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的最后一次演讲(视频)

转帖一个

文革后,**吆喝改革教育界二十年多年,九年制义务教育也没少嚷嚷。但在那样一个制度下,结果如何呢,网友总结如下:
1、社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教师是一个职业,是千千万万个职业之一,和其他职业并无根本的不同,太阳不会特别地照亮这一块,郑重其事地宣布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崇高的,实际上正是对教育的贬损。以前看《新星》,里面有一个乡长,许诺要提拔一个女教师做售货员。现在看起来觉得滑稽,但却映射出了当时的现实。
在一个商品短缺的年代,售货员手中自然握有一定的权力,自然要比教师尊贵。而当我们想要提高老师的地位时,不从根本入手,只是从道德层面上提一些口号,不仅使我们看到了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严重悖离,更重要的是伤害了教育。而且这种类似颁发贞节牌坊的形式,依然让我们嗅到了封建的味道,感觉到了等级思维。对教师的一味拔高,正如我在另一个帖子里所讲的,是把老师送上的神坛,而神坛从来都是祭坛的同义词,一同陪祭的,是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未来。
  
2、政府:我们实施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
  
我在小学、初中、高中都呆过,而且基本上都做班主任,我看到了农村惊人的贫困,而学费却每年都在涨。虽然一直在查,但名目越来越多,花样越来越繁。
据说我们的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家比过去更有钱了,但是反观教育,我不知道这些钱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我看不到义务教育义务到什么地方,一些私立的中小学在本地如雨后春笋,他们的收费不敢高于公立学校,却必须提供比公立学校更好的教育才能维持生存,而他们却是盈利的!我现在在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所以收费自然是芝麻开花,而这几年,县上看到教育上钱来得容易,也纷纷在打教育的主意,不但没有投资,而且开始向教育摊派。
今年我们学校的工资不再下拨,不但不下拨,还要交钱,全县今年要填一千七百万元的窟窿,每年都在填,窟窿是哪些来的?基金会的!大家都知道这档子事吧?买单的永远是老百姓。而今年这一千七百万元,教育上分到了五百万,不是钱,是账。这笔钱划了下去,除了几个高中,初中也分别分了一些。
最新的消息是,今年暑假开始,高中将完全独立出来,自已养活自己,不但这样,可能还要上缴利润。
  
这就是义务教育,不过,是教育向政府尽义务!
  
3、教委:我们正在全力推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个框,这个框硕大无比,没有什么装不下的。而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几乎是一夜之间完成的,现在素质教育的风过去了,研究性学习又成为风靡教育界的新名词。说实话,中国有相当一部份文人,特殊的文人,我们一般称之为写材料的,而写材料在中国又从来是做官的捷径。
这些文人的笔下功夫真真厉害!我看了不少材料,偶尔也写一部份,这些秀才们已经习惯了用生花妙笔把任何词纳入他们的体系,然后捧杀,素质教育跟“小姐”一词一样,就是这样倒掉的,而校园里,实在没有多少变化,有的只是更为激烈的拚杀而已!
今年高考提前一个月,我们高三做的题是往年的二到三倍!为什么?暑假补课时间延长,周末不休息,一个晚上都不行!晚自习比原来加长了一个小时。这个素质,实在只是应试素质。
  
4、法律:公民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平等?对了,这是我们的理想,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对不对?不平等到处存在,从入学到毕业!放眼望一望,名目繁多的借读费,赞助费,平等是需要钱的!再看一看城市周边的那些简陋的,随时会被关闭的民工子女学校,你就知道教育的平等有多难!就是在一所学校里面,重点班,普通班,分得清清楚楚,最需要帮助的学生配备的是最劣的教育资源,而交的是最昂贵的费用。在我们学校,每个年级共分四级,火箭班,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还有一些竞赛班是不在其内的,学校就是如此等级森严!而高考录取就更是令无数学子黯然神伤。
生在穷山恶水,想靠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孩子,对不起,你的门槛比别人高!
一个生在北京的孩子与一个生在外省的孩子相比,命运会有很大的差异,有人怒斥为“朝野之别”然而面对这差别悬殊的分数线,北京的回答是,单独招生,看你怎么比!
  
平等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5、标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我在山村小学教书的时候,这句话是刷在山体的岩石上的,也算藏之名山吧!
可见这话并非完全无理。再穷不能穷教育,在组织的关怀下,教育当然不穷了,谁家的孩子不读书,一刀一刀下来,再痛也得忍着,陪着笑脸把钱递进去,唯恐人家不要。而教育已经成了创收的手段,君不见连小学都有著名目繁多的考试,想干什么?其实就是为了那点考试费,为了某某室某某组的几个人能红红火火地游山玩水,吃得嘴角流油,只可怜那些老师不得不领着一帮孩子补课。再苦不能苦孩子,正是这种想法,助长了对教育的搜刮!
  
6、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中国人对这种句式早已耳熟能详。鲁迅在夏三虫里尤恶蚊子,就是痛恨其在吮血之余,还要讲一番大道理。而鲁迅去逝后,这种蚊子空前多起来。我们为什么办学?我不否认有理想主义的校长,有理想主义的教师,但更多的是打出为了学生的名号,干着伤天害理的勾当。特别是这种勾当获得社会,家长的默许,获得有关部门的嘉奖后,中国教育的苦难就看不到终结之日。
诸位有没有去乡间学校看过?空阔的教室里,悬挂着孤零零的四支灯泡,这是我在初中时经历过的,整整一年,我多次提议更换电棒,而且要装得多一些,吊得低一些,但领导,同事用奇怪的目光看着我,我心如刀割,我看着我的学生,只是初中学生,他们在这样昏暗的灯光下上晚自习,他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坏掉的。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数过自己所带班上的近视眼有多少?我们需要学生付出多少健康代价才肯放过他们?你们有没有试过在尘土风扬的操场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上操?再看一看学生的饮食,不断的中毒事件并不能警醒一些人,学生的饮食安全毫无保障,学校周边尽是些无证的小商小贩,卫生之差令人瞠目!校门口连个路灯都没有,又有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过?
  
诸如此类,枚不胜举,这还只是肉体上的摧残,更严重的摧残是心灵上的摧残,大家已经说得很多了。
  
所以,当教育与官帽,职称,工资等等联系在一起时,为了学生句话,总是苍白得没有一丝血痕。
  
7、专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
  
在这世界上,有些话就是正确,正确得你一方面做不到,恨得牙痒痒,另一方面又找不到一点毛病,找不到一点理论上的缺陷,圆不溜秋,看来看去找不到缺口,这句名言就是其中一例。如果我们承认教育是个双向的过程,那么就不要让老师把所有问题一个人扛,特别是在中国。中国的师生比例,老师水平,教育程度先天地决定了教育必然有一定的粗放性。美国人精耕细作都免不了校园枪击案,何况我们?我想,这世界上可能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教不好的学生可能有人能教好,这个人在哪里?
  
8、校长: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
  
第一次听到此话,心里还是颇为感动,但真正呆久了,就明白了其中的把戏。
奉劝所有的同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待遇是争来的,不是送来的,实在不行,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9、老师: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呵呵!过去有谚:“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话今天依然适用。什么时候就不适用了?我踮起脚尖望了许久,还是没有看见。
  
10、家长:我的孩子将来是忘不了你的
  
平衡心理的方法之一,就是在他们的孩子忘掉你之前,先忘掉他们!


没看到旧苗转的视频,只看到歪弟的转贴。
   第一段说教师职业被一味地拔高,但太阳下面没有特殊职业,教师职业和其它职业没有什么不同。 可是,太阳下面的职业的确是不同的。如果没有对教师现实状况的不满,就不会有主贴作者的牢骚。
   作者其实要说的是,对教师职业的拔高都是道德上的,没有利益上的。
   因为对教师待遇不满,因为要呼吁提高教师的待遇,而否定对教师职业的道德肯定,这很不明智。在我看来,正因为对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于其它职业,提高教师的待遇才是有充分理由的。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我也没看到视频,着急中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刚看完,眼泪哗哗的啊...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敢言、直言的令人尊敬的老校长。
怎么看不了?
我看看能不能下载,演讲非常精彩


可以下载的,在网址内直接输入http://www.syjcn.org/0086/ldy20080322.wmv即可。看不了可能是因为网速的问题。



http://www.namipan.com/d/ldy20080322.wmv/4c4185291eab3ee2de36f6de738cb2288520014307248b0d

我上传到纳米人里,要看的可以自己下载了


我看完这个视频,兴头上给教育部现任部长周济写了封简短的邮件,向他推荐刘道玉老校长的精彩演讲。

[转帖]

昨天晚上,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听刘道玉校长的讲座。
  意料之中的是,人山人海。很多人都没能进去,只能在人文馆主厅外面竖着耳朵听刘校长的讲座,因为根本挤不进去了。但幸运的是,我虽然是站着,但站在了中央的过道上,所以很有幸的拍到了这张很珍贵的照片。
    开讲后不久,刘校长就很心痛的说,”我不得不向大家宣布一个很难做出的决定,这将是我最后一次面对大学生的讲座”。而后继续说了几句打湿我眼眶的话语——“作为一个教师来说,如果没有了学生,他的生命将黯然失色;对一个大学来说,如果没有了学生,大学就不复存在了——所以大学始终应该坚持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为学生成才服务的。如果我的这个决定能够得到同学们的理解、谅解,我将非常感谢!”
  如果这些话语放在随随便便哪个教育者身上,也许我并不会太感动。但刘道玉不同,太不同。刘道玉校长,作为武汉大学最后一个真正的为广大学子所崇敬的校长,虽然当年是全国重点高校中最年轻的校长(当选为校长时仅有四十八岁),已经是七十五岁的老者。坐在讲台上的同学们刻意铺的厚厚的椅子上,已经力不从心。所以,我们自当理解他所说的这次讲座将成为闭门讲座的那份心情。
  不再熬述,以一名新闻人的角度,对这次讲座,做一次详细记录。(我知道学校的网站上有所记录,但令人不甚满意,所以做一次迟来的记录)
  刘校长的讲座,主要是三个方面。
  1.教育改革应当从体制改革入手
  2.独立、民主、自由是大学的精髓;
  3.中国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体制?
  作为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者,刘校长曾经的改革是很具轰动性的。那时中外记者们堵在武大行政楼外面,随时看武大又有什么新的举措。就是在这样的改革之风的领导下,武汉大学从八十年代初的全国重点大学倒数变成了“不是第三就是第四”,而现在为大家所熟悉的转专业、双学位、辅修制、插班生制……就是在那个时候的武大提出的。那个时代的武大有了中国大学中难能可贵的自由学术之风,成为了大量学生甚至教授学者们的理想的去处。
  一. 教育改革应当从体制改革入手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
  它的意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总书记,群众称之为***的良心。那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他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奠基人,那时就有“要吃粮找……,要吃米找万里”之说。
  而在他们上任后,在1985年5月15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会议上,讨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后不久,教育部就通转了该《决定》。但可惜不久之后我们就放弃了该决定。
  刘校长认为,《决定》中的主要精神是——
  “ 中央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改革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调整教育结构,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还要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经过改革,要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使基础教育得到切实的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广泛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潜力和活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校教育和学校外、学校后的教育并举,各级各类教育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要。”
  “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衡量任何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经济收益的多少,而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紧紧掌握这一条,改革就不会迷失方向。 ”
  说完这些后,刘校长非常痛心的说:“可是,在这个决定颁布后不久,我们就完全抛弃了这个《决定》。”
  为什么教育体制改革要从体制改革入手?
  首先说明体制:体制就是一个体系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它分三个层面:宏观、中观、微观,而教育体制就是中观制度。
  中国教育是“大一统”体制,即高度的集权,大包大揽,统管一切。其特点是
  ①把持一切教育工作,从决策与管理,如学校设置、教学评估……
  ②垄断着一切教育资源,如统一高考、统一录取分数线、人事任免、专业设置、经费、科研项目、外事、重点实验室、名师评选……
  说来实在是笑话,连大学生能否结婚还要教育部下文。这是法盲才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全场鼓掌)结不结婚是婚姻法规定的,你教育部有什么权利越过婚姻法来管这个问题呢?又比如说大学生能不能在校外租房,大一学生能不能买电脑这样的问题(被掌声淹没)。所以我说,我们这个教育是该管的它不管,不该管的它抓住不放!(掌声)
  刘校长援引群众的话说,目前是中国教育史上集权最严重的时期,例如直属大学,文革前是23所,78年是34所,而现在是76所,足以说明问题!
  中国有多少教育工程?
  已知的有:211、973、985、园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阳光百千万人才……巧立名目,明显是在炒作!
  我们的教育是“工程思维”,什么是工程思维?它是计划经济思维,也就是“好大狂”或形式主义思维法,既然计划经济不能振兴我国经济,难道工程思维能振兴我国的教育?
  大家可能会看到托普勒写的《第三次浪潮》,他就讲到了,在工业时代大就是好,什么也要大,可是到了第三个时代,也就是信息时代,可就不是大就是好了。而是小就是好,小就是美,小就是智慧。可是尽管我们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市场经济,可是绝大多数人的思想还是停留在“好大狂”的思维方法上面。于是我们评了十年211工程,可是只是劳民伤财。很多学校挤破了头要进,延边自治州的延边大学、西安的长安大学都进了,这两所大学本来23世纪都进不去!(全场笑,鼓掌)而大学的合并也是胡乱指挥,我的看法是大学合并应该“自由恋爱”,大学评估之后一位评估组的校长说:“这些不能再搞了,这是逼良为娼!教人作假!”
  而在长江学者出来后,“泰山学者、燕山学者、珞珈学者、岳麓山学者、长白山学者、天山学者、楚天学者、东湖学者、黄河学者、湘江学者、赣江学者、普海学者……学者”也都纷纷出来了。(全场哗然)
  之后刘校长展示了他从网上下载下来的聊城大学的天价豪华校门。北大未名湖边上的五星级宾馆,人大的十三层电梯。
  大一统教育造成的后果也显而易见
  ①导致大学没个性与特色
  ②严重窒息了大学的创造
  ③出现瞎指挥、冒进
  ④互相攀比,评估造假
  ⑤形式主义流行
  二.独立、民主、自由是大学的精髓
  大学理念和性质决定体制。
  什么是大学理念?这是回答大学是什么、干什么的问题。
  现在中国的大学校长没有一个是教育家。 大学校长应该懂哲学,不懂哲学就不懂思维,你要看一下西方著名的教育家本身就是哲学家,要么就是哲学功底非常厚实的教育家。而中国的现象是,哲学家不研究教育,他只研究政治。
  康德说:“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它的品性是独立,追求真理与学术自由。”
  奥斯本说:“这样的地方——或许应该是现代大学,人们常常发现大学的基本原则是,它被假定是学习和体验而非按指令行事的地方。”
  这两人的对大学的概括非常经典,所以我把它们引出来,希望同学们好好理解他们对大学理念的概括。
  随后刘校长又总结了中国大学一百多年来走过的先抄欧美后抄苏联现在又抄欧美的历程,在此不再熬述。
  中国大学的体制——打一双色熟食。(答案是剥了蛋壳的鸡蛋,蛋清是白的,是欧美的,蛋黄是黄的,代表中国)
  三.中国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制度?
  “大一统”制约着教改,具体的说,就是教育部要彻底放权,转变其领导职能。
  一改革大学校长选举办法
  ①首先是民主选举校长
  ②选举具有思想家素质的教育家当校长,建立职业校长体制,这事办好大学的关键
  ③要实行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治学者选治校人这是天经地义的。
  在教育上,我们的教育部要做到老子的“无为而治”,像美国教育部那样。你无为,下面才会有为!
  世界上有9000所大学,4200所在美国,世界上前一百所大学大约有80所在美国。这是他们的教育部的功劳吗?不是!美国直到1980年才有教育部!而且权利还基本上在大学。
  二改革大学招生制度。恢复高考三十年,曾经对我们起了很大作用,但它今天在阻碍中国教育的发展,所以必须改革。我们的总原则应该是:三权分立,考试独立,按需招生,招录自主。
  三所谓三权分立,就是指:
  ①教育部制定考试政策和监督考试公平
  ②独立的考试院拥有考试权
  ③大学拥有招录权
  实行按大区、省市、重点大学和艺体院校四类分别考试和录取。并且像美国大学招考那样,不要一棒子打死,这次不行,还有一次(一年之内)。
  四改革教学与管理制度。80年代武大的成功改革,连北大的教授都想来武大,高考状元来武大,成功就在体制改革。比如学分制。但是现在的学分制,很多学校是真的学分制还是假的学分制还有待商榷。
  五改革本科生培养人才的模式
  人才成长的公式应该是:志趣——信念——理想——执着——成功
  两个口号之争:专才与通才。自从1952年争论至今,已经55年了。仍然扭转不了学习苏联时期造成的影响。而今天专才为主的莫斯科大学都已经放弃了专才教育,我们为什么还拽着不放呢?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今天,我们的思考是:西方国家在精英教育阶段就实行了通才教育,那我们的已然是大众化教育的今天是否更应该实行通才教育呢?大学要全面培养素质,而不是进行职业教育。中国的科学家研究的不是自己的兴趣,而是国家的任务,这就是中国为何没有得到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做学问应有三点“1.好奇心2.自由3.要有闲暇时间”。
  我在跟同学们讨论的时候,我始终强调兴趣是第一位的。决定你的命运!而我看到的是中国大学生的60%以上学的都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这跟美国是大不同的。美国大学甚至可以根据你的兴趣为你自己设专业。
  总结:当然,我也知道我的呼吁是无济于事的,但是我还必须呼吁,这就像杜鹃忧天那样,总有一天我相信会实现的,这是迟早的……(被掌声盖过)
  恕我对我们的教育部长周济大不敬,周济不懂什么是教育,也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改革!(被长时间掌声盖过)他在去年的一次中外记者会上说我们的教育是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和基本实现扫除青年文盲。这是一个伪命题!我们的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是从去年才开始的,而我们说的义务教育是从1986年开始的,也就是说从1986到2007年我们搞了二十年的假义务教育!(说到这儿,校长异常严肃,全场沉默,然后掌声)
  我现在以孔子的三忘来约束自己,年老未敢忘国忧啊!
  最后,两个同学提问。一位同学问道,刘校长,您当年有做武汉市市长和教育部部长的机会,可您都放弃了。如果让您重来,您会不会选择另外一条道路来进行改革?
  人生啊,就是不断的选择。 我一生有过很多的选择。从苏联回来的时候,周总理推荐我去军事科学院,我当时已经挂上将军帽了。但我都没有选择那些,因为我热爱教育。我现在都不敢和同学谈论这些,不敢开讲座了也是因为此。患脑血管病了的人就怕激动,而我一说这个就会激动。当然,也有人问我,你当教育部长,也许会贡献更大。可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京官难当!很难做!所以我不后悔。尽管我身体不好,可我每年写一本书,十篇论文,倡导教育。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是会前进的,也可能慢一点。去年在北京开座谈会,我一个学生说:“刘校长,我给你讲三句话。第一,改革者都没有好下场;第二,改革的道路是漫长的;第三,历史终将沿着改革者的足迹前进。”(全场掌声雷动,久久不停)
  后来又一个问题后,刘校长离开了讲台。会场上长达超过五分钟的久久的掌声,送校长离开……
  刘校长的讲座,不到五百个人的座位的人文馆主厅,至少一千五百人听完了这场讲座。现场令人窒息,但更令人窒息的却是校长的掷地有声的话语。
  看到刘校长,我们就看到今天的武大还在。
  在我写这些的时候,得到消息,学校网站上关于刘校长的闭门讲座的新闻已经被强行删除。我知道,写这些有多触动他们的神经,可是,不写出来,我怕自己会后悔一生。
  我们需要思考大学的精神,大学的真谛。如果了解了、思考了的人能一点点传播,那么我想刘校长的苦心以及闭门讲座的无奈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安慰了。

刘道玉老校长谢幕演讲之笔记

笔名:野马.职业:学术研究&高等教育.学历:法律学士,政治学士,经济学硕士.现读:意大利共和国摩德纳大学(1175年)马尔克·比亚乔经济学院博士生、产业与劳动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马克·比亚乔国际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位置:中国,上海/意大利,摩德纳.籍贯: 浙江宁波/舟山.研究方向:法经济(金融)学,经济(金融)法学,宏观经济与企业管理.职称资格:高级管理咨询师.受聘单位:1,意大利马尔可·比亚乔基金会学术秘书、研究员;2,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主讲人:刘道玉
主办方: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工组
地点:武汉大学人文馆主厅
时间:2008年3月22日 19:00


中国需要一场真正的教育体制改革

刘道玉老校长在几个同学的引导下进入讲厅,同学们都很热烈地鼓掌,能够感觉到大家对老校长非同寻常的敬重。

赠言(大意):学生是大学的根本,没有学生大学就不存在。……(鼓掌)

摘要

一、大学教育改革应从体制改革入手
1.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
回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它的重大意义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其中有两位历史功臣,一个是冒险为很多人平了反的胡耀邦,他是“zhonggong的良心”;另一个是赵紫阳,推动了农村改革。回忆自己参与关于教育体制改革草案的制定。“可惜的是这个草案后来不了了之”。邓小平讲话中谈到对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可惜没有落到实处。
2.何谓“从体制改革入手”
这才是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现状的困。要减政减权,有系统的进行改革,要扩大学校自主权。教育的根本目的:提高民族 素质。衡量教育的标准是人才,而不是经济指标。可惜现状并非如此。
3.为何要从体制入手
教育体制属于中观的体制。中国自古有大一统集权的体制传统,教育体制也不例外。特点是垄断一切教育资源。甚至出现教育部的法盲行为,管得过宽,与现有法律都产生了抵触,如限制学生结婚、租房甚至买电脑——这在刘道玉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这不是大学。教育体制的集权还体现在工程思维上,巧立名目,炒作。各种各样的教育工程计划,教育部直属的大学也越来越多。各种评比,搞形式主义。浪费宝贵资源,“好大狂”的做法。本质上是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计划教育。这与市场经济是相悖的,与教育规律是相悖的,与时代精神是相悖的。
4.形式主义与官僚作风盛行
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大学普遍没有特色,缺乏创造性?这和瞎指挥和冒进有关。比如合并大学,是以行政命令的方法合并的,不能体现大学自身的需要。211工程搞了10余年,劳民伤财。毫不客气地说某些大学虽然进了211,但是本质上是垃圾。大学的发展和合并,就要像自由恋爱,而不是包办。“本科教学评估,逼良为娼,形式主义,不能再搞了”某参加教学评估的校长这样告诉他。
在这样形式主义盛行的中国教育界,却没有大学抵制,这一定程度上和中国人“同向思维”的定势有关,也难怪现在豪华建校的浮夸建设之风。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事业的悲哀。

二、独立 自由 自主是大学的精神
1.大学的理念
回忆了大学的起源。大学的理念精神决定办学思维和体制。中国大学没有教育家,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家都不懂哲学。西方的哲学家很多都是教育家,哲学家很多研究教育。因为不懂哲学就不懂思维,不懂思维就不懂教育。而中国的哲学家却专门研究政治。
大学的理念很重要的就是独立,或者说是对外界的冷漠。“独立,追求真理,精英教育,分权管理”是大学理念的重要信条。西方大学的起源在教会学校,那是学者们与世隔绝专心治学之地,和世俗纷扰甚少。中国的大学以国立大学为起源,早期的教会大学并没有得势。中国的大学从一开始就和集权有关,不独立,是实用主义的产物。
2.中国大学的问题
“移植西方大学没有灵魂的躯壳,模仿出不伦不类的体制。”用他自己编的谜语:中国的教育体制——剥了壳的熟鸡蛋,外面是白的,是西方的,里面是黄的,中国的。

三、中国大学需要什么样的体制
1.必须改革大一统的体制
举例美国教育部,职能范围很窄,只管教育公平与统计事务。按老子的话说,“无为而治”,当是给当下中国教育部的箴言。“教育部如果太有为,下面的学校就无为了。”
例如:应该在高校民主选拔校长,作为民主改革的突破口。因为高校是最具有理性的机构,选民素质条件具备。解放前的武大,校长的选拔权就给了学生和老师的。作为一个校长,他学术贡献并没有其教育思想更能衡量其资格。
北大从前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校训很好,可惜现在有一个不伦不类的校训。
2.招生体制必须改革
统一高考在现在不适用了,作为参与恢复高考和高考30年进程的人他如是说。制衡办法:三权分立。教育部制定监督,考试院独立组织考试,大学自主录取。举例美国模式。
3.改革教学与管理体制
80年代武大的成功改革,连北大的教授都想来武大,高考状元来武大,成功就在体制改革。比如学分制。但是现在的学分制,很多学校是真的学分制还是假的学分制还有待商榷。
4.改革本科培养人才的模式
专才还是通才?以前学习苏联,培养专才,但是现在俄罗斯大学已经抛弃那一套了,中国为什么还坚持?以前反对这种模式就是右派了,而今天坚持这种模式是实用主义在作怪。大学要全面培养素质,而不是进行职业教育。不是名校名师出人才,人才靠的是志趣、兴趣、信念、执着、成功。中国的科学家研究的不是自己的兴趣,而是国家的任务,这就是中国为何没有得到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科学研究的动力在于好奇心和闲暇。”亚里士多德(?)如是说。

总之,中国需要大学教育精神的启蒙。
四、提问
学生1: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刘校长会不会以妥协来换取领导教育改革的继续呢?
刘道玉:因为我热爱教育,也了解自己的性格,所以最后的抉择是不能妥协的。中国清官难当,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官场。现在自己不在那个舞台上,但也有自己的小舞台(此时有些激动)。但我仍然在自己的小舞台上坚持自己的理想,我仍然相信我的这些努力的作用。社会是在进步的。我的学生送我三句话:“改革者都没有好下场,改革的道路很漫长,但历史将最终沿着改革者的足迹前进。”
学生2:最近学校顾书记提出大学可以以录取35%高价生来弥补债务的亏缺,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刘道玉:我觉得学费的问题要很慎重。这也是个智者见智的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美国的学费比较高,但他们有很多奖学金项目可以抵消相当多学生的负担;印度学费非常便宜,使穷人上大学门槛不高。学费的问题需要广泛听取社会的意见,这个问题或许比物价上涨要复杂。

最后,一个从华农专程来听刘道玉讲座的同学,非常激动地上台致辞。老校长在同学们的簇拥下离开了讲堂。一想到以后会很难见到老校长,心里很不是滋味。故慎记老先生所言,同时期盼老先生的愿望的实现能够被我们所见证。
谢谢旧苗。这个刘道玉,着实厉害!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