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史记——范美忠列传

范君美忠者,本字伪忠,号跑跑先生,时人皆呼先走老师,属籍不详。少聪敏,年及弱冠,形貌萎异,凸眼厚唇,蒜鼻龅齿。为人奸巧,工心机,性凉薄。年十九,入燕京官学。

戊子岁初夏,益州罹难,川西皆震,山崩地裂,百姓死伤及流离者以万计,蜀之灌县震灾尤害。时范君执教于灌县光亚私学,是日大震初,范君颇自负,私度惟小震耳,面色如常,谓诸生安坐,少顷,楼堂震栗,日月无光,砾石俱下,君始惧,遂夺门而逃,惶然弃诸生于不顾,虽善奔者亦恐追之不及也。

是震,惟光亚私学数千师生至校场者,范君第一人耳。震稍平,范君谓诸生:“汝等安得不走?”众惊魂未定,曰:“吾等听君言,奈何君弃吾等不顾,绝尘而去,为何?”君怪之,厚颜曰:“吾向非勇者义士,惟惜乎己命,汝不知否?尝夜半火灾之时,吾走速也!”又曰:“大震至,势危,吾若救汝等,徒死耳,与吾何益?”。众大忿,谓之:“无耻”。

逾五日,范君自天涯撰《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细辩震中之言行,四海挞伐之声遍起,皆曰:“范氏,得圣人之所传,教授一方子弟,然大震以私命而弃诸子,宁毋无惧天谴乎?”范君哂之,笑言:“千钧一发,生死之际,当此险地虽吾母亦不复顾,何论他人?”

或曰:“范君之论,死生之言,天理伦常,人性使然”。又曰:“惜乎范君之所为,师道不存,可知矣”。天下相讥,莫衷一是。

初,范君游于野。卦师见而异之,趋曰:“君目若金鱼,唇似腊肠,狼行鼠步,骨相禀异,他日必名扬四海。”范君笑言:“人生在世,虽不得流芳百世,必要遗臭万年!” 径笑而去。卦师顾其去,良久乃曰:“真乃盛世之奸小,斯文之败类!”范君尝言:“吾向追索民主自由之美夷而不得,奈何生于黑暗专制之华夏。今屈就蜀中之私学,惜乎时运之不济,痛哉!哀哉!”。
  
论曰: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鼓逃生之勇皆为人道,奋夺门之威而丧师德,一朝先走而天下汹汹者,范君之谓也。然其洋洋自得之论,震震有辞之辨,为天下笑。宁教我负诸生,师德沦丧,休教老母累吾,人格卑微。太史公云:上不忠于事,下失孝于亲,中输行于范,狂悖之言,羞辱先人,何为“范”“美”“忠”?!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还有一篇好玩的,干脆一块贴出来,才子啊!

史记——王石列传

时有王石者,其父从王震征新疆,有功,震爱其父,以之为柳州铁路局长,及石长,时广东省督以女妻之,石倚父翁之名望,行商贾之事,无不应手而解,后以房产为业,竟积身家亿万。石好登山,每出,必耗资巨万;其行小善一事,必刻石以记,好自作传记,开博客,延枪手,其所售房产多巨幅书其事,图其影,以为宣传,其好名如此。
   
洪朝五十九年四月初八,川中汶川大震,祸及数百里,灾民不绝于道,号呼动于天地,举国哀悼。庙堂之上者,引车卖浆之下者,富商巨贾,黎民百姓,无不慷慨解囊,热血相助,中华竟因此隐隐而有复兴之象焉。
  
石放言曰,灾为常态,所属仆从人捐十文可也,多捐则为负担矣。言一出,闻者无不大哗,继而责之以义。石于其博客舌辩之,不逞,遂闭其言路,不纳众人。四月十二日,御驾亲赴川中救灾,忽有闻,石已通工部侍郎及川道相关员,言谈间已定灾后商计矣。
  
商贾之道,固有无利不起,亦有道义存焉。时富豪如和黄李氏,台塑王氏,江苏陈氏者,无不倾资以救国难,贩夫走卒、乞儿戏子,踊跃救难者,一一难书。国难当头,石前发冷言于公众,后谋私利于暗室,不亦鄙乎?时有人讽石曰:公可跨世界高山,可跨汶川一坟乎?道义不存而富,是为为富不仁也。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牛人!强!新世说新语!
主帖文章实在是高!
古汉语的魅力依然熠熠生辉
当此险地虽吾母亦不复顾,何论他人?” --------虽衣冠,与禽兽无异耳。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
老实说,这次灾难肯定载入史册,王石一生名声,尽溃于此。
机巧之人,一招不慎全盘皆输。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