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德国考古发现世界最古老的笛子

新华社转发美联社消息  2008年9月德国科学家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一支雕于大约三万五千年前的鸟骨笛子,它成为了考古学家迄今发现的最古老手制乐器,也再一次显示欧洲早期的现代人类已经建立了复杂的文化。


蒂宾根大学一支由尼古拉斯.康拉德领导的考古队伍在英国《自然》杂志报告,他们在德国南部施瓦本山区的霍赫勒.菲尔斯岩洞中发现十二块兀鹫骨头碎片,并把它重并成一支笛子;据估计它有长达三万五千年的历史。此笛长二十二厘米,直径八毫米,有五个按孔,其中一端刻有V形切口。


这支鹫骨笛毕竟是古董,只能看不能吹,但它是可以奏出音乐的。康拉德和一位学者已用兀鹫骨为它造了一支仿制品,并用它吹出了《The Star-Spangled Banner》等歌曲。

此前,康拉德的考古队伍近年亦在德国南部分别发现七支骨笛及象牙笛的碎片,不过最新发现的这支不但更为完整,而且看来更古老一些。

在德国以外,一支在奥地利出土的笛子据估计有一万九千年历史,一批二十二支在法国牛斯山脉出土的笛子据估计是在三万年前雕成。

康拉德的队伍是在霍赫勒.菲尔斯岩洞的古笛出土,他们同月亦出土了一个象牙女子雕塑的六块碎片;他们指它是世人所知的最古老人类雕塑。荷兰莱顿大学的考古学家维尔.勒布罗克斯指出,这两件文物显示,早在三万五千年前,欧洲的现代人类已经建立了极其深厚的文化。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先后出土了一百六十多件珍贵的骨笛,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笛子。

    这批笛子多用禽骨制作而成,长约6—10厘米,直径在1厘米左右。大部分都是横开2个音孔,也有1孔和3孔的。有的骨笛的管腔内还插入一截小骨棒,可以抽动,吹起来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现在新疆塔吉克族还流传着一种叫“那依”的笛子,和这种笛子十分相像。“那依”是用兀鹰的翅膀骨制成的,一头粗,一头细,细的一头横开了一个音孔。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河姆渡出土的这批骨笛中,竟有一支是横开一个吹孔、六个音孔的骨笛,这几乎和今天的竹笛一模一样了。

    河姆渡骨笛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兴趣和关注,不少专家在专门研究它。我国天津的刘士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刘士钺是位残疾人,可他毅力惊人,自学成才。他用英文撰写的论文《中国浙江河姆渡骨笛》,在德国汉诺市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音乐考古会上被宣读后,受到中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他在法国发表的有关中国骨笛的论文,也受到一致赞赏。刘士钺因研究河姆渡骨笛成就突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聘请为国际民间音乐委员会的第一位中国委员。

     刘士钺在他的论文中指出,中国骨笛的产生要比世界其它国家早3000年。而且7000年前就能制作一个吹孔、六个音孔、具有现代横笛雏形的骨笛,确实了不起。

      著名的笛子演奏家赵松庭1987年曾在杭州大学做过一次《笛艺纵谈》的学术报告。他说中国骨笛产生于生活,我们祖先在食鸟兽肉、吸骨髓时,发现管状骨可以发出声音,于是逐渐将它发展成为了笛子。会上,被誉为“水乡神笛”的赵松庭的弟子蒋国基还用仿制的骨笛作了演奏,其声音高昂脆亮,十分动听。

      浙江省余姚市有位年轻的教师陆洲,采用4公斤以上的公鸡腿骨,将骨髓抽干、洗净,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挖孔,仿制成造型逼真、音色优美的骨笛。陆洲还创作了反映7000年前河姆渡人民劳动生活的骨笛独奏曲《河姆追溯》。在1986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陆洲用他的仿古骨笛演奏了《河姆追溯》一曲,获得成功。演奏和作曲双双获奖。香港的音乐家张向华先生,用陆洲赠给他的骨笛和《演奏方法》在香港的一次音乐会上做了演出,结果轰动全场,被誉为是“整个音乐会上最受欢迎的节目”。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JACK 于 2009-6-27 06:35 编辑









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表示,在德国发现的用猛犸象牙雕成的外形奇特的雕塑应该是世界上有关人类外形的年代最为久远的描述。这个象牙雕展现了一个胸部、臀部异常丰满并且生殖器极为夸张的女性,距今至少3.5万年。

    根据《自然》杂志的报道,象牙雕高6厘米,是在德国霍赫勒·菲尔斯(Hohle Fels)洞穴出土的最新发现。在此之前的发现包括精致的动物雕刻品以及一块可以充当“性玩具”的石头。在德国南部斯瓦比亚地区发现的类似文物的分布和复杂性促使一些研究人员相信,类似霍赫勒·菲尔斯这样的洞穴可能是早期艺术家的工作室。

    人形猛犸牙雕被称之为“霍赫勒·菲尔斯的维纳斯”,是2008年9月在6个碎片中发现的。“霍赫勒·菲尔斯的维纳斯”保存并不完整,左臂和肩膀已经缺失,但研究人员相信缺失的部分将在未来洞穴沉积物的挖掘中浮出水面。

    “霍赫勒·菲尔斯的维纳斯”没有头部,取而代之的是,早期艺术家在其宽大的肩膀上方偏心位置小心翼翼地雕刻了一个环。环经过抛光处理,可能充当她的装饰物。“霍赫勒·菲尔斯的维纳斯”的双手均刻有栩栩如生的手指,左手上的5根手指和右手上的4根手指清晰可见。丰满的胸部、臀部以及夸张的生殖器与后期的维纳斯雕像类似,维纳斯经常被称之为生育女神。研究人员并不发现“霍赫勒·菲尔斯的维纳斯”雕刻过程中曾使用染料的任何迹象,其最大特征便是一系列的雕刻线。

    “霍赫勒·菲尔斯的维纳斯”的年代非常久远,已经达到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无法准确测定的程度。科学家表示,虽然无法测定其准确年代,但这个象牙雕的历史一定早于此前有关欧洲格拉维特(旧石器时代晚期)等文化的发现,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此前的发现年代在2.2万年至2.7万年之间,出土的最出名文物可能要属1908年发现的“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

    有关此次发现的科学论文刊登在《自然》杂志上。论文作者为图廷根大学远古学与第四纪生态学系的尼古拉斯·康纳德(Nicholas Conard)教授。在论文中,康纳德描述了在霍赫勒·菲尔斯洞穴出土的很多惊人发现。他表示,“霍赫勒·菲尔斯的维纳斯”可能是世界上年代最为久远的具象艺术作品。

    康纳德在论文中写道:“在斯瓦比亚之外发现的年代相当且最值得关注的具象艺术作品仅限于,在意大利北部富曼恩洞出土的碎石上的示意性单色绘画(红色),在下奥地利瓦豪河谷的斯特拉特兹出土的直立小雕像以及在法国南部阿尔代什的肖维岩洞发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绘画。”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JACK 于 2009-6-27 06:54 编辑

德国霍赫勒·菲尔斯(Hohle Fels)洞穴其他的考古发现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著名法医科学家理查德·尼夫利用7年前在洞穴里挖掘到的早期欧洲现代人的头骨和下颌骨化石碎片,复原了3万5千年前首位欧洲人的头像。从此复原头像来看,他的皮肤比现今欧洲人更黑一些,更像是现今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的混血儿。如果穿上现代服装,你可能无法从人群中将他识别出来。


  据悉,3.5万年前的早期欧洲现代人主要在古老的原始森林中猎鹿,采集水果和草本植物。


  因此,尼夫制作的这个欧洲古人的头像让我们一睹早期欧洲人的生活,也直接地反映了最早的欧洲移民来自非洲大陆,和现今非洲人的祖先有着深厚的渊源。

  为了塑造好此头像,尼夫先生凭借他多年重塑谋杀案受害者头像的技术经验,再利用骨骼化石的精确测量技术,最终完成了这个欧洲最早期人像的制作。此惊世作品将于5月10日的英国广播公司第2频道《难以置信的人类之旅》节目中播出,该节目将阐述人类从非洲大陆起源并从非洲迁移分布至世界各地的历史过程。

  此泥塑头像现放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人类学家艾丽丝·罗伯茨(Alice Roberts)的办公桌上,她将出现在这档节目中。她说:“这的确非常奇特,作为一位科学家,我站在客观的角度去来审视此泥塑头像,就好像审视一位4万年前的人类祖先的面孔,感觉是有些古怪。尼夫制作过更为近代一些的人类头像,他习惯于观察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他表示头像看上去并不是完全像现今的欧洲人、亚洲人或是非洲人,而是这三种人的混血儿。这表明最早一批非洲人来到了欧洲。”

  此头像是基于早期欧洲现代人骨骼化石残骸制作而成的,其中的下颌骨于2002年在罗马尼亚喀尔巴阡山脉由一位探洞人发现的,其他的骨骼碎片在后来几年里发现的。通过碳测定年代技术,科学家发现这些骨骼是3.4-3.6万年前,当时的欧洲大陆由两种人统治,一种人是几万年前从非洲大陆迁移欧洲的穴居;另一种人是叫做克鲁马努人的更为现代的人类。

  虽然此泥塑头像酷似现代人的头像,但从解剖上说,此头像拥有着较大的头盖骨,有着较大的强健磨牙。科学家虽然不能准确得知3.5万年前欧洲最早人类的肤色,但他们推测其肤色要比现今白种欧洲人更黑一些。目前,化石专家尚无法断定此头骨究竟是男的还是女的。许多科学家认为现代人类是在20-10万年前从非洲大陆进化而来的,大约在6万年前开始陆续离开非洲,向世界各地进行迁移。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欧洲确定其最早群居现代人类:姆拉德克人


      目前,科学家们对姆拉德克人骨骼进行碳-14年代测定法分析,发现他们在欧洲大陆大约始于3.1万年前出现,同时,他们还使用加速质谱分析法进行测定,结果也显示这是3.1万年前现代人类的骨骼。现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姆拉德克人就是欧洲最早的以群居方式生活的早期现代人类!
   
    著名的捷克姆拉德克人遗骸再度揭开神秘面纱
   
    100多年前,在捷克摩拉维亚地区的一个洞穴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多具古人类遗骸,在这些残缺的遗骸中还发现有儿童的骨骼。这是著名的捷克姆拉德克人(Mladec)遗骸,它的发现对于科学家研究欧洲现代人类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些珍贵的考古发现在之后的岁月里历经沧桑,二战时期遭受严重破坏。日前,科学家再度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使它重放光芒,吸引了科学界的高度关注。
   
    对几万年前的人类骨骼进行精确的年代测定是很困难的,科学家曾试着对骨骼残骸周边的土壤和附近生物遗体进行测定,进而来推断这些古人类骨骼存在于什么时期,但类似的方法均失败了。目前,科学家们对姆拉德克人骨骼进行碳-14年代测定法分析,发现他们在欧洲大陆大约始于3.1万年前出现,同时,他们还使用加速质谱分析法进行测定,结果也显示这是3.1万年前现代人类的骨骼。现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姆拉德克人就是欧洲最早的以群居方式生活的早期现代人类!
   
    姆拉德克人不是最早的欧洲现代人类
   
    距今5万年至4万年前,人类发展到了晚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从形态上已十分接近现代人类,也被称为早期现代人类。在欧洲大陆中,早期现代人类的出现始于4万年前,同一时期欧洲一直生活着尼安德特人(Neander-tal),早期现代人类与尼安德特人共处了1万多年,最终尼安德特人在距今2.8万年前彻底消失了。但是,对于尼安德特人的消失,科学界有许多观点并产生了诸多争议,尼安德特人的消亡多年以来一直充满神秘色彩。
   
    姆拉德克人是欧洲最早群居现代人类
   
    目前,姆拉德克人并不是欧洲发现最早的现代人类,而是欧洲最早的以群居方式生活的现代人类。
   
    据了解,罗马尼亚挖掘出2块现代人类头骨碎片,经过碳-14年代测定法分析,这是3.5万年前现代人类的骨骼。他们比姆拉德克人要早上4000年。此外,还有欧洲奥里格纳西人(Aurig-nacians),科学界认为他们距今4万年前就出现在欧洲大陆。
   
    极具科学研究价值
   
    姆拉德克人的遗体完全符合早期现代人类的骨骼特点,在该考古遗址已挖掘至少6具尸体,其中还包括儿童的尸体残骸,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古人类群居地点。这将有助于研究欧洲早期现代人类的人口变迁特性。
   
    美国伊利诺伊州Loyola大学人类学系权威人士佛瑞德·史密斯指出,具有群居特性的姆拉德克人早在欧洲3.1万年出现,这一点应当值得科学界高度关注。姆拉德克人从形态上已是现代人类,这也就意味着现代人类进入欧洲最少是在3万年前,而且当时已形成群居生活模式。
   
    姆拉德克人是早期现代人类的混血后裔?
   
    姆拉德克人是欧洲大陆最早的群居现代人类,但在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为什么会在早期现代人类进入欧洲之后,他们竟会慢慢消亡。他们是否是被历史淘汰,还是与早期现代人类通婚融合成为现今欧洲人的祖先?姆拉德克人与尼安德特人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环境研究工作实验室的伊娃·沃尔特说,“在发现的部分姆拉德克人骨骼样本中,我们发现这些骨骼具有尼安德特人的遗传特征,而另一些骨骼却没有。”伊娃还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观点:我们认为姆拉德克人可能是早期现代人类与尼安德特人的混血后代!
   
    目前,沃尔特作为该项研究合作者之一,将这一观点刊登在《自然》杂志上。
   
    目前找不到足够证据证实姆拉德克人是混血后裔
   
    在考古遗迹中,姆拉德克人残骸附近堆放的史前古器物也不排除是尼安德特人故意放置的,但是科学家们还是普遍认为姆拉德克人是现代人类,而并非是尼安德特人与欧洲早期现代人类的后裔。
   
    但是,从骨骸的结构和形态上,姆拉德克人的残骸是否是早期现代人遗体还是尼安德特人的后代,这一观点引起了科学界的很大争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说,“姆拉德克人个别遗体残骸可能具有尼安德特人的某些特征,但这却不能代表其整体特性。尽管某个姆拉德克人遗体与尼安德特人有相似之处,但这些早期现代人类的基因中不会含有尼安德特人的DNA分子。”
   
    西奥多最后指出,无论早期现代人类进入欧洲时有多少尼安德特人同时存在,我们找不到足够的证据在解剖学角度上证实姆拉德克人是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类的混血后裔。
   
    尼安德特人是一直居住在欧洲的一个古人类分支,而早期现代人类是大约4万年前进入欧洲大陆,这种观点完全符合“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论”。依据这一观点,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早期现代人类从非洲来到欧洲,经过1万多年他们逐渐代替早先在欧洲居住的尼安德特人。
   
    但是,许多专家仍相信自从早期现代人类进入欧洲大陆,经过1万多年,现代人类已与尼安德特人结成“联姻”,他们的后代就是现代欧洲人的祖先。
   
    以佛瑞德为代表的一些人类学家认为,有证据表明尼安德特人对早期现代人类的基因库是有贡献的,这一点可从姆拉德克人的一些解剖学特点印证。此外,姆拉德克人的遗骨没有出现在非洲和中东地区也支持这一论断。同时,他们也赞同某些科学家认为姆拉德克人和尼安德特人在解剖上的相似点是随机巧合的观点。
   
    目前,佛瑞德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姆拉德克人确实是真正的欧洲早期现代人类的骨骼遗迹,而无须证实他是否是尼安德特人的后代。
   
    知识背景
   
    何谓现代人
   
    在距今十几万年前的非洲,出现了最早的在身体的解剖结构上与现代人完全相同的人类,他们被古人类学家称为晚期智人、现代智人或干脆就叫做现代人。由于人类演化的各大区域内在直立人阶段已经出现的一些地区性形态分化到了早期智人阶段开始逐渐明显起来,加上各地区不同的自然选择作用,使得各地区的晚期智人在形态上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差异,人种分化形成了现在我们这种情况,即由于皮肤颜色、头发的形状与颜色、眼鼻唇等方面的不同,可将全世界的人类分为黄种人(又称蒙古人种或亚美人种)、白种人(又称高加索人种或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称尼格罗人种或赤道人种)和棕种人(又称澳大利亚人种)这样四大人种。
现在一般都认为智人进入欧洲地区是最晚的,智人走出非洲时,欧洲大陆还处在冰盖之下,后来冰盖逐渐消退,智人开始逐渐深入,已经带上了在其他地方发展出来的文化吧。

印象里大陆最早的好像是湖北出土的鹤翅骨做的骨笛,是9000年前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本帖最后由 JACK 于 2009-6-27 20:55 编辑
现在一般都认为智人进入欧洲地区是最晚的,智人走出非洲时,欧洲大陆还处在冰盖之下,后来冰盖逐渐消退,智人开始逐渐深入,已经带上了在其他地方发展出来的文化吧。

印象里大陆最早的好像是湖北出土的鹤翅骨做的 ...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6-27 09:13
我查了下,笛子还挺多的,是河南舞阳的贾湖骨笛:



      经“碳十四同位素放射”及“树轮校正”等相关于测试,这批骨笛距今有八千至九千多年的历史。

      这批出土的骨笛共有二十一支,有五孔、七孔、八孔之分,长约二十厘米左右,系用猛禽的骨管制成,竖直吹奏,音孔开挖精细,其中一支甚至有开挖音孔时所作的比例刻线。

      湖北随县是出土编钟的吧。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JACK 于 2009-6-27 20:51 编辑

还有内蒙的兴隆洼骨笛,距今8000年左右。

是牛骨做的?

看来老祖宗挺爱吹笛子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还有内蒙的兴隆洼骨笛,距今8000年左右。

是牛骨做的?

看来老祖宗挺爱吹笛子的。
JACK 发表于 2009-6-27 20:50
JACK兄好。

估计老祖宗也爱喝骨头汤。吮吸骨髓出声,就发明了笛子。

开个玩笑。
JACK兄好。

估计老祖宗也爱喝骨头汤。吮吸骨髓出声,就发明了笛子。

开个玩笑。
kemingqian 发表于 2009-6-28 01:52
钱兄好!

这也许不是玩笑,也许就是笛子被发明的原因。

古人没有文字,没有书籍,没有MP4,但也需要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