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篇很好玩的《中文学校》

《中文学校》
(一)上学报到

家里有了学龄儿童,事情就会慢慢多起来。总觉著美国学校的那点儿玩意儿实在是太委屈孩子了,于是钢琴网球滑冰绘画之外,又想到了中文。

去打听打听,不论问哪家,都有三五个“课外活动”为孩崽子们预备著。其共同之处,非中文莫属。你要是在中国朋友面前敢对“让孩子学中文”有异议,那是有些自找不痛快了。


既然大家都这么干,咱也不能免俗,反正闲著也是闲著,何况还有好处(什么好处下面会谈到)。于是周末又多了件雷打不动的事儿------送子上中文学校。

第一次去路不熟,三拐两绕来到一处象个学校,再一看,停车场上一大堆TOYOTA,便知道是找到组织了。

进得大厅,见几张桌子一溜儿排开,分管注册,换班,交费,咨讯诸事宜。每个桌前都密匝著一堆同胞们在七嘴八舌著,全无秩序可言。恍惚间尤如身在当年某公共汽车站。好在文明程度不可同日而语。当年你想挤上前去,得演全武行,在这儿不用。你看,凡是后来的,无论男女,个个十分自然而友好地将身子贴在前面那位的背上,鼻息款款送入人家后脖儿梗,前面那位被临幸的便一个哆嗦,皱眉,侧身,后面这位就顺到里面去了。于是乎每张桌子扎成了一只人桶。不想吃豆腐或当同志的主儿,只有在外围摇头叹气的份儿了。


咱到不是怕犯生活作风错误,无奈这人堆儿里的体香外加头发上葱蒜爆锅的油烟子味儿,颇有些冲人。也是赶上了,周末大家不是都要打牙祭又勿须为上班而修边幅吗?

眼瞅著要办成事儿得等到下课了,当时真想吆喝一声:“诸位在WAL-MART怎么不这么干哪?”。是看见了同胞就不吝肌肤相亲了,还是只会在洋人面前装孙子?

迄今,这一现象年年出现在本埠中文学校开学之际。可谓“国内”一景。谁说生活好了人就忘本?!

(二)读书认字儿

好容易轮到了,交了钱,拿到了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标准中文》,翻开一看,立马就长学问。

就说这一课吧,题目好像是叫“看蓝球”。里面有几个字,清清楚楚地标的是“本课生字”。要求学生掌握。其中有个“芝”字。学这个字总该是跟著“芝麻”,或“灵芝”一类的词一块儿学的吧?非也!学的是“芝加哥”的“芝”啊!


诸如此类的哭笑不得还真不少。比如“湖”是从“湖人队”那儿学的,“海”在课本中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名字“海伦”里。“杨树”和“桃子”还没学,先学个水果名,叫“杨桃”。它长什么德性,孩子没见过,孤陋寡闻的我也没见过。


好多课文是对话的形式,其中的人名尽弄些个英译中。好多字儿就是通过这些名字认下来的。有一天孩子问我“卫生”的“卫”字怎么写。我一写出来,他就叫了:“原来是”大卫“的”卫“啊!”。


还有,字儿还没学几个,课文中就来什么因果复合句与 条件复合句之不同。“脖子”还不认得,就来个“…曲项向天歌…”。

我那孩儿也是笨了点儿,课文里学了个“约翰”,既不明白和“JOHN”是怎么挂上钩的,也不知道“约”和“翰”怎么用。问我,我他娘的跟他说得清楚吗?

(三)找乐儿

说来可伶,与国内的潮流相比,海外华人的离婚率实在是低得不像话了。在国内,想不腐败都难。在这儿,你去弄个小密二奶试试,怕没那么容易吧。虽说“旧时王谢堂前燕”,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也得百姓家里有燕子才成啊。可你看看这地界儿都是些什么鸟人?满眼的老鹰乌鸦。种不对啊!这嘴里说的,心里想的,胃里装的,全都不一样。叫人怎么个腐败法?此事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所以每天两点一线就成了必然规律。家庭的稳定也就自在其中了。


中文学校开埠一声炮响。给了人到中年们一个找乐儿的去处。先不说每个周末能把累赘们扔到中文学校几小时,俩口子可以偷闲逛商店买东西下馆子看电影或干些更增进感情的事儿。中文学校本身就是个很好社交场所啊。


社交行为一般是发生在学校的大餐厅里。最常见的是三五成群打扑克的,只会拱猪升级敲三家儿的,怕是早年来这儿插队的,那些手里抓好几副一大把甩著玩儿的,可能来的要晚一些。也有个儿把定力好的,在那儿演义秤上春秋。还看见过玩麻将的,但没在桌上见著钱,不知过的是哪门子干瘾。


若大一个餐厅,除了棋牌乐们,这头儿办保险投资买房健康养身子女教育各类讲座的占有一角。那边出租影像图书报刊杂志的也有一席之地…。偶尔还有中餐馆上门服务,卖些馒头包子饺子冻烙饼。大小政界人物在选举期也时不常光顾一下。四处握手,胡乱套磁。


最过瘾的大概是老头老太太们了,憋了一个星期,可找著扎堆儿说话的地方了。

身在餐厅,放眼望去,人头躜动,欢声鼎沸,五花八门,好不热闹。

再到学校的球类场馆瞧瞧,总能见著几伙聊发少年狂的眼镜儿。个个奋勇当先精神可嘉,至于大多数人的身手嘛,怕是当年连系队都混进不去。难怪要在此讨回失去的青春了。


总之,把这里的一切说成是个中文学校,那是熊掌伴豆腐,大题(蹄)小作了。称之为“周末中华文化休闲俱乐部”,可能更为合适些。而最能给这一名称做托儿提气的,当属中文学校的成人舞蹈班。


不过,这儿的成人都捂得严实,舞蹈也不用钢管。赶上过年过节或什么场合,舞蹈班的学员们都会来一出儿。还往往是压轴的。

每当大幕拉开,音乐响起,一队徐娘便悠悠然扭将出来,时而辗转腾挪,时而骚首弄姿,台上的很是投入,弄得台下的也只好一个劲儿咧嘴。孩子妈们的勇气固然使人感动,她们家那半边天的胸襟和眼神儿更是值得佩服。


近年来,又有了更胜一筹的。不知从哪儿冒出个时装表演队,跟著凑热闹。赞助商不详,却是一水儿的中式服装,万变不离其宗,并证实了张大导勤俭办奥运的省料旗袍竟不是原创。至于演出效果如何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反正在模特大嫂们拧台步时咱还能撑得住,待到她们骤然停步,猛地叉腰甩头,瞠目亮相之际,兄弟我是实在不行了,瞬间昏迷,背过去了。那劲头儿,别说是我,就是个半身不隧的,给对上一眼,也没准儿能挺身起立向后转。


醒过味儿来再想想人家也不容易,还是应该捧个场儿。就一边鼓掌,一边心里犯嘀咕,如此一来,这好好的衣服还卖得出去吗?

(四)学业管窥

说到这儿,必须对那些中文学校的持事们表示衷心的敬佩。就凭人家呼风唤雨的组织能力,把好几百口子从六七岁到六七十岁的周末俱乐部整治得像模像样儿,当年不是总支书记,也得是团委委员的干活。而且每周多上一天班,还是义务劳动。这不是活雷锋是什么?听说西点军校挂有雷锋像,真是舍近求远,岂知另一所学校里就有真佛可拜。哪天有机会,一定要劝持事们把他们的照片寄几张过去。


大多数中文老师在课堂里也算尽职了,甭管有多少孩子在那儿走神儿,人家依旧不省吐沫。经过漂亮的教室,时常听到老师的琅琅国语加带著孩子们有气无力的跟读声 ,虽比不上希望小学一年纪在破庙里朗诵课文的气魄,仍感孺子可教,颇为欣慰。怎奈课间休息铃声一响,到处又是一片“美国之音”。


其实,不上中文学校,大多数孩子在家也能听懂爸爸妈妈说的啥。一般日常生活上的话全明白。可语言的理解能力最终是和对文化的了解分不开的。去问问孩子们电视剧里唐国强张国立葛优赵微说的是什么,不知所云的就恐怕不少了。


而学说话更是不能指望中文学校那每周两小时。强迫孩子在家说中文,并持之以恒,是最好的办法。这就看家长们的毅力了,孩子们在学校说什么话,回家当然也想照样儿,家长要是也偷懒儿不管,并中英夹杂地回孩子的美国话,我看干脆就省了中文学校的开销算了。最忌讳的就是跟孩子那儿练自个儿的英语,其结果是孩子的中文完蛋了,您的英文也没好到哪儿去。


从这儿就看出家有老人的优越性了,老头老太太不懂英语,逼得要吃要喝的少爷小姐非说中国话不可。朋友山东人,把父母接来带小孩。结果小孩一口“闪懂”话。也不错,好歹是中国话,可上了中文学校学汉语拼音时就头大了,四声满拧。更糟糕的是,还有个先入为主的英文字母发音在里面搅和著,平添一层难受。


至于读写能力的培养,就更是个吃力的活儿,孩子们的美国学校作业做得游刃有余,从来用不着操心。轮到做中文作业时却是一脸的旧社会,还老是这个不认得那个不会写的,害得大人也得陪著认字,陪查字典,陪写作文,成了个“三陪”。


几年下来,据本人不完全统计,大多数孩子们基本上是在中文学校里干狗熊掰棒子的勾当。虽然还是沾了点儿玉米豆回来,但与他们的年龄增长不成比例。年龄越大越显得弱智(系指用中文表达思想时)。试想一个六七岁的跟你说“外面下鸡毛大雪”,你可能笑笑心想这孩子挺有意思,同样的话要是出自一个十二三岁,号称学了好几年中文的半大小子嘴里(我曾亲耳听到),你大概会替他不好意思了。


当然也有很出息的,这类人大多有童子功,幼时在国内呆过一段甚至读过几天书。凡念过国小一年级以上的,应该可以自学成材,用不着上中文学校了。也常听说有某英明父母如何教儿有方,三岁认字数百,五岁读诗,八岁成诗的先进事迹和经验。但是,能跟这等牛人学著干的,毕竟是少数。


每次去有孩子的华人家串门儿,都忍不住要问问小朋友,“喜欢不喜欢学中文啊?”您猜对了,十个有九个说 “Nooooo!”。没回答的那个要扭头去看看旁边爸妈脸上的颜色。小孩子们没见识,还得去跟家长们讨个说法,既然是赶鸭子上架学中文,总得弄明白这合理性和必要性到底在哪儿啊?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在物国几十年的教育下,那些真正的文化已经只能在老祖先留下的有些书里去找了,现实中华人还有文化吗?国门打开之后,华人努力把恶俗文化输出到全世界。
前两天一位从澳洲回来的朋友在向我抱怨,儿子的中文着实让她困惑,辛辛苦苦把他送回国内学中文,学来的居然是类似"妈妈这件衣服是打扫过的" "妈妈,这个奶奶很旧"令人哭笑不得的句子,呵呵。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作者写得很娱乐,小孩不学中文也真不是什么天要塌了的事。
在物国几十年的教育下,那些真正的文化已经只能在老祖先留下的有些书里去找了,现实中华人还有文化吗?国门打开之后,华人努力把恶俗文化输出到全世界。
老西安 发表于 2010-11-5 17:58
以国骂为代表!
啊,中文满有意思的。小孩子还是看兴趣吧。
中文太难了,如果孩子将来主要在外国生活和工作,还是算了,别让孩子受罪学中文了。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会很难吗?夫妻俩如果都是国人,在家里跟自己的小孩也都说洋文?如果不是,那小孩不是很容易就会说中国话了?然后顺便告诉他一些汉字是啥模样不就基本解决了吗。

前不久同学从美国回来,带着10岁的儿子,汉语交流没问题,汉字至少认得一个“新”字——下楼的时候看见有人结婚的告示牌牌,我指着“新郎”问他,他说第一个字认得。
会很难吗?夫妻俩如果都是国人,在家里跟自己的小孩也都说洋文?如果不是,那小孩不是很容易就会说中国话了?然后顺便告诉他一些汉字是啥模样不就基本解决了吗。
童志刚 发表于 2010-11-7 22:03
不容易的. 对小孩子来说,英文是母语. 在学校说英文,和同为华人子弟的小朋友(都能说一些中文)也说英文,即使父母坚持家里必须说中文,表达起来也不如英文顺畅的,毕竟很多词不知道如何用中文表达. 一般来说,这边长大的孩子,能说中文就不错了. 写,读,就比较有限了. 据说能坚持到中文学校毕业的是少数,多数都是半途而废了. 以我儿子为例,在美国出生,还回中国生活了几年,现在加拿大上小学,每周末两个半小时的中文课(教育局办的周末中文班,非盈利性质,不是上文那种华人办的中文学校),在家我要求必须说中文,也只能是说得还不错而已(有时还是要问我"这个词中文如何说"?),写和读就很有限了. 我本来还给他买了一大堆中文书的,还希望培养他读古诗词热爱祖国文化的,后来一看,根本就没那土壤和兴趣,英文环境里也别难为孩子了,也只好放弃了. 好在他还肯看英文的古代中国之类,还说"I wish to know about my country"(我希望了解我的祖国),所以我也算比较欣慰了.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前两天一位从澳洲回来的朋友在向我抱怨,儿子的中文着实让她困惑,辛辛苦苦把他送回国内学中文,学来的居然是类似"妈妈这件衣服是打扫过的" "妈妈,这个奶奶很旧"令人哭笑不得的句子,呵呵。
小妖怪 发表于 2010-11-6 15:41
嘿嘿,这肯定是把"clean" "old"的另一个中文意思套上去了. 想起我儿子去年暑假回国探亲,在机场说,那个飞姐姐(空中小姐)如何,也是直接英译中,让我和他爸爸都忍俊不禁.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中文太难了,如果孩子将来主要在外国生活和工作,还是算了,别让孩子受罪学中文了。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0-11-7 15:55
确实是. 不过总是有些遗憾的感觉,尤其对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华人父母而言.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啊,中文满有意思的。小孩子还是看兴趣吧。
why2282001 发表于 2010-11-7 15:39
唉,对中文有兴趣的小孩子,在海外可真是难找啦. 至少我还没见过一个.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本帖最后由 采采 于 2010-11-27 21:42 编辑
会很难吗?夫妻俩如果都是国人,在家里跟自己的小孩也都说洋文?如果不是,那小孩不是很容易就会说中国话了?然后顺便告诉他一些汉字是啥模样不就基本解决了吗。

前不久同学从美国回来,带着10岁的儿子,汉语交流 ...
童志刚 发表于 2010-11-7 22:03
中文的确是比较难的。我家老三因为语言环境太复杂,两岁半了,说的话大部分我们还听不懂,但能听懂的基本都是洋文。这里接触洋文的机会太多了,洋文说起来很容易,所以孩子一接触洋文,就不说中文了。

我家老二两岁半去托儿所,之前一句英文也不会,只会中文。上学前两天我强化了一下,告诉她怎么说我、水、尿尿。我们在家也基本讲中文。一年以后,她已经满口洋文。四岁半开始上中文课,一周两堂。上了一年了,她还是不愿意说中文。家里奶奶告诉孩子们:你们不说中文,奶奶就听不懂。她回答:我教你说英文,那么以后我就不用说中文了。

多多也是四岁半开始上中文课的。中文课是本地一间中文学校到他们学校开的,主要针对小鬼子,教得很简单,多多就矮子里面充高子,不做作业也能拿第一,所以还是很有兴趣,现在在学暨南大学的教材,感觉不错。只是他现在肯说中文,真要他读中文书,他就不乐意了。

关键问题是孩子们互相之间不愿意说中文,因为洋文交流方便得多。他们有个小朋友从欧洲来,母语是法语,不说英文,虽然也会说中文,三个人碰到一起就很自然地用法语交流(多多加加上的是法语学校)。和大人的交流毕竟比和小朋友和兄弟姐妹的交流少很多,所以说用中文的机会还是有限,这样就觉得中文特别难学。

中国强大了,中文在国外就很热门,多多加加学校上中文课的基本都是小鬼子们,还有不少小朋友家里另外请家教教中文。
唉,对中文有兴趣的小孩子,在海外可真是难找啦. 至少我还没见过一个.
闲云 发表于 2010-11-8 04:51
我倒是见过几个大学生,小时候对中文就是不上心,到了大学两三年级,突然有兴趣了,专门去中国一年学中文,不过说得还是不好。

另外有几个朋友,都是本地长大的,因为家里有老人的,就算不能读写中文,听说还是基本没有问题的,虽然可能只会听台山话、闽南话。
帖子好玩。

可能还是语言环境的问题吧,内地的小孩也没有张口就说英文的,只是英文属于基础课,从小就学,如果海外把中文纳入基础课,不论长成黑的还是白的,都必须学中文,也就不会遇到这些麻烦了。

问题在于,人家干吗要让孩子一起去学中文?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