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的批评在当时看来还是很尖锐的,在当时,除了那些深受现代英美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知道现代民主政治是怎么一回事外,这些20岁出头的学生,不仅血气方刚,而且基本赤化,也就不太可能从宪政角度来理解自身所处的历史 ...
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09-9-24 02:50
同意.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旧苗兄厉害,连聂、王的事情都知道那么清楚。聂真老先生前几年过世,享年98岁。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看这个帖子,既有看到新资料新说法的兴奋,又担心猎奇心理使自己学史的方向走歪,咋办捏?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09-9-25 21:36 编辑

**谢谢梅版、杜版和旧苗兄。
在朱毅的“巴黎公社社员墙前的林希翎葬礼”一文有如下内容;
《来宾致哀感言时,特从丹麦赶来送林希翎大姐最后一程的陈映潮沉痛地说:“林希翎对GCD就如魏征对唐太宗,他的去世是监督zhonggong政策言行的一大明镜的消失。”》
《不屈不挠的林希翎》一书作者、对林希翎十分了解的法国汉学家玛丽.候志明女士叹息:“林希翎的一生是一个天才的浪费!”她认为她个人也许也应该对这一浪费负部分责任,而中国政府应该对此负主要的责任。她向现场记者介绍了她理解的林希翎一生最大的遗憾。》
也许林大姐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历史的特定语境中,但她终究是一个不屈的战士,愿林大姐在天堂里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