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中学生难读懂鲁迅文章成“鸡肋”?

  中学生难读懂鲁迅文章成“鸡肋”?
  
  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更是引起疑惑: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一时间,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是去是留,争议不断。11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鲁迅论坛上,来自全国的学者和中学语文老师一起,就新时代如何读鲁迅作品再度展开了探讨。
  
  鲁迅作品成“鸡肋”?
  
  论坛现场来了很多全国各地的一线语文教师,他们带来了很多来自校园的声音,很多学生反映“鲁迅的部分作品很难读懂,文字较晦涩。”“读鲁迅的作品,好像看不到希望,很压抑。”北京师大附中一位老师坦言,“鲁迅作品几乎快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河北沧州中学语文老师陈剑告诉记者:“鲁迅的作品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读懂的,每个人每个阶段的体会都不同,还要融合在当时的大背景中来解读这些文学作品。拿《阿Q正传》来说,我觉得就可以讲一个月的时间,但是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不允许我们这样做,短短的几堂课时间太短了,也难怪学生难以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要减少鲁迅作品的消息传出后,网上叫好者不乏人在。有网友表示,“中学的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鲁迅的文章,半文言半白话,又拗口,还经常是连标点符号都要背下来的,太痛苦了。”
  
  有啥理由不进教材?
  
  原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铁仙教授,多年来一直参与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面对来自网络、校园的质疑声,王铁仙教授疾呼:“中学语文教材绝不能没有鲁迅作品。”王铁仙告诉记者:“就拿《祝福》一文来说吧,这部作品将人物、情节、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一部短篇小说的完美特征。这样好的作品,有什么理由不把它选进我们的教材中去?”王铁仙认为,鲁迅的文章并不全是生涩难懂的,一些诗歌、散文照样很生动,其实孩子们是能接受和喜爱这样的文章的。网上力挺鲁迅先生的网友也表示:“鲁迅乃一代文学宗师,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绝非他人可比!中国人怎么能不学鲁迅的文章?”
  
  王铁仙教授认为,“部分学生疏远鲁迅,主要是因为时代的隔膜,鲁迅先生所面对的,是一个政治黑暗的时代,他需要同种种黑暗势力作斗争;今天的时代则较为宽松和谐。因此,青年人可能无法体会先生作品中的价值。”(据《钱江晚报》)
  
  
  
觉得有两三篇也就够了。各式文体,各类文章,各种作家都应有一点。加点网络文章也可以。
也说“国学天才”上不了复旦是谁的悲哀(方舟子)

  “国学天才”“从8岁起至今阅读过两千本古籍”,平均一年阅读200本古籍,两天不到就读一本,比陈寅恪还牛。这个年代不仅缺乏大师,也缺乏常识,连高中生都知道怎么出奇制胜吓住不学无术却爱附庸风雅的考官,乱写古文古体诗、乱用生僻字、胡编甲骨文……


  读了自称“千载之后,我会是配享文庙的国学大师”的“天纵之才”写的连韵都不会押,只是凑了七个字的“七字唱”,笑喷:


  读《全集》,兼怀静安先生 (2010-07-13 22:24:24)
  标签:王国维诗纪念文化 分类:逸仙室诗草
  此七字唱乃三载之前为祭先生弃世八十而作,今先生《全集》梓行,予得添购一套,攻读在即。故重发此篇,词句一仍其旧,以求存其原貌。
  考释殷契得真史,辨识周铭订书经。
  校读汉简知逸闻,细研敦煌获亡籍。
  蒙元旧史考证新,西北地理胸中烂。
  先儒故礼公最精,六经要旨先生通。
  讲义卅篇证古史,文集两编阐义理。
  词话一部号人间,人间千载未得见。
  伶人知音戏者师,红楼奇梦开新篇。
  班马有才真不添,先生有道出素王。
  昆明一跃何其壮,堪比屈子沉汨罗。
  挣得干净杏坛地,年年涕泣对仲尼。


  没才没学,半通不通,连普通中学生的水平都不如。我们可以原谅一个没有才气的年轻人的狂妄,却很难原谅复旦那几位国学教授。当今国学水平之低再次超出我的想像。


  “国学天才”的《祭----纪念国父逝世八十五周年》则是剽窃自秦孝仪《蒋公纪念歌》,看开头就知道了:“翳惟国父,中山孙公。巍巍荡荡,民无能名。”剽窃自“翳惟总统,武岭蒋公。巍巍荡荡,民无能名。”秦孝仪吹捧蒋介石:“革命实继志中山,笃学则接武阳明”,“国学天才”依样画葫芦:“革命实上追汤武,为学则直承孔孟。”把孙中山抄成了配享文庙的国学大师了。后面部分也是这么抄的。不仅无才无学,还无德。


  看了“国学天才”的得意之作《《山海经》性质及成书年代考》,不过是东抄西凑普及山海经的大路货,再加上一点自己的胡思乱想,看不出有任何过人的国学修养。这竟能获得复旦博雅杯一等奖,成了复旦教授要求破格录取的资本,以后我若不幸遇到复旦国学教授,都要怀疑是遇到江湖骗子了。


  复旦招生办主任对新华社记者说,复旦专家对孙见坤的评价是“他在中国古典文化素养方面具有极佳的学术潜力”。我看到的却只有极佳的剽窃潜力。复旦专家莫非是在找剽窃接班人?当今“国学大师”、“国学天才”都是欺世盗名之徒,我本来以为能在名牌大学混的国学教授总该还有点斤两吧。


  由此可见,在腐败与不学无术同时横行高校的今天,高校自主招生绝对不可行。陕西招生办无意中做了一件好事,让一个没有表现出任何国学天赋、还靠剽窃蒙人的人失去了成为欺世盗名的“国学大师”的机会。
鲁迅文章应该选入,关键是哪些进入教材,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