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你是我儿子(2008.09.06)

儿子,你明天就要去上学了——你的大学。
       夜已深,我怎么也睡不着。悄悄起来走到你的房间,借助窗外透进来的朦朦胧胧街灯,看到你睡得很香。还是那样弓着身体,微微蜷缩着。
        静静看着你,不由得想起了你小时候的样子。
        婴儿时期的你睡姿不是这样的。那时候你总是仰面睡着,身体直直的舒展着,双腿自然分开,各自微微向外,是那样的舒畅,那种面对着苍天时无忧无虑、无惧无畏、天然之子的模样,让人不由得想吟唱人生的美好。睡梦中你圆鼓鼓的小脸上时常露出美美的笑容,不知道那时候你是在怎样色彩斑斓的梦乡。
       大约三岁之后吧,你的睡姿开始变了,常常侧身睡,身体开始变成一张小小的弓。睡着之后你的笑容也明显少了。以后是小学、初中、高中。睡着之后你的身体越来越接近一张弓,虽然偶尔还能听到你梦中的笑声,但是更多的是时常能听到你发出的那种短暂的、如生病一般的呻吟。
        只要听到你这种略带痛苦的呻吟,我就会立即惊醒,马上爬起来凑近你的身边凝视,甚至有时候还会轻轻伸手试探一下你的额头。
哦,没有发烧生病,一切正常。立在你的床边静想你那略带痛苦的声音,不知多少次慢思慢想其中的缘故。
       作为自然之子的人,来到这个世界本来是与天地合一,是自然纯真、无所畏惧的。这种状态最明显的呈现是在睡梦里,所以婴儿时期的孩子睡着的时候是那样舒适自然,伸直着身体,直面着天地。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慢慢长大了,慢慢知道了生存的艰辛和生活的艰难,知道了江湖险恶和世事难料,潜意识里有了畏惧,有了自我保护意识。于是,睡着的时候身体慢慢成了一张弓,也会不自主在睡梦中发出略带痛苦的呻吟——那是不是一种宣泄,一种叹息?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人生多艰,才知生命活力。儿子,从明天起你就要独自在外面对风雨了。对于你面对困难时候应有的坚韧和沉稳,我从不怀疑,一直相信你是最棒的男子汉。我要说的是:儿子,记住,无论你将来是发达还是落魄,是辉煌还是平常,我这里都  会随时准备迎接你回家。你的一切是你的,我的一切也永远是你的。
       不为什么,就是因为你是我儿子。

                                                                                                     2008.9.6日深夜

[ 本帖最后由 驾一叶之扁舟 于 2009-5-22 21:48 编辑 ]
孩子永远都是母亲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块
睡如弓,很好的睡相。但是,做母亲的就是不愿意这么想,母爱的逻辑就是这样永恒的。
今天,我就是高瑜
岂止是母爱哟?那一次在上海,梦子爱子的一个个场景永远印在了我的心底。
男人也可以如此细腻爱子。
原帖由 傻瓜也快乐 于 2009-5-22 22:00 发表
孩子永远都是母亲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块
面对孩子,女人的心就会柔软得像丝绸。
面对儿子,母亲的心绝对是最柔软的,也绝对是最坚强的。
儿子,记住,无论你将来是发达还是落魄,是辉煌还是平常,我这里都  会随时准备迎接你回家。你的一切是你的,我的一切也永远是你的。
不为什么,就是因为你是我儿子。

写得真好!感动中。母爱党党魁的头衔应当奉送给你了!
'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贴一旧文,响应扁舟!

女儿要走了

好多年前,我就对那些孩子考上大学的父母说:“我真不知道该祝贺你,还是该同情你?你的孩子考上大学了,我为你高兴;但是他就要离你而去了,我又为你难过。”当时,我的潜意识里清楚,早晚我也有这一天。“狼”终于来了,我无可回避地迎来了这一天。

半年来,女儿没日没夜奋力拼搏,我们跟着受苦受累,只盼高考快点到来,早考完早了事。好不容易高考完了,又盼成绩出来。成绩出来了,又等待录取信息。女儿报考的第一志愿学校,有我的好朋友,他们非常可爱,抢着通报录取的进程和一切信息。所以我几乎在第一时间(7月11日)就知道了女儿被录取的喜讯。几天以后在网上查到了录取信息,又过了好多天,7月21日我们才收到正式的高校录取通知书。从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就强烈地感到女儿真的要离我远去了。只觉得一阵阵心痛,心慌,大脑空空落落。女儿幼时的点点滴滴不可遏制地涌上心头。

有人说过,母亲的视线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永远追随着、照耀着自己的孩子。还有人说过,母亲的视线像齐天大圣用金箍棒画出的圈儿,孩子在圈儿内就是安全的。这里我就讲讲女儿在圈儿外的故事。

我算是个粗心的母亲,对孩子比较放手。女儿刚会走路时,有时带她外出,我会把她往马路边一放,叮嘱:“千万别动,妈妈马上就回来。”
孩子两岁多时,我独自一人带她去南戴河看海。在南戴河火车站,我要上洗手间,便把一大堆行李交给女儿,告诫她:“千万别动,妈妈马上就回来。”谁知,那洗手间好远,我去了大概20分钟才心急火燎地赶回来。旁边一个中年妇女告诉我:“你这女儿丢不了啦,刚才有一个年轻人怎么问她,怎么逗引她,她都不说话,不跟他走。好有心计的孩子!”

孩子从小我就非常注重对她进行安全教育,带她出差总是反复告诫:“千万不能跟陌生人进他的房间,否则别人一关门,就可以随便伤害你了!”“万一走丢了,就原地不动,妈妈会回来找到你的。千万别哭,你一哭,坏人就知道你迷路了,就会打你的主意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在广州,华南师大的宾馆里。女儿在楼道碰到一对叔叔阿姨,要给她吃芒果,叫她跟他们进房间去玩。孩子从来没有吃过那种水果,很想吃,就接过芒果,说:“我妈妈没吃过这个,我带回去给她吃。”于是,她又吃了芒果,又没有进陌生人的房间。还是在那家宾馆,服务员都很喜欢她。一天中午,在经理的大力担保下,一个服务员将她带出去了,要去他们宿舍玩。我心里一万个不乐意,一万个不放心,但碍于情面,又不便拒绝,只好让他们去了。但我懂事的女儿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刚跟阿姨出了门,就停下了脚步,说“妈妈会不放心的”,扭头就跑了回来,真是让我大喜过望。时年她6岁。

还是她6岁时,我们带她回老家重庆,在市中心最繁华的解放碑,我和她爸忙着找出租车放行李,孩子走丢了。那里的道路四通八达,人山人海,我急得大脑一片空白,腿发软,人都要虚脱了。最后在一个丁字路口,我看到了女儿身穿的紫色毛衣,看到了她那小小的身影,几步冲上去,一把抱住了她。女儿紧紧抱住我,流下了眼泪。原来她发现走丢了,心里怕极了,想到妈妈的话“原地不动”,就停下了脚步,不敢哭,站到一个卖冰棍的老奶奶身后,小心眼里以为“别人都当我是老奶奶的孙女,不知道我是走丢了的孩子,就不会来打我的主意了”。

孩子幼时,她爸在国外,我常常一人带她外出游玩,或者出差,女儿见的世面大,很能干,可以帮我干好多事。比如在船上,我们的船票是上铺,我换不到下铺,只要女儿一出面,扬起她圆圆的小脸,说:“阿姨,我换一张票,我爬不上去。”那票就准换成。甚至,我们去莫斯科探亲的火车票都是我女儿买到的。那次我一连跑了10天,买不到车票(那是国际倒爷跑俄罗斯发财的高峰时段),最后我将女儿抱到售票窗口,她奶声奶气地说:“叔叔,卖给我一张票,我要去看爸爸。”人家就把票卖给她了。

但是女儿也着实惊吓过我几次。除了解放碑走丢那次,还有一次在长江的大轮船上,刚满4岁的女儿又没了,我找遍整个三等舱都找不到她,心想船也没靠码头,不可能被人贩子带下船呀!正在我心急如焚、几近绝望时,一个好心的大妈把她送上来了,原来她居然爬到四等舱去了,找不回来了。

女儿的运气不错,老是碰到好心人,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刚上初中时,一次上学坐错了车,本来是到西直门的,却坐到了中关村。眼看上学要迟到了,又没钱打的。一位素不相识的中年妇女竟然给她一张百元大钞,让她赶在关校门前到了学校。从此,我女儿相信人心善,自己也做了好些帮助别人的善事。她相信好心会有好报,老天会格外眷顾她,果然她的中考、高考都出人意外地好。
但愿我的好女儿在远离妈妈的视线外,一路走好!

                                     写于2006-07-25

[ 本帖最后由 何毓玲 于 2009-5-23 07:51 编辑 ]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原帖由 何毓玲 于 2009-5-23 07:48 发表
儿子,记住,无论你将来是发达还是落魄,是辉煌还是平常,我这里都  会随时准备迎接你回家。你的一切是你的,我的一切也永远是你的。
不为什么,就是因为你是我儿子。

写得真好!感动中。母爱党党魁的头衔应当奉送给你了!
'
呵呵,向远在京城的何大姐致以诚挚的敬礼!

回复 8楼 的帖子

记不住是那部电影了,一个老爸在女儿出嫁时这么说,我以前总是怕她交了不好的男朋友,现在我才发现,我最怕的是她找到了最好的男朋友。
今天,我就是高瑜
小舟的母爱,甚至在望着儿子熟睡的眼神中,“何其毒也!”呵呵呵
女儿小的时候的一件事。女儿跌倒了。舅舅搀要扶她,我拦住了,说:让她自己起来!

[ 本帖最后由 白桦林 于 2009-5-23 22:34 编辑 ]
父爱如山,深沉而伟岸。母爱如水,柔绵而悠远。

给予

母爱父爱都是不能评论的。因为生命的源点。

问题是: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呢?
我们又能为孩子的孩子准备些什么呢?
我们的祖先在看着我们。我们未来的眼睛在看着我们。
我们能给予什么呢?

如果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问:爸爸,妈妈,我的机会在哪里呢?你们能给予我什么呢?社会为什么会这样呢?公平在哪里呢?和谐友善在哪里呢?正义良知又在哪里呢?
我们怎么来回答?

人与人的穷富福祸安与不安,都是关联的。
所谓社会。

所以,给予,只能是一个燃烧生命的过程。
一个人到了陌生环境 特别是在海上 夜风一吹 突然地会一刹那泪流满面 疯狂地想家 但是每次回家 出了机场又会浑身不舒服 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凡事种种 耿耿惊心 近乡情更切 不敢问来人

[ 本帖最后由 青凝儿 于 2009-5-24 08:20 编辑 ]
 青灯 古佛 月伶仃
近乡情更切

“切”当为“怯”!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原帖由 何毓玲 于 2009-5-24 14:43 发表
近乡情更切

“切”当为“怯”!
何大姐不愧是做文字工作的,一下子就点出了瑕疵。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辛苦遭逢起一经……今天的独生子女虽然集来自父母甚至家族的宠爱一身,却也承担着莫大期望,而这期望,有时并非自己的期望;时势如是,人生如是,大家都不容易。
本帖最后由 tian295 于 2009-7-9 10:35 编辑
近乡情更切

“切”当为“怯”!
何毓玲 发表于 2009-5-24 14:43
窃以为原诗“近乡情更怯”有所不妥。远在他乡之时,应是思乡情切,一旦近乡,情反转怯。所以原句不应用表达程度加重加深关系的“更”字,而应用表示反转关系的“转”或“反”,应改为“近乡情反怯”。而创造性的误写'近乡情更切',则反而表达出思乡的感情更深更重这一层含义。
歪解见笑了
大约三岁之后吧,你的睡姿开始变了,常常侧身睡,身体开始变成一张小小的弓。睡着之后你的笑容也明显少了。以后是小学、初中、高中。睡着之后你的身体越来越接近一张弓,

-----------------------------------
这叫母爱泛滥到极致,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