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红与黑楼梦

本帖最后由 夏加坤 于 2010-9-6 20:29 编辑

前天接到《南方周末》张英电话,得知他因力挺新版《红楼梦》而被网友追骂,我劝他说:“这没什么,要想开些,去年我在博客说了几句叶锦添造型的好话,结果被劈成雷公,雷母据称是李少红。”昨晚,全国中小学已开学了,未成年人要休息没时间看,诲淫诲盗毒害一代人可能性小了,新版《红楼梦》才在史上最强骂声中于BTV众“感时花溅泪”。这种做法挺有风险,它会让观众产生排他选择:要么接受,要么拒绝,几乎没有调和地带。 但我重申对服饰、造型、场景、道具、美术等的个人喜爱,祖国古代的贵族生活方式,87版的拍法还嫌土了,欠缺贵气,而新版《红楼梦》的贵气那是扑面而来,精致感、细腻感、养成感,都比较准确。叶锦添的很多想法,其实是不在细部而在整体,感觉上的到位,是叶锦添的目的,拿史实拿原著套,叶锦添被架空,也许就不会干了。这当然不是部昆曲电视连续剧,但用一些昆曲元素,增加贵族的符号感、仪式感,也不失为一妙方。要紧的是不能形式大于内容,如果没有内容的吸引人,形式就自然会成为挑刺重点,后面的四十多集内容推进精彩与否,至为关键。演员并未集体失败,除了蒋梦婕、姚笛因对比对象过于强大,而让观众充满遗憾叹息外,于晓彤及李沁乃至周毅的表现都有可圈可点可爱之处。 祖国观众好像最爱追求的是正确,他们大多已经把87版《红楼梦》视为正确代表了,于是,一切跟八七版不符的地方都遭到口诛笔伐。但我认为祖国观众还应该能接受多元多样甚至失败,就算对象是《红楼梦》,是一帮老权威老同志组成的红学会监督下的电视剧,都能允许艺术创造。对艺术创造可以评论批评甚至批判,但不能恶意侮辱,要就是论事,而不是就骂而骂。那天,张英很奇怪的是,一些95后小孩看都没看过《红楼梦》,一集都没有,甚至以为《红楼梦》原著是郭敬明写的,也骂得很欢快很高潮。我帮着解释了一下:“可能祖国能够发泄情绪的渠道比较少,集会游行什么法律条文形如废纸,集体散步都不大敢,于是大家把工作生活学习电游中的愤懑全转到《红楼梦》上来了,谁让这作品知名度高呢?谁让骂它别人愿意听呢?” 对有些骂,李少红应该认真对待,那是艺术范畴的争拗,但对有些骂,她就不必太上心了。我看到媒体老报少红导演怒了,少红导演又哭了,就觉得她还是把有些东西看“重”了,真的不需要。我现在对待一切感兴趣的评论目标的原则是:就事论事,我可能讽刺了老谋子的清纯观,但并不代表准备杯葛《山楂树之恋》,这完全是两码事。祖国上下左右前后各咿呀登场,想起高晓松《声声慢》里一句老词:这次第,怎一个黑字了得。——《红楼梦》,还没红,先自黑了。领域都流行阴谋论,你说句话打个嗝放个屁都有人拿显微镜考证你的动机,特别是目标大了之后。在阴谋论辐射下,导演累演员累写评论累观众也累。《红楼梦》,它就是一部电视剧,批,你就好好批它;捧,也对得起良心,就对了。什么东西都得有技术含量要求,别一翻开帖子,全是无名氏带错别字及生殖器官的脏话拷贝,有劲吗?现如今,导一部万众瞩目热门剧,导演先要有看出“没劲”的能力,也要有能承受“没劲”的心力,还要有从“没劲”里找出“有劲”的耐力,哎。 还有人说《红楼梦》像《青楼梦》,仅就第一二集来说,我实在无此触动感喟,孩子们尚不至如此早熟,李少红尚不至如此晚熟吧。讲回氛围,阴森,诡异,那又像《聊斋》了吗?我觉得不像,什么鬼片能弄得如此异彩深呈色调缤纷?剧中无鬼,心中,也别为时髦假装有鬼。 谭飞文(PS:《南方周末》这期关于我谈《红楼梦》的那句话,不是我说的,我博客里也从未提过,应系误记,立此存照。再PS:欢迎来骂,请移步私人空间谭飞贴吧,并请骂出水平http:tieba.baidu.comf?kw=%CC%B7%B7%C9&fr=wwwt)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新红楼贵族气扑面而来?
聪明赢得一时,智慧天长地久。

我的博客:http://sleet.ycool.com/
睁眼说瞎话呀,也许是根本就不知道贵气是什么吧、
别的不说,新红楼里,小姐小媳妇小丫鬟,衣服的色调,没一点贵气。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养成感?莫名其妙。
标题:

"新红楼"住顶级酒店培养演员贵族气 被批像笑话(图)

新京报

:)
各个领域都流行阴谋论,你说句话打个嗝放个屁都有人拿显微镜考证你的动机,特别是目标大了之后。在阴谋论辐射下,导演累演员累写评论累观众也累。
======有点道理。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