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威尼斯共和国

本帖最后由 JACK 于 2009-6-22 12:05 编辑


国人提到威尼斯,通常是:商人、水城




或许还会说:广场、面具、贡多拉




在蛮族、列强的觊觎下存在1000年的威尼斯共和国,似乎很少人提及。




421年,罗马在蛮族冲击下,风雨飘摇




一群躲避战火的意大利人来到了威尼斯,当时只有沙滩、岛屿、泻湖,无法耕作,甚至没有淡水。




他们居然活下来了。




100年以后,他们居然敢对强大的拜占廷皇帝说:没有皇帝和王子能改变我们,是我们自己使这个城市在礁湖中兴起。




随后就宣布为共和国:威尼斯只服从神。




从此掀开1000年的光辉灿烂。




非常好奇,在初始的100年,威尼斯人是怎样度过的。




彼此陌生的逃难人是怎样组织防御和生活?他们连起码的生活必需条件都没有。




翻阅各种不同的资料,逐渐明了。




习惯和教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希腊人出于土地承载量和贸易,天然就习惯于殖民,地中海沿岸都是目的地,在他们的字典里,殖民不是贬义词。




中国人没有这个习惯,下南洋,走西口,闯关东,总带有悲壮的色彩,而且一定要衣锦还乡,起码也要叶落归根。




住不下,不能住,或者为赚钱,全家人换个地方住,在新世界重新开始。




希腊人如此、罗马人如此,后来的英国人、法国人到美洲也是如此。




这群罗马人来到威尼斯也是如此。




红色历史更乐道教会的荒淫、贪婪和烧死布鲁诺。




其实教会还要求人们把院子打扫干净,善待邻居,帮助穷人,自成为罗马的国教,教会不仅仅在信仰上,更在制度、契约和法律上发挥重要的第三方力量。




来到威尼斯的人们刚刚定下惊魂,恐怕首先集资修建的公共设施就是教堂,在神父的主持下,蓄水池有了,医院有了,学校有了.......



生存下来,威尼斯的地理优势自然就可以发挥作用。




虽然不能生产农作物,但有鱼和盐,威尼斯人驾着和祖先一样的小船开始贸易起来.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面靠亚德里亚海,是东方拜占庭帝国和西方法兰克帝国的中间。




野蛮落后的日耳曼人不愁食物,但盛食物的玻璃碗都不会做,威尼斯人继承了罗马的玻璃制造技艺。




日耳曼贵族还需要更多的来自东方商品,威尼斯刚好利用了这个有利的条件从而繁盛起来。





马基雅维利在《佛罗伦萨史》中写到:


威尼斯人自己制定了自己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在意大利遭受蹂虐破坏的时候,这个地方却享受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不长的时间里,他们的实力就大增,并且声名远扬。这个城市成为世界货物的集散地,城里到处都有来自各国的人




威尼斯各个小岛上都有公民大会、议会和类似罗马执政官等职位的公职人员,负责处理公共事务,这样公民自治的模式,自公元前40年起的罗马人就很熟练,威尼斯人当然也不陌生。




拜占庭和法兰克,还有东哥特等蛮族岂能让这样富裕的小城邦在卧榻旁自由自在?




虽然大海是天然的屏障,防范小的骚扰可以,防御大规模的入侵军队终究不是办法。




联合起来是必由之路。




697年各个小岛上的代表在第一次召开了威尼斯人议会,地点是赫拉克莱阿(Heraklea),把治理各岛的权力集中到一人之手。这个人就是威尼斯总督(Doge)。




参加会议的有十二个小岛,十二个代表。第一任总督叫保罗.卢加.阿那法斯托,是一个赫拉克莱区的公民。这个职务是终身的。他任命国家议会(Council of state),他有权支配工会收入和召开会议,即大议会(General Assembly),任命法官和各区官员,此外,他还有权任命神职人员,召开教区会议。决定和平和战争.




到第三任总督法里齐亚佐.乌尔索时,为了防止专权,威尼斯选出了另一个首脑,称为军事首领,任职为一年.




小心翼翼的设计政治制度,是威尼斯共和体制的关键,其核心就是总督是靠不住的。要想办法把他关在笼子里。




希腊、罗马、威尼斯、英国、德国、法国、美国,以民主为核心价值的共和体制,千百年来传承着。




如果只是名字里有共和,骨子里没有民主。这样无异于挂羊头卖狗肉。


这个很值得好好写一本书来谈谈。

当然最好不要观念先行的讲民主优越性。

记得过去孙道天老师讲世界史,再三强调殖民运动对于欧洲早期历史的重要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是的。在历史不同阶段,“殖民”这个词的语义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历史阶段,发生在不同地方的“殖民‘,其性质也大有不同。

二战后的历史证明,很多部落的状态,在”独立“后不是变好而是严重变坏了。而且,民众的状态也多有变坏,而不是变好起来。”殖民统治“,在很多地区只是”最高治权“而已,其下往往是”自治“的,而”自治“的”首领“,比如公王,酋长等,都是原有世袭制度,域内之治不受”殖民当局“管辖。反而往往是地方”自治“权力主动请求”殖民当局“提供对外敌的庇护,将殖民势力借用过来。
回忆孙道天老师所讲的殖民的意思,和移民差不多。

后来经常想这个问题,觉得通过近海海洋移民,与陆地以及跨越大洋的殖民还是有所不同。

海洋移民组成的移民点,有可能通过相对廉价和方便的船舶运输从母邦输入日用品,而为了和母邦交换,又需要在移民的地方“创造”出母邦需求的商品。导致双方社会经济的分工与交换规模的扩大。

从军事上说,有可能依靠母邦的军队动员来对付土著的侵扰,但又可以不依赖长时间的驻军。当殖民者具有一定的军事技术以及组织上的优势时,其扩张不可避免。而对于母邦则往往形成军事的均衡,彼此很容易结成同盟、而非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

政治上的发展可能性也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势力集团出现分化与均势,不太容易形成单一的军事强权。几大势力集团的妥协——妥协的观念也很可能来自于每天发生的商品交换,互通有无——有可能形成一种保持均衡、轮流坐庄的协议。

文化上,出现每天仰仗于市场的市民阶层,也容易形成一种大众文化,比如从祭祀神灵仪式转化为戏剧,比如从神庙建造到“以人为本”的造型艺术,为向聚集在市场的人群喊话而形成“演讲与雄辩”,等等。

这些都是猜想而已,出来不敢形成文字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4# 老木匠

同意兄长的说法。

我在《城邦》、《古代城邦》、《古代城市》、《早期希腊》里都看到过类似的描述。
现在的威尼斯卫星图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现在的威尼斯卫星图片

21115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6-23 21:28
这个角度看,有点像太极呢。
本帖最后由 JACK 于 2009-6-24 07:43 编辑

再补几张图,和兄长的一起看,一点点小下去,比较有意思。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商业运输总是抢夺码头,争夺河口。城市也就随之总是向河口发展,最后到了海滩上。

和威尼斯一样由盲流们建筑在沙滩上的城市很多,比如中国的“沙市”。后来繁荣程度远过荆州,可是没有什么规划,被行政上的荆州控制。好像是在本朝才独立为市,现在不伦不类叫做“荆沙市”。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海洋移民组成的移民点,有可能通过相对廉价和方便的船舶运输从母邦输入日用品,而为了和母邦交换,又需要在移民的地方“创造”出母邦需求的商品。导致双方社会经济的分工与交换规模的扩大。
——————————————————————————————————---

这段话有意思。水手、商人的移民,和农民寻找土地的移民大不一样。
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它恰好是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交汇,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在那里直接发生碰撞了,并且中间严重缺乏一种缓冲余地非常之大的农业文明及其赖以产生之空间的干旋,游牧文明的“游动性”、“骠悍性”必须全数倾注在一个非游牧地带,所以海洋交通发达了,商业兴盛起来了,而农业文明在蚕食中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集权性却来不及在这里发展出来……
我在想,中国南部及其东南亚地区可能是和游牧文明离得太远,且中间农业文明的缓冲空间太巨大,巨大到超过彪悍的地步?那么,东北亚呢?朝鲜、日本包括台湾这一大块,好像离彪悍、游动的游牧文明很近,那又为什么没有发展出希腊文明的模式?“问题”还是出在东北平原还是“稍嫌”广阔富饶了?农业文明的成长优势仍然更突出?呵呵。
瞎想一下……
朝鲜、日本包括台湾这一大块,好像离彪悍、游动的游牧文明很近,那又为什么没有发展出希腊文明的模式?

——————————————————————————-

因为离他近的游牧部落实在太野蛮了,难以用文明称之。只有压倒性的农业文明影响。

但另一方面,日本也未能发展出中国一般的集权统治。各地武装盘踞,商人跑来跑去做生意,和希腊、冰岛等地略略有几分相仿。
商业运输总是抢夺码头,争夺河口。城市也就随之总是向河口发展,最后到了海滩上。

和威尼斯一样由盲流们建筑在沙滩上的城市很多,比如中国的“沙市”。后来繁荣程度远过荆州,可是没有什么规划,被行政上的荆州控 ...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6-24 10:01
原来沙市是这个来历,名字这么坦率,沙上之市,喜欢,受教!

人类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是常理。

威尼斯人虽然也是依水而建,但初始目的不是抢夺码头,争夺河口,是躲避哥特人、日耳曼人的袭扰。

与大陆仅有一条曲折的礁石小路,还随潮涨潮落,时隐时现,易守难攻。
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它恰好是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交汇,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在那里直接发生碰撞了,并且中间严重缺乏一种缓冲余地非常之大的农业文明及其赖以产生之空间的干旋,游牧文明的“游动性”、“骠悍性”必 ...
流星雨 发表于 2009-6-24 15:48
游牧文明您是指波斯?还是赫梯?还是苏美尔?
游牧文明您是指波斯?还是赫梯?还是苏美尔?
JACK 发表于 2009-6-25 07:53
一种地形上的推测而已,可能说游牧文化更合适,但精耕细作好像也确实不是欧洲人的强项,这也可以反推成农业文明不是很精深,而且奶及其奶制品、葡萄之类包括某种程度上的麦类食物一般来说是很典型的“游牧食物”……也可以说是希腊文明史游牧元素和海洋岛屿环境的一种结合的产物吧?
当然,雅典人给人的感觉已很不像游牧民族,但我仍然推测他们是喝奶酪吃面包的,当然,他们是一群坐在“大学讲堂”的游牧民族,天性或说基因上还是很“动”的,会是这样的否?
一种地形上的推测而已,可能说游牧文化更合适,但精耕细作好像也确实不是欧洲人的强项,这也可以反推成农业文明不是很精深,而且奶及其奶制品、葡萄之类包括某种程度上的麦类食物一般来说是很典型的“游牧食物”… ...
流星雨 发表于 2009-6-25 09:26
有道理的。

地理、食物和民族性一定互相影响。

您说游牧似乎不妥,畜牧也许更准确。

如有兴趣,05年出了本《地中海考古》,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