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冯小刚痛陈电影审查困局 称审查制度桎梏着创作

  

冯小刚(全国政协委员)发言

  据时光网报道 本月26日,全国政协在政协礼堂召开了一次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专题协商会,众多文艺界委员与会发言。下文是导演冯小刚的发言实录,他建议暂停电影专项资金征收制度,同时指出我国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正在极大地“伤害和桎梏”着电影创作,并呼吁恢复上世纪80年代宽松的文艺政策。



  以下为冯小刚发言实录

  我从两个方面谈谈电影产业和电影创作普遍面临的实际困难,希望引起重视,推动解决。

  先谈一谈电影企业面临的一个具体困难。电影局规定所有制片公司及发行院线,发行放映的每一部影片,需要交纳其票房总收入的5%作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掌握使用的电影基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该项基金主要用于资助改善农村基层的电影放映,资助奖励儿童电影、主旋律影片的拍摄。这项已经执行了21年的收费给正在处于起步发展中的电影企业造成了不小的负担。下面我用一组数字具体地阐述。

  去年全年票房总收入102亿,国产片为57亿。以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电影企业“华谊兄弟”为例,去年该公司拍摄发行的影片票房收入为17亿,除去与院线的分账,扣除制片成本、宣传发行成本、交纳各种税费,其净利润仅为8000万上下。而交纳的电影基金这一项约为4000万,与其利润相比,仅此一项就占去了利润50%的比例。去年该公司年报利润为1.5亿,电影板块的收入约占公司全年收入的50%。也就是说,从目前的经营状况来说,电影的收入是公司收入的主力利润。“华谊兄弟”是目前我国效益最好的电影企业,尚且不堪如此重负,可想而知其他电影企业发展的艰难。

  电影基金的用途是非常正当的,也起到推动电影事业发展的作用,但是将这一项公益支出摊派在利润微薄的电影企业身上,确实让企业有些力不从心,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虽然电影产业连年保持着30%的增长速度,但全国的年产值也仅为100亿人民币,而美国的年产值已常年保持在100亿美元的水平。我们有能力也有空间在未来赶上或超过美国的产值,但现阶段需要政府对新兴的电影企业在各个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使其尽快发展。其中为企业减轻负担增加利润空间,是帮助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建议,减免企业交纳的5%电影基金,而转由政府支付补贴这项公益事业,待我国电影产业壮大之后再从影片效益中提取。

  另一个要谈的是创作的问题,电影是内容的产业,创作是根本。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影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大幅提升,社会各界对电影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伴随着的批评也越来越尖锐,方方面面都可以对电影指手画脚。其中,望文生义、过度的负面联想,乃至对创作者的初衷进行无端的揣测,打棍子扣帽子的现象层出不穷。一个没有经过审核的内参、一个片面摘录的舆情、一个网络恶搞、一个娱记不负责任的影评,都有可能换来各级领导的批示,从而使按程序合法审查的结果得以颠覆。因此形成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电影局审查电影,全民审查电影局。

  电影局疲于解释各种质疑,阐述审片委员会通过影片的审查意见。面对批评,电影局不断地为影片的审查把关作出一次又一次的检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保不出任何问题,“积极还是消极”成为了判断一部影片好坏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号召创作人员要拍出无愧于时代,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精品。试问,如《红楼梦》、《雷雨》、《家春秋》、《茶馆》、《围城》,《红与黑》、《静静的顿河》、《悲惨世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一大批中外名著精品,哪一部是用“积极还是消极”来衡量的?而事实是,这些作品经过时间的考验都成为了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电影审查的压力最终转嫁到导演的身上,转嫁到作品的创作者身上。形而上学,上纲上线,曲解含义……很多的修改意见甚至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程度。让人不禁想起当年姜昆的讽刺相声《如此照相》,简直是如出一辙的现实翻版。严苛的审查让创作者感到无所适从在如此严格审慎的把关下,几经修改得以通过的《唐山大地震》,一经公映还是招致了社会部分人群严厉的批评,被扣上揭民族伤疤、发国难财的帽子大加鞭挞。在这种背景下,关照现实的作品纷纷回避,为了审查的安全,一窝蜂地去拍历史题材。作为一个导演,一个创作者,我们正经历着民族复兴的大时代,近些年来没有能够拍出几部记录这个时代的深刻变革的作品,我们是有愧于心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创作者的视野和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不是也应该认真检讨一下我们的审查给创作带来的伤害和桎梏。这个问题不解决,想要拍出经得住时间考验,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将是一句空话。

  回想上世纪80年代,电影界拍出了一批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如《芙蓉镇》、《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包氏父子》、《红高粱》、《黄土地》、《霸王别姬》、《本命年》、《邻居》等等。为什么那时能涌现出这么多深得民心、立意深刻的作品?主要还是得益于当时相对宽松的文艺政策和思想解放的洪流,极大地调动了导演们的创作热情,一部又一部的好作品才会不断涌现出来。温故知新,上世纪80年代的创作环境应该可以作为我们新世纪中国电影创作的参照范本。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冯导的发言,不甚得力。整个是大体制问题,换你去当广电局的领导,你也没办法。这个没法改良,必须革命。

前段时间参加一个编审质检技术讨论会,主持人提到,马列类研究著作,不能有“一党执政”的字眼,见到这类字眼,要做删除甚至退稿处理。

我当时那个火大,没说“一党专政”就算客气了,“一党执政”还说不得?何况那个文稿,实际上还是个马屁稿,说一党执政符合国情和人民的迫切愿望。
中国的体制是有问题,对文艺,或者说电影有极大桎梏与阻碍。但是,单说中国电影的不景气,就是整体从业人员水平低下造成的。

举个例子,日本电影《七武士》,那故事就是除暴安良的,在主题上没有犯禁的地方,放在中国,也是不会有阻碍的,可中国就没那水平拍出来,编剧不行,导演不行,演员不行,剧务不行,道具不行......

另外,中国电影人和欧洲,苏联/俄罗斯,日本一样,太追求“艺术”了。艺术本来就是人的游戏,从原始歌舞,到诗文,评书,小说,戏曲,到电影,电视,这些东西最主要的功能都是给普通人娱乐的。只有美国这个商业社会,电影人算是为人民服务了,都是拍商业电影,要让大众娱乐,也要对投资人负责。其他,欧俄日都没下定决心走这条路,导演,演员都有“艺术家”的情节,最后只能越搞越差。中国的电影人,多数也都是要成“艺术家”。就冯小刚,算清醒,也是他自身经历,使他还是走商业电影的道路,搞出了若干成功的电影。
近日,导演冯小刚就内地电影审查制度再次“开炮”,他建议暂停电影专项资金征收制度,同时指出我国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正在极大地“伤害和桎梏”着电影创作。

《唐山大地震》几经修改后才得以上映

  中国电影的现行审查制度多年来一直饱受争议,记者昨日采访了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的赵葆华先生,他针对冯小刚的言论给出了针锋相对的回应:“我们已经做到了‘底线审查’,创作者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妖魔化‘审查委员会’。”而接受记者采访时,沈阳影城、影迷代表均表达了“呼吁审查制度适度宽松,中国电影类型应更加多样”的呼声。

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赵葆华回应:

已是“底线”审查,叫停的电影多数是“烂片”

冯小刚言辞尖锐

“现实的作品审查太严!”

  会上,著名导演冯小刚言辞激烈:“严苛的审查让创作者感到无所适从——在如此严格审慎的把关下,几经修改得以通过的《唐山大地震》,一经公映还是招致了社会部分人群严厉的批评。在这种背景下,关照现实的作品纷纷回避,为了审查的安全,一窝蜂地去拍历史题材。作为一个导演,近些年来没有能够拍出几部记录这个时代的深刻变革的作品,我们是有愧于心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创作者的视野和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应该认真检讨一下我们的审查给创作带来的伤害和桎梏。”

  冯小刚认为,正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宽松的创作环境,才涌现出《芙蓉镇》《牧马人》《红高粱》《霸王别姬》等一批时代精品力作。而现行审查制度下,“积极还是消极”成为判断一部影片好坏的唯一标准。冯小刚直言,目前的电影界现状已经沦为:电影局审查电影,全民审查电影局。他认为,电影审查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审片组成员回应

赵葆华:已是“底线审查”

  针对冯小刚等人对中国电影环境和电影审查制度的一系列近乎指责的言论,本报记者昨日致电《电影》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著名影视剧作家和评论家,同时也是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的赵葆华先生。他针锋相对地回应道:“总局的电影审查已是‘底线审查’。”他强调中国电影目前不适合分级。赵葆华再三声称,他的言论只代表身为编剧和评论人的自己,无权代表“审查委员会”,“我现在已经不敢轻易讲话了。‘审查委员会’不应被妖魔化。”

否认现实题材作品审查过严

  赵葆华认为,内地的审查制度已经做到了“底线审查”,“只要不违反国家文化艺术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符合中国的国情,我们的审查都是开绿灯的。但是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政策,过于黑暗,甚至涉及血腥、暴力和敏感题材的电影,自然会收到修改意见,这也是出于对影迷和中国电影环境负责。”

创作者应从自身找原因

  赵葆华表示,当前的一些电影创作者,包括媒体和公众,对“审查委员会”有一种妖魔化的倾向,“只要被叫停或修改,矛头就指向‘审查委员会’,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他认为:“许多电影的创作过于急功近利,本身对市场和电影价值观没有很好的把握。在立项审批的过程中,我们叫停的电影绝大多数是烂片。”赵葆华认为,应更多地从创作自身找原因,“一部作品偏离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偏离了市场,不应归罪于审查,而是应该好好总结、反思电影出了哪些问题。”

“不能让‘鸦片’电影走向市场”

  对于公众呼吁多年的电影分级制度,赵葆华昨日强调,电影分级制度在内地短期内无法实现,“毕竟我们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是不一样的。我们如果实行分级制度,那么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的三级片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内地上映。”他甚至用“鸦片”来形容三级片,“‘鸦片’怎么能走向市场呢?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影城态度

“电影审查应顺应市场”

  对于内地电影市场和电影审查制度,沈阳华臣影城总经理孙乐祥认为,内地电影的审查制度应该顺应市场的需求。“中国电影现在正从体制化向市场化转变,符合市场需求,展现多样价值观的影片受到越来越多影迷的喜爱。”他认为,目前电影审片还是多少不够灵活,“举个例子,很多网络文学作品出书没有问题,而改编成影视作品,就会受到诸多限制。”他认为,目前许多年轻导演拍摄电影,最怕的不是有多少票房,而是能不能过审,“这显然会束缚艺术创作,对中国电影的发展绝不是好事。”

影迷观点

“电影离自己有点远”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影迷。29岁的影迷陈涛表示,现在的电影市场看似活跃,但实际上找不到几部真正能让自己感到共鸣的影片,“好莱坞大片‘狂轰滥炸’,但是跟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国产大片多是古装戏,而难得的几部现代题材,很少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入探讨,大多是浅尝辄止,这些不利于国产电影出精品。”

相关“问题”电影作品

■大篇幅修改的影片

《黑社会2:以和为贵》

主演:古天乐、任达华、张家辉

全片删减、改动多达20多处,多处血腥镜头被删除。

(时光编者注:此处应为原名“黑社会”的《龙城岁月》)

■上映后叫停影片

《苹果》

主演:范冰冰、佟大为

理由:违规参展、部分内容有争议

■未上映影片

《盲井》

主演:王宝强、王双宝

理由:揭露煤窑黑幕,反映社会阴暗面的题材

《无人区》

理由:影片价值观过于灰暗,全片没有“正面人物”

  此外,《活着》《蓝风筝》《东宫西宫》《蓝宇》《天浴》《鬼子来了》《十七岁的单车》《苏州河》《过年回家》等影片均因各种原因禁映。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本帖最后由 笑笑书 于 2011-9-2 10:04 编辑

香港的电影遭剪裁后再内地上映,看完后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里面对杜琪峰的糟蹋,尤其令人愤恨。前有《大只佬》(《大块头有大智慧》),后有两部《黑社会》(《龙城岁月》《以和为贵》)。

一干不懂电影的孙子,主宰着院线观众的胃口,掌控着这部分观众对香港电影的认知。这帮人,死了要下地狱的。
电影审查是一方面,但,拍不出好电影也不能怪审杳,难道现在的审查比《霸王别姬》、《孩子王》、《活着》那时更严厉?或者,伊朗比天朝的拍片环境要宽松?
边走边看
还真有五毛啊!!!
赵葆华认为,“但是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政策,过于黑暗,甚至涉及血腥、暴力和敏感题材的电影,自然会收到修改意见,这也是出于对影迷和中国电影环境负责。”

==================================

你妈了隔壁的,中国影迷要你来负责?死你麻麻滴、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没办法
中国存在的绝大多数原因
都是由于落后的体制造成的!

大恶魔只知道讽刺小恶魔“只识弯弓射大雕”
艺术、民生、人性等,一概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