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非常同意燕苗的看法。既得利益集团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譬如自主招生啊神马的,迷惑大众。
刚开始看就看到一群家长在护犊子了,拿出普世价值精神来啊。北京的确实有优越感啊,我千里之外都感觉到了。
不过不了解相关的招生情况,随便说说了,北京学生素质高不高不清楚,也许见多识广比较全面吧。随着网络的普及这种差距越来越小了,有时候就是见过没见过的区别。所以网络好,天生具有民主性啊。

北大清华招本地生源确实比例是小的,和其他重点院校相比,我们江苏这边的都百分之三四十吧。这个也有原因的,大家的首都,全民共建的,是不是,要平衡啊。

带学生去过几次北京,印象公共交通真便宜啊,学生精明的很,一落地都买卡,坐公交车四毛钱,在我们地方上不敢想象啊,应该是赔本经营吧。感觉还是好的,当地人比较热情,建筑太霸气外露,都是大方块。
仇视北京籍学生的孩子最好去看看心理医生。

同意这话,北京籍孩子见多识广,能力强,有后劲,这是高校老师的共识。
他们进校时的分数可能不如只会考试的小地方来的孩子,但是学习得轻松,毕业时不乏佼佼者。
何毓玲 发表于 2011-4-1 07:18
说这话真不要脸,天下所有百姓的血汗都让你们北京人占还不满足,还对他们进行污蔑!
我上大学的时候(1978-1982)没体验也没听说过这类事情,直到毕业分配的的关键时刻才出了点小波澜。
童志刚 发表于 2011-4-2 16:1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卡死了,但仍会有涌现;更别提市场大背景下的行为了。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看了几个帖子,发觉根子上还是社会公正的问题。

这方面的研究在西方已如汗牛充栋,甚至进入了西方法制制定与社会运行调控的层面。比较之下,可见大陆多么落后!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25# 燕苗
北京的考生去外地上学的都是在北京考不上好大学的,去贵校混文凭的北京孩子成绩肯定比不上你们。
北京一本线比外地许多省低是事实,北京的大学总数居全国之首,高考录取率也是全国最高的,京沪两地考生上大学相对容易是事实。
80年代河北省的分数线差不多高出北京一百多分,为此教育部曾在各地分数公布后,随机在两地抽取了各种档次的考卷数百份,对调重判。两地判出的成绩差从一百多分大大缩小至十多分。这件事我在北京日报上看到过。

首都是全国的城市,这话不假。这不等于北京是靠中央财政拨款过日子,80年代后北京的建设与发展是靠地方财政解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全国各地对北京支持是巨大的,这支持不是钱,而是人才。在北京生活的人多一半不是北京人,在京燕友除了新来的管通父子没一个是北京的。我和大兴勉强算是,也只是因为是在京开始上的小学。
有北京户口的人从几百万增加到一千多万,这增加的近千万人可不是超生生出来的,是从全国各地引进来的。北京是全国的城市名副其实。
我只是说: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不比其它地方的孩子差;何大姐跟帖说了句北京考生素质高;结果招来那么多闲话。何大姐说这话并不护犊子,她本人是77级四川考生中的佼佼者。人家是大学毕业后分到人教社工作的,只算是个80后的北京人。我更谈不上护犊子了,犬子成绩差,北大清华在我们家字典里没有。
北京的大学多,大学本地生源录取比例高于外地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一样。眼睛光盯着北京孩子上大学容易,觉得自己吃了亏似的。那么北大清华85%以上各地孩的子,花四毛钱坐公交车(北京市财政对每张票补贴1.83元)是否占了北京纳税人的便宜了呢?至少我没听北京人抱怨过。
哪里的天空没阴霾,北大凭神马就不许有。
狭隘的地域优越感,正是这里的本色啊,有什么好计较的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1-4-8 23:20 编辑

今天累了,在网上多发点言吧

我在北京呆过一阵,对北京人比较有好感,比如说北京在公交上让座是常见的,我在食堂打饭时,经常看到服务员的人不给插队的人打饭,这点让我很感动,北方的人相对南方的人更实在,缺点也有,就是做事不够精致,在北京打的,司机倒过来反问路怎么走,在上海,服务意识要强得多。

何说的话不明智,说北京人素质高,做为表扬可以,但不能做比较。在我看来,作为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对经济条件差的地方有偏见正常,正如城市的人经常说农村不好一样。一个地方素质“高”,也是和这个地方的经济文化有关的,穷山恶水出刁民,但这不是人民的错。更何况以中国的实际情况,素质相对能有多少区别呢,国际上,有种族倾向是个严重的道德问题,在国内,以地域划份素质,也是狭隘性的表现。

北京,我个人认为,的确是沾光的,这也不能怪北京人,这是国家特色决定的,正好象省会城市沾的光多一样,不过一样没必要计较太多,从长远来看,这种差距在缩小。国家也应当缩小差距。
分数线差100分,是比较多的,高考100分的差距,是相当大的,至于清华北大,本地能考上的学生也相当优秀,但如果硬要说因为北京学生没去钻研考试所以分数少,所以有后劲,这是完全说不通的,穷地方的学生有穷地方的不易之处,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更不容易,教育资源更少,竞争更激烈,能考上高分也相当不易。能力说也讲不通,能力怎么衡量,我们的领导天天说要强调能力,但也没有具体说能力是什么。既然论考试,就应当尽量公平。硬要说上能力,就说不清楚了,父母有关系,是能力,会吹牛会表现自己,也是一种能力,能力是多方面的,有些负面的东西,也是能力,而且在当今还特别有效,但如果以这样来衡量一个人的话,那干脆取消高考得了。
25# 燕苗  
北京的考生去外地上学的都是在北京考不上好大学的,去贵校混文凭的北京孩子成绩肯定比不上你们。
北京一本线比外地许多省低是事实,北京的大学总数居全国之首,高考录取率也是全国最高的,京沪两地考生 ...
老程 发表于 2011-4-8 22:39
你非要说北京的学生上北大清华的素质不差,我不强辩,因为没有数据。但既然国家选择的是以分数为衡量标准,那么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总应该遵循吧?如果说即使是分数有差距但学生素质并不低,那何以见得外地考分低的素质就差,就不该上北大清华呢?
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在高校录取上都遵循向落后地区,贫困人群倾斜,以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但中国却背道而驰,所以引发老百姓的反感也是正常的。
25# 燕苗  
80年代河北省的分数线差不多高出北京一百多分,为此教育部曾在各地分数公布后,随机在两地抽取了各种档次的考卷数百份,对调重判。两地判出的成绩差从一百多分大大缩小至十多分。这件事我在北京日报上看到过。

老程 发表于 2011-4-8 22:39
个别相差100多分有可能,如果说是普遍现象就让人怀疑,因为没有作案动机。49年后高校录取人数都是划到各省,给自个改松并没有意义。而且是集中改卷子,我校教学大楼是批改卷子的集中地,参与者有研究生有高校教师,中学教师并不多,教育部统一标准答案。
42# 燕苗
具体哪年的事我记不清,即便有标准答案判卷人的尺度也对成绩有影响。那还是80年代,到了本世纪,有些地方把高考升学率和名牌大学人学人数当政绩抓,出的怪事就更多了。
25# 燕苗  
首都是全国的城市,这话不假。这不等于北京是靠中央财政拨款过日子,80年代后北京的建设与发展是靠地方财政解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全国各地对北京支持是巨大的,这支持不是钱,而是人才。在北京生活的人多一半不是北京人,在京燕友除了新来的管通父子没一个是北京的。我和大兴勉强算是,也只是因为是在京开始上的小学。
有北京户口的人从几百万增加到一千多万,这增加的近千万人可不是超生生出来的,是从全国各地引进来的。北京是全国的城市名副其实。
我只是说: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不比其它地方的孩子差;何大姐跟帖说了句北京考生素质高;结果招来那么多闲话。何大姐说这话并不护犊子,她本人是77级四川考生中的佼佼者。人家是大学毕业后分到人教社工作的,只算是个80后的北京人。我更谈不上护犊子了,犬子成绩差,北大清华在我们家字典里没有。
北京的大学多,大学本地生源录取比例高于外地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一样。眼睛光盯着北京孩子上大学容易,觉得自己吃了亏似的。那么北大清华85%以上各地孩的子,花四毛钱坐公交车(北京市财政对每张票补贴1.83元)是否占了北京纳税人的便宜了呢?至少我没听北京人抱怨过。 ...
老程 发表于 2011-4-8 22:39
请把北京放在全国范围内比较,看看解放前北京的城市面貌,瞧瞧解放前北京的工业、经济状况,比比现在北京的市政建设在全国的层次,你敢说中央在北京投入的不多,力度不大?
你再查查,北京的高校中有多少是由地方兴建的地方大学,有多少是教育部或中央部属的?——这样你就知道中央集权的厉害了。
中国高校在各地录取的人数是以当地高校每年录取总人数按比例计算的,也就是说,当地的高校越多,按照比例在该地录取人数就越多,而北京由政府投入兴办的高校最多,所以录取总人数就多,更重要的是北京只有1千多万人而外地一个省5-6千万,所以北京录取率高就太明显了。
42# 燕苗  
具体哪年的事我记不清,即便有标准答案判卷人的尺度也对成绩有影响。那还是80年代,到了本世纪,有些地方把高考升学率和名牌大学人学人数当政绩抓,出的怪事就更多了。
老程 发表于 2011-4-8 23:48
我相信各地有偏差,但你说的现象我深表怀疑,因为现在新闻公开得多,网络也发达很发达,但却闻所未闻。
现在好像是全省集中改卷,你说的是过去,而且小县城为政绩有可能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