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法大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声明

文章提交者:天马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本坛编辑按:我国教育现状有不有反思的必要?这看来已不是问题。但教育界尤其是高等学校屡出此类令人惊愕的风波,却是自有中国教育史以来所罕见的。这里推荐以下两篇信息,希望看到凯迪网友能从“我国教育改革应该怎么走下去”这个角度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谢谢!

2008-01-11 23:07:25

我们的好教员为什么被谩骂?
何兵
  本校杨帆教授在课堂上与学生冲突一事,近来广为媒体渲染。我的意见是,教授和学生都有错,社会可以就此议论,但教授、学生、社会都不应夸大事实以图轰动效应。人民内部矛盾应当和平解决。激化社会纷争,于国于已无益——台湾就是先例。因为与杨帆教授专业有别,素无交往,对其不予评论,评论仅及本院萧潮副教授,敬请读者谅解。
  冲突发生以后,萧瀚就此事发表评论,陈述与杨帆教授不同的教育理念。他主张学生可以逃课,课堂上可以进出;上课可以吃东西,但不能破坏环境;可以睡觉,但不能影响别人……此言一出,一些人以为这是一个极不负责的教授,以为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学秩序荡然无存,更有甚者以为萧瀚是一个败类,应当从中国政法大学清理出去。作为萧瀚的同事和法学院领导之一,我有义务向社会澄清一些事实,并阐述这些言论背后的教育理念。鉴于事件涉及本校声誉,并涉及大学应当如何对待学生,社会应当如何对待教授,民族应当如何对待教育这些重大议题,我已无法置身事外。责任所在,义不容辞。
  一切辩论的前提是还原事实。有人妄加想像,以为萧瀚极不负责,他的课堂一定混乱不堪。这是事实错误。据我所知,萧瀚的课程颇受欢迎,课堂秩序井然。萧瀚是一个纯正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有个性并且人格自尊感极强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对学生和教学出奇负责的知识分子。他的个性不仅表现在教学上,而且表现在学校管理上。作为他的直接行政领导,我对他的评价是,开会经常不到,表格基本不填,经常批评领导,主张教授专权。他不是一个好员工,但是一个好教员。他的一些言行,个人并不赞成,否则本院就要散伙。但我和我的领导对他都有一定程度的“姑息养奸”。我们为什么这么做?简而言之,为国家保存读书的种子,为民族养育未来的精英。以萧瀚目前的学养和勤勉的教学态度,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会成为政法大学最好的老师之一,——个性创造未来。大学灵魂在于包容,包容未必一定能够出成果,但没有包容,一定不能出成果。
  萧瀚放任学生,学生为何不放纵自己?因为我知道,他在苦自己。一个多小时的课程,他至少在家里闭门一天至二天。他开设的《先秦公法研究》,国内尚无二人。他在进行艰苦的开创性工作。这种开创未必有成果,但这种开创精神,正是本院和本校的希望所在。他的阅读广度和深度,他的学术交往层次,是许多同龄学者所未能达到的。他以自己的言行在感染和引领着他所深爱的学生,——政法大学有一群这样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他耻于自我表白;作为领导,我有义务为他澄清。
  学生们为何不放纵自己?因为年青人有其天然的生命力和上进心,有其自在的识别力和使命感,对此我有充分的经验和信心。出于阐述事理而不是炫耀自己的目的,请容许我陈述个人的经验。本人曾在山东烟台大学任教四年,但任一届班主任。我们取得了什么成绩呢?这个四十余人的班级中,李富成同学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北大法学院研究生。祁建建同学以全华东政法政法大学第一名的成绩——401分,考取研究生。本班先后有四人取得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作为地方院校,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相信法学同行们会有公正的评价。作为班主任,我不注重他们的到课率,也不注重他们的成绩单。我所做的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和他们谈真正的理想,说真实的人生,并解答他们的困惑。我相信,只要将年青人心灵的火炬点燃,他们会自我燃烧并照亮人生的旅程。毕业以后,一个学生告诉我,何老师,看到你在冰天雪地里一边跑步,一边听英语,我们那能不上进啊?
  我曾经是一名乡村初级中学教师,现在忝列著名大学教授,我的上进心和取得的成绩,是父母和教师管出来的吗?不是,这是生活的压力逼出来的,是心灵深处那股永不服输的精神摧出来的。就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而言,他们都是以一流的成绩考入本校。我相信,他们内心深处的精英意识,现实社会的竞争压力,已使他们有足够的人生动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和社会上的家长,更应当呵护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我希望家长们认同一个道理,这就是,比事业成功更重要的是身心健康,比枯燥成绩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活得很不健康,许多人已经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为了成功而成功。我深深地以为,他们应当有着不同于我们的别样的人生——解放他们。我呼吁整个社会,给他们以人格和自由,给他们以鼓舞和信心,给他们以关爱和勉励,他们决不是垮了的一代!
  在我的课堂上,我也不禁止学生吃点东西。我认为这和他们的饥饿有关,和我的尊严无关。对于迟到的学生,我也从不斥责,因为年轻人正在长身体,睡过了头属于正常。我的课堂乱吗?我的学生放纵自己了吗?我的学生上课进进出出,满嘴都是零食吗?希望记者朋友亲身去调查。我知道我的一些同事,对于课堂教学秩序有别样的认识,我也坚决地支持他们,这是教授的自由。我院著名教授郑永流向以严谨著称,他也很受学生欢迎。我相信,正是这些不同风格的教授,组成丰富多彩的大学,使大学真实可爱并让人留念不已。
  对于学生逃课,我想首先要澄清一点,事实远非想像那么夸张。记者朋友可以在清晨五点半到政法大学图书馆门前调查,是不是学生已经成群结队在寒风中占座?上课时,是不是许多课堂人满为患,要站着听课?一个大学当然有学生逃课,清华、北大、哈佛、牛津,全世界如此。他们逃了该逃的,听了该听的。我想,大学的发展史总是伴随着学生的逃课史。我不鼓励学生逃课,但逃课远远没有想像那么可怕。本人在北大读书就曾多次逃课,我垮了吗?我确实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从而取得世俗社会所赞赏的更大的成绩,我认为那样会毁了自己。我的人生我掌握,我的幸福我选择。政法大学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成功,作为家长们也不要让自己的成功观毁了孩子。我的孩子也在上大学,我对她的希望是,身心健康。我对她的教导是,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我的上述信念有人不理解,有人不赞同,但既然身为教授,我有责任和权利贯彻我的信念,我认为这是知识分子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信念就是信念,请原谅我无法证明它的正确,正如宗教一样。正是这样的信念促使我不惮于误解和谩骂,执笔为文,为学生争人格,为教授争自由,为民族争未来!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何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手赞同,如果我有20双手,我还会都赞同!
何兵,萧瀚,都是中国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精英,代表理想和价值的,国家多次事件中,都有他们疾呼的声音。中国如果有100个何兵,有1000个萧瀚,中国就更有希望了。
何兵此举,对人才之护佑,有五四蔡孑民之风。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有道理,但意义也拔得太高了,这么点道理,大可心平气和地表述出来,而不必像做广场宣言似的。
回想俺当老师那阵子,也从来没有约束过课堂纪律,点名之类的活儿,涉嫌自取其辱,俺绝对不干。但学生纪律,确实还说得过去。
不过,我也知道,随着大学疯狂扩招,现在的大学生,与当年有不可比之处。
萧瀚是一个纯正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有个性并且人格自尊感极强的知识分子 ,是一个对学生和教学出奇负责的知识分子。他的个性不仅表现在教学上,而且表现在学校管理上。作为他的直接行政领导,我对他的评价是,开会经常不到,表格基本不填,经常批评领导,主张教授专权。他不是一个好员工,但是一个好教员。他的一些言行,个人并不赞成,否则本院就要散伙。但我和我的领导对他都有一定程度的“姑息养奸” 。我们为什么这么做?简而言之,为国家保存读书的种子 ,为民族养育未来的精英。以萧瀚目前的学养和勤勉的教学态度,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会成为政法大学最好的老师之一,——个性创造未来。大学灵魂在于包容 ,包容未必一定能够出成果,但没有包容,一定不能出成果。

萧瀚放任学生,学生为何不放纵自己?因为我知道,他在苦自己。一个多小时的课程,他至少在家里闭门一天至二天 。他开设的《先秦公法研究》,国内尚无二人。他在进行艰苦的开创性工作。这种开创未必有成果,但这种开创精神,正是本院和本校的希望所在。他的阅读广度和深度,他的学术交往层次,是许多同龄学者所未能达到的。

一个大学当然有学生逃课,清华、北大、哈佛、牛津,全世界如此。他们逃了该逃的,听了该听的。

我的孩子也在上大学,我对她的希望是,身心健康。我对她的教导是,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1-12 10:48 发表
有道理,但意义也拔得太高了,这么点道理,大可心平气和地表述出来,而不必像做广场宣言似的。
回想俺当老师那阵子,也从来没有约束过课堂纪律,点名之类的活儿,涉嫌自取其辱,俺绝对不干。但学生纪律,确实还说得 ...
恐怕太心平气和的人也懒得站出来写这些充满正义感的文字了。
回丙辰龙:我指的是结尾:“正是这样的信念促使我不惮于误解和谩骂,执笔为文,为学生争人格,为教授争自由,为民族争未来!”拔得太高了些。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不必要的夸张,反而会减弱应有的力量。
唉,我所谓心平气和,绝不是一种与事无争的风度,与正义还是可以兼容的。在我眼里,无论何等正义,表达都应切题。不能切题,则没有正义可言。
当然,对你献花的那些句子,我也非常赞赏。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1-12 10:48 发表
不过,我也知道,随着大学疯狂扩招,现在的大学生,与当年有不可比之处。 ...
随着大学疯狂扩招? 意思是“扩招”让一些不配读大学的人进了大学校门?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1-12 10:48 发表
有道理,但意义也拔得太高了,这么点道理,大可心平气和地表述出来,而不必像做广场宣言似的。
回想俺当老师那阵子,也从来没有约束过课堂纪律,点名之类的活儿,涉嫌自取其辱,俺绝对不干。但学生纪律,确实还说得 ...
萧瀚1月7日就写了个批评杨帆的贴,然后自己写了个“误人子弟”的连续贴,在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47423510

大概杨帆找了学校当局施加压力,闹得沸沸扬扬,于是昨天萧瀚又“辞职谢天下”,才有了何兵此文。

[ 本帖最后由 老木匠 于 2008-1-12 11:18 编辑 ]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正是这样的信念促使我不惮于误解和谩骂,执笔为文,为学生争人格,为教授争自由,为民族争未来!”

哦,说的是这一句,明白了。
不过,可能是思维定式吧,很多人写文章总喜欢学习交响乐,来个华丽的结尾。可能是习惯性的,情不自禁的,虽然我不喜欢,还是可以接受。 就像吵架时候,人总把声音提高8度,身不由己吧。
原帖由 丙辰龙 于 2008-1-12 11:15 发表


随着大学疯狂扩招? 意思是“扩招”让一些不配读大学的人进了大学校门?
那肯定是的。如果中小学基础教育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善,我们的中小学生素质没有出现变异性改良,大学的疯狂扩招只有一个结局:让原本进不了大学的人,成为大学生。
记得我考大学那年,入学比率仅为7%,现在是多少?早就过半了。折算成我入学的那一年(1980),当年连技校都考不进的人,现在俨然成大学生了。
相对优秀的社会性人群,在比例上大致维持一个常数,不会呈过山车态势的。
回想起来,我最初教的是一个中专学校,该校在上海市的中专系统里还是属于殿尾的,考生质量按说相当不堪。但与现在的普通大学生相比,我觉得当年这些普通中专生,好像还要优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