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童稚何辜?遭此荼毒?

本帖最后由 半醉汉 于 2011-10-25 13:13 编辑

童稚何辜?遭此荼毒?

    今日在网络上搜索浏览,无意间又看见久违的少年英雄刘文学为保卫集体财产,勇斗阶级敌人,英勇献身的往事。
    感慨万千,不吐不快。
    百度百科有关刘文学介绍摘录如下:刘文学(1945—1959年)1945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今属重庆市)渠嘉乡双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受地主老财欺压,直到解放,他们全家才过上好生活。1959年11月18日晚,刘文学帮助队里干活回来,发现地主王荣学偷摘集体的海椒,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王荣学的收买和威胁,丝毫没有动摇刘文学保护集体利益的决心,刘文学不顾个人安危,与坏人展开了搏斗,终因年幼力薄,被王活活掐死,牺牲时年仅14岁。案发后不久,凶手王荣学落入法网,合川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罪犯王荣学死刑。
    笔者在一九六零年与刘文学有过相同而又不同的境遇。
    当时,十二岁的我和我八岁的弟弟,已经几天没饭吃,饥饿难耐,一筹莫展。弟弟因饥饿浑身浮肿,业已间隔神志不清,生命垂危。老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被街道干部逼迫出集体“义务工”,去城外挖新河。日日天黑方归,到家累的倒床就睡,根本无暇顾及我们兄弟。
    我毕竟大了,乘母亲熟睡,小弟昏迷,月黑天高,我悄悄出城,去郊区人民公社的玉米地,准备弄点玉米充饥。
    在玉米地,我却意外碰见同街道一个姓谭的大资本家老头,他老人家不顾年老体弱,居然也冒险来偷人民公社的玉米。
    他看见我,惊恐万状。
    我则很羡慕他已经到手的一包玉米,根本没想过他在偷窃什么社会主义集体财产这嘛事,只酸酸地问他在哪弄的。
    谭老头立刻就知道了我的心思,马上慷慨分给我一半,分兵两路,互不干扰,各自回城。
    我兵不血刃,满载而归。
    小弟尚能进食,有此佳肴,生命得以延续。
    学校当时也在宣传少年英雄刘文学,对此,我只冷冷一笑。几斤辣椒,两条人命,值得么?
    按官方宣传,刘文学从小受地主老财欺压,直到解放,他们全家才过上好生活。
    可一九四九年刘文学才四岁,地主老财怎么欺压他?现在,有人说当初刘文学夜里去辣椒地,也是想偷辣椒,这揣摩太刻薄了些。但对方王荣学对刘文学的收买,也说明他是恐惧之下,认栽,认错。刘文学为保护集体几个辣椒的利益,把对方人赃俱获,要送交官方官办,把人家逼到绝路。这才使王荣学杀心陡起,引发血案。
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理解,王荣学为何对自己偷了几个辣椒的行为,如此恐惧?竟然不惜残忍地杀害邻居孩子以灭口?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一普通的小偷小摸行为,落在“地主”身上,就可能上升到是蓄意破坏社会主义的反革命行为。对他们怎么斗争与侮辱,都是革命行动。即使将其斗死,也是革命者的革命行动“过火”而已。
    具南方都市报记者查证《合川县志》,“1959年后至1962年因严重自然灾害,全县人口减少。”“1959年冬开始,水肿病人逐渐增多,1960年发病为55952人次,次年增到205655人次,1962年1月至3月还有96026人次,非正常死亡人口急剧上升。”1959年合川县至少减少了3万余农村人口,那一年的11月18日,双江村村民遭遇的困难应不只是饿肚子,还有死亡。
    从中,可见当地农民的生活现状。说刘文学家“直到解放,他们全家才过上好生活”的谎言,也不攻自破。而像王荣学这样的戴帽子地主,窘境自然更惨。
    该报说,事情经过是:王荣学在集体海椒地里偷海椒,被刘文学撞见。王荣学拿出一块钱给刘文学,但刘文学说“谁要你的臭钱”,坚持要举发他。已经被管制的王荣学担心自己受到更严厉的批斗,于是掐死了刘文学,并把他丢至附近池塘内。双江大队的民兵刘明远曾押着被捆绑的王荣学,在双江小学开批斗大会,刘文学生前的同学们纷纷上来打他。不久,王荣学就被枪毙。
    刘文学保卫集体财产英勇牺牲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以刘文学为主题的图书、连环画、歌曲、舞台剧和电影开始四处流传,他的故事还进了小学教材,成为各地少先队员争相学习的先进。
    媒体的夸大吹嘘,以推出一个少年英雄来迎逢拍马,以扭曲压抑全国青少年的人性良知为代价。
    该报还说,刘文学的墓园也在1960年建成。据介绍,这一年的儿童节,墓园接待了数万名祭奠者,双江小学每年接到的信件有上万封。英雄母亲———不识字的刘妈妈余太贞,也开始背诵着别人捉刀的演讲词巡回演说。但在轰轰烈烈的学习刘文学高潮中,双江村却发生了几件不和谐的个案。
    墓园建成不久,可能是和余太贞有嫌隙,一个叫严家贞(音)的怀孕妇女把墓园的围墙推倒了,民兵刘明远把她押送到合川县公安局,因为严家贞肚子已经很大,公安局不接收,好像最后对其做了监外执行的刑罚。刘明远的老姨兰文学,也曾因为与英雄母亲余太贞吵架骂了难听的话,而被判劳改11年。
    此外,当地还有一个姓李的巫婆,四处和人讲刘文学变成了僵尸,要出来抓人,她也被判了刑。
    但这些冲突基本都在合川内部消化了,没有流传出去。
    时间进入上世纪80年代,刘文学身上的光环开始消褪,也远离宣传的聚焦点。21世纪,当他在网上间或被讨论时,人们的神态与语气都与50年前有了明显的不同。
    最后,该报余味深长地报道说:在重庆合川区双江村,刘文学仍是一个保卫集体的英雄,在刘文学墓园的石阶上,一个小男孩唱起了歌:“渠江水呀弯又长,有颗红星放光芒。少年英雄刘文学,你是我们的好榜样……”
    当年的集体财产,天作弄人,如今又回归个人所有。但刘文学和王荣学这两个为了几个辣椒送命的人,他们的宝贵生命再也不能回归。
    如若刘文学地下有知,他是否会感到懊悔呢?
    在幼小天真的心灵里,种植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政治学说,是五十多年前这起血案的元凶。
    刘文学是被其蛊惑要举报,王荣学是被其恐惧要灭口。
    现在,继续在未成年孩子的脑海里灌输政治,依然会扼杀孩童天性。大人所描绘的美妙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确能吸引他们,使他们对实现这个理想充满憧憬与渴求。但一旦他们长大,发现这个理想是虚幻的,而现实则是遍地官人贪腐,商人欺骗,路人冷漠。这种教育,会使他们越成熟,越失望。他们会把曾经受过的这种教育当成欺骗,再用我们意想不到的行为方式来进行报复和嘲弄。
    这就是当今幼儿、小学、初中政治教育给我们刻意留下的隐患。
最毒莫过给小朋友戴绿领巾!
1# 半醉汉



现在比过去好多了...

试问哪个国家不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美国不是更强悍的要求美国国民宣读国旗誓词吗???我们还不至于如此呢....

我国的政治教育从属于爱国主义教育。..呵呵
半醉汉...呵呵 您很有思想..呵呵提出书面表扬!!

感谢你可以毫不吝啬的分享它
1# 半醉汉  



现在比过去好多了...

试问哪个国家不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美国不是更强悍的要求美国国民宣读国旗誓词吗???我们还不至于如此呢....

我国的政治教育从属于爱国主义教育。..呵呵  ...
远眺云海 发表于 2011-11-16 23:20
国家、政府、政党,是三个不同概念。
爱国是不会错的。爱政府和爱党就难说了。如:我们可以说爱中国,但我们能说爱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吗?
哈哈!
5# 半醉汉

我国是个政治大国.

爱国就是爱党,就是爱社会主义.....

我就这么被洗脑...再洗别人....呵呵  先要有国权,才可以有人权(国权大于人权---邓论)

我一直昏厥....着..... 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呵呵


我一直做大四的调查,

有38%不爱党. 但只有2%对党政治的前途丧失信心!

呵呵

不爱党,但是对党的前途充满信心.....

感觉有些困惑.....
6# 远眺云海

说说共和国

    好几个网友在看过我写的《说说联合国》后,都给我出了个《说说共和国》的题目要我写。这个题目很大,似乎不是我们草民应该评说的范畴。但盛情难却,我只好不自量力,聊当学生交作业。
    按说评论“共和国”这等大事、大题目,跟我们民众没有什么相干。老百姓关心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共和国离我们太遥远。特别是在到处有敏感话题,到处是禁用、屏蔽词的现实中,人们关心、议论国家大事,就有点不安分,有点对现实不满的嫌疑。
    这正是可怕和悲哀的地方。
    国家是人民的,不是那个人,那个党派,那个权力集团的。这个前提如果达不到共识,请你不要议论我的文章。当然,你可以不屑一顾。
    共和国,顾名思义,即是这个国家为共和政治体制。共和政治体制的基本要义,就是国家和政府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也不是党派的。
    我们所有的成年人,包括青少年,都知道“国”和“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国”和“政府”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个问题,很多人并不清楚。
    许多人有意无意地把国家与政府混淆,甚至有些权威媒体,也直接将政府说成是国家。如,我们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时,很多权威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都有“庆祝祖国六十年”字样和语言。
    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政权政体混同与祖国,不知道是水平问题还是别有用心。
    这种说法,一笔抹杀了我们祖国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把我们几千年华夏故国,说成只有六十年历史,不说在逻辑上的荒谬,起码在字面上,也一下子使六十岁以上的中国人都失去了祖国。
    悲乎?乐乎?
    细究起来,把政权说成是国家,是一切封建专制统治者的惯用手段。
    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与政府的一些法规、政策有关系,甚至这种关系还很密切。但和国家的关系,相去甚远。一般的市民百姓,只有在偷渡他国和潜逃他国的时候,这些个人才会和国家发生一些情感上的纠葛。
    那些能把几十亿、几百亿资产非法转移到国外的官员,盗取国家资金比我们老百姓到银行取自己存款还容易的人,更不在乎什么叫“祖国”。国家,早被他们遗弃。附带说一句,在公开场合下,他们这些人最爱国。且表现的十分忠诚,很能感染别人。
    国是国,家是家。在古代,只有国,没有“国家”这个词。如:齐楚燕秦韩赵魏。我不知道前人为什么要把国与家这两个字连起来用,“国家”一词,我也不知起源于何时。但我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顾炎武说的,起码,他这句话是把“国”和“家”拴在了一起。
    “国”原本跟老百姓没什么关系,由于扩展为“国家”,一下子便使老百姓离不开了,使人有了具象的依赖感。“国”演变成“国家”,在人们的心里就多了一分温馨与依托。“国”字后面多了个“家”字,让人生出很多情怀。
    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在“亡国”时慷慨以死“殉国”,事迹非常感人。但很少有人反思,那种“殉国”,实质是“殉君”、“殉帝”。他们“殉”的,是他所依赖并要为其尽忠的政权。
    一句话,古人的“报效国家”思想,基本是指报效当时的封建皇室政权。
    相传民族英雄岳飞,背上有其母针刺的“精忠报国”四字。假如此事属实,笔者断言,其背上的“国”字,也是指大宋王朝的赵家政权。
    从尧舜殷商,到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历史上不尽兴亡多少事,改朝换代屡见不鲜,可咱们中国并没灭亡。灭亡的,只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一家家的家天下。
    按老百姓的说法,叫某家江山“气数已尽”,江山易主。新的真龙天子又要奉天承运,开辟新天下了。而中国,还是那个古老悠远的华夏。
    在封建王朝改朝换代过程中,即将灭亡的那个政权,其政权的腐败无能,暴政的凶残程度,一定是达到了众叛亲离的水平。否则,手握重兵的政权,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推翻的。庄稼人种的庄稼尚不允许别人收割,况乎统治者的“江山”?
    可以想象,江山易主的时候,老百姓必然是受够了压迫、剥削之苦,他们希望这个王朝垮台。
    当然,老百姓也希望新的统治者能善待人民,实施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兴旺发达。
    可是,在非民主制度下,这是不可能的。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取代旧政权的新政权,欺压百姓一点也不比旧政权手软。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封建暴政下,老百姓希望变天的思想,绝不是不爱国,而是不爱当时管理国家的那个政权。
    农民或奴隶们起义了,逼上梁山的暴力革命成功后,他们自己一定会把“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强权政治奉为经典,视天下为私有。有了“天下是老子打出来的”对公器、公权的占有欲,自然而然,就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的独裁。
    新主登基,可能开始会比前朝的亡国之君对百姓仁慈一点。但别管封建君主如何“爱民如子”,实质上还是江山是“朕”的,你们百姓算个“屁”。
    “爱民如子”是很好听,很动人,很有人情味,但一个“子”字,已经把他们自己定位在“老子”是当家人的地位上。
    每一个占有政权的统治者,都会把自己美化成救苦救难的观世音,美化成人民救星。目的,是要将统治者的统治权威化、合法化。
    此时,政权即国家的愚民宣传,便应运而生。政权,江山,国家,很快被统治者在概念上有意混淆。统治者用政权的权威宣传,使人民相信、认可王朝就是国家。然后再用爱国这个美好的字眼进一步实行教化,最后让人民忠于他的江山社稷。
    在非民主社会,爱国,只能是爱那个政权,爱那个王朝,爱那个皇帝,爱那个政权的统治者。
在封建社会,一个满怀爱国热情的人,一旦把政权当成国家来爱,这种爱会使人非常自信,爱起来也非常执着,且容易激动和自豪。其“爱国”情结,会使人走火入魔,深陷愚忠盲从而不能自拔。
    就是在现代,这种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的爱国宣传,掀起来的热情,也会使人失去或放弃对政权监督的责任。那些对国家与政府概念不分的爱“国”者,会把“仆人”当成“父母”,丧失基本公民意识,将自己主人的身份,自觉转换成任人驱使的奴隶。
    所有专制者,都惧怕百姓有公民意识。所有的民主国家,都希望民众提高公民意识。
    只有实现民主宪政,国家为全民所有,在全民当家的大环境下,政体才能代表国体,这个国家才是“你”的。
迈出这一步,国家才能体现出人民共和国的特质。
    在共和政治下,国家各级政权机关的领导人不可继承,不可世袭,不可私定,必须是人民自由选举产生。
自由选举,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国家领导,必然是相对公正。
    一个国家是否实行共和政治,不在于它的国名是不是“共和国”,而是在于它的政体是否实行共和。英国保留了君主,并号称“王国”,但实际上却是实行共和体制国家。而有些名为“共和国”的国家,实际上却是君主专制。
    以人权为原则,实行法治的现代民主共和国,都是用制度来制衡政府权力。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被三个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掌控,实现彼此约束。政府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被体制强化后,任何个人和任何部门,想篡夺其他部门的权力,都难以实现。
    现代共和国,由国家大法的宪法,精细地规定由独立的司法机构,监督政府。禁止政府打着“公共利益”、“国家主权”的旗号,侵犯、践踏法律和基本人权。
    保障每个人的幸福,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基本保证。
    在这种制度下,人们有权利怀疑政府是否公正,有权利对政府进行监督和撤换罢免。
    现代共和国由民众选举产生官员,来自不同党派的人在一起议政、行政,能包容更多的党派和集团。这些党派和集团在相互牵制、监督的制度约束下,使每一个党派和集团,都必须和平竞争,难以形成一党独大,唯我独尊的局面。既不能欺负他人,也不易形成敌对。
    现代共和政体诞生后,使人类和平民主的梦想,成为现实。
    共和体制的国家既注重公共利益,也重视私人利益。政党向政府表达民意,组织民众议政、参政,监督政府。而政府同样能用部门机关的职能,监督、约束党派。这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十分有利。
    调节社会矛盾的利器,就是公正的法律。
    一切专制国家和独裁者,缺失的恰恰是法律公正。他们需要和追求的,是落后反动的人治,故最后的垮台在所难免。
    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府的倒塌,也是命运必然。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同盟会推翻了满清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的中华民国,后革命党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辛亥革命推翻中国几千年封建皇权统治,三民主义提出以民为本的建国立体构思,其伟大深远的意义,至今仍然散发着诱人炫目的光彩。
    孙中山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三个时期。但孙中山英年早逝,他的这个建国设想,生前未能实现。蒋介石根据孙中山的设想,在统一中国后宣布“军政”结束,“训政”开始。组建了一个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组成的国民政府。这也是孙中山构想的“五权分立”政治体系。
    但这个政体,把立法权和司法权放在国民政府领导之下,与真正民主共和的“三权分立”相去甚远。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院长,都由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任命,实质是把五权集中在国民党一党之下,何来“五权”?
    胡适在蒋介石训政约法后,发表了著名的《人权与约法》文章,指出国民党政府作为中国民众的代言人,进行独裁的“约法之治”,违反了人民的基本人权。主张首先建立保障人权的宪法,开放“党禁”,实施多党政治,建立一个以法治国的人民参政国家,而不是“以党治国”的一党独裁体制。
    胡适这样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但当时并没有在国民党政界引起共鸣。国民党内的民主派,虽然主张实行党内民主,但并不主张党外的人也可以一起民主。他们不愿意放弃一党专政,害怕大权旁落,反对多党体制。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得到了苏联的帮助和支持,数年后失败。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李济深、陈铭枢在福州宣布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一个月后被国民政府收复。
    举步维艰,步履艰难的国民党,在历经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北伐战争,二次革命,军阀混战(即中原大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又和日本人进行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经过四年内战,最后,国民党还是被共产党打败,国民政府只好偏安于台湾。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于一九四九年十月在北京宣告成立。
    六十年来,经过无数次的政治运动,共和国的国体虽然屹立在东方。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共和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需要发展,需要改进。
    在诸多的问题上,我以为首先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制定的宪法。真正实施自己制定的大法,是第一要事。
    如果神圣的宪法都不能兑现、执行、落实,去强调其他在宪法之下的那些规章制度,不是笑谈吗?


本文来源于 博客日报<www.bokerb.com 载转请勿删除此信息> 原文链接:http://zh7829.bokerb.com/?do=blog&event=view&uid=19746&ids=143888
对于国家政府政党的区别我知道.呵呵呵呵

国家是人民的居住场所,文化底蕴的根.

政府是行政权力机关.

政党是争夺权力的利益集团.

现在的问题是集团侵占了行政机关,试图把人民的文化根基变化成意识形态.

呵呵呵呵..对不??
阶级斗争理论毁坏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试图把自然人变成工具。
9# 半醉汉

当时状况下,你不讲阶级斗争,也没有活路.
9# 半醉汉  

当时状况下,你不讲阶级斗争,也没有活路.
远眺云海 发表于 2011-11-17 21:57
对。这就叫专制。
11# 半醉汉

不能忽视历史背景.
11# 半醉汉
感恩节快乐!
11# 半醉汉
感恩节快乐!
14# why2282001

谢谢!我也感恩,因为感恩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