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南方周末:剑桥校园选举风波

【一位不按规则上位的剑桥中国学联主席,在剑桥掀起一场难得的选举风波,让一个拥有27年历史的中国留学生社团遭遇被注销命运。】

剑桥大学的一群中国博士、硕士们最近被卷入了一场选战。

这所名校最大的华人社团——剑桥大学中国学者学生联谊会(以下简称“学联”),因其主席选举违反程序而被校方注销。

被指不遵守社团章程的是2010年当选的学联主席常非凡。一些学联成员向校方投诉,常非凡三个月前未经大会选举宣告自己连任,此行为无效。他们要求按照学联章程规定,组织竞选委员会,征集候选人,重新选举。

在得知投诉之后,常非凡一方随即送给反对方一顶“分裂学联”的大帽子,“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和友谊,大家还是学生,更不应该搞政治斗争。”

双方隔空喊话,互联网上一度出现两个剑桥中国学联的官方网站。剑桥大学的学生报也跑来看热闹,他们显然很好奇。

2011年11月3日,校方决定介入这桩中国人的家务事。这在一贯主张社团自治的剑桥大学非常罕见。

校监约见了这个中国学生社团的两派代表人物。现在,两派的网站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网页,上面是校监的声明:为了组成统一的学联,2011年12月2日将举行主席、副主席、秘书长、财务长公开竞选。

这是学联成立27年来第一次四个职位同时公开竞选,此前只有主席由选举产生。


选举产生的,才令人信服

2011年7月中旬,在一封发给学联全体成员的邮件中,常非凡称学联执行委员会一致同意她连任主席。学联网络部部长陈奇说,看到这个邮件时,他感到非常震惊。

“按照学联章程,主席必须由全体成员选举产生,我们之前没有接到任何关于选举的通知。”陈奇说。

另一位学联成员陈鲁滨参加了邮件提到的那次执委会会议。当日,在学联工作总结大会后,常非凡要求到会执委留下开个小会。小会开始后,她“让我们举手对她的工作表示支持”。

虽然感到有点奇怪,但见大家都举了手,陈鲁滨也就一起举了,但“我们几个人都说举手只是支持她的工作,没有其它意思”。

不过,学联事后提供给外界的新闻通稿中的表述是,大会经过讨论、表决,按照换届选举办法的精神,全票通过了常非凡博士就任第二十八届剑桥中国学联主席的决议。

看到邮件震惊之余,陈奇还发现自己已经不是学联邮件列表的管理员了。

此次剑桥中国学联选举风波后,反对派贴出的选举招募启事。启事明显被“蹂躏”过。不过,仅就启事设计而言,中国人搞选举要学的还很多。

邮件列表是学联成员的网上交流平台,成员只要通过Email订阅,就能收看列表的所有邮件。当然,邮件必须经管理员认证。除了主席,学联中的几位成员也有管理员资格。

“管理员列表里只留下了她和支持她的人。”陈奇说。

陈奇马上查看了学联的官方网站。网站日志显示,常非凡对网站也进行了同样的操作——删除部分管理员或对一些管理员进行降级。

因为官方网站的域名是其他学联成员以私人名义注册,常非凡没有最高权限,她还要求陈奇采用技术手段,帮她夺取整个网站。

“她以为这样就控制了舆论。”熟悉网络技术的陈奇说,他无意介入权力斗争,但反感这种暗箱操作,“我一边敷衍她一边将网站恢复”。

夺取网站未果,常非凡后来新注册了一个域名,于是,出现了两个剑桥中国学联的网站。

对于那场“举手支持”、接管邮件列表等说法,常非凡不愿回应:“他们说是我做的,我是主席,我做得过来吗?作为主席,我也没有时间去澄清这些事。”

常非凡坚持,她所代表的是合法的、正统的、官方的学联。“那些闹事的人都是极个别的学联成员。”

她的回应官气十足:“因为某些私利和个人目的激化成这种情况,是我非常不愿意见到的,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阵地一定要守住。我们现在正尽一切努力,希望维持学联的稳定,不要让个人主义影响中国人团结的形象。”

在专门针对此事的民意调查中,88%的参与者认为,通过选举产生的主席才能令人信服。

剑桥中国学联的选举风波,在对选举已经习以为常的剑桥可谓新奇。


“我们的干部权力大过天”

学联内部先进行了协商,在未能达成一致之后,反对派才向校监投诉,需求校方的仲裁。

中国学联是在剑桥大学注册的社团。在剑桥,社团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在学校注册。校方对是否给予注册也有规定,比如,必须有符合学校社团指南的章程,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必须通过选举产生,等等。社团一旦申请注册并获得通过,必须遵照章程行事。章程出现任何细微的改动,都必须向校方报备。

校监查阅学联的章程发现,学联被记录在案的是1992年的章程,近20年来经多次修改,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都没有向校方备案。

不过,不管按照哪个版本的章程,只要候选人不止一个,主席就必须公开竞选。不止一位学联成员告诉记者,在常非凡自行宣布连任前,已有几位成员表示过要参选。

校监注意到常非凡连任违反了章程,但希望学联能内部解决:如果学联内部能够达成一致,在10月1日之前提交一份符合规定的新章程,学联就不会被学校注销。但学联最终错过了这个机会。

陈奇写邮件催促常非凡开会商议章程的事,但既没有回复,也没见学联有任何动作。陈奇说,“她一直在拖。”

剑桥中国学联终于被学校注销。反对派于是决定自行组建社团,修订章程,重新争取学联在学校获得注册。

陈奇特意找来剑桥大学一些著名社团的章程和学校提供的章程模本作参考。他发现,学校的模本要求社团必须向大学所有学生开放,而学联的章程规定会员必须是华人;模本规定社团的主要官员都必须由选举产生,学联的章程规定只有主席需要选举,其他官员由主席任命;其他社团的章程中都有限制主席权力的条款,甚至规定了如何弹劾主席,而学联2008年章程中则完全没有……“我们的干部权力大过天。”

限制主席权力,成为新章程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前没觉得章程还有这么多讲究。”一位关注此事的留学生告诉记者。

“我就是学民主政治的,他们这些人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民主,民主不是流氓政治街头民主,不是无政府主义的瞎闹。”常非凡说,“剑桥这个地方,各种思潮、立场混杂,我们已经非常开明和民主,才允许这些声音发出,也允许这些人团结在学联周围。”

“大学社团的权力斗争会到这个程度”

剑桥中国学联的选举传统悠久,为不少中国留学生津津乐道。

学联一位前任主席说,这次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其它学校,可能也就过去了,因为发生在习惯了领导人选举的剑桥,才引起这么多人关注。

往年,主席选战从7月份开始征集候选人,接下来就是竞选拉票。曾在剑桥做过访问学者的许知远在《剑桥杂忆》一文中描述过这种情景:新生是主要的争夺对象,他们初来乍到,急需一些指引与帮助,也没有养成嘲讽的态度,很容易被热情的言行打动。临时搭建的竞选班底,在火车站接新生,请可能投票者吃饭,分发来自不同商店的优惠券。一些惊人之举也偶尔出现,候选人会邀请一百位到某学院吃Formal Hall,这是牛津、剑桥日常最重要的社交方式。

拉票是所有竞选中的当然环节,但其间充斥的庸俗、带有贿赂性质的拉拢,也让很多留学生感到不舒服。本科在读的周楠杰告诉记者,这次候选人征集刚刚开始,已经有候选人跟他说,如果能在竞选中支持一把,日后可以在学联中给他安排位置。“他说这对以后回国内发展会有帮助。”

在更多的中国留学生来到剑桥之前,学联主席的竞争并不激烈,很多人甚至记不起以前到底有没有竞选这回事。不止一位中国留学生回忆,大概是在2006年前后,主席的职位突然变得炙手可热。他们中有人认为,这跟到剑桥读书和交流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有关。“学联的管理层更容易接触到国内的政商人士,一些人把这些看作潜在的资源。”

2010年刚从剑桥博士毕业的苗千对这次选举风波一点都不感到惊讶。他认为,这恰恰是有的中国人不懂民主为何物的结果。

2009年,他以异类的面目参加了主席竞选。他在演讲台上慷慨激昂:“投票只是民主的表象,民主的实质在于对于权利的监督与制衡。这最终依赖于每个人对于自身权利和自由的追求。在剑桥,我看不到这样的群体。没有监督,那么这次选举也只能成为个人野心和权力欲展示的舞台而已。”

他的竞选姿态与其他两位志在必得的候选人形成了极大的落差。其他两位都在表达了一番爱国激情之后,话锋一转,说自己已经与剑桥多少家商户签订了协议,将在未来的一年中组织多少次旅行。

也是那届选举,后来爆出了性丑闻、贪污门,导致接下来的2010年无人愿意出来竞选主席。在这种情况下,常非凡作为唯一候选人,经过执委会通过后,当上了学联主席。

苗千形容他曾经在学联工作的两个月,就是“买饺子皮、糊抽奖箱”。学联主办的春晚最令他反胃。“还有节目拿日本人开玩笑,在剑桥搞这个太不合适了。”

据苗千观察,在剑桥,很少看到以国家为名义召集的社团,“更多的是像划艇、击剑这样的协会”。

在剑桥,学联一般被认为是博士生和硕士生们的组织,本科生有自己的社团,中国文化协会就是其中一个。陈奇更愿意参加文化协会的活动,因为没有学联那么多“政客”。

一位往届的学联主席说,也有欧盟为名的社团,但是参加的人很少,他们的管理层更少。不像学联,“主席团就有十个人,很多事情都要上头先发话”。

周楠杰一直参与本科生创立的华新基金,为中国贫困山区募款建小学。“我们的活动形式很多,比如组织长跑捐款,没有参加的可以给参加的人捐钱,在网上都有账户。钱都是假期打工挣来的。”类似的活动,在学联就不多见。周楠杰自信能把更纯粹的文化带到学联。

陈鲁滨希望打破学联现有的架构:“不用搞那么多主席副主席部长,只要谁有兴趣,谁就来组织。”周楠杰和陈鲁滨打算分别竞选学联的秘书长和主席。

“难以想象在英国的大学里,(中国)社团的权力斗争会到这种程度。”三个月来经历的一切让陈奇感到不可思议。他觉得这次风波能使学联以后更民主,但又对学联的前途感到悲观,认为以后愿意加入的人会减少。”

常非凡带领的学联已经投入对春晚的准备。她告诉记者,如果是从正统的官方的角度介绍学联,朝着积极正面的方向采访的话,她可以谈一谈。如果只是谈这次选举,她希望记者不要“搅这个事情”。

风波没有给常非凡带来太大的触动,她始终认为,就是个别人在闹事。

不过,她也担心,“要跟那些闹事的人竞选,对于我们的执委来说,还没有准备。”

南方周末2011-11-24
看这种故事,总让人觉得蛮丧气的。
我知道什么?
确实蛮丧气的。只能说这个博士在做人方面还欠缺经验,非弄到和人撕破脸皮的地步,何必呢。
确实蛮丧气的。只能说这个博士在做人方面还欠缺经验,非弄到和人撕破脸皮的地步,何必呢。
heisfool 发表于 2011-12-2 11:49
HEISFOOL童鞋,剑桥中国学生会的那些鸟事,你应先查查当事人的背景才是。我感觉不单纯。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转帖)南方周末

学联主席更像是一位官员

在一份常非凡的介绍中,大致透露了其日常的工作内容:

1、接待中国政府官员。违规就任的学联主席常非凡这样介绍自己:常非凡女士2002年来到剑桥,曾在英国就读高中。在剑桥大学正式从事海外项目管理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为剑桥大学输送接受培训的中国政府高级官员、企业高管近千名。

2、做一些中国政府的项目。常非凡除在剑桥大学正式担任海外项目管理工作外,自2006年始,她在中国还从事着国家部委的示范项目,现担任山东济南市“国家电动汽车示范运行863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和山东省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工程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她领导组织实施了两项国家可再能源示范建筑项目的建设,领导组织编写了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济南市示范推广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国家863课题项目实施计划,领导组织建立了纯电动汽车总成实验和动力电池材料研究平台。

3、更多的与官方交流。搜索剑桥大学中国学联的新闻后发现,剑桥中国学联的新闻登上过人民日报,中新社等国家级媒体。尤其是换届工作,中国国家级媒体总是会进行报道。

学联也不是独立组织剑桥学联本来是一个民间组织,在剑桥,这的组织是由民间自治的。但是在北京青年报一篇名为《党组织关怀给予我无穷力量》的报道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王亚超:党让海外留学生感受到家的亲情》,文章这样写道:“记得刚去英国剑桥几个月,春节就要到了。我在繁重学业压力下,有点想家。剑桥中国学联主席王宏伟对我说:“大使馆教育处每年都支持剑桥学联举办春节晚会,让海外学子体会到家的亲情。我们几个学联共产党员干部分别组织,听说你在高中搞过宣传,愿意参加春晚演出筹备组吗?”在王宏伟的引导下,我加入了由多名党员同学带领的春晚剧组。我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春晚宣传广告在剑桥四处张贴。春晚大幕终于拉开,充满家乡味的春晚让每一位学子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此刻,我想到了党。是党把海外中国学生凝聚在一起。”

此次内斗充满了政治语言

在得知投诉后,主席一方随即送给反对方一顶“分裂学联”的帽子,称“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和友谊,大家还是学生,更不应该搞政治斗争。”双方拉开了架势要大干一场,校方不得不介入这桩中国人的家务事,“这在一贯主张社团自治的剑桥非常罕见”。

从主席一方的言辞中可以看出,他们谙熟中国的政治斗争语言,文革式斗争被他们运用的很娴熟,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HEISFOOL童鞋,剑桥中国学生会的那些鸟事,你应先查查当事人的背景才是。我感觉不单纯。
psyzjs 发表于 2011-12-2 15:46
有后续新闻了现在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238320.html

中国式选举
       ——观2011年剑桥中国学生会主席竞选






英伦初冬,剑桥中国学生会主席选举,像一出宣传已久的话剧,在万众期待中开场。候选人站在同一舞台,顶光投下他们长长的内心独白。他们中的每一个,带着成长背景,性格印记,对未来的不同解读,分饰这一代“中国少年”角色。



这出话剧上演前最好的广告,是前主席自动宣布连任引起反弹,27年历史的中国学联遭剑桥大学注销。 剑桥校刊以“中国式民主”为题,报道“未选举,就当选”之事。反对前主席常非凡者和她的支持者在网站、 校园持续互攻,终于成就12月2日的紫禁之巅胜负一仗。



我庆幸自己见证了2011年这一次选举。与许知远两年前观察的剑桥中国学生会选举不同,这一幕并非轰轰烈烈而来,无可奈何而去,比我更年轻的这一代,分明少了包袱和压力,多了勇气与常识,他们自己判断未来。



初入会场的时候,我是心存偏见的。中国学生确实如许知远描述“公共生活中的隐形人”,事不关己并不热衷。排队入场时,耳边传来的对话是关于“昨晚打牌”或“某个牌子到底是哪个国家的”。但后来现场观众的反应证明,他们显然有自己的主张。



工程系讲演厅几乎满座,据说到场有三、四百人。入场证件检查异乎严格,现场不准摄影。监督选举的是多名黑袍高帽的外方校监。他们还站在各个出口,控制出入,严肃庄重。



三名主席候选人中,西装革履的杨第一个登场。他引用了湖南老乡曾国藩的“醒世言”,但迅速指出,剑桥学联只是学生组织,不过问政治,更要避谈民主。杨亮出准备好的幻灯片,说明自己的工作重点将是组织剑桥中国学生聚餐、郊游、找工作、办春晚。照片中不经意出现一张合影,身后有学生私语:“那个是中国驻英大使”。



杨的竞选讲演中庸、和善,但乏动人之处。前排观众开始玩ipad。



轮到陈鲁滨上台。周围有人交头接耳: “这不是个小孩吗?” 你上中学时候,班上是不是总会有一个头脑灵光、成绩令人羡慕嫉妒恨的理科天才?清瘦敏捷,很早就戴眼镜,认识久了才发现他也读朦胧诗听贝多芬?医药博士生二年级陈鲁滨,模样就可以归到这一类。



陈鲁滨一张口就要“为万世开太平”,令人暗暗捏把汗。我记得许知远曾经描写过物理系博士M,他的竞选理想获得掌声口号,却没有人严肃对待。



但了解陈的人,会知道我的担心多余。陈原来是学联娱乐部部长,挑战常非凡属于“党内斗争”。他并不缺乏“从政经验”。



陈是主席候选人中唯一没有念稿的,只准备了几张提示卡在手里。完全不同于杨的“服务型学联”,他直踏雷区:“我们是什么人?是读书人,读书人要思考未来做什么⋯⋯走出校园,我们就是光,要去照亮社会的灰暗角落”,“为什么我们的社会里,跌倒了没有人扶,为什么主席可以自己说连任就连任⋯⋯我们的责任就是去改变世界。”



台下响起一个孤独的掌声。更多掌声跟进。陈鲁滨自己一愣,接下来却更加有信心。



三名候选人在讲稿中都引用了名言。杨以曾国藩开场,陈鲁滨表达对张载、鲁迅和丘吉尔的认同。常非凡自称孔子和邓亚萍的粉丝,引用了拜伦和马克思主义者罗萨.卢森堡的话。



陈鲁滨用鲁迅说“中国人对未成之事总是苛责备至,对既成之事总是委屈求全”来形容自己出头反对的不易。



他的讲演妙趣横生,挖苦起来不动声色:“英雄以德服人,巾帼英雄也不例外”。台下掌声、笑声不断。



他同样陈诺为中国学生组织活动、寻找工作。他说,可能有人质疑自己能否兑现承诺,“我以一个普通青年的身份,告诉你可以的”,暗讽其他对手家族背景强大。来自浙江的陈鲁滨提到学联并不是要让中国学生禁锢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他将继续组织中西音乐会、文化讨论会。幻灯片结尾是他弹钢琴的照片。



陈鲁滨有时侧对台下,来回踱步,仿佛同另一个自己对话。相信他在上台之前,曾在宿舍里这样练习讲演。他不知道这件“未成之事” 命运几何。有报道说,他虽然一开始反对常非凡自动连任,但在会议更改说法“支持常继续工作”时,还是举手同意了。后来又直接找剑桥校监,“家丑外扬”导致学联收到注销警告。还有所谓“迎新砸场”事件。个中是非,当事人各自表述。如果你在剑桥学联选举现场,你不得不钦佩这个年轻人的眼界和胸怀。他提到“读书人”的使命,直指每一个选民内心。他提到,摒弃中国学联以往一方胜选之后,另一方全盘退出的陋习,欢迎常的团队和常本人加入新的学联。



陈赢得掌声最热烈的时候,是他宣布增设 “退订学联邮件”功能——赋予选民选择不喜欢的自由。



笑声掌声冷却之后,常非凡登场。这个山东女孩令人充满好奇。身处风暴中心,面对千夫指。她曾就读剑桥国际政治专业,称“民主不是无政府主义的瞎闹 ”,后转工程系,在剑桥迎来送往近千中国官员要人,竞选前后都有学者支持她的电邮“被曝光”。之前有一名跟常通过电话的中国记者告诉我,常在英国呆了九年,为什么讲话一副国内官腔,比如一再强调采访她只能“正面宣传”。第一次见到她的形象,是学校图书馆外张贴的竞选海报。照片上的她眉目清秀,意气风发,像小时候画片上见的三好学生标准像。宣传海报语言非常“主流媒体”,密密麻麻不得要领。



常非凡穿着精致,带着现任主席的气场,持重端庄。她首先讲了一段英文,并派发英文讲稿。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座中有少数非华裔,他们也来投票选中国学联主席?旁边有中国学生告诉我,派发英文稿的巴基斯坦人前几天向她拉票。问他为什么给一个中国女生助选,巴基斯坦人以实相告,常非凡许诺,如果巴人投她的票,她就带着中国学生票仓支持这个人竞选剑桥另一个社团主席。



常以回顾三年工作成就开篇。刚说了几句,台下猛一嗓子英文:“Stop lying(别撒谎了)!”常稍停即恢复讲演。



为了学联工作,常非凡说她和团队“牺牲了学业、家庭,甚至健康”,“为了获取祖国人民对海外学子的新春问候,让大家在冬天感受春天的温暖,我们很多同学过节的时候过家门而不入”。常非凡自掏腰包,请电视台在国内奔走,为剑桥春晚拍片。去年春节,她要讨一封教育部部长贺信,“在最寒冷的冬天里,在北京站了一早晨”。她受了委屈,教育部人员说,“剑桥要温暖,哈佛怎么办,英国学生要温暖,美国学生怎么办”,但她不屈不挠,在寒风中站了一天,“终于站到了贺信”。讲到这里,这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几乎热泪盈眶,台下却笑成一团,嘘声四起。



“我们学联搞春晚没权,没钱,没时间,一台春晚,方方面面,不知道要克服多少困难”,据媒体报道,常非凡团队在竞选之前已经投入2012年春晚的准备。常当场宣布一旦当选将成立学联基金会,个人捐赠两万英镑“启动资金”。



常非凡列出自己参选的“五大优势”。其中一条,“我们团队保全大局,孤注一掷,只推举我一人竞选主席,而不竞选副主席、秘书长、财长等职位,也就是说,如果我落选,我们整个团队,在未来学生会里不会有一席之地”。台下嘘声再起。



她显然意识到有必要强化自己的性别优势,引用一名德国女革命家(英文稿中注明是罗莎.卢森堡)的话:“如果街道上只剩下一个人,那个人一定是女人”。常非凡的解释是,这句话证明“女人很少成为机会主义者,女人很少趋利避害。相反,她们生性温和宽容,容易相处,团结众人”。



我没有找到这些句子间的逻辑。也没有搜索到罗莎.卢森堡的原话,却找到了罗莎说过的这段话:“未经选举,没有新闻和集会自由,没有表达意见的自由,生命在公共空间如行尸走肉,只有官僚主义生龙活虎”。



“Without general elections, without unrestricted freedom of press and assembly, without a free struggle of opinion, life dies out in every public institution, becomes a mere semblance of life, in which only the bureaucracy remains as the active element.” ― Rosa Luxemburg






陈鲁滨是三人之中唯一没有提到“民主”或者“政府”二字的。他只谈“社会责任”。常计划在下届学联增设机构,她说“政府扩大机构要多收纳税人的钱,学联不会”。



讲演最后,常非凡要求观众允许她“用有点倔强但充满真情的头颅鞠躬⋯⋯”现场再次被笑声引爆,几十个声音同时重复“头颅?——”



常的讲演超出规定时间,监选人过来示意“时间到”,常没有理会。终于言尽,她在台上站了好几秒钟,手持麦克风,嘴唇轻微抽动。也许预感到,这是自己作为学联主席最后一次站在舞台中央。



在那凝固的最后几秒里,我为这个女孩感到难过——她至少是自己的信徒。如果眼前真是一幕话剧,她也许可以多站一会儿,来一段内心独白:凭自己的人脉、财力、利益陈诺,怎么可能会输?自己如此真诚,现场为什么有人发笑?为什么有人起哄?究竟错在哪里?



杨对上意和民情都是清醒的。在提问环节,有人抛出敏感的“未来学联与驻英使馆关系”。杨带笑作答,学联当然支持使馆工作,“没有其他什么你想的关系”。陈鲁滨回答,是合作关系,而非“affiliate”(附属),“希望我回答了你的问题”。



舞台上,还有重要的第四个人。他让我想起,领袖有时并非天生,而是生于对事件的反应。毛丰,副主席职位竞选者。中国学生说他长得像凤凰卫视主播姜声扬。



“听说主席自动当选,我当时的反应是一笑;知道有反对的声音,还是付诸一笑;知道社团被大学注销,我仍是付诸一笑⋯⋯”他站在舞台一角娓娓道来。



他的“三笑”代表了大多数人对“既成之事”的委曲求全。 “直到收到一封Bcc邮件”,毛丰终于拍案而起。“我想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大部分时候选择做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冷眼旁观,但当我了解真相,我选择了做正确的事情。所以我站在这里,发出自己的声音⋯⋯”



不清楚他指的“Bcc(抄送)邮件”是什么。是不是一名中国学生转给我的那封广为流传的email,内容是呼吁“常主席行动起来”,“让陈鲁滨有点民族自尊心”,指陈勾结外国人搞民主选举,“整自己的同胞”云云。邮件署名是“关心学联的部分剑桥中国人”。



直到选举结束,结果公布,网上还出现了“陈鲁滨一伙选举舞弊”与驳斥这种说法,公布英国校方如何监选唱票计票细节的“帖战”。剑桥学联成立二十多年来,其实对于选举是习惯了的,突然出现的连任风波才是意外。



因反复核对证件,投票过程漫长。讲演时间已过,不断有刚刚下课的师生加入。计票在清场之后进行。出门时,我听到一个男生问另外两个中国女生:“你们没投常非凡吧?”女生答:“那一定是没有的啦。”同行的中国学生说,看来陈鲁滨赢定了。我再次“保守”,难说啊,现场效果好不一定比得过人家票仓坚固。



竞选结果12月6日在学联网站公布。陈、杨、常分别得票177 、77、 65。“三笑”的毛丰以246票当选副主席。这个结果扭转了整个事件的定义,把我的“保守估计”击得粉碎。这一幕话剧真正的主角,是台下观众。他们有选票,他们没有做看客。end
终于有个HAPPY END
我知道什么?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11-12-12 11:30 编辑
去年春节,她要讨一封教育部部长贺信,“在最寒冷的冬天里,在北京站了一早晨”。她受了委屈,教育部人员说,“剑桥要温暖,哈佛怎么办,英国学生要温暖,美国学生怎么办”,但她不屈不挠,在寒风中站了一天,“终于站到了贺信”。讲到这里,这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几乎热泪盈眶,台下却笑成一团,嘘声四起。
heisfool 发表于 2011-12-12 09:17
这一段好。
终于有个HAPPY END
ironland 发表于 2011-12-12 11:21
别高兴的太早。如你的QMD,你知道什么?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本帖最后由 什么都略懂一点 于 2011-12-13 23:09 编辑
去年春节,她要讨一封教育部部长贺信,“在最寒冷的冬天里,在北京站了一早晨”。她受了委屈,教育部人员说,“剑桥要温暖,哈佛怎么办,英国学生要温暖,美国学生怎么办”,但她不屈不挠,在寒风中站了一天,“终于站到了贺信”。讲到这里,这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几乎热泪盈眶,台下却笑成一团,嘘声四起。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1-12-12 11:29
这他奶奶的不是反进化吗?让你直立行走你不,你非要把前爪子按在地上走。所谓豢养惯了的宠物视野里没有主人是不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