在若干企业内则不然,大家存啥心?总觉得有话不好说,说出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何以会产生这种思想的?我认为主要是党与非党未建立友情。一个人不能一上来就有真知卓见,遇事需要大家研究,但企业有事总是三大推[堆?](党、团、非党)这有历史关系,党团员职工总是把资产阶级当做毒草活麻,碰不得。绝无研究余地,也无研究机会。党团员没有想与工商业者建立友情,工商业者虽有此心也无此机会。这是普遍现象,碰了两回钉子就算了。归纳上面的情况,我有下面几点建议:
??1, 取消公私代表的名义。
??2, 安排工作只问才与德,不问公与私,照顾可在别方面照顾,如少点工作,生活困难多给点钱等,但职权地位不要照顾。
??3, 不看是否党员、非党员,只看能力与德行,不要强调阶级关系。非党人士很多,如保存墙和沟,对国家建设事业有很大妨碍。
??4, 建立友情。人是感情动物,“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这样,积极因素可以发挥,潜力未可限量。旧社会私营工商业比重很大,经济基础实际上是建立在私营工商业上,工商业者有能力,也有经验,现在国营经济强大,又有了新的经济基础,如果把全工商界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新旧基础合而为一,今后的发展起码可以增加一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