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中国实体书店崩溃的真相

[原创]中国实体书店崩溃的真相



被奴役的民族 于 2012-6-18 11:57:13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今天我看了上海台的《头脑风暴》节目,顿时有一种五雷轰顶的感觉,因为没想到这个节目里竟然没有一个人讲出目前中国实体书店危机的本质原因,对于中国实体书店崩溃这块烂木头,他们对于表面腐烂的痕迹指指点点,竟然没有一个能够指出这块木头腐烂的根本原因。他们得出的结论无非是下面两个老掉牙的,一个是人类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一个是现代人的购买途径发生了变化。简单来说,就是更多的人看电子书,更多的人在网上买书,所以实体书店就完蛋了。如果按照他们这个思路,那么实体书店就应该和胶卷和黑胶唱片一样,是模拟信号时代的东西,在数字信息时代要GAME OVER了。可是他们又都赞成保留书店,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说书店代表文化,其实他们有一个参照,那就是欧洲,日本,美国,书店产业都很发达。结果他们竟然用一个肮脏,腐臭,不堪入目的小资本主义情调的理由来支撑一个大众产业,而这些坐在头脑风暴的废物所想到的说白了就是认为书店体现人的品位。


但是这其中本来就存在矛盾,因为他们一方面说,人类的阅读习惯变化了,购书途径变化了,但是一方面又说欧美书店很发达。那么只有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变化了?只有中国人的购书途径变化了?简直就是放屁,欧美图书的网络销售途径,特别是配送可以精确到你订购的时候就能知道明天具体送到的时刻,在图书自动化,图书销售自动化的领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刚刚有INTERNET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按照这群废物的逻辑,那么欧美日的书店产业早就彻底崩溃了,因为网上购书,网上看书根本不犯法,也不是盗版,但是为什么欧美日的书店产业仍然很好,很发达?


其实这群废物顶着“我们应该去书店看书”,这在哲学叫做义务论,这和“我们应该买爱玛仕”一样,都是一句可有可无的屁话,而他们在讨论人们为什么不去书店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为什么要去书店?”而他们想当然得把这个定义为“去买书”,大家注意,这些孙子很喜欢玩逻辑,他们把“去书店提升能够自己的品位”的“应该条件”,这个充分条件,等价成为了“去书店就是提升品位”的充要条件,结果就导致他们不仅自己搞不清楚,还要误导他人。现在新华书店大张旗鼓搞出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书店,我可以很肯定得说,最后不可能生意兴隆,只有GAME OVER一条路。因为这样的蠢事过去明明已经做了很多遍了。而他们也根本没有搞清楚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的区别,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区别。


我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分享我的这篇文章,在这个外行指挥内行,无能充斥屏幕,垃圾唆使百姓,大学毕业当狗的时代,如果没有人打声喊出来,那么因为他们的愚蠢,我们却要陪葬,绝对不合理,也绝对是不能容忍的。必须反抗,必须大声喊出这个时代的真实。


在开始前,先来看看外国书店业的情况。这里只有一个例子,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ONE PIECE,也就是海贼王,它的第59本,第一次印刷卖了320万本,创造了日本销售的纪录。可以看到,这320万本里,有100万本左右是预定的,也就是说,这100万本是网上购买的,因为日本图书销售在没有故意插挡的情况下,会提前1个月公布,也就是说剩下的220万本,绝大部分都是书店售出的。日本的书店销售系统有很多环节,主要是全新店和二手店结合。日本的二手书店非常发达。而日本的全新书店,大部分都是类似BOOK STORE(日本大型书店集团)这样的店,其实就和全家快餐店一样,而日本的二手店基本上都是仓库类型的堆满了书,根本没有那群头脑风暴的废物们所说的“人文气息”那种小资本主义的恶臭。书店不是电影院,也不是西餐馆,书店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卖书,而人们去书店的目的却不只是买书。


因为那群废物把书店卖书和我们买书等价了,才会有上面这么矛盾和荒诞的结论。而事实上,我们为什么要去书店买书,这个问题的答案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被人忽略了。因为我们的大部分购物其实是没有目的性的,也就是说,其实绝大部分人不是去书店买书,不是像美国的战斧导弹一样定点定位得跑到书店指定的位置去买一本,大部分人是去找书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去看看,有些什么书的。所以书店的关键根本不是什么狗屁装潢,什么狗屁文化,更不是什么狗屁“人文情怀”谁他妈说淮海路上就一定要有书店?说白了仍然是大跃进时代的思路,那就是欧美有钢铁,我们也要有钢铁,东京纽约法兰克福有书店,我们上海也要有书店。那么书店的关键是什么?废话!当然是书!


为什么欧美日的实体书店可以开得这么好?很简单,因为图书出版行业的规模非常大,而作为一种文化消费,网上买书其实有一个致命限制,那就是展示性。那般废物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那就是网页一面只有多少本书的信息,而一排展示架能够提供多少信息?我保守估计,书店展销架能够提供的图书信息,在相同时间内,是一个19寸宽屏电脑的20到50倍。因为图书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文化消遣,既然是没有目的性的,那么“你不知道的书”肯定要比“你所知道的书”多得多。这其实就和买衣服一样,为什么淘宝网这么好,还大街小巷有卖衣服的?就是这个道理,你一个网页只有多少件衣服?只有多少种类?而店面一个衣架,就是一页网页的好几倍。日本欧美的书店,我们可以看到,都有相当强的展示性,再小的书店也会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区域用来展示,而中国展示出来的,全他妈是高中考题。


但是为什么卖衣服的生意这么好?书店却崩溃了?因为中国的衣服好,但是中国的书却和大便一样。


现在还不是踩大便的时候,因为还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阅读习惯的问题。美国人人手一个苹果,虽然日本人很爱国,不太用苹果手机,但是他们基本也都是平板机。欧美人的电子阅读要比我们发达得多,而且电子版权也做得很好,用苹果的人应该能够感受到,那就是什么都要钱。但是电子书的钱要比纸张书便宜得多。这不仅仅是书店的危机,而是书的危机了。但是为什么日本,美国,德国,英国仍然有天价的纸张图书销量?中国人还要拚了老命砍木头出口给日本做纸浆?


因为电子书缺乏一个最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保存功能。也就是说,电子书并不是书,而成熟的出版国家,把该保存的和不该保存的东西分得非常清楚,那就是杂志和图书。为什么世界图书有杂志,MOOK,BOOK三个类别?其实就是指出了什么是看了就能丢,而什么是看了不能丢的东西。杂志和MOOK(杂志类图书),是快餐文化产品,看了就能扔,这部分可以被电子取代,而图书,可以让人回味,这部分才是放在书店里卖的。书店不是卖杂志和MOOK的,那些应该给书报亭卖。而且值得再看的书,在电子书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找不到位置。因为读电子书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的东西,那就是页码,因为你是连着看,一下子拉下去的。而且电子书看图片缺乏连贯性,其实在阅读方面,电子书的阅读并没有纸质书方便。电子书最大的优势不是阅读性,而是携带性,因为你不可能拿着500页的图鉴满世界跑。这些都被忽略了。很简单的一点,现在你看一本漫画,在网上看就非常不方便,宁可拿一本书来看。


接下来说说中国书店业崩溃的真正原因。前面已经说到了,书店的灵魂根本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书,刘禹锡陋室铭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何陋之有?”书店的装潢,书店的操你妈的“人文气息”都是包金,如果里面的书都是些粗制滥造的废纸,无疑是绣花枕头一包草,就是一个花瓶,肯定要被抛弃,肯定要打碎。日本的二手书店,要多破有多破,就和90年代中国那种借黄色小说的小书店一样,但是日本几乎每个区都有二手书店街,人头攒动。


中国落后,腐朽的出版业,低质量的图书才是摧毁书店产业的罪魁祸首。虽然说,美国和日本,垃圾图书的比例都非常高,但是像中国这样一眼望上去竟是垃圾,而不是垃圾却无法被大众接受的情况,和中国这个5000年历史古国,以及发明纸张,编写了四库全书的国家真是难以置信的不相符。而图书行业书的质量低,直接导致读者对图书的彻底失望,而作为最为重要的零售书店,几乎都成为了“考试书店”,为什么呢?因为能够被人消遣的高质量的,历史,文化,科学,文学类的图书,根本就没有,而只有教材卖得掉。去上海书城就能看到,文化类的图书,这个在欧美销售额最高的图书,面积竟然只有教材的一半。从另外一点可以佐证这一点,那就是上海书城7楼的外文图书的10个书架的销售额竟然要比7楼其他近100个书架的还要多。外文图书非常昂贵,按照购买曲线,应该少人问津,但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作为文化消费大头的美术类,艺术类图书(这里包括漫画)在中国是多么可悲。


我刚刚说过,人们去书店买书其实和买衣服一样,人们去服装店,并不一定要买衣服,更多是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看的衣服。但是人们跑到书店,看到的是一泡一泡的大便,是印了几万遍的鲁迅,几亿遍的世界名著,没有新书,没有好书,没有有趣的书,只有考题,只有封面一看就像大便一样的粗制滥造的小说,那么还有谁回去书店呢?他们为什么要去书店呢?


所以中国的网络书店很发达,但是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网上书店有好书?完全不是,我们可以看到,上面买得最多的不是进口书,就是工具书,也就是你知道名字的书。因为中国的书店完全没有展示性,仅仅靠网络书店这点展示性,完全足够了。


中国的宪法规定人有出版自由,但是中国的法律又规定人必须通过出版社出版,但是中国的法律又规定私人不能办出版社。在这种荒诞的自我矛盾的文化封锁下,出版社没有竞争,吃着皇粮,自欺欺人,废物,完全不懂出版行业规则的领导,无奈,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的职员,结果创造了两个尴尬的纪录,新中国销量最高的书,竟然是日本进口的漫画龙珠,一共卖了2000多万本。而单本销售比率最高的图书是韩寒的独唱团,单本销售200万本,但是问题是,这不是图书,而是一本杂志。


中国的出版社几乎都处在三国杀的周泰的状况下,靠着皇粮半死不活,但是有社想出头就疯狂挤兑。但是本身已经没有战斗力,我敢倡言,如果中国出版开放,中国的官办出版业要倒闭99%。如果要说中国人没有文化,那么问题就是,没有材料,你让大众怎么有文化?怎么审美?虽然说教育很重要,但是生活里没有高质量的图书,你让人的文化水平怎么提高?


既然图书差,那么书店就没有责任?


中国的书店究竟是什么情况大家了解么?其实那群废物一直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既然中国的出版是官版垄断的,那么中国的图书销售自然也是官版垄断的。理论上来说,中国是没有私营书店的,因为中国的图书销售是被新华书店垄断的。也就是说,理论上来说,我们只能去新华书店买书,所谓上海书城,其实只不过是叫做书城,其实它真正的名字仍然是新华书店。而且从某个角度来看,新华传媒集团的垄断更加彻底,我们看书的后面都可以看到一行字“新华书店经销”,虽然现在中国出版集团脱离了新华经销系统,但是书的销售本来就是被垄断的。


其实图书销售被垄断完全没有问题,日本的全新图书的销售就是被4大文化寡头垄断的,但是问题是,新华书店本身就存在很多官版的腐败问题,而他们接手的又全是大便,结果书店变成了卖大便的茅坑,真是一个龙凤配,绝配!


而图书销售垄断直接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图书价格的虚高,这可以说是垄断必定会出现的问题。因为出版,印刷,销售,这本书的所有商业化行为都处在垄断中,一层一层回扣吃下来,吃到末端,也就是销售,自然价格就被抬得很高了。而新华书店因为是老大,自然没有打折的理由。但是中国的网络书店却可以打折,因为网上书店是私营的,因为他们存在竞争,所以需要压缩一定的利润来换取市场。而结果就是网上的竞争,把自认为垄断了市场的新华书店给挤爆了。大家可以看到在日本亚马逊上,新书从来没有打折的道理的,但是在中国亚马逊,哪本书是不打折的?日本亚马逊的宗旨是提供更大的选购,而跑到中国,直接变成了,我这里打折,我这里免邮费了。就是因为中国存在一个荒唐的官版图书销售系统。而作为这个荒唐的系统的末端,实体书店,现在被直接抛到了一个选择性的市场,那么除了GAME OVER,你觉得还有第二条路么?


任何书店,情趣再好,气氛再妙,没人买书,死路一条。一个书店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气氛,不是情调,也不是文化。代表文化的是书,而不是书店。厕所里是大便的,但是厕所很干净,而不是大便。图书代表文化,但是书店不一定要很文化,能拉屎的厕所才是好厕所,你现在把一个厕所里摆一个咖啡馆,结果没有马桶,不能大便,你要这个厕所有什么用?


中国实体书店的崩溃,就是文化市场末端的崩溃,文化销售系统崩溃,而不是什么人的习惯的变化,这个崩溃也是整个腐朽的中国出版系统崩溃的前兆和预兆。而在这个危险信号已经出现的当下,不想想调整中国的图书出版结构,图书编排结构,图书销售结构,而却想用502胶水,用虚无缥缈的“文化感觉”来修补已经倒塌的金銮殿,无疑是以卵击石,而最后书店惨淡的业绩,不仅没有办法阻止中国文化产业,中国出版行业的崩溃,反而会让中国的出版行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失去恢复元气,走上正轨的机会。结果中国这个看上去辉煌无比的出版大国,只会变成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别说复原,连本来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这个作者也很糊涂,中国的书价够低了,再低从业人员都要饿死了。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6-18 21:10 编辑

書店是一個以書本為商品的交易場所。
籍口電子書﹐籍口網絡﹐都是毫無道理的﹐因為在美國台灣都有大量做得非常興旺的書店——書店就是書店﹐沒有什麼實體書店﹐難道你還能娶一個非實體老婆嗎﹖——更不要說英國德國了。
我拒絕網絡書﹐道理很簡單﹐我要看的書大多沒有電子版﹐我的習慣要在書上劃線做記號﹐所以我要認真看的書必需買回家。

買書是讀書人最大的樂趣﹐捧好幾本書﹐到一邊的咖啡座﹐叫一杯藍山﹐在蕭邦琴聲中﹐沐浴窗外的陽光﹐安靜享受一個下午﹐是我對美國最溫馨的記憶。
中國為什麼沒有﹖
因為中國沒有這樣認真的讀者﹐也沒有這樣認真的作者﹐更沒有這樣認真的老闆。

我週圍的親友同事中﹐離開學校以後曾認真讀一本書的﹐鳳毛麟角。(包括很多工程師技術人員)
我週圍的親友同事中﹐家裡有一個書架放上20本書的﹐鳳毛麟角。(算命﹑養生﹑股票除外)
中國半個世紀來的現實告訴它的人民﹐財富地位不靠讀書﹑名利雙收不靠讀書。

正如老木匠說的﹐三類大學生﹐最沒出息的是用功讀書﹐然後留校當個教授﹐何況即便當上教授﹐要能像木匠那樣功成名就﹐又有幾多。
余大師之輝煌成就﹐一大半並不來自他的學術﹐乃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書本在中國是最沒價值的產品之一﹐書店之淘汰也就無可避免了。
这个有点不以为然啊,电子式就其容量、多媒体、超链接、云阅读、实时多维交互性,纸媒无法比拟,到目前电子媒体受众全面超过传统媒体,这个趋势还在加束。传统书店总的来时是夕阳西下,无法逆转了。

中国书店萧条除了比不上网络书点的成本优势外,当下的文化管制可能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厉无耻的时代了,市面上精品了了垃圾泛滥,远没有网络精彩


当下的文化管制可能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厉无耻的时代了,
===================================
很多大陸作者只能在香港出書,香港有幾家 “樓上書店”,專賣大陸禁書,光顧者大多是內地遊客。
我需要的书
只能托孩子到香港去买
回来过关多数遭遇没收
给孩子们带来不少麻烦
现在孩子们都怕邦我带书了
所以 想要读的书实在难以搞到手
新闻类的纸媒会被网络阅读渐渐替代,这是肯定的。昨天看新闻,澳洲一个传媒集团准备裁员2000人,首当其冲的就是印刷厂工人。
但书籍因为有保存价值,西人买书还是大多去书店,普通人之间送礼物也会选择图书画册之类。而且很少盗版的情形,看电子书也要付费的。
偶们这里纸质书贼贵,一般印500本就能保本。
作者片面了。其实欧美书店也遭遇生存难题。美国的独立书店大部分都关门大吉了,连锁书店也只有Barnes and Nobel还撑着。英国加拿大也是这个情况。书店现在都像百货商店,什么都卖,卖杂七杂八的精品玩具之类的远比卖书赚钱。传统书店的盈利模式很难sustainable。这里书也是要经过出版社出版的。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2-6-21 11:07 编辑

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破产 无法偿还10亿美元债务
2011年02月21日 15:15 来源: 北京晚报

  由于无法偿还银行10亿美元债务,上周三,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运营商Borders Group公司申请破产重组,计划在未来几周之内关闭其大约30%的店面,约有200家书店。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全世界实体书店都在苦苦挣扎,体量再大也没有用。

  Borders书店创建于1971年,已有40年历史。由于目前图书及音乐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者沃尔玛等百货店及折扣店来买书,或选择电子书,这给大型实体书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Borders的坏运气对亚马逊、苹果和谷歌等这些经营电子书的公司是个好消息,Borders的最大竞争对手Barnes &;Noble也可以稍稍松一口气。Barnes &;Noble是美国最大实体书店,也是“世界上最庞大的书店”,麾下共有2400余家零售店,并在1997年创建网上书店。在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恩主演的经典电影《电子情书》中,Barnes &;Noble曾被塑造为很没人性的书市巨无霸,挤垮了一家家充满温情和个性的独立小书店。不过,数字化革命一个大浪打过来,这样的庞然大物也很难以传统方式安身立命。去年年底,Barnes &;Noble已经宣布其在线销售额中,电子书所占比重已经超过纸质书籍。



微软向巴诺书店投6亿美元 直接介入电子出版业
2012年05月02日 东方早报

美国当地时间4月30日,微软宣布,已和巴诺签订协议,承诺向后者的Nook电子书及大学教材业务出资总计6.05亿美元。
  路透社称,微软此举志在打破亚马逊和苹果对急剧成长的平板电脑市场的统治。六个月后,微软计划推出支持触控功能的Windows 8操作系统,把Nook应用置于Windows平板电脑之中,将令其可与苹果iPad和亚马逊Kindle Fire一争高下。
  巴诺股价当天闻讯一度大涨90%,最终收报20.75美元,大涨52%,创下该公司自1993年上市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股价近期曾触及四年高位的微软当天微涨0.1%。
  巴诺的全球扩张计划
  最新交易对巴诺而言,可谓喜出望外。
  根据最新签订的合约,微软的初步投资额为3亿美元,以换取巴诺的一家新子公司17.6%的股份;新子公司将负责监督Nook电子书及大学教材业务的运营。由此计算,巴诺的Nook和大学业务估值17亿美元。这一领域上季营收略高于10亿美元,约占巴诺总营收的40%。
  而就2010年,巴诺还曾寻求卖身,但只在去年5月吸引到一家公司——Liberty Media报价,后者出价为每股17美元,共计10亿美元。Liberty最终决定向巴诺投资2.04亿美元,换取16.6%的优先股,而非收购它。
  微软的“慷慨”,不仅限于3亿美元。
  微软还承诺,以收入共享担保的形式,向巴诺的新子公司投资1.8亿美元(每年6000万美元,期限三年)。
  微软同时承诺每年出资2500万美元(期限五年,总计1.25亿美元),帮助新子公司实施全球扩张计划,收购当地阅读内容及技术开发。
  “这让巴诺得到资金更雄厚实力更强的合作伙伴,并可通过Windows 8触及全球市场。”路透社援引Morningstar分析师Peter Wahlstrom称,“过去两年里,他们已经陷入困境。”
  巴诺去年暂停派息,以投入更多现金开发Nook。因遭遇亚马逊激进定价策略的压力,巴诺今年1月还调降了营收和利润预期。
  巴诺已投入了数千万美元开发Nook,首款于2009年面市,晚于Kindle两年。眼下,Nook仍只在美国销售。
  拼抢平板电脑市场
  对最新交易,路透社指出,其最初仅占微软所持现金量的0.5%,从财务角度看规模很小,但战略意义重大。
  微软今年将发布Windows 8,这是自其五年前发布灾难性的Vista以来,设计调整幅度最大的一版操作系统,同时也是首款兼顾到平板电脑的Windows系统,其一大特色是内置应用商店。英国金融时报称,如果Windows 8出色到足以引发一波个人电脑升级潮、甚至让微软成为平板电脑领域的有力竞争者,那么在外界眼中前景不明的微软很快就会实现真正令人叹为观止的增长。
  眼下,尽管全球个人电脑安装微软Windows软件系统的比例仍高逾90%,但微软不得不正视在移动通信领域的落后,在这一领域,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搭载苹果系统或谷歌Android软件的智能手机。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去年第四季度,微软在全球平板电脑市场的份额仅为1.5%,低于苹果和Android的58%和39%。
  微软投资巴诺之举,无疑正是着眼于平板电脑市场,为其即将发布的Windows 8布局。
  “这给微软现成的平板电脑。”Fordham University商学院的图书行业专家Albert Greco说,“最新交易把微软技术和工程师引入Nook业务。”
  根据最新达成的合约,巴诺将为微软程序驱动的手机设备和电脑开发一款电子阅读应用程序,两家公司将分享电子书和其他内容产品销售的收入。
  双方同时约定,微软撤销对搭载谷歌Android系统的巴诺电子书Nook的专利诉讼,并将获得这些专利的版费。
  Nook颇受消费者欢迎,面市之后两年半时间里占据了美国电子书市场约27%的份额,亚马逊和苹果分别占据60%和10%。
我知道什么?
9# ironland
主贴和楼上跟风的就知道瞎说。
当下的文化管制可能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厉无耻的时代了,
===================================
很多大陸作者只能在香港出書,香港有幾家 “樓上書店”,專賣大陸禁書,光顧者大多是內地遊客。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6-19 10:40
如此却真也能赚些钱。

说良心话,香港的书店才真有书店的味道。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一切经济实体都要经历电子化,虚拟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书店。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为什么法国人在回避电子书

当法国人想要读书时,他们总是决然的避开数码媒介而紧随纸介质书籍。







法国人依旧涌入书店购书,书籍销量中只有3%是电子书。摄影:阿拉米




弗朗索瓦·霍兰德(译注:法国社会党主席曾在一艘小艇上潜心阅读《法国历史傻瓜读本》,并被摄影师拍到。他发现他这个夏季的假期阅读无疑成为了被研究的对象。但是如果他像其他的大多数法国人一样,就更可能会在包里装一部纸介质的书籍而不是电子阅读设备。当读者绝大多数倾向印刷制品时,电子书在法国普及就十分缓慢。

法国的阅读习惯还与霍兰德的政府这个星期誓言保护印刷文字和法国爱阅读的名声的政治议题有关。对这一议题的宣布有望抵制尼古拉·萨科奇具有争议的书籍增值税。

与英国著名的追加原则相对比,法国调整书籍的价格;使得读者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主街道的大型书店与小书亭买书都得付一样的价钱,打折被禁止了。政府夸口说价格控制从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掠夺中将小型独立书店拯救出来。当1990年英国放弃了价格调整之后,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不再有所羁绊了。法国拥有3000家本地独立书店,其中巴黎有400家。相比之下,英国大约有1000家,伦敦只有150家。即便如此,网上售书巨鳄仍旧在吞噬小书店。许多小店面只是挣扎求生。

使市场观察家不能释怀的是下一个问题:旧习惯是否会改变,而电子书是否会流行于法国?——国家价格调整规则已经扩展到了电子阅读。但是这种改变不全是价钱的问题。观察研究表明法国的大部分读者和德国的读者一样,都更喜欢纸介质书籍而非显示屏。当美国和英国的英语电子书销量分别以20%10%的比例激增时,法国本年度的市场预计却在3%徘徊。一些出版界的大鳄对法国必将有电子书销量增长十分有信心,但就现在纸介质仍然占据优势。
9# ironland  
主贴和楼上跟风的就知道瞎说。
李苗 发表于 2012-6-21 18:11
那你给来几句不瞎说的