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杂感





徽州之行,让我对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有了拉近时空的感受。

几乎所有的徽州大宅都是相似的。白墙黑瓦,高大门楼,雕镂象征权力的狮子,和象征福寿的大象,上有门当,左右有户对。一般有三进,进门即是天井,采光之用,兼有雨水蓄积,天井下水道分流,徽州人相信积水可聚财,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连排水孔都是铜钱模式。中厅则是典型的待客交际场所、门联、牌匾、字画,无非儒家宣扬的那一套口号。条案右边摆水瓶一只,左边立明镜一面,当中摆钟一座,所谓“终身(钟声)平(瓶)静(镜)”,中国文化里很多靠谐音来意淫自己,思维上的非线性大跳越毫无道理,却万世不移。因为土地较少,徽州人家都有两层,天井之上住人,便于生活,也可观察外界。厅堂左右还有耳房,隔着镂空门板,主人待客享受丝竹之用,看来立体环绕声音响效果,早有原型。厅堂后面还有两进,大户人家甚至更多。总体而言,徽州人少小离家,出外经商学活,赚钱回来置屋,光宗耀祖,女人长期在家,裹脚、务家、侍奉公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男性社会开拓性,女人社会封闭性,在这里体现无遗。

徽州人的公共生活区域,便是祠堂。每个大姓,都设有祠堂,供奉列祖列宗牌位,宗族大事,也在这里商议。家族规约,刻碑警示。如有违反,轻者一年罚掉籴米,重者开除族籍,在旧中国等于游离安全保护之外了 。这里还有众多牌坊,无非旌表礼义廉节。男人在外,多有早逝暴亡者,女人青春年纪就守寡几十载,成为节妇,死后乡里报请皇帝立牌坊,备极哀荣。伦常至上,道德立国可见一斑。徽商,促进商业流动具有积极性,他们骨子里苛严的礼教伦常,使他们在文化上不可能脱胎换骨,富足之余,更有甚者。当然,徽商含蓄内敛,敦厚谦逊,忠实守信,他们也体现儒家伦理的正面。

别有意味的是,如今这些深宅大院里的后代们,青壮者基本外出打工,村落里留下老弱幼小。当年,这些大宅里乡绅名流,都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成为乡村社会的精英,对于乡村再造和繁荣,具有物质上和文化上的双重促进;如今,后代靠打工和旅游生意贴补,已经沦为边缘人群。乡村精英群体的流失,不断给城市输血,使乡村日益败落,成为一个国家的补丁。城市里的人们,不远千里纷至沓来,在徽人的家园驻足观赏。这里的人们,不复有往昔祖宗的那种荣耀了,连文化上的优势,也是由城市人来发掘和阐释。作为外人,我倒是有些感伤。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过去与现在对比着写,很好啊。个性旅游文字。
一个国家之所以落后,往往不是由于其民众落后,而是在于其精英落后。精英主义应受到公平竞争的约束,以防止精英走向特权垄断;民粹主义应受到法治的约束, 以防止民众走向极权暴力——这才是一条造福中国之路,这才是中国未来的光明之路。
徽州的风景好吗,好玩吗?我打算明年有机会去看看。
徽州地名原本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80年代被国务院硬生生改为黄山市,行政版属混乱。近年其短视行为造成的贻害越来越凸显,争议不绝。黄山的风景,徽州的文化,原本相得益彰,现在搞得不伦不类,真糟蹋了好名好姓。

连排水孔都是铜钱模式......

在办公室我偶然说要去一地方看房,一个未结婚的小姑娘随口就说",王姐,那地方风水不好,不要要,那里通向火葬场"
我吓了,也惊了,我怎么就没有想到风水这挡子事?我果然看都没有去看,这下倒好,一说买房什么的,我就想起她这句话,不知道哪里的房子更好.
那条路不通向火葬场呢?
回楼上,农村的土路不通向火葬场。哈哈。
一个国家之所以落后,往往不是由于其民众落后,而是在于其精英落后。精英主义应受到公平竞争的约束,以防止精英走向特权垄断;民粹主义应受到法治的约束, 以防止民众走向极权暴力——这才是一条造福中国之路,这才是中国未来的光明之路。
偶热爱徽派建筑哇~~~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楼主拍了徽州大宅的照片吗?
偶几年前也去过徽州,不过偶可没有兮兮这么认真,看得这么仔细,偶就记得那些牌坊啦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过去乡村建设派、以及费孝通等人都讨论过这个问题:传统中国农村为本,城中人反馈农村;近代中国农村人流落城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徽州商人将商业利润转移到家乡,购买土地,从现在眼光来看好像是投资,但实际上这些投资仅仅是购买到收取地租的权利,并不用于改良土地、农具、水利等等。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老木匠说的是,他们多是衣锦还乡后保守财富,还不是扩大再生产,可能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利。
本版风云诀:煽风点火、兴风作浪


棠樾牌坊群,一共七座,难得地保存完好。



唐模的兄弟翰林牌坊。



南屏的祠堂,规模宏大,曾拍摄《卧虎藏龙》。



关麓的旧宅。



厅堂一观。



水墨乡村---最美是宏村。
本版风云诀:煽风点火、兴风作浪
赚了银子就去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呵呵,国庆期间,宾馆都逮着机会抢银子,平日里百把元的标准房,开价到300-400元。偶是玩得差不多了,索性一溜烟开回家,省了一晚住宿~~
本版风云诀:煽风点火、兴风作浪
“条案右边摆水瓶一只,左边立明镜一面,当中摆钟一座”——婺源属徽州地界,家家户户也是如此摆设。
如今还有徽商吗?徽商的后代,怎么都成了打工仔?想想伤心啊~~~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所谓徽州概念,就是三个地方组成,即皖南的歙县,黟县,和江西的婺源。
本版风云诀:煽风点火、兴风作浪
是啊,好好的皖南,成了一块只有老弱妇孺的苦寒之地~~~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皖南山水非常之灵秀,生活水平比起皖北和很多地方也还算富足.
酒苗同志呵,那里可不是苦寒之地
原帖由 oversee 于 2007-10-8 10:15 发表
皖南山水非常之灵秀,生活水平比起皖北和很多地方也还算富足.
酒苗同志呵,那里可不是苦寒之地
oversee筒子了解皖南?但愿如你所言。
只是,只是青壮年都出来打工了,好像大多做家居装修,很累很苦,老家的地没人种,老老小小,物质上并不富足,精神上更是苦寒啊。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