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加纳豆

一杯连一杯

想起了丙龙

又喝了第二杯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原帖由 老木匠 于 2008-9-27 23:43 发表
酸奶加纳豆

一杯连一杯

想起了丙龙

又喝了第二杯
三聚氰胺里加了酸奶,好喝

漏字啦,迅弟儿

原帖由 迅弟儿 于 2008-9-27 23:14 发表
、、、俄要去广州告你!
正确的写法是:“我要去广州告诉你”,也就是“当面说说清楚”的意思。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十几年前,有位朋友告诉我读到一篇好文章,大肆褒贬毛泽东诗词。朋友说那作者说得很棒,还向我转述了一些文章内容,这句不工,那首滥情,这词生造,那意不通。我听着有趣,一边不以为然,一边觉着有那么些道理。原来那些被我妈妈深情如许吟唱过的诗词存在着瑕疵,甚至可能写得不咋的。猜想这作者要么是老派学究,要么是古典诗词新专家,总之够牛气大胆的。去年偶然看周先生旧作,恍然而觉——原来是他。去年秋天,我哆嗦着胆子跟各位诗人联诗,不懂的地方蒙周先生和花间指点,他们那叫一个耐心细致啊。隔了好久,才知道敢情他俩是一家人。后来看了周先生的书,俺认为基本上说周先生的文章比毛泽东的好,但诗词还是毛泽东的好——哪怕有不工不通处。呵,这算是我这一般读者与特殊作家的一点微末的机缘吧。我私心里一直觉着好笑有趣,这回讲出来有恭维拍马之嫌疑,周先生别偷着乐,就明着乐吧。
谢谢林泉抬举。我就明着乐了。
小文是大约九年前写的,发表在《书屋》2000年1月号上。对于古诗词,我大概还是中学时用过些心,读大学后就不再关心它了,平时也从不写旧体诗。自从论坛来了大兴兄后,偶尔闹着玩,不成体统地和大兴唱和一把,主旨倒是弘扬燕谈的乌搞精神。写那篇文章,对我也是临阵磨枪,心里只是想着寒碜寒碜那个人。
呀,那恐怕是我记错时间了。应该不可能有第二个人曾经这么臧否过毛的诗词!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9-29 20:44 发表
谢谢林泉抬举。我就明着乐了。
。写那篇文章,对我也是临阵磨枪,心里只是想着寒碜寒碜那个人。
没看过老周太多的文章,除了论坛上的,以及几年前有刀送我的那本《说文解气》。感觉上,更喜欢你临阵磨枪的那些(因为林泉提到的评老毛诗词的也收在《说文解气》里),而好整以暇,重装上阵的那些,反倒觉得多了些稳健,少了些锋利。而有些文章则词采过重,到处弹眼落睛,令人目不暇接,审美以致疲劳(如评葛剑雄出谋建文化城的那篇)。茶楼尚乌搞,鄙较真,就此打住。因为掐才喜欢,是老周的喜欢之道,因为喜欢才掐,则是我的掐架之道,呵呵。
以此响应楼主。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原帖由 林泉 于 2008-9-29 19:16 发表
。。。猜想这作者要么是老派学究,要么是古典诗词新专家,总之够牛气大胆的。去年偶然看周先生旧作,恍然而觉——原来是他。。。。。
我最早读文也猜想作者是个背白头发腆大肚皮的老学究。——这话跟梦子谈起过,他当时好像还说,紫壶要知道,还不找我拼命(大意)。
咳,我一直被人说成老学究的,真是命苦。想想,谁让我自称“我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老了”,活该。
谢谢阿吕的批评,积极汲取ING。
“学究”一说有点搞笑哦。

我到觉得周兄是个“两栖人”,横跨感性与理性,文学艺术能领悟、欣赏,写起评论来又能冷静、思辩,遗憾的是,不懂艺术的我只能从理性的一面来读周兄的书了。

随便说一下,读《青梅煮酒》与《性格词典》的感觉,前者读起来要轻松些,但也显得简单了点,对正面人物做反面文章,反面人物做反案文章,但新意不多(也许是因为我最近才读有关);而后者的思辨味要浓得多,显示了作者对人与事的洞察,引人深思,更经读、更好看些。
还得再谢LS兄。
读大学时,在我朋友眼里,我是个感性到家的人,语言浓得化不开,就是不讲理,好像在写玄玄棋经,别人如果说我几声“妙”,也是看在那个“玄”上,其实,仅仅有玄,即不配称妙。后来,我竭力改变,一度把感性废黜到爪哇国去了,把文字弄得生硬冷漠。再后来,就成现在这副德性了。
自己看自己,有可能最为模糊。这也是我在乎批评的原因。

回复 38楼 的帖子

舉報黨還是很猖獗滴,俺說過的就這些嗎?俺不是先說了“初來這裡(真名)覺得某某某很像老頭子”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