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初中物理的建模问题

初中物理为了学习牛顿力学的最基本的定律,不得不对生活中的例子建立简单的模型,使得学习时,先掌握简单的定律,例如护梯上升速度为0.5米/秒,人的行走速度为1米/秒,请问人和护梯同向行走人相对地面速度为多少?

像这种题目不得不有很多粗糙的假定,首先人是非匀速的,但是要假定匀速,实际上护梯是斜向的,但是这里初中没有矢量概念,所以相对于地面指绝对值。

这种建模的随意性非使懂得物理的家长非常恼火。

如上图的剪刀,题目说白铁皮的剪刀是省力机构,而裁缝的剪刀是费力机构,但是裁缝的剪刀用刀根剪带子时,也是省力机构?这种题目出选择题就麻烦了,我不说大家都知道了。

还有挑担不做功的问题,为了说明挑担的人垂直于地面的力不做工,老师老是出这种容易混淆的题目。

要知道挑担是非常耗能的劳动,只要问题是人行走无法平行行走,必须是腿部肌肉频繁屈伸,才能跨步出去,这样,人的大腿一直在克服重力做屈伸的功,担子上的重物也被上下波动的力做功。当然人挑担上下屈伸做的功对于物体移动来说,不是有用的功,是个耗能机构,所以改用轮子的话,只要做克服摩擦力的功就可以了。

由此实际上可以得出人挑担的机械效率低的结论,而不可以说人挑担没有做功,这样教育非常头疼。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挑担的物理模型问题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菜农
    呵呵,对菜农兄这两个模型,我没有一点发言权,不懂啊,中学物理都忘光了。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难道就没有懂初中物理的?

今天又碰到一道建模模糊的题目:说跳高运动员起跳时是否动能转化为势能?

参加交流


跳高的建模更难,初中老师自己建立的简化模型不一定符合实际,却擅自制定了标准答案。

这个问题非常头痛啊。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初中老师擅自制定的标准答案是瞎子模象的,有的说,单挑后的动能转化为势能,有的说单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也有的说是助跑的动能转化成势能,乱七八糟什么都有。

参加交流
只肖把人视为一个质点就好办了三,跳的时候就只有重力在做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那肯定就是动能转换成了势能哈?(反推得出结论)但如果要把人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那就该有保守内力(重力、弹性力)在做功,非保守内力(空气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那就是只有保守内力在做功,同样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反推回去……好像不好推哈?……如果不是研究人的弹跳原理的话,好像不必这样建模呀?就把人视为一个质点最好山!

建模肯定要绝对化一些才行,否则以初中物理的程度,问题就太复杂了。

挑担子时要损耗化学能转化为动能.......搞也搞不清的[em06]

流星雨说的有道理,把人看成一个点,问题就好办了,多数初等物理题就是这么干来着,人的重心那一点看作是力的原点,其他部分统统忽视[em01]

谢谢大家启事。

其实讲清楚建模方式,如简化为质点,那么答案就容易一致一些(还是有分歧)。

现在有些题目十个中学十个答案,因为说法不同建模不同,中考时,只取其中的一个片面,非常头痛。

参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