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投名状》、《集结号》 电影阅读笔记

命运,何不亮出你的空空荡荡

                ------《投名状》、《集结号》 电影阅读笔记  





    《投名状》和《集结号》,今年元旦的两部孪生影片:它们同时上映,都赶着贺岁片儿的档期,说的都是战争,都以男人为主角,标题都三个字,三个字都是一个名词,名词都关乎某种誓言和约定。更加蹊跷的是,在我看来,《投名状》和《集结号》不约而同的选择在这个怕疼的时代里,讲了两个非常疼痛的故事,他们疼痛得原因,都因为对于誓言的过度“认真”引发的。

    还有,两部影片的头半段我都是透过手指缝看的,因为场面充满了血腥。可是坦白了说,血腥是血腥了些,可是死亡还算灿烂,誓约象阳光一样散发出阳刚之气,把原本阴森可怖的血和死渲染成壮丽豪侠的英雄诗篇。我的耳朵一边被刀剑的飕飕声和枪炮的轰隆声惊吓着,一边享受着某种久违的快感,那种信守承诺的价值感和熠熠光辉,激荡着渴望意义的灵魂。如果挑剔的大脑和脆弱的情感不作任何抵抗的话,热乎乎的眼泪一下子就能够温暖到被南京的冬天冻到冰凉的面颊……

     然而在两部影片的后半段,不同时代的这两拨男人们居然同样被命运忽悠了。这些男人,没有一个孬种,为了信守誓言,他们连死都不怕,却因此无比认真地向前扑了个空,他们集体踉跄,居然都把自己宝贵的性命,糊里糊涂的葬送在历史的旮旯里……我想,这大概算得上是男人最大的悲剧了吧。这些男人不怕死,就怕死得不够灿烂。他们的眼睛死瞄着史册,能拿性命牟得捍捍铁笔垂青,此生无撼。他们就这样为历史卖命,而历史的大眼睛,却只知道注目远方,从不留心脚下,践踏了多少个体无辜的生命和他们赖以生存的价值。

    影片的结尾处,集结号吹了,投名状赢了。《集结号》中的谷子地终于等来了一纸通知,将手下的四十六位战士从失踪修改为烈士。历史的大手终于抚摸着这四十六个冰冷的头颅,对他们轻轻说了一句:“好孩子。”   而《投名状》中的大哥,在即将就任江苏巡抚的那一刻遭到慈禧暗算,他发现自己就算祭了兄弟之义也无法实现拯救苍生的梦想,在生命得最后时刻,他从浩远的梦想中退了回来,握住了兄弟之义。倒在血泊里对舞阳说了一句“投名状”,让兄弟的尖刀插在他已近身亡的身躯上,他微笑而去,死于兄弟之义的惩罚,这让他觉得痛快和温暖,觉得死得其所。

     可是细想想,这样的结尾多么幸运和偶然。比如《集结号》,在解放战争纷繁复杂的战事中,军队编制无数次地被打乱重编,有多少“爹妈给了名字的”恐怕就这么真的成了“没了名字的了”吧,得以幸运“平反”的只怕是少之又少。《投名状》的悲剧算是比较彻底,大哥以为自己拿投名状的兄弟之义祭奠了自己拯救苍生的宏大理想,所以“值得”,而事实上则是白白祭奠了老佛爷的权术和狡诈,一点都不值。然而侥幸的是,大哥去世的时候有兄弟舞阳在场,他那几刀对于垂死的大哥来说原本多余,然而却改变了大哥之死的本质,大哥总算死得其所,灵魂得以安歇,幸运得可以我以为。

      导演们心软得很.为了回报这两拨汉子的“认真”,他们居然精心编排了两次命运的偶然,这就好比先拿狼牙棒把们我们的心击打得遍体鳞伤,然后在我们的伤口上却撒了把金创药,镇痛加疗伤。不知命运和历史是否也有导演般的温柔心肠?

     看完这两个关于“认真”的故事,回头来看看我们自己。

    是孩子长大起来的,都曾热乎乎的认真过。当我们对某事某物或某人认了真的时候,我们的生活热气腾腾,散发着属于我们的独一无二的味道,并在身体和性灵中弥漫开来。我们一边肆意欢喜一边刻意节制,就象进入轨道的行星,高速旋转,温顺踏实,眩晕快乐、意气满满。

     然而不幸的是,“认真”实在是一个把柄儿,无论你对什么认了真,命运就尽可以牢牢抓住了你,耍狠一把摔你个亚巴叉儿……我窃以为,谁都是这么被命运“欺负”着长大的。因为认真,所以疼痛,但我们一开始总以为疼痛至少是有价值的,直到有一天发现了它的无谓。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都靠了边站着,把口袋里的“认真”掏了空,在冬日迷朦的天光下,晾晒着灵魂的空空荡荡。

      本来就是这样,上帝死了,没有审判,不存在公义,没有爱的凭依,我们的生命飘飘荡荡,荒诞而没有着落,意义缺失,命运就象电影里说的那样,拿我们肆意开涮……两个导演本来都替我们说了一大半了,大概觉得大过年得,怕寒了中国观众暖洋洋的心,于是大家伙商量好了,拿深刻过了把瘾,点到为止,即刻一把收回,改奔票房去了,讨个皆大欢喜。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很惭愧,没有新文章,是旧作。影评发在这里是否不太合适?不管了,跟在猪头先生的后面,炒炒《集结号》的剩饭。  
   我要出差几日,暂且离开,很快回来。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水色评的这两部电影都没看,本身干的和影视有关的活计,对国产影片提不起兴趣,古装片早就看腻了,据说《集结号》有很大突破,一想,广电总局恩准放映的片子,不看也罢。
水色姐姐好文章

“ 然而不幸的是,认真实在是一个把柄儿,无论你对什么认了真,命运就尽可以牢牢抓住了你,耍狠一把摔你个亚巴叉儿……我窃以为,谁都是这么被命运欺负着长大的。因为认真,所以疼痛,但我们一开始总以为疼痛至少是有价值的,直到有一天发现了它的无谓。”



“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都靠了边站着,把口袋里的'认真'掏了空,在冬日迷朦的天光下,晾晒着灵魂的空空荡荡。”     这句话有达利的画面感。

改水色的一句话为:



越来越多的自行车都靠了边站着
把轮子里的“认真”掏了空
在冬日迷朦的天光下
晾晒着灵魂的空空荡荡……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原帖由 猪头猪智慧 于 2008-3-10 08:17 发表
水色评的这两部电影都没看,本身干的和影视有关的活计,对国产影片提不起兴趣,古装片早就看腻了,据说《集结号》有很大突破,一想,广电总局恩准放映的片子,不看也罢。
不如开个帖子讨论好电影,放咱们茶楼,肥水不流外人田
水色的影评写得深刻。喜欢文章里所有的比喻,正是这些比喻让这篇透着悲凉失落甚至绝望的文章熠熠生辉~~~~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两部电影都看过了。没想那么多,总的感觉是还算可看,当然还远远达不到“特别过瘾”的档次。

最近看了好多电影。在看了《傲慢与偏见》之后有一个明确的结论:经典毕竟是经典!那是冯小刚的幽默和周星驰的无厘头永远也无法企及的高度。虽然从休息休闲的角度说,后者确实能给我们更多。
建议老童看看韩国《太极旗飘扬》,再对比一下《集结号》。
水色好文字。
可惜,看完这两部据说催动不少人泪水的片子,我都没啥感觉,难道心已经麻木了 ?
总体来说,我喜欢看文艺片、实验片。对于商业片,总有做戏虚假感。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俺看水色的文章就够了,这两个电影算是看过了。
俺脚得吧,影评写得好,要么促使读者急去观赏,要么就让读者知足得不再去看电影。这回,俺是后者。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原帖由 水色 于 2008-3-10 01:45 发表
很惭愧,没有新文章,是旧作。影评发在这里是否不太合适?不管了,跟在猪头先生的后面,炒炒《集结号》的剩饭。  
   我要出差几日,暂且离开,很快回来。
影评发在这里太合适啦。绿骄阳也是影迷,写的影评也非常好看。可惜他现在的校园网上燕谈不太方便,来得少了。
原帖由 猪头猪智慧 于 2008-3-10 12:04 发表
建议老童看看韩国《太极旗飘扬》,再对比一下《集结号》。
就战争场面来说,集是太的翻版——连道具都是韩国人搬过来的,而太的场面,其实并不好

就主题来说,当然太更高了一筹,这样的主题目前还不让拍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