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不必“只争朝夕”(旧文)

本帖最后由 酱香老范 于 2010-2-6 15:41 编辑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是流布甚广的某伟人诗句,已然成为激励人们的格言。然世间事不可一刀切,有些事似不必只争朝夕,比如书画。

       30
年代曾受业于潘天寿的吴冠中回忆潘先生曾说过:有天分,下功夫,学画20年可见成就,书法则须30年。吴冠中还说:潘老师的话我总是相信的。当代草圣林散之也说:画画要学20年,书法至少30年。可见书画艺术作为一种在时间跨度至少长达二三十年的经久之事、恒久之功,显然不是只争朝夕就可出名堂的。

       不必争朝夕,这由书画艺术的内在规律所决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哪怕你是真有天分且肯下工夫的才俊,没二三十年的历练,恐怕成不了什么气候。凭吴昌硕这样的天资和秉赋、这样的勤奋和刻苦,从青少年时开始就习艺不辍,也是到了五六十岁之后才真正具有自己的面目。一方面书画界不乏大器晚成的大师和名家,另一方面,书画家多长寿。对真正有高远之志的书画爱好者来说,书画之事确实是不急的,急也是没用的。这是一位将自己50岁之前的作品都视为习作的书画界友人对笔者所言。酱香老范虽不习书画,但相信朋友说的乃见道之言。
       大概多少受张爱玲出名要早之言的误导,如今有不少中青年书画家,整日价摆出一副只争朝夕的架势,使出吃奶的劲来提速自己的成才(其实是成名)速度。一心想的是如何尽早成为什么协会的会员、尽早入选什么书画展、尽早获个什么大奖(哪怕不惜要交多少参赛费)、尽早在市场上销出作品并尽早抬高其批发或零售价、尽早办个展或出专集、尽早手把手地带几个长得白净或小有姿色的书画女青年……如此一系列的尽早尽早、再尽早,不只争朝夕行吗?何况如今普遍推崇速度和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谁不只争朝夕,谁就意味着落后和被淘汰!而象王憨山那样发誓要用完一千担洗墨水才敢言出山的憨人,在只争朝夕者眼里,简直不可救药。
       有些书画家为快出名、多捞钱,直显出一副猴急相,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他们总感到二三十年太久,于是就只争朝夕。有的连起码的马步也站不稳,就急欲登台亮相,展示自己那几下半吊子拳脚,弄得满操场尘土飞扬。其中虽有人可能因迎合世俗而一时占先机或出风头,但套用昆德拉某著名小说的题目,不妨说此乃书画中不能承受之’”。有个连较复杂的多重复句也表述不周全的学生,扬言要写学术专著。我只好借用朋友那句话:不急的,急也是没有用的。这如同没有楷书、行书之基础的草书,大抵是一些让人看了眼睛疼的鬼画符。倘在基础训练或前提准备上明显阙如,那么,所谓的只争朝夕),十有八九是糊弄人的鬼把戏。拿吴昌硕来说,中年后始学画,而这之前的篆刻、书法、诗词等修养,已相当精深博大,为其后来开一代画风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今有所谓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书画战士,对传统尚是懵懂一片,却敢侈谈什么现代主义或自创什么流派,打出旗号象领带一样挂在自己脖子上,所谓赤膊打领带”也
    “
书画中不能承受之,是因为优秀书画家那种从容、稳健、扎实的创作心态, 充盈、厚重、丰沛的艺文积累,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步伐,把自己武装到牙齿的前提准备,耐得住寂寞的沉潜作风,搜尽奇峰读无字书的人生历练,显然不是靠所谓的只争朝夕就可达到。《随园诗话》说:做诗能速不能迟,亦是才人一病……余因有句曰:事从知悔方征学,诗到能迟转是才。其实,也可说书(画)到能迟转是才。白石老人不是衰年变法吗?当然,说书画之事不必只争朝夕,决不是说搞书画的平时可松懈或懈怠。相反,正因为不是朝夕之事,所以更需要如厉鬼般的执着精神,需要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王安石语)的坚韧追求,需要宁静致远可持续发展意识。如对墨竹独擅胜场的郑板桥所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犬子读小学时上过县文化馆的美术速成班。学了几天素描后回来拿着大作说:老爸,你看我画的和达芬奇的象不象?老子一笑,附和着说:象,实在是象!小子见我高兴,便说:那我今天中午要吃肯德基。原来只争朝夕者,的其实是一份肯德基”……

                              《中国文化报》200578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做诗能速不能迟,亦是才人一病……余因有句曰:‘事从知悔方征学,诗到能迟转是才。””
——呵,俺倒也经常嘀咕,写得快不是本事,写得慢才是能耐。在有些情况下,写得快只是因为想得简单,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表达天赋,遂徒见藻飞辞跃,而底里消息难觅。
书画上,我觉得,沉潜功夫本身也是天才的一项指标。对于提速者流来说,他们原本缺乏沉潜之才,除了追求短平快的出名法,坦白地说也别无良策。
酱范声称“50岁后习书法”,俺欲求得酱范一幅墨宝,至少得活过80啊。呵呵,老夫不急。
书画也是要靠天赋的。如果没天分,如何的下功夫都是徒劳。
有多时候有些人一生只出一个作品就能成为书画家,有的人一生有无穷无尽的作品,但最终却无法成为“家”。
只想优雅转身,不料华丽撞墙!
我觉得书画方面的“天赋”其实就是兴趣。
有的人可能天生就喜欢,肯用心钻研,有的人逼死他也不干。
剩下的就是磨练了,厚积薄发。
聪明赢得一时,智慧天长地久。

我的博客:http://sleet.ycool.com/
酱范声称“50岁后习书法”,俺欲求得酱范一幅墨宝,至少得活过80啊。呵呵,老夫不急。
竹乡老陆 发表于 2010-2-6 10:50
哈,你说这话就不怕把范兄给噎着?不过想想也是哈,有些事情是等不得的,必须只争朝夕。
俺是灭绝师太
本帖最后由 酱香老范 于 2010-2-6 15:36 编辑

6# 金秋
“有些事情是等不得的”,洵然!比如想见“师太”之庄严宝相一面。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本帖最后由 酱香老范 于 2010-2-6 15:45 编辑
酱范声称“50岁后习书法”,俺欲求得酱范一幅墨宝,至少得活过80啊。呵呵,老夫不急。
竹乡老陆 发表于 2010-2-6 10:50
反正俺肯定将50岁时开笔的“处女作”强塞老陆,免得兄干等30年。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老范,听说王羲之写兰亭序也就三十一二岁;还听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完也就二十五六岁。吴冠中个马屁精,“潘老师的话我总是相信的”,信你个头,你自己写了七八十年了,套用一位大红大紫的海龟文化明星的话来说:“写成这个样子,是该打屁股的!”还敢喋喋不休。海龟这句话并没公开发表,但这是我在替某杂志采访时听海龟大人亲口讲的。当然,我觉得吴大人的钢笔字写的还是不错的,不至于打p,掌嘴就可以了。
6# 金秋
“有些事情是等不得的”,洵然!比如想见“师太”之庄严宝相一面。
酱香老范 发表于 2010-2-6 15:27
俺的面相不金贵,范兄有机会来武汉,您随便看。
俺是灭绝师太
俺的面相不金贵,范兄有机会来武汉,您随便看。
金秋 发表于 2010-2-6 20:26
我倒~~~~
老范不是看相的,随便看也看不出啥呀?
只想优雅转身,不料华丽撞墙!
范一直先生此文谈论书画非常精彩,书家长寿者多,都是像范先生这样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修养功夫深的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